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硬管式內窺鏡市場格局,AI輔助診斷大勢所趨

2021-01-09 華經情報網

一、硬管式內窺鏡的分類

內窺鏡可分為硬鏡和軟鏡。1)硬鏡和軟鏡的大體應用領域不同。一般來說,腔體更適合硬鏡,管道更適合軟鏡。硬鏡主要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或者經外科切口進入人體無菌腔室,如腹腔鏡、胸腔鏡、關節鏡、椎間盤鏡、腦室鏡等。軟鏡主要通過人體的自然腔道來完成檢查、診斷和治療,如胃鏡、腸鏡、喉鏡、支氣管鏡等主要通過人體的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進入人體。

硬鏡可以分為腹腔鏡、胸腔鏡、宮腔鏡等類別。各類型硬鏡與配套設備搭配使用完成各種類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硬鏡的主要配套設備有攝像系統主機,攝像頭,冷光源,監視器,臺車等,硬鏡的種類繁多,且各類硬鏡的應用場景多樣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全球硬管式內窺鏡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硬管式內窺鏡的應用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相對成熟,近年來保持穩定增速。全球硬鏡的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46億美元增長至2019年的57億美元,年復增長率為5.2%,預計2020年全球硬管式內窺鏡市場規模為73億美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硬鏡在臨床中的運用場景非常廣泛。全球範圍內,普外科為佔比最高的科室,其在2019年的市場規模為28.1億美元,市場佔比達到49%;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科室分別為胸外科和泌尿外科,在2019年的市場規模分別為8.2億美元和6.1億美元,市場佔比分別為14%和111%;此外硬鏡應用較多的科室還包括婦科、骨科、神經外科等。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6年中國內窺鏡行業投資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諮詢報告》

三、中國硬管式內窺鏡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中國硬管式內窺鏡市場處於快速上升階段,市場規模於2019年達到65億元,2015-2019年年複合增長率為13.8%,遠高於全球硬管式內窺鏡市場的同期增速,預計2020年中國硬管式內窺鏡市場規模為73億元。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中國硬鏡市場,普外科為市場份額佔比最大的科室,其2019年的市場規模達到31.2億元人民幣,佔據48%的硬鏡市場份額;其次為泌尿科和胸外科,市場規模分別為11.0億元人民幣和8.6億元人民幣,分別佔據17%和13%的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從對外貿易看,近年來我國內窺鏡進口、出口金額均呈現上升趨勢,但進口金額遠大於出口金額,貿易逆差逐年擴大,據統計,截至2020年1-10月我國醫用內窺鏡累計進口金額為7.48億美元,出口金額為1.31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硬管式內窺鏡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螢光硬鏡領域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因此全球行業集中度較高。在全球螢光硬鏡細分領域的競爭格局中,史賽克佔據主導地位。2019年,史賽克的銷售額達到10.2億美元,佔比為78%;卡爾史託斯和德國狼牌以1.3億美元和0.5億美元的年銷售額排名第二和第三位,市場佔比分別為10%和4%,其他品牌佔據8%的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受限於螢光核心光學技術水平較高及中國市場產品推廣時間較晚等因素,目前我國螢光硬鏡市場參與者較少。2019年,Novadaq(史賽克旗下)和歐譜曼迪分別以5700萬元和5390萬元的銷售額佔據我國51%和49%的市場份額。除已上市產品的公司外,卡爾史託斯、北京精準醫療、深圳邁瑞醫療等多家企業也致力於國內螢光硬鏡產品的開發,積極布局螢光市場。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我國白光市場領域,進口品牌卡爾史託斯、奧林巴斯、史賽克及德國狼牌等企業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其中,2019年卡爾史託斯的銷售額達26.4億元人民幣,佔比達到41.2%;奧林巴斯和史賽克分別實現了11.7億元人民幣和10.9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市場佔比分別為18.3%和17.0%,其他企業佔據23.5%的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硬管式內窺鏡未來發展趨勢

1、更小創傷的手術方式和相應創新器械的發展

人類對完美的追求是無止盡的,儘管腹腔鏡等手術的創傷已經做到很小,醫學界仍在追求更小的創傷甚至是無創,單孔腹腔鏡手術(LESS,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Surgery)和經自然腔道手術(NOTES,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Surgery)隨著誕生。

常規的腹腔鏡手術需要在人體做3-5個切口,稱為多孔腹腔鏡手術。單孔腹腔鏡手術是指通過1個臍部切口進入人體,既置入腹腔鏡又置入手術器械進行的手術操作。

2、手術機器人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與傳統腹腔鏡手術相比,手術機器人具備如下優點:1)無需助手扶持腹腔鏡,而是根據術者意願隨意調節鏡頭的方向及位置,保持提供清晰、穩定和接近真實的、極佳的三維圖像,得到的視野直觀平穩,能有效克服傳統腹腔鏡手術中操作易疲勞、助手和術者協調不一致的弊端;2)機器人手術系統通過軟體處理來消除術者手部的震顫,將控制柄的大幅度移動按照比例轉換成在患者體內的精細動作;3)恢復了術者合適的眼手協調性,提高了手術操作的精確性、穩定性和輕柔性;4)醫生可以遠程手術,手術突破了地理的限制。2001年9月,外科醫生在美國紐約通過觀看電視屏幕操縱機械手,遠距離控制7000km外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手術室內的機器人「宙斯」,成功地為一位68歲的患者進行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此次手術的成功是遠程手術的一個裡程碑。

3、AI輔助診斷大勢所趨

2019年3月,奧林巴斯發布了日本國內首款輔助診斷大腸早期癌症等疾病的AI輔助診斷系統「EndoBRAIN」。醫生在進行常規內窺鏡操作的同時,AI將分析患部血管和細胞的結構,瞬間顯示出「患腫瘤機率97%」等結果。如果是有患癌風險的「腫瘤性息肉」可當即進行切除手術。奧林巴斯開發的AI輔助系統的診斷準確率為98%,而經驗較少的內鏡醫生的診斷準確率僅有70%左右。使用AI輔助系統可以極大的縮短內鏡檢查時間,減輕醫生的工作量,避免實施切除非惡性息肉的不必要手術,減輕患者的負擔。目前AI輔助系統主要應用在消化道,未來硬鏡的診斷上AI也會是趨勢。

華經情報網隸屬於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製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汽車電子、農林牧漁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新興領域。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內窺鏡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國產內窺鏡在部分領域...
    2018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約為5304億元,比2017年增長879億元,增幅達19.86%,初步測算2019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為6365億元。預計到2020年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529億元,未來10年行業發展速度將繼續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我國內窺鏡市場起步較晚,據中國醫療器械協會統計,我國內窺鏡市場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20%左右。
  • 醫療器械的金礦—內窺鏡行業市場分析
    通俗上講,硬管式內窺鏡、半可屈式內窺鏡定義為硬鏡,纖維內窺鏡和電子內窺鏡由於可以自由彎曲,被稱為軟鏡,臨床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目前電子內窺鏡臨床應用分為診斷和治療兩個方面,診斷功能主要是臨床醫生通過內窺鏡獲得實時動態的內部圖像,並且通過合適的器械取得組織進行體外檢測;而治療功能則需要配備專業的微創手術器具,進行特定的手術治療。
  • 2020年全球醫用內窺鏡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普外科應用領域...
    據Evaluate Med Tech的統計,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銷售規模為4050億美元,較2016年增長約4.65%,至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達4519億美元,同比增長率5.63%。受新冠肺炎影響,2020年醫療器械市場需求急劇增加,預計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超5000億美元。
  • 2020年中國內窺鏡臨床需求不斷增加,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一、分類醫用內窺鏡為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醫療儀器,醫生通過內窺鏡能觀察到體腔臟器的組織形態,方便診斷,且觀察到的圖像能輸出、存儲和處理。醫用內窺鏡損傷小、恢復快,其診療優勢已被醫學界所共識。中國內窺鏡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規模由2010年的53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01億元左右,預計2020年中國內窺鏡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資料來源:智研諮詢整理其中硬性內窺鏡佔比較大,佔比達49%,軟性內窺鏡佔比為25%,軟性內窺鏡治療器具佔比為26%。
  • 有了美敦力這張王牌,內窺鏡賽道或將重新洗牌?
    雙方將在內窺鏡創新產品研發和商業化推廣等領域規劃建立全方位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戰略合作加速了蘇州本土創新、開放創新的進程,由蘇州工業園區積極推進。新光維醫療:擁有中國首個獲FDA認證的4K超高清內窺鏡產品新光維醫療是一家涉及光學診療、多維影像、高性能材料及精密製造等領域的高科技創新型醫療器械研發生產企業,2016年落戶蘇州工業園區。
  • 內窺鏡國內外市場規模分析及預測、重點企業分析(附報告目錄)
    總體來看,我國內窺鏡行業格局呈現如下特點:(1)行業規模逐年增大,保持較高增速受益於行業政策的支持、下遊市場需求的增加及普及程度的快速,我國內窺鏡在醫用領域的應用市場規模逐年增大。2013至2017年,我國醫用內窺鏡行業銷售額由102億元增長至19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均達到18.23%。
  • 2017年中國醫用內窺鏡行業市場規模及出口金額分析
    2017年中國醫用內窺鏡行業市場規模及出口金額分析2017/3/19 10:36:14 來源:中國產業發展研究網 【字體:大 中 小】【收藏本頁】【列印】【關閉】核心提示:內窺鏡是醫務人員觀察人體內部病變組織直接、有效的醫療器械之一,具有圖像清晰度高、操作簡單等優點。
  • 內窺鏡器械行業:外資主導 國產企業如何彎道超車?
    醫藥網10月16日訊 內窺鏡是醫療器械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北美、歐洲和日本發展迅速,而在我國則處於起步狀態,在近年來像開立醫療等內窺鏡企業研發上屢有創新後,內窺鏡越來越受到行業及資本市場的關注。本文將詳細介紹內窺鏡的核心技術、市場規模、發展潛力和競爭格局,並對優勢企業進行介紹。
  • .| 6家醫院合作的上消化道腫瘤內鏡AI輔助診斷系統問世,敏感性...
    雷鋒網了解到,團隊的這款AI診斷平臺名叫GRAIDS,經臨床實踐數據驗證,對上消化道腫瘤的診斷敏感性高達90%以上,優於非專家級別內鏡醫師。2019年10月,相關研究成果《人工智慧實時輔助內鏡早期診斷上消化道腫瘤:一項多中心、病例對照、診斷性研究》正式在線發表於全球頂尖學術期刊《柳葉刀·腫瘤學》上。
  • 內窺鏡行業深度報告:優選國產替代快車道,把握細分領域龍頭
    內窺鏡的發展經歷了硬管式內窺鏡 (1806-1932)、半屈式內窺鏡(1932-1957)、纖維內窺鏡(1957)和電子內窺鏡 (1983 年後)共四代技術的變革,纖維式內窺鏡比半可屈式內鏡有更好的照明效果, 但產品壽命較短且圖像傳輸過程中容易出現黑點。
  • 2020年中國分子診斷市場現狀及市場規模預測分析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約為33.21億元,預計至2021年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118.64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9%,在整個體外診斷子行業中增速最快。 數據來源: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 內窺鏡行業現狀分析 市場規模穩步增長
    內窺鏡共經歷4 次大的技術革新,從最初的硬管式內窺鏡(1806-1932年)、半曲式內窺鏡(1932-1957年)、纖維式內窺鏡(1957年以後),到如今的電子內窺鏡(1983 以後)。除了醫用內窺鏡,內窺鏡微創醫療器械是在內窺鏡的基礎上包括了微創手術器械和攝像機、監視器、冷光源等配套設備。
  • 醫用內窺鏡介紹
    l 用來直接觀察人體器官內部腔體的裝置稱為內窺鏡,簡稱內鏡l 內窺鏡可分硬管式和軟管式兩種,又稱硬性內窺鏡和軟性內窺鏡:硬性內窺鏡包括傳像、照明、氣孔三大部分。硬性內窺鏡產品有宮腔鏡、胸腔鏡、直腸鏡、子宮鏡等,其中在腹腔鏡、宮腔鏡中應用廣泛,狼牌(WOLF)、史託斯(STORZ)硬性鏡市場做的最好,還有很多品牌硬性鏡,競爭激烈。用纖維光束傳像和導光或用CCD傳導圖像的內窺鏡成為軟性內窺鏡。由於它具有良好的柔軟性和方便的操作性能,在醫學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奧林巴斯推4K超清內窺鏡,昔日相機巨頭看好中國醫療市場
    成立於1919年的奧林巴斯即將迎來百年誕辰。1972年,在衛生部的推動下,北京協和醫院開始使用奧林巴斯的內窺鏡產品,宣告奧林巴斯進入中國市場。1987年,奧林巴斯設立北京辦事處。隱歧浩史說道,奧林巴斯在中國伴隨著改革開放一起發展,見證了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大。
  • 《醫用內窺鏡系統校準裝置研製》等兩項科研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
    《醫用內窺鏡系統校準裝置研製》研發了包括專用測試架及評價其成像性能(視場角、視向角、角分辨力、幾何畸變等)的成像標準測標在內的醫用內窺鏡系統校準裝置1套,該裝置對於提高內窺鏡圖像質量,保證醫用內窺鏡診斷和手術治療的準確性、安全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可用於各級醫療機構的醫用內窺鏡性能質量控制,還能提高各級質監部門「民生計量」工作的技術能力,對保障人民利益、減少醫患糾紛具有重要意義。
  • 2020年全球癌症診斷初創企業融資排行TOP 10
    小思根據市場上各企業已公布的融資額,梳理出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癌症診斷賽道融資排行TOP10,與大家分享此賽道的最新資訊。迄今已有多家AI公司布局醫學診斷領域,而Paige.ai是最早進入市場的公司之一,使用AI和機器學習技術幫助減少醫學診斷偏差。Paige.ai將專有臨床數據集與機器學習結合在一起探究計算病理學方向,是美國FDA批准的第一家用於診斷癌症的AI產品公司。
  • 2020-2026年中國肝病用藥市場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年我國肝病藥市場規模僅300多億,預計**年逼近700億元,**年肝病藥市場可達千億規模。  **-**年中國肝病藥市場規模  《2020-2026年中國肝病用藥市場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主要研究分析了肝病用藥行業市場運行態勢並對肝病用藥行業發展趨勢作出預測。
  • ...內窺鏡|3d列印|光學|奧林巴斯|創傷|儀器|微創醫療器械|超聲波
    內窺鏡屬於微創醫療器械,就像醫生的「眼睛」能夠有效地幫助醫生「看清「病灶。微創手術的普及與臨床診斷需求推動內窺鏡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據Markets and Markets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內窺鏡的市場容量約為256億美金,將以6.6%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4年將達到352億美金。
  • 智能醫生的締造者 新冠肺炎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
    王少康:2020年上半年,推想科技團隊高效合作,努力拼搏,直面新冠席捲全球的挑戰。推想科技成立5年來,一直深耕醫療行業,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醫療創新高科技企業,推想科技將順應「新基建」發展趨勢,創造帶有推想印記的醫療AI新基建的嶄新品牌定位。
  • 人機「融合」 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成閱片醫師好幫手
    任何影像AI輔助診斷系統都是建立在準確的人工標註標準化影像資料上,高質量標註是高效能算法的決定性因素。全球影像AI廠家均耗大量人力財力來獲得高質量影像標註。低年資影像醫生因AI輔助系統的介入,越來越缺乏自主思考的機會。AI越完善,需人類醫生進行的低難度腦力工作越少。 但這些低難度腦力工作是訓練一名人類醫生從初級到高級診斷能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