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W水母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研究與試驗」項目通過驗收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3月25日,由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和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組織的「10kW水母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研究與試驗」項目驗收會在廣東珠海召開。國家海洋局副司長康健、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副主任夏登文和室主任王海峰、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王華接處長出席了驗收會。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哈爾濱工程大學、國家海洋技術中心、東北師範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廣東中天粵會計事務所的專家組成。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吳能友、科技處處長李海濱、財務處副處長黎煥儀和海洋能研究中心科研人員等參加了驗收會。

  國家海洋局和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的領導、驗收專家組人員乘船來到珠海萬山海域,現場查看了波能裝置的實海況發電情況。項目負責人盛松偉副研究員對項目的技術研究過程和財務支出等情況進行了總結報告。項目從2011年8月開始執行,到2013年8月結束。項目組對水母模型進行了水動力學優化,將鴨式技術與半潛駁技術結合形成最終的鷹式波浪能裝置,成功研發了高效的鷹式波浪能技術。研究樣機的裝機容量為10kW,自投放以來,累計時間超過5040小時;項目執行過程中發表論文8篇;申請發明專利9項,其中國際專利3項,1項國內專利已授權。

  專家組認為項目完成了任務合同書規定的研究內容和考核指標,同意通過驗收。同時建議加強實海況運行現場波浪能比對測量、加強極端條件下生存能力的研究及可靠性設計。

 

實海況驗收 

 

裝置實海況發電 

 

驗收會現場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通過驗收 可為南海島嶼提供清潔能源
    波浪能電站項目選擇的地方首先是靠近海島,而且水深、水流條件必須符合要求,不同的水底質地要選擇不同的錨等。通過與項目組科學家的對話,記者感悟到這些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凝聚了科學家們的心血。從傳統鴨式到新型鷹式鴨式裝置在波浪中往復轉動,如同鴨子在上下點頭,故以鴨式命名。
  • 我國一項新型波浪能發電技術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網廣州1月21日電(記者梁鋼華)記者從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製的「鷹式一號」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近日在位於珠江口的珠海市萬山群島海域正式投放,並成功發電。這標誌著我國海洋能發電技術取得了新突破。
  • 走進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原因在於裝置上用以吸收波浪的浮體形狀酷似老鷹的嘴巴,科學家們將這些吸波浮體稱為「鷹頭」,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的名稱也由此而來。圖1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中的「鷹頭」「舟山號」其實並不是國內首臺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在它之前有裝機100kW的「萬山號」、260kW的「先導一號」發電平臺,還有120kW的波浪能發電-養殖-旅遊平臺。已經交付的「舟山號」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
  •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南島3年海浪發電試驗:中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
  •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研究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研究榮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6-10-26 廣州分院 【字體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盛松偉、遊亞戈、王坤林、張亞群等完成的「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研究開發與示範」項目榮獲2015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2012年廣州能源所成功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鷹式波浪能發電技術,獲國家和國際發明專利,研建的10kW「鷹式一號」波浪能發電裝置首次實現了我國漂浮式波浪能裝置在實海況條件下長期穩定工作,並在201330號颱風「海燕」中發電。
  • 波浪發電裝置突破關鍵技術
    據新華社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廣州能源所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完成交接
    7月16日下午,中海工業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出廠交接儀式。廣州能源所黨委書記馬隆龍、科技處副處長姜洋、海洋能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參加了交接活動。
  • 海洋論壇▏淺析波浪能發電前景與國內外發電裝置
    現在,大約700臺10W振蕩水柱裝置用於為導航浮標供電。⒉ 越浪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越浪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是利用水道將波浪升至高水位水庫形成水位差,利用水位差產生的勢能直接驅動水輪發電機發電。挪威波能公司(Norwave A.S)於1986年建造了一座裝機容量為350kW的收縮波道式波浪能電站TapChan,見下圖。
  • 雙創播報|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通過驗收!高新區這家企業「牛的沒發形容」!
    據了解,波浪發電是通過波浪能裝置將波浪能首先轉換為機械能(液壓能),然後再轉換成電能。我國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洶湧起伏的海浪蘊藏著無盡的能量。數據顯示,我國波浪能的理論存儲量為7000萬千瓦左右。「波浪運動每秒鐘就能產生20萬千瓦的能量。」
  • 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與分析工作完成
    來源:央視原標題: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與分析評價工作完成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日前,該中心對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桂山島海域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
  • 波浪能穩定發電?波浪能發電在中國前景分析
    7月10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透露,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了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何謂「波浪能發電」?
  • 波浪也能發電 我國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   業內專家認為,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波浪穩定發電乃至海洋能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波浪發電有望在商業化道路上邁進一大步。
  • ...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舉行。  自然資源部設立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在珠海市大萬山島開展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場的建設。本次交付的500kW波浪能發電裝置是該波浪能場的首臺進場裝置,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
  • 38所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近日,由38所最新自主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 我國波浪發電裝置成功突破關鍵技術
    中國證券網訊 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製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於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破,為我國波浪發電工程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 三沙波浪能發電項目預計年底投運
    為有效解決三沙分散式深海島嶼供電問題,海南電網公司於2018年開始開展「含波浪能發電系統的海島智能微網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應用」項目研究。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三沙供電局通過與三沙市政府、有關軍事單位充分溝通,已順利完成用海的申請、項目環評報告等前期工作,現已進入技術研究與示範應用實施階段,預計今年年底可投運發電。
  • 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成功發電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謝舜源)11月19日,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萬山島海域順利投放了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
    2013年6月14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課題「100kW漂浮式波浪能電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在珠海通過驗收。科技部高新司、國家海洋局科技司的有關同志出席驗收會。    「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與示範」項目針對我國邊遠海島電力短缺的現狀,擬研究攻克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多種海洋能形式發電關鍵技術,並進行現場示範試驗。
  • 「20kW海洋儀器波浪能動力平臺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通過驗收
    3月25日,由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司和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組織的「20kW海洋儀器波浪能動力平臺關鍵技術研究」項目驗收會在廣東珠海召開。國家海洋局副司長康健、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副主任夏登文和室主任王海峰、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王華接處長出席了驗收會。
  • 國產波浪能發電裝置運行
    圖: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 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導:來自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