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險,你需要這樣一個遙控機器人

2021-01-19 中科院之聲

深海水下機器人是當前深海探測與作業的主要手段。1997年5月21日至6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聲學所等單位研製的6000米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AUV)CR-01,圓滿完成了太平洋海底的各項調查任務,開啟了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研發及應用的新篇章。


在傳統的幾類水下機器人中,與AUV名頭相當的還有遙控水下機器人(ROV)和載人潛水器(HOV),其中ROV以其高效、長時、強作業能力等特點而備受關注,在石油平臺、海洋工程等領域作業發揮重大作用,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ROV。


你聽說過ROV嗎?


遙控水下機器人,英文全稱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簡稱ROV,又稱無人遙控水下機器人。所謂無人遙控,就是指機器人本體自己下潛到深海去工作,操控人員在母船上進行遠程遙控。


怎麼遙控呢?原來ROV有根「臍帶」一樣的臍帶纜與母船相連接,母船上的ROV控制臺通過臍帶纜向ROV本體傳輸動力、控制信號等,水下視頻、圖像以及傳感器採集到的數據也是通過臍帶纜傳回控制臺的。


ROV分這麼多種


——根據機器人個頭大小和作業能力,ROV可分為觀測型和作業型。觀測型ROV主要用於海底資源探測、電纜檢查等,通常較小,多用於執行淺水任務。作業型ROV主要用於海底沉物打撈、資源開發、深海科考等,既有觀測型ROV的功能,如配備了光源、攝像機、聲吶、傳感器等設備,又有作業功能,如安裝了多功能機械手。


——根據機器人運動方式,ROV可分為浮遊和履帶爬行兩種,當前用於深海採礦和掩埋電纜的大都採用履帶爬行方式。


——根據作業深度,ROV可分為淺海級、深海級和深淵級。絕大多數觀測型ROV屬於淺海級ROV,多數作業型ROV屬於深海級ROV,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深淵級ROV。


——根據ROV配置方式的不同,ROV系統可分為有中繼器與無中繼器兩種模式。帶中繼器的ROV在小範圍精確作業操縱性好,但是中繼器與水下機器人本體水下分離和對接時具有一定難度。

 

無中繼器ROV系統(典型代表: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星6000 ROV)

 

有中繼器ROV系統(典型代表: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星1000 ROV)


ROV有什麼本領?


說了這麼多,ROV到底有什麼用呢?可不要小看它,ROV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在深海作業領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包括:

科考:包括水下、冰下環境、生物的觀測與研究;水下考古觀察和文物打撈;近海底巖石、泥樣採集和鑽探取樣;深海測量、海底剖面測繪、海洋水文研究;深海礦藏勘探等。

搜救:搜尋、定位和回收打撈失事飛機、艦船的殘骸等。

安裝:包括海底管道及電纜的開溝埋設,水下輸油管道的連接、檢測,海底安裝物的維護和修理。

維修:海洋鑽探和建造支持,視頻觀察、監測安裝、操作支持到維修。

檢測:跟蹤水下管線以檢測漏點,確定管線的安全狀態;監測石油平臺的腐蝕和堵塞情況,定位破損、查找裂縫和評估海洋生物汙染;碼頭、樁基、橋梁、大壩水下部分檢修和破損評估,航道排障與港口作業。

環境:在管線、電纜和設備安裝之前,對環境進行視頻和聲學掃查。

清除:石油平臺、船底、水庫壩面和攔汙柵的清刷,清理等。


瀋陽自動化所的ROV研製歷程


瀋陽自動化所已經研製ROV幾十年啦,這是我們的ROV家族:

年份

名字

備註

圖片

1984年

海人一號

「HR-1」

我國首套ROV,也是我國首套水下機器人

1987年

瑞康IV

「RECON-IV」

我國首套ROV產品並出口

1987年

海蟹號

「Sea Crab」

第一套爬行ROV

1992年

海人號

「HR-SIA」

觀察型

1994年

海人100

「HR-100」

觀察型

1995年

援潛系列

「YQ2」

打撈作業

2000年

海星300m ROV

打撈作業

2003年

海極號

「Sea Pole」

我國首套極地科考ROV

2003年

海星埋纜ROV

「CISTAR」

我國首套埋纜ROV

2006年

海星1000m ROV

我國首套1000米作業型ROV定型產品

2016年

海星6000 ROV

我國首套6000米科考ROV


「海星6000」 ROV——突破6000米深度!


「海星6000」ROV是瀋陽自動化所最新研製的ROV產品。它是一種無中繼模式的ROV。ROV本體通過臍帶纜直接與母船相連接,臍帶纜起著物理連接、能源供給與信息傳輸等作用;「海星6000」全系統主要由ROV載體系統、控制系統、動力與輔助系統、水面收放系統深海升降運載平臺等組成。

   

「海星6000」ROV系統組成         


「海星6000」ROV海試照片


 「海星6000」上裝備了先進的照明攝像單元,主要用於監視ROV水下作業、拍攝海底生物以及環境的高清視頻,並為ROV運動、採樣作業等提供照明支持。它配備了2臺高清攝像機、2臺標清攝像機以及4臺低光攝像機。


高清攝像機分為科學高清和駕駛高清,科學高清攝像機主要用於拍攝深海生物及環境的高清視頻,為科學家研究提供高質量視頻資料;駕駛高清攝像機主要為操作員提供海底高清視頻信息,使操作員駕駛ROV過程中獲得更好的視覺體驗,同時便於ROV操作員進行海底的精細操作。


2臺標清攝像機布置於水下機器人前框架,用於俯拍監視採樣託架內及機械手作業情況,4臺低光攝像機分別用於觀察臍帶纜水下狀態、採樣託架內工具狀態、輔助觀察機械手及採水瓶工作狀態。「海星6000」共配備7臺水下燈,其中3臺為科學家高清攝像機提供照明支持。

 

「海星6000」ROV本體照明攝像單元總體布局


 「海星6000」上裝備了一套瀋陽自動化所自主研製的7000米7功能深海主從伺服液壓機械手及多型個性化科考作業工具。這款機械手也是很厲害的,自研機械手在水下設備移位和生物、沉積物、巖石取樣中發揮重大作用,已有2套安裝在「深海勇士」HOV上,目前瀋陽自動化所研製的全海深液壓機械手已完成海試,其工作深度可達11000米。


繼2017年9月6000米深海試驗成功後,「海星6000」ROV於2018年10月重返6000米海域挑戰我國ROV最大下潛深度。它與同在海洋先導專項支持下研製的「冷泉」號著陸器和拉曼光譜儀等協同完成了冷泉區科考工作。「海星6000」完成了對著陸器的搜尋、精準移位與協同觀測、天然氣水合物的原位收集與拉曼光譜儀原位探測、冷泉區水樣原位過濾固定及宏生物、沉積物與水樣的採集等。

   

「海星6000」海底移位著陸器


「海星6000」利用拉曼光譜儀原位探測



在加瓜海脊海域開展的2000米級科考應用潛次中,「海星6000」一天內完成了三個不同底質位點的巖石、水樣採集工作,下潛深度分別為1700米、2100米和2200米,獲取巖石樣品分別為190kg、106kg和80kg,最大單體巖石重量61kg。連續大強度的科考作業,進一步驗證了它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海星6000」利用自研機械手採集海底巖石


 2100米海底獲取的巖石樣品


在6000米級潛次中,「海星6000」在海底連續工作3小時,完成了6000米近海底大範圍航行觀察、生物調查、海底特徵表層沉積聚成物獲取、泥樣和水樣採集、模擬黑匣子搜索打撈、標識物放置及深海浮力調節功能試驗等,最大工作深度6001米,創造我國ROV最大潛深的紀錄!

   

「海星6000」在6000米海底插國旗 


6000米海底拍攝到的生物


整個航次期間,「海星6000」順利完成了1000米、2000米、4000米、6000米多個深度等級共計9個潛次的綜合科考任務,開展了深海生物、沉積物、水樣、巖石等系列化取樣、深海模擬打撈及雷射拉曼的原位測量、深海生物、地質等觀測,全面驗證「海星6000」綜合科考能力。


在眾多水下作業裝備中,ROV以其高效、長時、強作業能力等特點而備受關注,在石油平臺、海洋工程和深海科考等領域作業發揮重大作用,近年來我國在深海ROV研製開發和應用方面高速發展,國產ROV的推廣應用任重而道遠,科研人員將不懈努力!


來源: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相關焦點

  • 遙控機器人:被遙控的宇宙探險者
    如果這些都聽說過,那麼你可能已經對今天的主角——遙控機器人有了初步的了解。遙控機器人是指人類可以在另一個地方遠程操作「千裡之外」,甚至是「遠在天邊」「遙如宇宙」的機器人,這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小說裡虛構出來的,但其實已經在很多地方開始應用了。海洋遙控潛水器是海洋遙控機器人的代表,在對於潛水員來說太深或太危險的水域被廣泛應用。
  • 深海探險一部國外的關於深海探險的真實紀錄,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生活中常見的探險片兒好像多半都是屬於那種叢林探險或者是,去鬼屋探險這樣的恐怖片,所以說深海探險這部電影就變得,比較新奇起來,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名字叫做魯濱松漂流記,這篇講的也就是魯濱孫在一個荒島上的求生的事情。這個文章特別火,也是一個外國的人寫的。最近讓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深海探險。是美國的一個導演卡梅隆寫的。
  • Acquatico:你也能操控的深海探測器
    Acquatico 是一家機器人公司,他們將小型潛水機器人放入深海。有趣的是 Acquatico 允許人們用手機、iPad 等終端設備操控這些機器人,實時觀看水下的景象。黃色潛水艇和它的機器人網絡Eduardo Labarca 23 歲時創辦了第一家技術公司,參與過包括機器人、無線傳輸在內的多個項目。同時他還是奇點大學 2011 年的學員之一。
  • 他33歲時,放棄上流社會的生活,去深海探險尋寶
    他叫Franck Goddio,已經六十多歲了,每每說起深海探險尋寶都快樂激動得跟個孩子一樣。這樣的熱愛,竟持續三十多年不曾降溫。這樣的生活過了十幾年,但他並沒有在這當中感受到成就感。在33歲後,他下定決心要去追尋幼年時的夢想——去深海探險尋寶。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放棄上流社會的生活,要去深海探險尋寶?這樣的敘述若是發生在身邊,怎麼聽,都太不切實際,甚至是可笑。
  • 用紙也能做出遙控機器人,摺紙手工其實還能這麼玩
    ▲▲▲點擊查看▲▲▲如果要用紙來做出一個玩具,你會做什麼?
  • 浙大造仿人機器人踢足球 帶球不需要遙控指揮
    現場播報:  帶球不需要遙控指揮  這個縮小的足球場有13.5平方米。雙方隊員一上場,哈,每隊只有兩個「人」,一個守門員,一個前鋒。  先介紹一下隊員,清華隊的兩位叫魔士1號、魔士2號,浙大隊的兩位叫八戒、沙僧。
  • 蹦玩《傳奇盛世》深海探險 屠龍尋寶勇往直前
    新年探險第一波,小編推薦你去蹦玩《傳奇盛世》的蒼月島。如果年前你還未來及體驗蒼月島的深海沉船,那麼現在一定不要錯過哦。深海沉船作為蒼月島的新成員,不僅寶藏豐厚,而且異常神秘。習慣了陸地上的各式各樣的冒險方式,不如今天就去深海感受一下吧!
  • 埃及:遙控機器人醫院顯身手
    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1月26日 (外代一線)(2)埃及:遙控機器人醫院顯身手 11月18日,一款可為患者進行新冠病毒相關檢測的遙控機器人為一名志願者進行檢查。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1月26日 (外代一線)(3)埃及:遙控機器人醫院顯身手 這是11月18日在埃及坦塔一所醫院拍攝的可為患者進行新冠病毒相關檢測的遙控機器人。
  • 有關機器人的簡單介紹
    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些場合中,人們常常需要在有危險的條件下工作。這些危險條件是高真空、放射性、高壓和高溫等。存在這些不利因素的空間區域叫反常(危險)區,例如宇宙空間、深海、燃燒室、放射性室、化學上活性的環境等。
  • 深海鯊覓食 竟被大魚埋伏生吞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海洋探險研究隊6月底公布影像,一條多鋸鱸用他們的遙控潛艇當掩護,當場獵食生吞一條深海角鯊這段影片拍攝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外海水下約1476公尺處,當時NOAA海洋探險研究隊(The NOAA Ocean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eam)遙控潛艇正尋找一艘二戰沉船,鏡頭拍到至少11條深海角鯊(dogfish)正爭先恐後啃食全長約2.5公尺的劍魚遺體。
  • 國內第一本深海探索譯著《深海探險簡史》問世
    5月20日晚,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中心團隊傾情翻譯的《深海探險簡史》亮相上海科技節。這是國內第一本講述深海探索過程的譯著,它將帶領讀者「重走」深海探索之路。該書的原著為羅伯特·D·巴拉德,他是美國海洋科學家,「鐵達尼號」殘骸發現者,世界上最偉大的海底探險家之一。
  • 探險遊戲《深海之歌》今日發售 海底美輪美奐
    推薦閱讀:>>>《深海之歌》IGN 6.0分 畫面再美也難掩其缺陷 仔細想來其實海底題材的遊戲並不多,令小編印象最深的除了一些釣魚小遊戲之外居然還是幾十年前EA的《孢子》...而《深海之歌》則是一個回歸傳統的水下探險遊戲。 發售宣傳片:         背景劇情:本作劇情則是根據一個愛爾蘭童話改編,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前往深淵,去尋找他失蹤的父親。
  • 知識窗▏對水下機器人(ROV),你知道多少?
    伴隨著各國軍事項目的推進,自1953年第一艘無人遙控水下機器人問世,到1974年的20年裡,全世界共研製了20艘無人遙控水下機器人。 早期的水下機器人要應用於海洋石油開採業務,1975至1985年,由於海洋油氣業的迅速發展,水下機器人飛速發展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 能踢足球賽的藍牙機器人 可用手機遙控
    現在人們的消遣娛樂玩具的科技含量可是越來越高了,除了那些遙控飛機或者汽車外,目前,曾經與普通人相隔千裡之外的機器人現在也進入了常見遙控玩具的範疇內。      BeeWi KickBee機器人就算是其中之一,這種6.5釐米×6.2釐米×7.7釐米大小的迷你萌貨雖然個頭很小,但卻可以運行玩具通過手機遙控,並且多個BeeWi KickBee聚在一起時,還可以進行一場足球比賽
  • 海底獵人2深海探險 免安裝硬碟破解版下載
    遊戲名稱:海底獵人2:深海探險   英文名稱:Depth Hunter 2: Deep Dive   遊戲類型
  • 日本的深海探測機器人
    用來尋找資源的是深海探測專用機器人。日本正在為躋身於未來能源大國著手準備。         2012年3月,一條消息震驚了海洋研究者。那就是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乘坐單人潛水艇,到達了10911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
  • 《深海迷航》遊戲測評:一款深海題材的沙盒類生存建造探險遊戲
    《深海迷航》也叫《美麗水世界》,是一款深海題材的沙盒類生存建造探險遊戲,容易找到樂趣,所以我入手了。一個逃生艙,還有墜毀在這個星球的極光號母船殘體,這就是自身帶來的所有的資源。逃生艙內倉庫有若干食物、水,工作檯是好的,你需要尋找資源製作焊接槍焊接逃生艙損壞的設備。食物來源1:魚(前期),跟緊魚就可以伸手抓魚,然後到工作檯製成烤魚吃,大眼仔最佳,管餓。食物來源2:蔬果(後期),可以尋找綠島(浮島)解鎖種植技術、獲取蔬果,用匕首砍蔬果就能得到種子,甜瓜最佳,管餓管渴。
  • 《深海探險簡史》攜手彩虹魚·深淵極客與您相約2018上海書展!
    深海世界究竟長什麼樣?是一片黑暗嗎?會有很多兇猛的海洋生物嗎?國內第一本講述深海探索過程的譯著將亮相上海書展。由上海海洋大學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團隊翻譯的《深海探險簡史》將帶領讀者領略深海探索之路,該書的原作者為羅伯特·D·巴拉德,這位美國海洋科學家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海底探險家之一,也是「鐵達尼號」殘骸發現者。
  • 印尼深海奇異生物 海葵吸附寄生蟹搭便車
    這組高清晰照片攝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附近,捕捉到「前所未見」的海景和五顏六色、奇異的海洋動物,它們都是由美印聯合探險隊乘坐的美國船隻「俄刻阿洛斯探險者」 (Okeanos Explorer)號攜帶的遙控操縱潛水器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