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山東經濟正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

2020-12-04 閃電新聞

今年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新舊動能轉換進展如何?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強勢推進,成效初步顯現,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

2018年1月,國務院批覆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兩年多來,全省上下真抓實幹、聚力攻堅,四個方面的變化明顯——

經濟結構顯著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三年提高6.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達到44.4%;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17年的57.6%提高到2019年的78.2%。

「四新」經濟加速成長。「四新」經濟增加值佔比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019年的28%,今年佔比將超過30%。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2019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329件,是2017年的1.32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三年翻了一番多,達到1.1萬家。

市場主體活力迸發。2019年全省市場主體突破1000萬戶,三年來增長46%;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嚴重衝擊下,新登記企業38.9萬戶,其中私營企業32萬戶,分別增長14.5%和21.1%。

「這一系列重大變化充分表明,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強勢推進,成效初步顯現。」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周連華說,山東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紮實推進九大改革攻堅,以改革創新的思路和工程化推進的辦法,探索形成了具有山東特色的新舊動能轉換之路。

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山東堅決淘汰落後動能,2018年以來,累計治理「散亂汙」企業超過11萬家,關停化工生產倉儲企業1500多家,化工園區從近200家壓減到84家;2019年全省壓減生鐵產能465萬噸、粗鋼923萬噸,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壓減任務;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壓減煤炭消費2748萬噸、焦化產能1396萬噸。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重大產業布局加快調整,世界高端鋁業基地、日照精品鋼鐵基地、山東重工商用車生產基地等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全省石化、冶金、鋼鐵、汽車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加快推進萬項技改、萬企轉型,今年上半年實施技改項目5511個,技改投資增長7.9%。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高端裝備製造、智能製造、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一批新增長點快速崛起,雲課堂、遠程醫療、虛擬會務等新模式蓬勃興起,今年上半年,「四新」經濟投資佔比達到47.6%,同比提高6.8個百分點。

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山東加快壯大「十強」產業,產業生態「四梁八柱」逐步夯實。建立「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慧」推進機制,首批認定45個「雁陣形」產業集群。一年來45個集群總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3%;7個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實施「領航型」企業培育計劃,甄選60家領軍企業,集中政策資源,給予重點培育支持,骨幹龍頭企業快速成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上市公司總數達216家,其中有7家市值超過千億元。

產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產業生態,山東加大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力度,研究謀劃了培育優良產業生態的支持政策,紮實實施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等22個重點產業推進方案,逐步形成「參天大樹」與「灌木叢」共生的產業生態。

通過上述舉措,山東初步建立了以「十強」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十強」產業特別是高端新興產業發展明顯提速。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現代金融5大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左右。今年,「十強」產業集群總規模突破3萬億元。

在提升新舊動能轉換的動力上,山東堅持以深化改革破解體制機制約束,統籌推進國有企業混改、投資審批制度、開發區體制機制、擴權強縣等重點領域改革,形成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成果70多個,近三年累計削減省級行政事項4000多項,全面推開「一網受理、一鏈辦理、一網通辦」,「掌上辦」服務事項突破2000個,全省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建立「十強」產業專班領銜推進機制,每個專班由1名省領導同志牽頭、1個規劃引領、1個智庫支持、1個聯盟協會助力、1支或以上基金保障,構建了統分結合、責權明確、運轉高效的協調推進體系。頒布實施《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實現了各項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通過綜試區建設國家評估,爭取國家賦予42項重大支持政策,目前已落實28項。

山東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啟動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設立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等機制更加靈活的新型研發機構,近三年實施600多項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和重大科技創新工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2019年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89家,位居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入庫高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2萬家,是去年全年的1.25倍。

同時,堅持以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國家戰略平臺集聚效應明顯加速,自貿試驗區吸引註冊企業2.2萬家,上合示範區現代貿易、區域物流、雙向投資合作和商旅文交流發展「四個中心」建設已見雛形,實施「一帶一路」重大對外合作項目153個、完成投資1100億元,獲批設立中日(青島)地方發展示範區,成功舉辦儒商大會、「日本—山東產業合作交流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2019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突破2000家,引進世界500強企業項目62個。

此外,山東還堅持以「三核引領」優化發展布局。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制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總體方案,支持青島、煙臺集中力量打造軌道交通、智能家電、海工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啟動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建設,滾動推出104.3平方公裡產業淨地,面向全球精準招商。2019年,三市生產總值佔全省比重達到40.6%。

(來源:大眾日報)

相關焦點

  • 山東用改革的「衝擊鑽」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厚積成勢,再到系統集成、協同高效——  制度創新率先突破,體制機制優勢加速塑造  9月20日,在肥城市政務服務中心「企業開辦專窗」,山東聚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楠,一次性辦理完成企業營業執照、印章刻制、稅盤發票領取等6項業務,並申領了電子營業執照,全程僅用時
  • 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濰坊12月3日訊 (記者 郭文培)「經過三年來的艱苦努力,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成效明顯,高質量發展厚積成勢,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開始實現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12月3日,「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峰論壇在山東省濰坊市舉行,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介紹山東省高質量發展新成果。山東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周連華介紹山東省高質量發展新成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郭文培/攝2018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 山東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12月3日,「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峰論壇上,山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襲豔春說,山東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2018年6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要求山東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蹚出一條路子來」。  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面臨困難和壓力,山東前三季度以1.9%的GDP增速創造了5.2萬億的經濟總量,居全國第三位。
  • 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越是形勢嚴峻複雜,越是矛盾風險挑戰增多,越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來保證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方向
    立足國際國內新的發展大局從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最新國際國內環境看,我國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國際大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的國內大局之中。這兩個發展大局,既給我們帶來發展機遇,又讓我們面臨系列嚴峻挑戰。
  • 沿長江省市創新體制機制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央廣網北京1月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長江經濟帶重大戰略實施五周年以來,沿江省市創新體制機制,實現重點領域率先突破,有力推進了生態環境治理,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 大眾日報重磅述評|動能轉換,奮力趟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山東...
    得益於新舊動能轉換,越來越多的山東企業正做強做大。山東地處我國南北交界地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總書記、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2018年初,國務院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做好經濟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山東有了新舊動能轉換這一全新的戰略支點。
  • 江西省人民政府 統計分析 對於山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問題的思考
    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強調經濟系統的協調性、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發展成果的共享性,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山東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如果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今後的經濟發展必將依賴更多的物質資源投入,產生更多的汙染排放量,進一步加劇資源短缺與環境破壞問題,陷入惡性循環,一旦超過資源與環境的承受極限,會為今後的發展積累新的矛盾,也無法使山東在新的發展周期中謀取更加有利的地位,從而影響到山東的可持續發展。
  • 學習《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筆談
    《意見》注重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注重與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銜接,持續推進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擴大教育開放等領域改革的深化,又進一步強化了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引領作用,協力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方面的改革,是對教育體制機制的系統建構,這些體現了鮮明的系統思維。  ——堅持底線思維,著力明晰科學有效的體制機制改革策略與路徑。
  • 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新動能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引擎
    面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大考」,東營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必昌向大眾日報表示,今年是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三年來東營市強化新舊動能轉換的思路創新、機制創新、措施創新,加快各項任務推進和落實,新舊動能轉換取得明顯成效,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把握時代趨勢,謀定而後動。
  • 山東:《關於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日前,山東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用經濟和環境「雙指標」綜合評價區域發展質量,大力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城市空間等結構布局,將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統一於高質量發展。
  • 山東十強產業巡禮·現代海洋篇|山東海洋產業加速崛起:佔全國海洋...
    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三年轉換圖破壁,新動能開闢新局面,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這一年,山東努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三年初見成效」的質量和底色更加堅實與厚重,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 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專題
    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背景、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一、改革背景  開發區建設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對促進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開放型經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已成為各地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 正確認識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目的是統一的,都是為了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兩者的內容也是統一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輔相成,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方面,高質量發展須是綠色、可持續的發展。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青島科技大學: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障
    ■編者按:高質量發展是時代最強音。山東省教育廳與大眾日報社聯合發起「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同步徵集評選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展示亮點成果和創新探索,形成叫得響、可複製的發展經驗。目前,「山東高校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陸續在大眾日報全媒體矩陣全網發布,敬請關注!
  • 人民日報: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略方向,破解科技領域改革難題,推動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向縱深發展,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山東中醫藥大學: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助推高質
    新起點 新發展 新局面——山東中醫藥大學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助推高質量發展2020年4月,山東中醫藥大學青島中醫藥科學院海洋中藥研究中心主任付先軍教授帶領研究團隊經過兩個多月的科研攻關,在篩選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方藥及有效成分的研究中取得顯著成效,為開發用於臨床治療2019-nCoV感染的藥物提供候選方藥。
  • 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創新體制機制 奏響改革強音
    近年來,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已基本形成主導產業突出、經濟快速發展、產城不斷融合的區域開放發展格局,園區作為浦口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主戰場、主陣地的作用愈加明顯。然而,面對新任務、新挑戰,加快改革、擴大開放、提升創新發展水平,已然成為園區發展亟待突破的新課題。  年初以來,一場以「去行政化」為主基調的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正在南京市深度實施。
  • 山東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導語】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意見,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省政府新聞辦今天(2021年01月8日)召開發布會,解讀有關內容。  【正文】《意見》聚焦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大要素,提出20條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