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遨遊海底探索遠古之門

2021-01-10 陽光下的葡萄乾

在順利結束7個潛次的深海考古調查後,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從西沙群島北礁海域返航,並於4月27日抵達三亞。這是我國首次深海考古調查,按照預定計劃完成了所有工作內容,這意味著我國初步具備了深海考古作業能力。

本次深海考古調查原計劃下潛6次,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調整至7次。藉助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水下考古工作者將工作海域最深拓展至水下1003米,下潛時長共計66小時51分,並成功採集到文物標本。

首次深海考古意義重大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 宋建忠——

「對我們而言,深海考古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與重要的課題。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對深海的海底地形、地貌有了直觀的認識,對深海技術與水下考古的結合有了基本了解。在調查結束後,我們會對所有潛次搜集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討論,並形成工作報告,為發現和保護沉睡在南海深處的文化遺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宋建忠說:「昨天順利完成的調查,不僅讓中國水下考古人圓夢深海,也為未來的深海考古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學家 彭曉彤——

這是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交付使用後首次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本次深海考古實踐將推動與深潛器配套的考古專用技術和裝備的研發,促進中國水下考古在深海領域的發展。

我國水下考古緣起

我國水下考古緣起於上世紀80年代南海海域的一樁商業盜撈。英國人邁克·哈徹發現並盜撈了1752年駛離廣州開往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哥德瓦爾森」號商船,並委託佳士得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大肆拍賣這批盜撈的文物。在此背景下,1987年3月,國家文物局牽頭成立了國家水下考古協調小組;同年8月,廣州救撈局聯合英國商業打撈公司發現「南海Ⅰ號」沉船;11月,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室創建。

「1987年的這三件大事,成為中國水下考古誕生的重要標誌。」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宋建忠說。

資料: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簡稱「深海勇士」,是中國第二臺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的作業能力達到水下4500米。潛水器取名「深海勇士」,寓意是希望憑藉它的出色發揮,像勇士一樣探索深海的奧秘。

研發團隊歷經八年持續艱苦攻關,在「蛟龍」號研製與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中國載人深潛核心技術及關鍵部件自主創新能力,降低運維成本,有力推動深海裝備功能化、譜系化建設。「勇士號」浮力材料、深海鋰電池、機械手全是中國自己研製的,國產化達到95%以上。這不僅讓潛器的成本大大降低,也讓國內很多生產和製造潛器相關配件的廠商升級產品水平。

2017年10月3日,「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試驗隊在中國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試驗任務,勝利返航三亞港。

2017年11月13日,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完成了對我國自主研發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海試後的拆檢,並通過中國船級社建造入級檢驗的相關要求。

2017年12月1日,在北京完成驗收,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相關焦點

  • 他乘「深海勇士」在深海海底看到了什麼?
    人類對海洋的探索,經歷了從海上探險到立體考察的發展過程。曾幾何時,科學家們認為在水深幾百米以下的海底,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挑戰者」號的環球海洋勘探,將拖網拋至幾千米深的海底,深海世界生命繁盛的事實才為世人所知。
  •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在潛器經過的一個海底高地的頂部,直徑約200米左右的範圍內,有大片的死亡珊瑚骨骼堆積,而在那處水深之下的冷水珊瑚都生長得很茂盛。不知道那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導致如此多的冷水珊瑚死亡。」李建如說。
  • 一張長圖:與「深海勇士」潛水機器人共赴海底探秘
    一張長圖:與「深海勇士」潛水機器人共赴海底探秘 2019-02-03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頻首次曝光:「深海勇士」號拍到海底2000米的海洋生物
    深海勇士首次曝光來自海底2000米的神奇生物(02:18)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佔總面積的70%佔生存空間的90%以上海洋最深處有什麼?
  • 一張長長長長長長圖,和「深海勇士」一起探尋海底
    日前,在模里西斯進行短暫停靠補給後,「深海勇士」號開赴印度洋的下一個作業點,繼續執行深潛任務。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深海勇士」號在這一海域共進行了43個潛次,對海底的熱液系統進行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生物學的考察和取樣工作。
  • 「深海勇士」號首次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非常好。」結束近9小時的水下作業,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建如博士走出潛器。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
  • 探險遊戲《深海之歌》今日發售 海底美輪美奐
    推薦閱讀:>>>《深海之歌》IGN 6.0分 畫面再美也難掩其缺陷 比起《無人深空》等遊戲專注天空(太空)領域的遨遊,這款僅有1GB的精品遊戲的故事則發生在海底世界。仔細想來其實海底題材的遊戲並不多,令小編印象最深的除了一些釣魚小遊戲之外居然還是幾十年前EA的《孢子》...而《深海之歌》則是一個回歸傳統的水下探險遊戲。 發售宣傳片:         背景劇情:本作劇情則是根據一個愛爾蘭童話改編,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前往深淵,去尋找他失蹤的父親。
  • 八旬院士汪品先 深海「勇士」的慷慨和小氣
    「深海勇士」號從科考母船「探索一號」入海(2018年5月21日攝)。  「南海深部計劃」執行過程中,正趕上了我國深海科技實力加速發展之機,我國自主研製的7000米級和4500米級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相繼下水。利用國內外條件,「南海深部計劃」實現了三個深潛航次和3+1個大洋鑽探航次,實現了數以百計的深海觀測錨系和大量的地球物理測量。
  • 我國深海領域又添「大國重器」!「深海勇士」號海試成功 4500米下潛點海底地形圖首度公布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重大研製項目「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海上試驗,返回三亞。我國深海領域又添「大國重器」。  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籌建)承擔「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大腦」—潛水器控制系統的研製與海試任務。
  • 旱鴨子玩家心願得以達成,在天諭手遊遨遊深海
    天諭手遊公測在即,但仍有不少網友對於天諭手遊具體的樣子充滿好奇,此時內測玩家現身說法,天諭手遊真的很特別,圓了旱鴨子玩家們多年的夢,平常最多去海邊最多也就在沙灘邊上踩踩水,但是沒想到在遊戲裡面能夠在深海裡面遨遊。
  • 「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奇妙畫面:仙女魚、深淵鉤蝦……
    今天(18日),「深海勇士」號進行第297次下潛,這也是本次載人深潛科考「深海勇士」號的第四次下潛。到達太平洋後,「深海勇士」號已經進行了三次下潛,今天的下潛任務完成度如何?依靠攜帶的照相、攝像設備,「深海勇士」號帶回了大量珍貴照片和視頻。4000多米的深海是什麼樣?有什麼生物?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日前,「深海勇士」號完成了它在本航次進行的第32個潛次的深海科考作業。此次執行的下潛任務,也是「深海勇士」號投入應用以來的第325次下潛。本航次「深海勇士」號完成了它在2020年度內第100個潛次的科考任務,創造了8天12潛次的下潛作業新紀錄,平均水下時間8小時27分。如此高頻次的下潛作業,在國際上也屬首次。經過三年的艱苦努力,「深海勇士」號的作業能力和運維水平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 「深海勇士」號返航 創造多項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昨天早上八點,「探索一號」科考船順利抵達三亞。科考船於去年11月10日前往西南印度洋,歷時121天,航行17000餘海裡,「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複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以一次次下潛,創造了一系列我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書寫了中國載人深潛新歷史。
  • 「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奇妙畫面:仙女魚、深淵鉤蝦……
    來源:央視網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已3次成功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海,此次科考,4500米級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也承擔著多項下潛任務,不過它下潛的位置在馬裡亞納海溝較淺的位置。
  • 深海探測:探索海洋深處的奧秘
    來源:人民日報伴隨深海探測技術的發展,人類深入認識深海的時代正在來臨。500年前達·文西設計潛水服、150年前凡爾納寫《海底兩萬裡》,當時的科學幻想如今正在成為現實。 從科學角度看,探索深海能夠幫助人類深入了解海洋的奧秘、地球的奧秘。
  • 巨齒鯊:海底探險出意外,李冰冰傑森斯坦森對抗遠古殺人鯊
    巨齒鯊海報《巨齒鯊》這個故事的起因,正是人類海洋探索機構的一次行動意外。這天,由趙文瑄主導,其女李冰冰擔任中堅科研人員的海洋探索機構發起了一項深海探險活動,首次將兩男一女的探測艇下潛到萬米下的深海。在跨越一道疑似底端的迷霧後,三人進入到了未曾被發現的深海世界中,海底繽紛美麗的風景吸引了三人,正當三人沉醉於美景之時,遠古的海洋霸主巨齒鯊正慢慢靠近他們......巨齒鯊望著探測艇:「你好,會發光的小東西」三人所乘坐的探測艇在深海中是開著燈光的,這在幽暗的深海中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顯眼的光線吸引了巨齒鯊的注意。
  • 深海「鎧甲勇士」——多鱗蟲
    多鱗蟲是深海十分常見的多毛類,具有很強的生存和適應能力。鱗片是它們與生俱來的「鎧甲」,可保護柔軟的身體不受惡劣環境和天敵的侵害。它們既是身披「鎧甲」、威風凜凜、來去自如的「勇士」,也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隱士。多鱗蟲是體表覆蓋許多鱗片的蠕蟲,隸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遊走亞綱葉須蟲目。
  • 人類正在積極探索大海文化,在海底開車遨遊海洋,你會去嗎?
    我們就可以建造一個海底隧道,人類正在積極探索大海文化,在海底開車遨遊海洋,你會去嗎?人類對大海的認知少之又少,所以建造海底隧道難度還是非常大的,不過海底隧道絕對是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極大的便利。這個世界上也有過很多成功的海底隧道
  • 關於海底世界的奧秘,海底金字塔是怎麼來的?「魚人」真的存在?
    到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知的海底僅有5%的範圍,還有95%的海洋深處是未知的。那麼這些未知的海底區域,到底有什麼奧秘,又隱藏了哪些神秘的事物呢?隨著近現代人類科技的進步,科學家開始頻繁地對大洋進行探索。,以及遠古時的亞特蘭蒂斯人的創造能力,至今仍是無法解釋的一個謎。
  • 遠古鯊魚意外躲過大滅絕:深海環境提供庇護所
    長鰭鯊是一種頭部上方長有鉤狀突起的古老鯊魚,它們有可能躲過了大滅絕事件,活到了恐龍時代  新浪環球地理訊 北京時間11月5日消息,一類小型鯊魚——其中有些長有尖尖的頭部附屬物——在遠古海洋中遨遊的時間比科學家原先預計的要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