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內窺鏡系統校準裝置研製》等兩項科研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

2021-01-09 儀器網

科技項目是指以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為內容而單獨立項的項目,其目的在於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科學技術問題。不同的科技項目,根據其性質、實施範圍、運作特點有不同的分類。

近期,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的《醫用內窺鏡系統校準裝置研製》和《基於計量業務系統的客戶服務app系統開發》通過了專家組的驗收。

《醫用內窺鏡系統校準裝置研製》研發了包括專用測試架及評價其成像性能(視場角、視向角、角分辨力、幾何畸變等)的成像標準測標在內的醫用內窺鏡系統校準裝置1套,該裝置對於提高內窺鏡圖像質量,保證醫用內窺鏡診斷和手術治療的準確性、安全性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可用於各級醫療機構的醫用內窺鏡性能質量控制,還能提高各級質監部門「民生計量」工作的技術能力,對保障人民利益、減少醫患糾紛具有重要意義。

《基於計量業務系統的客戶服務App系統開發》項目完成後,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客戶可通過手機App能全方位、深層次地了解我院的產品及服務,讓信息的傳播更為精準便捷,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並能節約成本,有效解決計量證書防偽問題,提升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的品牌度和信譽度。

內窺鏡是集中了傳統光學、人體工程學、精密機械、現代電子、數學、軟體等於一體的檢測儀器。一個具有圖像傳感器、光學鏡頭、光源照明、機械裝置等,它可以經口腔進入胃內或經其他天然孔道進入體內。利用內窺鏡可以看到X射線不能顯示的病變,因此它對醫生非常有用。例如,藉助內窺鏡醫生可以觀察胃內的潰瘍或腫瘤,據此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應用可送入人體腔道內的窺鏡在直觀下進行檢查和治療的技術。分為無創傷性和創傷性兩種。前者指直接插入內窺鏡,用來檢查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等);後者是通過切口送入內窺鏡,用來檢查密閉的體腔(如胸腔、腹腔、關節腔等)。

電子攝像式用微電子技術攝像、顯像。其外形與纖維光導式內窺鏡相同。將各種內窺鏡的接目鏡與微型攝像頭的連接器相連接,即可將影像顯示在電視屏幕上進行觀察,效果與電子內窺鏡相似。內窺鏡按用途分為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體腔和頭部器官窺鏡等。

醫用內窺鏡分類,按其發展及成像構造分類:可大體分為3大類:硬管式內鏡、光學纖維(軟管式)內鏡和電子內鏡。醫療檢查用內窺鏡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其分類方法各有不同,一般來講比較通用的有下列三種分類法。在市場銷售方面,目前使用最多的類別以臨床上能否改變方向分為硬質鏡和彈性軟鏡兩種。

按內窺鏡的功能:分為單功能鏡及多功能鏡。單功能鏡是指沒有工作通道,僅有光學系統的觀察鏡;多功能鏡指除具有觀察鏡的功能為,在同一鏡身,還具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工作通道,具有照明、手術、衝洗及吸引等多種功能。

按內窺鏡所到達的部位:分為耳鼻喉內窺鏡、口腔內窺鏡、牙科內窺鏡、神經鏡、尿道膀胱鏡、電切鏡、腹腔鏡、關節鏡、鼻竇鏡、喉鏡等。

臨床上根據內窺鏡鏡身能否改變方向進行分類:分為硬質鏡和彈性軟鏡兩種。硬質鏡(RIGID ENDOSCOPE)為稜鏡光學系統,最大優點是成像清晰,可配多個工作通道,選取多個視角。彈性軟鏡(FLEXIBLE ENDOSCOPE)為光導纖維光學系統,此光纖內窺鏡最大特點是鏡頭部分可被術者操縱改變方向,擴大應用的範圍,但成像效果不如硬質鏡效果好。

醫用內窺鏡在不同的時期都促進了醫學事業的不斷發展。今後隨著電子技術及其他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相信其技術會有更廣更深的發展。 它非但能完成當今所完成的任何一項工作,還會加用特殊光譜的CCD提供新的診療圖像信息,還可用圖像處理技術獲得病變組織的特殊圖像,並能用圖像分析技術實現對病變的定量分析和定量診斷,還可通過電訊手段進行遠程會診。 多功能的電子內窺鏡已經問世,它不但能獲得組織器官形態學的診斷信息,而且也能對組織器官各種生理機能進行測定。

APP軟體開發指的是手機應用軟體的開發與服務。這裡的APP指的是應用程式application的意思。APP技術原本是對軟體進行加速運算或進行大型科學運算的技術,基於Paas開發平臺開發出的APP,直接部署在雲環境上,為企業進行集成,形成一種租用雲服務的模式。同時,APP技術還可以應用於移動網際網路中。在移動時代的大背景下,個人應用率先走進雲時代,基於雲平臺的企業APP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迎來了發展良機。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由於智慧型手機的流行,APP指智慧型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式。比較著名的APP商店有Apple的iTunes商店,Android的Android Market,諾基亞的Ovi store,還有Blackberry用戶的BlackBerry App World,以及微軟的應用商城.

蘋果的iOS系統,app格式有ipa,pxl,deb,諾基亞的S60系統格式有sis,sisx,微軟的WindowsPhone7、WindowsPhone8系統,app格式為xap。

一開始APP只是作為一種第三方應用的合作形式參與到網際網路商業活動中去的,隨著網際網路越來越開放化,APP作為一種萌生與iphone的盈利模式開始被更多的網際網路商業大亨看重,如淘寶開放平臺,騰訊的微博開發平臺,百度的百度應用平臺都是 APP思想的具體表現,一方面可以積聚各種不同類型的網絡受眾,另一方面藉助APP平臺獲取流量,其中包括大眾流量和定向流量。

相關焦點

  • 省水科院防災減災所兩項重大科研課題順利通過驗收
    近日,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與科技處對省水科院承擔的兩項重大科研項目「基於地貌水文響應單元的湖南省山丘區小流域洪水模擬與預報方法研究」和「衡邵乾旱走廊生態海綿小流域建設研究」進行了結題驗收,河海大學、中國水科院等協作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 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五項科研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驗收會現場2020年12月21日,宜賓市第三人民醫院區級科研項目評審驗收會在門診五樓會議室召開。腫瘤科項目「Endostar和/或順鉑熱灌注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應用」、肝膽外科項目「基層醫院胰腺假性囊腫及時性內鏡內引流治療研究」、檢驗科項目「動脈血氣初始階段分析前質量評價與前介入研究」、麻醉科項目「複合型監護探頭在 COPD 患者腹腔鏡手術中的臨床運用研究及骨一科項目「骨質疏鬆型股骨粗隆間骨折基於LCP固定方案治療下植骨的探討」五個項目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 國家授時中心BPL長波授時系統現代化改造項目通過驗收
    該項目為中科院大科學裝置維修改造項目專項經費投資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地面發播機房建設、全固態發射機研製、發播天線維護改造、發播控制系統技術改造、接收機研製、外場監測和ASF修正等。其主要建設目標是通過本項目實施,BPL長波授時系統實現每天24小時連續發播,增加數字調製發播、時碼和脈衝時刻數據全時間信息發播功能,使用戶接收機實現全自動定時功能,在脈衝信號格式和數據調製發播電文方面與長河二號系統完全兼容。該項目於2006年2月開工建設,經國家授時中心兩年多的研製建設,BPL技術改造項目取得成功,並於2009年1月10日正式投入試發播運行。
  • 隧洞海生物收集機器人通過專家組驗收
    近日,來自中廣核研究院、紅沿河核電、臺山核電、陸豐核電等單位、公司組成的專家組到訪濟寧先進院,評審及驗收中廣核「移動式收集裝置」項目,並取得了最終的順利驗收。濟寧先進院首先介紹建院來的發展情況以及在電動汽車及工業機器人領域取得的創新成果。
  • 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研製」通過...
    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研製」通過驗收 2018-05-17 條件保障與財務局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驗證裝置磁鐵系統與真空系統通過工藝測試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驗證裝置磁鐵系統與真空系統通過工藝測試 2018-04-19 高能物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專項「新型CZT半導體X射線和γ射線探測器研製」項目通過綜合驗收
    西工大新聞網4月19日電(於暉 肖鼎新)科技部評估中心於2017年4月14日在北京組織了由我校主持完成的首批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新型CZT半導體X射線和γ射線探測器研製」項目綜合驗收評審會。以中國工程院潘自強院士為驗收專家組組長的13名評審專家對項目進行了嚴格審查,最終以97.4分順利通過了項目綜合驗收。 該項目於2011年立項實施,是我校首個、國家首批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項目。
  • 「10kW水母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研究與試驗」項目通過驗收
    3月25日,由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和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組織的「10kW水母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研究與試驗」項目驗收會在廣東珠海召開。國家海洋局副司長康健、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副主任夏登文和室主任王海峰、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王華接處長出席了驗收會。
  • 復旦大學楊芃原承擔串聯質譜項目通過驗收
    12月10-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託以清華大學張新榮教授為組長的驗收專家組對復旦大學楊芃原教授承擔的科學儀器專項項目「高靈敏度雜化型線形離子阱-飛行時間質譜儀」(項目批准號:20627003)進行了結題驗收。自然科學基金委莊乾坤教授出席並主持了會議。
  • TLJ-500大型土工離心機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生意社9月6日訊  9月1日上午,由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物理研究院工體研究所共同研製的TLJ-500大型土工離心機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 長春光機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1.5米掃描幹涉場曝光系統順利通過...
    米掃描幹涉場曝光系統」進行了項目驗收。專家組聽取了項目負責人巴音賀希格研究員的研製項目工作報告,項目監理組朱文彬研究員的項目監理報告,驗收專家組副組長唐玉國研究員的儀器技術測試報告,技術檔案專家小組組長石慧敏教授的檔案驗收意見報告和財務驗收專家小組組長高蓮高級會計師的財務驗收意見報告。驗收專家組對儀器技術指標進行了現場實地考察和儀器測試,對項目技術文件檔案及歸檔情況、相關帳務報告等進行了審核。
  •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
    二是突破了800毫米室溫孔徑、磁場強度達10特斯拉的鈮三錫超導磁體研製的技術難關,實現了大型強磁場鈮三錫超導磁體技術的重大突破,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建成了40特斯拉穩態混合磁體裝置,磁場強度世界第二。三是建成了國際首創水冷磁體掃描隧道顯微鏡系統、掃描隧道-磁力-原子力組合顯微鏡系統,以及強磁場下低溫、超高壓實驗系統,使得我國穩態強磁場相關實驗條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國家校準規範《氣溶膠稀釋器校準規範》通過專家組的審查
    校準是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計量器具示值誤差的一組操作。是在規定條件下,為確定計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的示值,或實物量具或標準物質所代表的值,與相對應的被測量的已知值之間關係的一組操作。校準結果可用以評定計量儀器、測量系統或實物量具的示值誤差,或給任何標尺上的標記賦值。
  •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的研製...
    2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組織專家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進行了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的研製」項目的技術驗收會。專家組由北京大學教授林建華擔任組長,成員包括來自中國物理學會中子散射專業委員會的委員沈保根、賀端威、彭述明、孫光愛、王芳衛、王學武、楊金波;來自中子研究與應用領域專家彭先覺、馮世平、梁天驕、麥振洪、王楠林、聞海虎、趙金奎;來自大科學裝置的領軍科學家丁洪、封東來、潘庶亨、孫玉平、周興江。
  • 「機動車方向盤力角儀—制動操縱力計校準裝置」通過驗收
    日前,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承擔的研發項目「機動車方向盤力角儀—制動操縱力計校準裝置」順利通過驗收。該校準裝置通過全新結構設計的靜重式力標準機,將原有汽車制動操縱力計校準裝置和機動車方向盤轉向力—轉向角檢測儀校準裝置的功能集合為一體,通過微電腦系統自動完成砝碼的加載、卸載工作。該裝置進一步簡化夾裝過程,使校準過程更加方便、快捷、準確。
  •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多波段脈衝單自旋磁共振譜儀研製」結...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承擔的國家重大儀器研製項目(部門推薦) 「多波段脈衝單自旋磁共振譜儀研製」結題驗收會在合肥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相關負責人、中科院條件保障與財務局相關負責人、項目驗收專家組、項目監理組、技術驗收組、財務驗收組、檔案驗收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相關負責人、項目組全體成員等50餘人參加了驗收會。驗收會由基金委數理學部副主任董國軒主持。項目驗收專家組由14位專家組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房建成院士和中科院微電子所劉明院士分別擔任驗收專家組組長和副組長。
  • 「深海輕型J型海底管道鋪設系統研製」通過工信部驗收
    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產業促進中心組織專家對振華重工(600320)承研、上海交大參研的「深海輕型J型海底管道鋪設系統研製」項目進行驗收評審。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的詳細匯報,仔細查驗了項目完成情況,經過質詢後,一致同意該項目通過驗收。
  •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孫自法 攝   中科院「超分辨光學顯微鏡」項目通過驗收 已應用於中外研究機構  中新網蘇州12月26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超分辨顯微光學核心部件及系統研製」(簡稱「超分辨光學顯微鏡」)12月26日在蘇州通過驗收
  • 中期驗收順利通過——「高分辨力角位移傳感器研製及產業化」國家重點研發項目
    2019年7月5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組織專家組對長春禹衡光學有限公司承擔的「高分辨力角位移傳感器研製及產業化」(2017YFF0105300
  • 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海底流動地震觀測臺陣通過驗收
    10月9日,「海底流動地震觀測臺陣」驗收會在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驗收委員會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組織管理報告、技術報告、測試組的測試報告、用戶的使用報告以及財務組的財務審查報告,觀看了臺陣海試的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