突破體制機制束縛 上海大國企躍出一批「輕卒銳兵」

2021-01-20 央廣網

■上海作為國資重鎮,眾多龍頭國企需要創新型企業發揮「小快靈」的作用,充分實施激勵,把創新的速度節奏提上去;創新型企業生長在領軍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上,能夠盤活各類資源,落地創新成果,更高效地尋找市場機會

■在推動領軍企業與中小企業形成創新聯合體過程中,上海可以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歲末年初,上海國資國企中頻頻傳來破繭之聲:近兩個月來,上汽集團等三方投資成立智己汽車並發布量產計劃,上海電氣風電公司宣布科創板IPO。上月18日,上汽集團旗下享道出行又宣布獲得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的戰略投資。盤點上海國資領域,還有多家從大型國企中孵化出來的創新型企業在人工智慧、新材料、生物醫療等新興行業風口加速成長,正在成為機制靈活、發展動力強勁的行業獨角獸,個別企業已在衝刺登陸資本市場。

目前,上海市場競爭類和金融服務類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企業已佔總數的2/3以上,大多數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已是高度市場化、治理結構較完善的公眾公司。

然而改革並不止步於此。市場化的大型國企可以集中資源、引領創新,但面對各行各業風起雲湧的變革,上海需要更多的「輕卒銳兵」,在市場競爭的各個前沿領域中跑出加速度和快節奏。

這批新生企業的銳氣,很大程度上來自體制機制突破。2018年,上汽投資5億元成立享道出行,第一次完全以網際網路公司方式,涉足網際網路領域。在市國資委推動下,上汽集團採用「張江辦法」,將佔投資額10%的5000萬元作為期權激勵核心團隊。通常國企員工持股需要自己出資購買股權,在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才競爭環境下,直接給予期權激勵,是最有效的留人辦法。

近兩年裡,享道出行作為後來者,在競爭早已白熱化的網約車領域打開局面。截至目前,其專車業務註冊用戶已經突破2000萬,覆蓋以長三角為主的20座城市,其中在上海、鄭州、蘇州、杭州、寧波五地專車市場佔有率穩居前三。

「曾經質疑聲不少,認為國企不可能在網約車市場成功。」享道出行CEO吳冰表示,如今企業在新經濟領域站穩腳跟,靠的就是體制機制激發出團隊的拼勁和創新意識。

分析人士認為,行業變革大潮中,「大型領軍企業+中小型創新型企業」的模式,可以帶來獨有的競爭優勢。 上海作為國資重鎮,眾多龍頭國企需要創新型企業發揮「小快靈」的作用,充分實施激勵,把創新的速度節奏提上去;創新型企業生長在領軍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上,能夠盤活各類資源,落地創新成果,更高效地尋找市場機會。

創業者徐松雲也是在2018年迎來事業轉機的。創業之初,他和夥伴們瞄準汽車智能制動系統,單打獨鬥摸索四年後,因汽車行業高門檻,企業一度放棄量產目標,計劃做成一家小型技術諮詢公司。

2018年8月,上汽發現了這家名叫擎度的公司,立馬投資組建上汽控股70%、核心團隊員工持股30%的創新型企業。源自市場的核心技術,對接整車廠旗下龐大的供應鏈體系,擎度科技「如魚得水」,創新技術迅速轉化為先進產品。目前,其自主研發的智能制動核心產品,已被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合眾、柳汽、柯尼塞格等國內外主機廠批量使用。「明年第二代和第三代產品就將大批量生產,按照目前發展趨勢,我們計劃未來三年內實現上市。」徐松雲表示。

上汽集團負責人介紹,除了享道出行和擎度科技,企業還從新能源板塊中拆分出專注氫燃料電池研發的捷氫公司,同樣配以有效的激勵方案,加快在前沿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化,也已有了登陸資本市場的明確目標。「我們將瞄準汽車產業各個前沿方向,打造創新聯合體,培育更多能獨當一面的創新型企業。」上汽集團負責人表示。

業內專家表示,在推動領軍企業與中小企業形成創新聯合體過程中,上海可以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市國資系統正在擴大員工持股試點範圍,推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適時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二次混改」。

近期,上海市政府印發《關於推動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質量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將支持上市公司通過資產重組、收購境內外資產和境內外分拆上市等方式加快產業升級,做優做強;將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對境內上市公司進行戰略投資;將為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產業的優質企業提供個性化綜合服務;將推動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揮證券市場價格、估值、資產評估結果在國有資產交易定價中的作用,依託資本市場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相關焦點

  • 上海大國企躍出一批「輕卒銳兵」
    、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本報記者 徐蒙 歲末年初,上海國資國企中頻頻傳來破繭之聲:近兩個月來,上汽集團等三方投資成立智己汽車並發布量產計劃,上海電氣風電公司宣布科創板IPO。
  • 山西借力上海智庫推進國企改革:「滬上新知」吹進黃土高坡
    山西借力上海智庫推進國企改革。 李新鎖 攝中新網太原9月15日電 (記者 李新鎖)在構架起國資國企改革的框架之後,地處內陸的山西引入上海、深圳等沿海地區行業智庫,持續推動改革。9月15日,山西、上海兩地國資運營研究院籤署合作協議,上海國資運營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被引入山西。
  • 山東用改革的「衝擊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厚積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制度創新率先突破,體制機制優勢加速塑造  9月20日,在肥城市政務服務中心「企業開辦專窗」,山東聚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楠,一次性辦理完成企業營業執照、印章刻制、稅盤發票領取等6項業務,並申領了電子營業執照,全程僅用時
  • 【國企改革】主題板塊投資日曆2021-01-12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不久將印發實施。我們將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再次吹響改革的衝鋒號。他表示,改革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充分釋放和激發基層改革活力等。
  • 【廣發跨行業聯合報告】深化國改,混改突破——廣發宏觀策略及各行業對國企改革的觀點
    加上體制問題,國有建築企業的高管激勵不如民營企業充分,相比民企,國企管理者對公司業績沒有強烈訴求。而且,在我國特殊的體制之下,很多大建築公司還承擔著一些特殊的政策性任務,比如經濟託底。很多項目的盈利性或回款都稍差一些,再加上之前提到的委託代理問題,導致國有企業的盈利水平較低。
  • 每經專訪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國企改革更致力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李錦認為,2020年國企改革進入關鍵的歷史階段,國企改革與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構成主題,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是方向,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是目的。而各界高度關注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的不少核心內容,也有望在今年兩會的精神中得到充分體現。
  • "大國資"為福建國企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自上世紀80年代,55位福建廠長經理率先呼籲「鬆綁放權」開啟第一輪國企改革序幕以來,福建緊扣市場經濟脈搏,實行產權制度改革,加速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精幹主業、分離輔業」,推動企業兼併重組……一批行業骨幹企業、龍頭項目相繼誕生,不斷推動福建國有經濟穩步前進。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改革腳步永不停歇。
  • 人民日報: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供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制約,推動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迫切需要建立與此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把我國已經積累的雄厚科技實力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支撐國家發展的「筋骨」和國際競爭的「內力」,以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的強勁「動能」大幅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勢能」。   搶抓新科技革命先機迫切需要構建新的科技創新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
  • 回放|廣西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聞發布會
    ,特別是在關鍵領域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有力推動了企業發展質量效益的提升。實施我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既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各項國企改革重大舉措的再深化再落實,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行動,是今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工作任務。
  • 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
    制定出臺《關於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意見》,明確以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以開發運營去行政化和主責主業去社會化為切入點,著力突破制約開發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激發開發區改革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努力將開發區打造成為產業發展集聚區、改革開放試驗區、科技創新示範區。
  • 實施「163」工程 山西國運部署2021年國資國企改革
    國資運營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保民就做好2021年國資國企改革提出要求。記者從會上獲悉,2021年,國資運營公司將實施「163」工程:「1」是繼續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改革;「6「是實施產業賦能、創新賦能、資本賦能、管理賦能、考核賦能、風控賦能「六大賦能行動」;「3」是開展「騰籠換鳥」、止損挽損、管理增效「三大專項行動」。
  • ...國資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訪本溪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 白松
    」 白松介紹,年初以來,市國資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穩定等各項工作,以加強黨建為著力點,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取得新成效;以「三個一批」改革為切入點,市屬國企改革取得新進展;以破解難題為主攻點,國企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取得新突破。
  • 2018年上海地方國企資產8.27萬億 國企員工平均工資13.34萬
    金山區張堰銅礦是上海轄區內唯一納入全國礦產資源儲量庫的金屬礦床,已查明資源儲量為12.19萬噸,2018年未開採,儲量無變化。2018年底,全市水資源水量為387000萬立方米;無居民海島數量為23個(均未劃撥或出讓);全市海洋功能區劃範圍面積1075459.73公頃。
  • 突破2021:上海科創6大期待
    盼望著,盼望著,2021年的第一縷晨光,終於躍出地平線! 復旦類腦研究院院長馮建峰教授進而解析,人們許多的生理行為均與大腦有關,通過大腦的懲罰與獎賞機制,可以尋找出根源所在,他說,「這不僅是醫療領域的突破,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為實現人工智慧的『自我思考』奠定基礎。」 記者實地走訪該研究院重要平臺——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
  • 成都6家大國企掌門紛紛落馬 「能幹能貪」成怪圈
    成都建工集團的業績更可謂是成都國企的標杆。據報導,該集團分別在2007年、2010年和2011年,成為成都市首個產值突破100億、200億、300億的市屬企業。  2008年10月掛牌成立,註冊資本金50億元,至2012年底,成都投資控股集團帳面總資產已突破200億,實際控制資產達4000億元。
  • 2020年12月國資國企改革政策與實踐動態
    實踐方面,一是中國國新蹚出國資運營有效路徑;二是國資劃轉社保進入倒計時,超萬億國資跑步馳援養老金;三是混改上市風生水起,重組整合成重頭戲,專項行動謀求新突破;四是雲投集團參與的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落地上海
  • 廣西國企改革3年行動全面啟動 提出8個方面具體改革措施
    ,廣西認真落實國企改革「1+N」配套政策文件,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了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全覆蓋,在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要成果,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有力提升了企業發展質量效益。
  • 她說最後悔的就是在國企浪費了四年,離開體制就是逃出生天?
    可漸漸地我發現……是我多慮了……從那一條一條四五十秒的長語音中,我了解到,她從國企離職了。圖片來自網絡原因是不想再任人擺布,然後她現在最後悔的,就是在國企浪費掉的那四年。一她是我高中的學姐,後來考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大四的時候去了北京實習。
  • 山東國企改革「打通任督二脈」
    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經過幾年努力,國企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開創了國企改革的「山東模式」。國企,通常是被看作各類企業類型的大哥級存在。山東省級國有資產監管規模居全國第五,但長期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優」問題。咋整?
  • 自主創新,發展之源--訪上海坤銳電子總經理閔昊博士
    上海坤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坤銳電子)作為亮相今年第十屆中國國際智能標籤與智慧卡展覽會的展商之一,該公司展出的RFID產品及解決方案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最近我們特別連線採訪了上海坤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閔昊博士(下文簡稱閔總),成文如下,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