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江將鋪設12公里海底管道,開建這個工程…
日前,記者從連江可門經濟開發區獲悉,連江縣將比照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工業園區汙水排海工程建設經驗,動建汙水排海工程,鋪設一條長達12公裡的海底管道,將可門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達標尾水排放到東洛島以東的深海裡,達到國家環保規定的「深海排放」要求。
-
工信部發布海洋工程裝備科研項目指南(2012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信部聯規[2011]597號,以下簡稱《海工規劃》),引導企業加強深海資源開發所需裝備的研製,形成我國開發深海資源裝備的設計製造能力,特制定本指南。
-
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海底流動地震觀測臺陣通過驗收
10月9日,「海底流動地震觀測臺陣」驗收會在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召開。驗收委員會聽取了項目負責人的組織管理報告、技術報告、測試組的測試報告、用戶的使用報告以及財務組的財務審查報告,觀看了臺陣海試的相關視頻。
-
深海暗戰:雲計算公司強勢介入超長距離海底光纜鋪設
上周末,瀏覽《經濟學人》的文章時,看到了一篇行業相關的動態,於是決定看看幾家主要的雲計算巨頭在深海光纜市場的布局到底怎樣。鋪設光纜,控制傳輸網絡在討論主流雲計算廠商的海底光纜的現狀之前,先來談談為什麼雲計算公司要鋪設海底光纜。
-
一周新聞回顧丨掩星探測「上九天」 管線鋪設「入深海」
一周新聞回顧丨掩星探測「上九天」 管線鋪設「入深海」 2020-06-08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破壞海底光纜又要承擔怎麼樣的代價
而在環境相對平靜的深海,反而只需這種防護較低的等級防護的光纜。有了光纜,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把他們放到海裡。通常來說,從地下將光纜連接到岸邊的一個豎井,成為入口,這裡將是光纜入海的起點。,登陸鋪設區、填埋鋪設區和直接鋪設區,在登陸區鋪設光纜,通常需要有小型的駁船牽引著綁有浮動的光纜開到岸邊,與入口連接。
-
我國深海領域又添「大國重器」!「深海勇士」號海試成功 4500米下潛點海底地形圖首度公布
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籌建)承擔「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大腦」—潛水器控制系統的研製與海試任務。在此次海試28次下潛過程中,控制系統全程安全可靠,無故障運行,確保潛水器順利完成全部潛次任務。其中,航行控制系統實現潛水器高精度自動航行功能,為其近海底穩定航行、懸停作業提供技術保障;國產化高精度組合導航定位系統使潛水器具備重複精確定點作業功能;擁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主從機械手表現優異。
-
深海探險,你需要這樣一個遙控機器人
1997年5月21日至6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聲學所等單位研製的6000米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AUV)CR-01,圓滿完成了太平洋海底的各項調查任務,開啟了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研發及應用的新篇章。
-
哈電600kW海底式潮流發電機整機製造通過驗收
【電纜網訊】從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獲悉,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600kW海底式潮流發電機整機製造」通過專家組驗收,標誌著我國最大的、單機容量600kW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製造成功
-
為什麼要在深海中鋪設電纜?難道陸地上無法實現跨國數據傳輸?
實際上,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跨國信息傳輸,絕大部分時候都是通過海底光纜實現,越洋網際網路數據傳輸的佔比更是達到了99%。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覺得我怎麼把電纜和光纜混在一起了,其實,傳統海底電纜就像是海底光纜的大哥,海底光纜的名字又叫做海底通訊電纜,只不過有了光纖技術加持。早在1850年的時候,全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就將法國加萊和英國多弗兩地的信息交流連接起來,而第一條連結紐芬蘭和愛爾蘭的洲際海底通信電纜,則是在1858年完成鋪設。
-
俄研製出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為了簡便有效地利用這一能源,俄羅斯科研人員不久前研製出了一種原理簡單、成本較低的實驗型波浪能發電系統。 據俄《消息報》近日報導,上述系統由位於聖彼得堡的研發機構「可再生能源中心」設計製作。這一系統的波浪能採集裝置,須安裝在距海岸不遠且固定在海底的支架上。這一裝置上部有一根槓桿,較長的槓桿臂上有一個浮標,較短槓桿臂則與一臺水泵的活塞相連。
-
我國最大容量潮流能發電機組研製成功!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600kW海底式潮流發電整機製造」通過專家組驗收
近日,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收到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通知,哈電電機承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600kW海底式潮流發電整機製造」通過專家組驗收,標誌著哈電電機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我國最大潮流能機組研製成功。
-
深海勇士遨遊海底探索遠古之門
藉助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水下考古工作者將工作海域最深拓展至水下1003米,下潛時長共計66小時51分,並成功採集到文物標本。首次深海考古意義重大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 宋建忠——「對我們而言,深海考古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與重要的課題。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對深海的海底地形、地貌有了直觀的認識,對深海技術與水下考古的結合有了基本了解。
-
上海天美研製的「全二維高溫液相色譜分析系統「通過科委驗收
2011年12月16日由上海天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承擔、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參與的上海市科委2009年度下達的科學儀器科技攻關項目「全二維高溫液相色譜分析系統」 (項目編號:09142200300)順利通過上海市科委課題驗收。
-
海底光纜是如何鋪設的?那麼多光纜,會不會被船隻、漁網刮斷?
海底電纜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1850年,盎格魯-法國電報公司橫跨英吉利海峽,鋪設了人類第一條海底電纜。1866年,人們又跨越大西洋,在歐洲、北美洲之間鋪設全長4000多英裡的海底電纜。20世紀60年代,雷射信息傳送技術問世。
-
5千瓦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系統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
-
自然資源部南海局對海上風電項目海底電纜鋪設施工實施現場監管
7月1日至2日,自然資源部南海局組織對中廣核陽江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220kV海底電纜第二迴路鋪設施工實施現場監管,以確保施工作業合規合法開展。據悉,7月1日,南海局監管組前往項目登陸點,就岸灘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實地踏勘測量與現場取證。
-
中國又一超級能源工程,195公里海底管道現身南海,每年輸氣4億方
據悉,東方13-2氣田海域的天然氣管道,通過海底管線接入崖城管道,向海南、廣東、香港等地輸送天然氣,預計年供氣量達到26億立方米。據中海油介紹,東方13-2中心處理平臺長101米、寬38米、高37米,其面積相當於9個籃球場,高度與12層樓相當,總重量達到1.8萬噸,相當於一萬輛普通轎車的總重量,與一艘輕型航母相當。
-
木質素包裹型緩釋肥料生產技術中試與示範項目通過驗收
12月11日,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基金項目驗收會在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召開。 「木質素包裹型緩釋肥料生產技術中試與示範」是2011年立項的科技部農業成果轉化基金項目,張小勇研究員擔任負責人,經過兩年實施最終取得了重要成果。
-
科學網—直線超導加速器液氦低溫系統通過驗收
本報訊 日前,由中科富海公司研製開發的直線超導加速器液氦低溫系統——液氦制冷機系統設備項目通過用戶驗收,設計指標40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