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聞回顧丨掩星探測「上九天」 管線鋪設「入深海」

2020-12-05 澎湃新聞

一周新聞回顧丨掩星探測「上九天」 管線鋪設「入深海」

2020-06-08 2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創新探索

自貿區企業籤署23顆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合作協議。近日,機場片區企業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與位於長春的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籤署了23顆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合作協議,旨在通過GNSS掩星探測載荷快速組網運營,推動實現全球空間氣象遙感數據的生產與運營,加快構建GNSS掩星遙感大數據產業鏈,服務於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按照相關協議內容,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基於自身規劃的星座規模,為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提供23個載荷的搭載發射機會。雙方將抓住發展新機遇,快速組建GNSS掩星海反探測星座,推動全球空間氣象遙感數據的規模化應用和產業化落地,以及推動GNSS掩星探測、海洋環境探測、海洋目標探測等高新技術融合發展。

項目進展

海油工程創我國海底管線鋪設水深新紀錄。近日,由機場片區企業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的陵水17-2項目E3至E2南側海底管線鋪設工作在海南順利完成,本次施工作業水深達1542米,創造了我國海底管線鋪設水深新紀錄,標誌著中國深水油氣資源開發能力再次取得重大突破。該項目是我國首個水深超過1500米的深海油氣開發項目,由國內外70餘名一流工程專家組成的技術團隊,合力進行關鍵技術攻關,填補「深水海管自由端懸垂下放連接重力錨起始鋪設」等多項技術空白,併科學制定30餘項深水施工技術方案,為海上施工掃除技術障礙。

又一遠程診療總部項目落地自貿區。近日,高濟醫療「全國網際網路遠程診療總部項目」落地中心商務片區,包括開展遠程診療、雙向轉診、慢病管理、健康數據管理及在線處方等業務。該項目將發揮高濟醫療線下近萬家實體藥店的需求和運營優勢,通過高濟健康pro、藥急送小程序等手段,讓線上線下藥店一體化,為患者提供集「診斷、開方、售藥、送藥、支付、健康管理」於一體的服務。

亞投行天津數據與綜合業務基地內部雛形初現。日前,國際金融組織亞投行在津設立的首個機構——數據與綜合業務基地落地中心商務片區的消息引發多方關注,經過一段時間以來的規劃建設,其內部已初具雛形。該基地在布局設計等多個方面匯聚特色,目前,會議室、應急指揮中心、辦公備餐等區域基本成型。建成投用後,該基地將達到國際綠色建築標準,並進行WELL建築銀級認證。

東疆小外工程順利驗收。上周,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東疆外國語學校建設項目順利完成竣工驗收和消防驗收現場評定工作。該項目建設對天津港東疆片區具有非常重要的裡程碑意義,它肩負著提升東疆基礎教育的重任,也標誌著東疆教育事業正式起航。東疆小外為六年制學校,共設36個教學班,每班45人;學校配備先進的教學設備設施,並將為全校師生提供優質、舒適、完善的教學生活環境。

統計數據

東疆地方金融組織新增資本居全市之首。今年1月至5月,天津港東疆片區租賃和保理企業實現新增資本46.4億元,佔全市地方金融組織新增資本六成以上,投資主體包括國家電網、徐工集團、美的集團、春秋航空、南方航空、遠東宏信等 國內知名企業。在1月至5月,註冊於東疆的地方金融組織達到11家,註冊資本23.4億元。此外,東疆地方4家金融組織實現增資,共增資23億元。目前,東疆已成為國內優質金融產業集聚地,包括中鐵建、中車、中煤科工、河鋼、北控等近百家央企、國企和遠東、平安、美的、小米等上市公司均在東疆設立總部租賃公司和保理公司。

其他

國有全資保理公司接入人行徵信系統。近日,機場片區企業天津天保商業保理有限公司順利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徵信驗收流程,接入人行徵信中心資料庫系統,成為天津地區首家經批准接入人行徵信系統的國有全資保理公司。天保商業保理公司成立於2013年,註冊資本5億元,迄今已累計實現業務規模達70億元。該公司立足於「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和優質核心企業供應鏈」的市場化經營發展定位,接入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後,可藉助大數據實現對企業客戶徵信情況實時查詢,增強風控「抓手」,精準對接需求客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高效助力外資企業復工復產。天津港東疆片區用時4天幫助轄區企業天津中合海洋能源工程有限公司順利辦結公司挪威籍專家的來華工作許可證及工作籤證等手續。該公司外籍專家符合國外高端人才(A類)標準,在市科技局和片區相關單位的通力合作下,於3個工作日快速辦結相關手續,並製作發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引才引智工作不放鬆,高效助力外資企業復工復產。

原標題:《一周新聞回顧丨掩星探測「上九天」 管線鋪設「入深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天大博士打造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今日隨衛星...
    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利用地球軌道上「GNSS導航星座—地球—LEO掩星星座」之間的掩星現象進行地球大氣測量的一種氣象遙感技術裝置。GNSS掩星探測載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先進的氣象探測儀。李峰輝介紹,他和團隊歷時數年研製的這款GNSS掩星探測載荷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體積小、重量輕等特點,同時具有高時空解析度,可以同時探測全球多個區域的掩星數據,實現從大氣層到電離層的連續探測。 GNSS掩星探測載荷可以搭載不同類型的人造衛星進入太空,並在軌收集海量的掩星信號。「我們通過商業化的運作方式大大降低了組網成本,極大地提高了掩星探測系統組網的效率。
  • 23顆GNSS掩星探測即將上天
    內容提要:日前,位於天津港保稅區的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與位於長春的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籤署了23顆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載合作協議,旨在通過GNSS掩星探測載荷快速組網運營,推動實現全球空間氣象遙感數據的生產與運營,加快構建GNSS掩星遙感大數據產業鏈,服務於「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
  • 利用掩星探測技術 科學家發現10顆太陽系外行星
    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10顆太陽系外行星,這些行星環繞其恆星的運行方式與太陽系的行星存在很大差別,其中一顆行星運行一周僅用一天時間。據悉,該小組採用自動機械攝像儀獲取太陽系外的星體信息,其中一些行星十分特殊,天文學家認為藉助新的探測系統有望進一步理解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 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升空
    科技日報 陳曦 通訊員 趙習鈞北京時間2020年1月15日10時53分,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衛星順利升空並成功入軌,該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天津大學李峰輝博士創業團隊自主研製,可實現地球
  • 掩星探測將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歐洲中尺度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分析表明,如果全球天氣預報初始場數據有3%來自GNSS掩星探測資料,對數值天氣預報的誤差減小的貢獻率是8%。」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孫越強表示。  作為大會主席,她在9月6日舉行的第一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遙感及其探測資料應用國際研討會間隙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做了這番表述。  GNSS遙感是衛星導航與遙感的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孫越強介紹,通過基於GNSS的掩星探測技術和反射信號技術,掩星探測儀作為衛星上的有效載荷,獲取的大量數據可作為數值天氣預報的初始場數據進行應用。
  • GPS北鬥兼容的星載掩星探測技術
    世界氣象組織在2025年發展規劃中已明確提出每天要實現一萬次掩星探測事件,這就需要開展百星級別的掩星探測任務,但到目前為止,掌握掩星大氣探測技術的國家為數並不多,而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發的GPS北鬥(BDS)兼容的掩星大氣探測載荷,成功使我國躋身此列,具備了核心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 天有可測風雲——掩星探測技術
    掩星探測數據一般分成4級,即0、1、2和3級。0級數據是指衛星下載的掩星相位和定位文件。1級數據是指從觀測的相位時延,扣除高軌導航衛星和低軌接收衛星位置和鐘差得到的相位時延。2級數據是指從1級數據反演得到的電波彎曲角和折射率數據。3級數據就是從2級數據反演得到大氣溫度、壓力、密度等大氣參數。
  • 中國視窗:天津大學博士打造中國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
    1月15日10時53分,中國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衛星順利升空並成功入軌,該GNSS掩星探測載荷由天津大學李峰輝博士創業團隊自主研製,可實現地球0~60km大氣層及100~800km電離層探測工作,為全球氣象預報及地震預報提供重要數據服務。李峰輝介紹,GNSS掩星探測載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先進的氣象探測儀。
  • 天津公司研製GNSS掩星探測載荷發射成功 助力全球氣象及地震預報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1月15日10時53分,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入軌
  • 【科技日報】掩星探測將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孫越強介紹,通過基於GNSS的掩星探測技術和反射信號技術,掩星探測儀作為衛星上的有效載荷,獲取的大量數據可作為數值天氣預報的初始場數據進行應用。  這些數據包括大氣溫度、溼度、壓強等大氣參數,以及海面風場等參數。藉助掩星探測儀獲取的數據,將實現全球覆蓋、高精度、長期穩定、實時的地球大氣立體探測。這對於數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監測和空間天氣預報等具有重大的意義。
  • 天大博士打造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今日隨衛星發射升空!
    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利用地球軌道上「GNSS導航星座—地球—LEO掩星星座」之間的掩星現象進行地球大氣測量的一種氣象遙感技術裝置。GNSS掩星探測載荷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先進的氣象探測儀。它可以連續探測到0~60km大氣層大氣的折射率、溫溼壓以及100~800km電離層的電子含量和電子密度,這將為地球表面大氣層及電離層研究提供重要數據,對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變化、地震預報等具有重要價值。目前國際上已經將GNSS掩星探測載荷應用於地震預報、天氣探測等領域研究,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的成功發射在國內尚屬首次。
  • 天大博士打造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1月1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通訊員 趙習鈞)北京時間2020年1月15日10時53分,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搭乘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的衛星順利升空並成功入軌。
  • 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發射成功
    收藏 圖為發射現場  中化新網訊 1月15日10時53分,國內首個商業GNSS掩星探測載荷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入軌  GNSS掩星探測載荷由天津雲遙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研製。據云遙宇航公司研發部門負責人介紹,該設備表層採用接收機的表面是黑色陽極化技術工藝,陽極氧化(anodic oxidation),金屬或合金的電化學氧化。它能夠完成0~6千米大氣層及100~800千米電離層探測工作,可為全球氣象預報及地震預報提供原始數據服務。
  • 我國的天基GPS/MET掩星技術(上)
    天基GPS/MET掩星探測技術和國外進展  天基GPS/MET掩星探測技術,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進行地球大氣航天遙感探測的基本原理是:發射一顆或多顆低地球軌道小衛星(LEO),其上裝有星載高精度GPS接收機(可稱為GPS氣象小衛星或GPS應用小衛星),藉助於地球邊緣的臨邊效應,接收由導航衛星
  • 為什麼要在深海中鋪設電纜?難道陸地上無法實現跨國數據傳輸?
    其次,在深海中放置的電纜,雖然纖芯看上去跟頭髮絲一般粗細,但裡三層外三層的包裹保護並不容易被損壞,遠比大家在陸地上看到的電纜結實得多。 為什麼要在深海中放置電纜?陸地上不好嗎?
  • KODIN FJ-9/10埋地管道防腐層探測檢漏儀 地下管線探測儀
    今日要聞KODIN FJ-9/10埋地管道防腐層探測檢漏儀FJ-10埋地管道防腐層探測檢漏儀、地下管線探測儀是數字式、智能化、多功能的埋地管道防腐層探測檢漏儀。該儀器能在不挖開覆土的情況下,探出埋地管線的位置、走向、深度、防腐層破損點以及破損大小、防腐層的絕緣電阻。是在地表檢測埋地管道防腐層狀況、管體腐蝕狀況及定位管體腐蝕點的的儀器。是油田、化工、輸油、輸氣、水電、供暖等部門保證管線運行,提高單位經濟效益,提前發現管道腐蝕點,預防腐蝕洩漏事故的儀器。
  • GNSS掩星探測載荷成功發射,「雲遙宇航」背後是兩千億商業衛星氣象...
    GNSS掩星探測載荷是利用地球軌道上「GNSS導航星座—地球—LEO衛星星座」之間的掩星現象進行地球大氣測量的一種氣象遙感技術,可以完成全球的電離層探測及全球大氣層探測。GNSS掩星探測載荷具有高的時空解析度,可以同時完成地球多個區域的探測。
  • 雲遙宇航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 將提升GNSS掩星探測載荷組網工作
    原標題:首發|雲遙宇航完成千萬級天使輪融資,將提升GNSS掩星探測載荷組網工作   4月10日消息,雲遙宇航宣布完成千萬級
  • 利用小行星掩星測量恆星的直徑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餘星話
  • 我國的天基GPS/MET掩星技術(下)
    高精度星載GPS接收機是制約中國GPS掩星觀測的關鍵,有關部門通過國內研製、國際合作的方式,突破星載GPS接收機的研製技術,掌握GPS掩星接收、數據處理技術,已經研製成功了星載高性能GPS接收設備,解決了星載GPS接收機的抗輻照、散熱和適用於大氣探測的高精度等關鍵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