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用改革的「衝擊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2020-12-08 新華網山東頻道

  改革攻堅,風雨無阻勇向前

  ——山東用改革的「衝擊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蓬勃湧動

十一月十日,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為前來辦事的市民提供指引服務。(薄克國 報導)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面對各種瓶頸制約和深層次矛盾,山東全省上下形成共識:只有改才有活路,只有闖才有出路。山東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聚焦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加力提速,努力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活力。

  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厚積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制度創新率先突破,體制機制優勢加速塑造

  9月20日,在肥城市政務服務中心「企業開辦專窗」,山東聚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楠,一次性辦理完成企業營業執照、印章刻制、稅盤發票領取等6項業務,並申領了電子營業執照,全程僅用時20分鐘,刷新了該市企業開辦最快紀錄。

  通過打造手續最簡、環節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辦事流程,山東各地企業開辦平均用時由2016年的20天壓縮為1天。2020年11月1日,全國工商聯發布「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論,山東被評為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省份之一。

  相比過去,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許多新的內涵和特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制度建設分量更重。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是推進位度建設的重要舉措。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鮮明提出,山東要走在前列,改革開放必須走在前列;改革開放要走在前列,必須在制度創新上率先突破。「只要符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有利於強化黨的領導、促進全面從嚴治黨,有利於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利於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在嚴守黨紀國法、保持清正廉潔的前提下,就要敢於闖、敢於試、敢於改。」

  有了思想上的破冰,才有行動上的突圍。針對有些幹部「思想解放不夠、觀念變革不深」等問題,2018年、2019年,山東黨政代表團先後赴廣東浙江江蘇、北京雄安上海考察學習,猶如打開一道思想閘門,讓大家深切體會到,突破各種瓶頸制約,關鍵在制度創新,根本靠流程再造。

  一石激起千層浪,化作漣漪無窮遠。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重點研究制度創新,九次全會專題研究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十次全會明確制度建設「任務書」,十一次全會推動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四梁八柱」,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部署九大改革攻堅行動……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厚積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山東牢牢扭住制度創新、流程再造這個「牛鼻子」,一路蹄疾步穩、勇毅篤行,體制機制新優勢加速塑造。

  以體制機制改革強基固本——

  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制度創新的決定》,持續推進12個領域51項制度創新任務,形成70餘項制度成果;出臺《關於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導意見》,形成「1+N」流程再造制度體系框架。2020年上半年,出臺改革文件37個,改革涉及範圍之廣、出臺方案之多、觸及利益之深、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以體制機制改革助力發展——

  出臺「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實施擴權強縣改革,深化省以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對開發區實施「大手術」,對港口、機場進行「大整合」,對化工企業開展「大重組」……每一項重點改革,都緊扣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力,解決「動力」「活力」兩個關鍵問題,把新發展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取得高質量發展新成就。

  以體制機制改革溫暖人心——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改革的著力點。近年來,無論是解決群眾就業、上學、看病等問題,還是回應群眾期盼的創客空間、公共衛生等需要,山東堅持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根除痼疾動大手術,涉深水區啃硬骨頭——

  破除瓶頸,重點改革提速加力

  越是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環境和發展形勢,越要把改革作為攻堅克難的動力,找準切入點和突破口,集中優勢力量,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提速加力,以重點帶動全局——這是山東學思踐悟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的認識論,也是一以貫之的方法論。

  開發區是改革開放的主力軍、排頭兵,示範引領作用巨大。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這項改革放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來謀劃和推動。

  首批試點的54家開發區,改革正呈現出風生水起之勢:撤減內設機構619個,壓減65.2%;減少代管鄉鎮32個,壓減52.5%;縮減實際管轄面積3244.1平方公裡,壓減38%。2020年1-8月,54家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進出口分別增長46%、19%,高於全省27.8個、17.5個百分點。

  改革步入深水區、直面「硬骨頭」,「根除痼疾,小修小補不管用,得動『大手術』。」省商務廳副廳長張型成說。

  山東是國資大省,國企數量多、塊頭大、比重高,同時傳統產業佔比高,體制機制不靈活等問題突出。

  「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按下國企改革「快進鍵」,「一企一策」推進改革「倒計時」。2017年印發實施國企改革「十條意見」,細化分解46項改革任務;2019年推出國企「倒計時」改革,出臺混改三年計劃;2020年明確20項重點攻堅任務的路線圖時間表……截至目前,269項改革任務全面啟動,214戶企業完成混改。

  山東把加快推進省屬企業重組整合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關鍵之舉。港口、機場整合令人矚目,一體化、協同化效果加快顯現;山東高速集團與齊魯交通集團,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強強聯合,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有效發揮;國欣文旅、國欣頤養兩大產業集團同時成立,全省優質文旅、醫養資產得到整合……通過加大重組整合力度,積極培育引領型支柱型企業集團,山東國有資本布局不斷優化,國有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哪裡有瓶頸制約,哪裡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推出「減權放權授權」「容新容缺容錯」「一窗受理·一次辦好」等系列「放管服」改革舉措;將17項重大基本公共服務列入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省財政直管縣擴大到41個縣(市);制定深化擴權強縣改革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10條措施,推動實施「市縣同權」……改革之劍,披荊斬棘,沉痾痼疾,逐步破解。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無論出現什麼幹擾,都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2020年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點工作攻堅年」。「重點工作攻堅年」,實質就是「改革攻堅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阻擋山東持續深化改革的步伐。3月17日,在疫情防控關鍵期,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召開,對改革攻堅作出系統部署,圍繞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改革、流程再造、人才制度改革、科教改革、財稅金融改革、資源環境領域改革、企業改革、開放倒逼改革、優化法治環境等,發起九大改革攻堅行動,一切圍繞高質量發展、一切服務高質量發展,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讓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國家戰略賦能改革,探路先行倒逼營商環境全面優化——

  改革開放相促進,塑造發展新優勢

  聚焦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圍繞投資貿易便利化,加強系統集成式制度創新,開創「跨境審批」制度,使投資者足不出戶即可投資……日前,韓國《中央日報》在顯著位置刊登題為《後新冠時代後勁十足的中韓產業核心城市》的文章,重點介紹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經驗。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經驗。隨著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相繼設立,重大戰略、重要平臺在山東疊加發力,為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難得機遇。山東把改革和開放有機融合起來,用改革促進開放舉措落地,又以國家戰略賦能改革、以開放倒逼改革。

  借開放之東風,探路先行,敢於第一個「吃螃蟹」,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在全國首推投資建設項目「四書合一、三一審批」,區內報告編制時間壓縮2/3、審批時間壓縮3/4,為企業支出費用減少近60%。截至目前,山東自貿區探索形成60項制度創新成果,累計引進各類企業1.7萬家。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山東,正加快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

  開放倒逼改革,也帶動了營商環境的全面優化。近年來,山東制定出臺《關於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推出18條政策措施;省級1209項事項全程網辦,1797項「最多跑一次」,「掌上辦」服務事項突破2000個;開通企業訴求「接訴即辦」平臺,3個工作日內回應答覆企業訴求;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實施的「一業一證」改革;不分大小、新老、內資外資、外來本土、國企民企,針對不同市場主體提出「五個一視同仁」,在落實政策、提供保障、完善服務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先後出臺非公10條、支持民營經濟35條、支持企業家幹事創業若干措施等多項舉措,大大激發了企業家創業創新熱情。

  改革讓市場主體的動力活力蓬勃湧動。2016-2019年,全省市場主體由710萬家增加到1038.5萬家。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記市場主體163.2萬戶,其中新登記企業60.5萬戶,增長14.5%。

  改革永遠在路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入貫徹落實習

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億萬齊魯兒女將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咬定目標不放鬆,風雨無阻勇攀登,不斷書寫全面深化改革的山東篇章。(趙豐 李振 趙洪傑)(完)

相關焦點

  • 四川:著力破除制約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藩籬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省人才辦主任戴允康&nbsp&nbsp&nbsp&nbsp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強 攝影 黃瑤)8月31日下午,四川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
    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璧山:以機制體制改革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1月8日,國家水利部官網以《重慶璧山區創新管理體制改革 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為題,專文刊登了我區創新管理機制和運營模式,紮實推進「同網、同價、同質、同服務」城鄉供水一體化改革的好經驗、好做法,而此項工作還先後被央視新聞聯播、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多次報導。
  • 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開發區創新發展的政策優勢在不斷弱化,管理不科學、運營不順暢等體制機制障礙已成為制約發展的最大瓶頸。2017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7號),對加快開發區轉型升級、促進開發區體制機制創新、完善開發區管理制度和政策體系進行了安排部署。
  • 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用改革「衝擊鑽」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在以改革的「衝擊鑽」護航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同時,網際網路思維也在改變青島機關幹部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推動政府運作流程的深刻變革。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戰略疊加優勢,聚焦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等重點區域,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活力、增強動力,從而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發揮青島作為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牽頭城市、黃河流域「出海口」城市的優勢,帶動山東半島城市群加快崛起,推動膠東經濟圈打造成為中國新的增長極、山東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頭。
  • 學習《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筆談
    《意見》著力於破解體制機制障礙、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堅持以戰略思維謀全局、以系統思維促全面、以辯證思維解憂難、以底線思維定方略、以法治思維圖善治,貫穿了科學的改革思維。  ——堅持戰略思維,著力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意見》堅持戰略思維,強調改革要有大格局,要謀全局、謀長遠,抓管根本的事。「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最根本的問題。
  • 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安陽高新區有啥好做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安陽高新區有啥好做法? 27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情況。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安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杜建勳回答記者提問。
  • 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有...
    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題: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專訪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新華社記者安蓓《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9日公布。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新時代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又一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何要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
  • 全省交通強國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研討會在濱州召開
    1月12日上午,全省交通強國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研討會在濱州召開。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於洪亮出席會議並講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級幹部胡斌主持會議。研討會上,體制機制改革專班有關負責同志分別介紹了省級綜合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工作進展和工作報告撰寫情況,廳總工程師、有關處室、單位和試點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會議還特別邀請省社科院和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部分高校的專家,從不同角度對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於洪亮充分肯定了全省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同時對下步工作提出指導意見。
  •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成就回眸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為人才鬆綁,充分釋放了人才的創造活力。   2016年,醞釀多時的《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提出要堅持德才兼備,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   《意見》同時提出,要加快建立科學化、社會化、市場化的人才評價制度。
  • 習近平:行政體制改革是適應經濟基礎必然要求
    央視網消息,中共中央2月28日上午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民主協商會,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行政體制改革是推動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必然要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必須深化已進行30多年並取得重要成果的行政體制改革,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山東中醫藥大學: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助推高質
    新起點 新發展 新局面——山東中醫藥大學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助推高質量發展2020年4月,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海洋中藥研究中心主任付先軍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經過兩個多月的科研攻關,在篩選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方藥及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取得顯著成效,為開發用於臨床治療2019-nCoV感染的藥物提供候選方藥。
  • 【國策說】讓創新馬達轉起來,咱們體制機制的改革怎麼破?
    在實地採訪中,國策君也曾經碰到不少各種各樣體制機制上的阻梗。有一位科學家完成了一個國家級項目,主要成果是研製成功了一種重要的醫學儀器,打破了歐美國家的壟斷。可見,科技成果的轉化,仍然在各個層面面臨著體制機制的不順暢。縱觀近幾年國家推出的鼓勵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力度實屬空前。2015年3月,《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發布,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的制度環境和政策法律體系,為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保障。
  • 「回望2020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
    2020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穩中求進、堅定穩妥推進紀檢監察「三項改革」,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全面加強,體制機制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確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接續實現突破,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浙江省慈谿市紀委監委創新監督方式,探索選聘企業負責人擔任廉情監督員,實現企業與紀檢監察機關聯繫「零距離」。
  • ...結構、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山東經濟正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
    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新舊動能轉換進展如何?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強勢推進,成效初步顯現,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2018年1月,國務院批覆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 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創新體制機制 奏響改革強音
    然而,面對新任務、新挑戰,加快改革、擴大開放、提升創新發展水平,已然成為園區發展亟待突破的新課題。  年初以來,一場以「去行政化」為主基調的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正在南京市深度實施。自改革集結號吹響後,浦口經濟開發區第一時間響應,迅速制定改革「作戰計劃」。
  • 人民日報: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略方向,破解科技領域改革難題,推動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發展,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
  • 準退休的人,知道體制內和體制外退休差別有多大麼,進來了解一下
    體制內退休和體制外退休當然差距很大的:第一,歸屬差別。體制內退休,並沒有推動社會化管理,實際上你基本上還算這個單位的老職工。尤其是很多單位都有一定的老乾黨支部,主要就是做好本單位退休人員的黨員關係管理和信息溝通服務,尤其是有些困難和問題可以求助原單位。
  • 多地落實科技體制改革 這些前沿科技將影響生活
    多地落實科技體制改革「施工圖」  《方案》提出了10個方面、32項改革舉措以及143項政策措施,突出內容的涵蓋性、制度的可持續性、措施的針對性,被認為是一張脈絡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圖」。  中新網梳理發現,自《方案》印發後,多地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行了部署、實施。
  • 山東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導語】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意見,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省政府新聞辦今天(2021年01月8日)召開發布會,解讀有關內容。  【正文】《意見》聚焦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大要素,提出20條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