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支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了10顆太陽系外行星,這些行星環繞其恆星的運行方式與太陽系的行星存在很大差別,其中一顆行星運行一周僅用一天時間。據悉,該小組採用自動機械攝像儀獲取太陽系外的星體信息,其中一些行星十分特殊,天文學家認為藉助新的探測系統有望進一步理解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該小組負責人英國女王大學的唐·波拉卡在4月2日英國皇家天文學協會國家天文學會議上發表這項研究報告,這項被稱為「超級WASP」的國際協作項目,意為廣闊太空區域搜尋行星。這項最新技術提供了比重力探測技術更多的關於行星形成和進化的信息,天文學家在此項研究中尋找「掩星」(transits)現象,是指一顆行星運行經過前方恆星時的瞬間,這與從地球上觀測日蝕現象非常相似。
在過去6個月裡,超級WASP小組使用兩個攝像儀進行觀測,一個攝像儀位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另一個位於南非。攝像儀探測到10顆新的太陽系外行星。
使用重力探測技術,科學家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已發現了大約270顆太陽系外行星,他們測量恆星暴露在行星軌道上的重力作用,只要行星移動,必然與恆星的重力發生交互作用。然而這種探測方法需要觀測每顆行星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行星探測進度過於緩慢。
超級WASP探測技術包括兩組攝像儀觀測「掩星」現象,當一顆行星途經前方恆星時會阻擋該恆星的一些光線,從地球進行觀測時這顆恆星就暫時地出現輕微的昏暗。同時,超級WASP攝像儀工作方式非常像機器人,能夠立即探測太空中大範圍區域。每天晚上天文學家都接收到來自數百萬顆恆星的探測數據,檢測恆星是否出現存在行星「掩星」現象,該技術還可以使科學家能夠推算出探測到的每顆行星的質量和體積大小。
目前,一支來自世界各地的聯合小組對超級WASP發現的行星進行深入分析,從而鑑別這項天文發現的真實性。這些天文學家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拉斯·庫姆布瑞斯全球望遠鏡網絡天文臺(LCOGTN)觀測,並結合分別位於亞利桑那州、夏威夷和澳大利亞的機械遙控望遠鏡進行研究分析。以上望遠鏡提供高質量的觀測數據用於觀測發現的這10顆太陽系外行星,同時,他們還獲得了位於西班牙拉帕爾馬的北歐光學望遠鏡和智利的瑞士歐拉望遠鏡所提供的觀測資料,進一步證實了超級WASP發現10顆新行星的真實性。
據悉,自2004年以來,總共發現了46顆出現「掩星」現象的行星,其中由超級WASP項目攝像儀發現的佔15顆。目前,超級WASP是當前世界上最成功的「掩星」探測技術。
由超級WASP探測的太陽系外行星質量是木星的0.5-8倍之間。其中一些新行星非常奇特,比如:WASP-12b繞軌道運行一周僅用一天時間,它非常接近於恆星,因此表面溫度非常高,白天溫度可達到2300攝氏度。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