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奇妙畫面:仙女魚、深淵鉤蝦……

2020-11-19 光明網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已3次成功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海,此次科考,4500米級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也承擔著多項下潛任務,不過它下潛的位置在馬裡亞納海溝較淺的位置。

今天(18日),「深海勇士」號進行第297次下潛,這也是本次載人深潛科考「深海勇士」號的第四次下潛。到達太平洋後,「深海勇士」號已經進行了三次下潛,今天的下潛任務完成度如何?依靠攜帶的照相、攝像設備,「深海勇士」號帶回了大量珍貴照片和視頻。4000多米的深海是什麼樣?有什麼生物?

馬溝弧前區4000米深處發現白色碳酸巖

今天在現場展示的畫面是「深海勇士」號前兩次下潛帶回來的。中科院深海所杜夢然介紹,「深海勇士」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4000米深度的區域下潛,該區域底部大部分都是黑色的積巖,但是這次很意外,在這樣的深度發現有一片白色的碳酸巖。

地球深部滲漏流體在海底形成白色碳酸巖

中科院深海所 杜夢然:碳酸巖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但是在海洋裡的產生和存在則需要一定的條件。該區域的構造活動把地球撕開了一個個裂隙,海水通過裂隙下滲到地球的深部,跟深部的巖石發生反應釋放氣體甲烷,甲烷需要釋放壓力,沿著裂隙上來,通過一系列的反應就生成了我們所見的非常特殊的白色碳酸巖。

海底構造形成特殊生態群落

那碳酸鹽巖透露出什麼樣的關鍵細節?

中科院深海所 杜夢然:如果放大畫面會看到非常明顯的管狀生物,是非常典型的以滲漏流體為食的海洋生物。而在採集到的另一張樣品照片中,碳酸鹽巖上分布著很有規則的凹坑,而這樣的凹坑跟某些雙翹類的生物活動痕跡非常吻合。

這樣的一個滲漏過程,地球深部的甲烷氣體釋放到了這個區域,甲烷經過氧化等過程,為冷泉生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碳源,是冷泉生態圈非常重要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深海勇士」號今天的潛次也是為了尋找冷泉活動的範圍或依然活躍的冷泉滲漏。

海綿:最原始 最低等的多細胞海洋生物

畫面中的生物叫海綿,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初級的多細胞生物,至少在五億年前就生活在海洋裡。

畫面中像風車一樣的生物也是一種動物。現在是舒展狀態,但當它吃飽了過後,會閉合起來進行休眠。

圖片中展示的是深海的冷水珊瑚,它有像樹幹一樣的年輪,可以充當很好的古地質溫度計,告訴我們它生長的環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研究人員介紹這個魚叫鼠尾鱈,是非常活潑的魚,在下潛過程中常能看到。

這條非常漂亮的魚叫仙女魚,它的習性與鼠尾鱈非常不一樣,它喜歡安靜地待在海底。每次下潛都會遇到不同的生物,它們有著不同的形態和習性。

深淵鉤蝦是獵食能手

海深6000米以下就叫深淵區,中科院深海所蔡珊雅介紹了深淵區的主人公之一深淵鉤蝦。但凡落在深淵區的生物殘骸,都能被深淵鉤蝦定位。它只是因為長得像蝦,被稱作「蝦」,實際上並非是蝦。與我們常見的蝦在四、五億年前就開始分化了,經過數億年的演化,差異已經非常大。

原標題:鼠尾鱈、仙女魚、深淵鉤蝦……「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畫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央視網

相關焦點

  • 「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奇妙畫面:仙女魚、深淵鉤蝦……
    今天(18日),「深海勇士」號進行第297次下潛,這也是本次載人深潛科考「深海勇士」號的第四次下潛。到達太平洋後,「深海勇士」號已經進行了三次下潛,今天的下潛任務完成度如何?依靠攜帶的照相、攝像設備,「深海勇士」號帶回了大量珍貴照片和視頻。4000多米的深海是什麼樣?有什麼生物?
  • 10909米!「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究竟有何魅力?
    第二部分,馬裡亞納海溝有哪些深海生物,都長什麼樣子。第三部分,「奮鬥者」號探索萬米深淵要克服哪些困難。首先,咱們來聊聊馬裡亞納海溝在哪裡,怎麼形成的,它最深處有多深呢?而最引起大家關注的可能要數2012年3月26日,著名的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乘坐「深海挑戰者」號潛艇下潛到馬裡亞納海溝的經歷,他獨自一人駕駛潛艇深入到了10908米的海底,並且使用高清3D攝像機拍攝了大量深海場景的珍貴畫面。那麼這麼深的海洋裡還能有生物存活嗎?有的話,這些海洋生物不見陽光是不是都隨便長長?還是都是像科幻電影中的恐怖異形一樣啊?
  • 中科院深海所:創新海洋科技 扛起深海科研的海南重責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紅白相間的外觀,外艙壁上的「三亞」標籤赫然在目,看似不大的「膠囊型」潛水器內,載人艙、推進器、聲學系統、控制系統、液壓系統等囊括其中。就是這顆「小膠囊」,去年通過了嚴謹的海試驗證,實現4500米的下潛深度,為人類探索洋底深淵,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視頻首次曝光:「深海勇士」號拍到海底2000米的海洋生物
    深海勇士首次曝光來自海底2000米的神奇生物(02:18)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佔總面積的70%佔生存空間的90%以上海洋最深處有什麼?
  • 深海動物比海洋表層大嗎?科學家:小多了!
    一望無際的大洋深海的定義海洋垂直方向分四層,分別是:上層:海面200米以內;中層:海面以下水深200-1000米;深層:水深1000-4000米;深淵層:水深4000-6000米;超深淵層:水深水下7400米的擬獅子魚,非常可愛一些無脊椎動物包括某些海參、端足類可以棲息於更深的水域,如體長5釐米的短腳雙眼鉤蝦,就生活在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有11000多米。
  • 深海所發表深淵環境汙染研究系列成果
    近期,中科院深海所彭曉彤團隊與天津大學孫若愚、劉羿團隊以及法國科學院土魯斯地球環境研究所、南開大學、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深海所自主研發的深淵著陸器採集的馬裡亞納海溝和雅浦海溝生物樣品,通過汞同位素揭示了深淵甲基汞的來源與遷移途徑。
  • 雅浦海溝動物世界探秘:「蛟龍」號5000米深海大型動物見聞
    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6日電 題:雅浦海溝動物世界探秘:「蛟龍」號5000米深海大型動物見聞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海參、讓研究人員吃驚的罕見海綿、各具特色的海星和海蛇尾、悠然遊著的魚和蝦以及叫不出名字的神秘動物……  在雅浦海溝5000米左右的深海,有著超乎想像的動物世界。
  • 10909米!「奮鬥者號」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究竟有何魅力
    」號潛艇下潛到馬裡亞納海溝的經歷,他獨自一人駕駛潛艇深入到了10908米的海底,並且使用高清3D攝像機拍攝了大量深海場景的珍貴畫面。早在2014年的一次科考中,科學家就在馬裡亞納海溝水深7966米處捕捉到了這種魚,而到了2017年,日本的科學家更是在8178米深處發現了馬裡亞納獅子魚,這個發現刷新了魚類海洋生活水深的記錄!
  • 我國深海領域又添「大國重器」!「深海勇士」號海試成功 4500米下潛點海底地形圖首度公布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重大研製項目「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海上試驗,返回三亞。我國深海領域又添「大國重器」。  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籌建)承擔「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大腦」—潛水器控制系統的研製與海試任務。
  • 鯨落:一頭鯨的死亡,形成了一個深海生態系統
    附近有數十隻白色鎧甲蝦、紅蝦 以及數隻鼬䲁魚,呈現區帶分布 尾部甚至可以觀察到有鼬䲁魚在撕扯肌肉 」號載人潛水器 「探 索 一 號 」 & 「深 海 勇 士 」 「探索一號」長94.45米、寬17.9米 排水量為6250噸,主機功率達12000馬力 續航能力大於10000海裡
  • 深海壓力那麼大,金屬都能壓扁,為什麼魚卻沒事?
    從4000米往下,就已經是深海層了,海洋深淵層是4000米到6000米的地方,海洋超深淵層是6000 隨著深度的降低壓強也越來越大,有的人認為深海其實並不能壓扁金屬,比如鐵達尼號沉船在大西洋大約4000
  • 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
    原標題:突破深海7000米「地獄禁區」的獅子魚深海獅子魚照片。西北工業大學供圖深海獅子魚骨骼結構圖。西北工業大學供圖或許你並不了解:從廣闊無邊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達6000米以下的深海水域,有著一個令人心悸的名稱——「海鬥深淵」。
  • 萬米深潛!「奮鬥者」號總設計師:「不是終點,我們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中國的深潛勇士們經歷了怎樣的艱險?載人深潛精神如何助力中國勇攀深海科技高峰?
  • 沒有眼睛沒有鼻子 澳洲4000米深海驚現無臉魚
    無臉魚(網絡圖片)  浙江在線杭州6月1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蔣敏華)你見過沒有眼睛沒有鼻子的魚嗎?日前,澳大利亞科學家進行了世界首次深海探索,在4000米深處發現了這種奇特的物種——無臉魚。  四千米深海發現奇特魚種  此次探索活動於5月15日啟動,範圍為由塔斯馬尼亞延伸至昆士蘭省中部的海域。帶領研究的首席科學家、來自維多利亞博物館的歐海拉形容,相關搜尋的區域是「地球上最少人探測的地方。」
  • 海底10000米處有什麼?科學家深入馬裡亞納海溝,發現深海生物
    而水深超過10000米的區域,則主要集中在馬裡亞納海溝的南部,最深處"挑戰者深淵"也在其中。海底10000米有什麼?結果讓人意外處於不同深度的水下,見到的生物和景色是截然不同的。2019年,美國探險家維克多·維斯科沃乘坐潛艇探索馬利亞亞納海溝,過程中發現了四種獨特的片腳類海洋生物,其中包括生活在7000米水深處的蠕蟲和8000米水深處的獅子魚。今年11月10日,我國"奮鬥者"號在挑戰者深淵最深區域成功坐底,深度為10909米。在攝像機記錄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海底10000米的景象。"
  • 從淺海200米大陸架到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淵:都有哪些神奇生物
    深海潛航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下潛到10909米的「挑戰者深淵」的底部!-深海鉤蝦。深海鉤蝦那是因為普通的淺海端足類動物也就幾釐米長,而這個傢伙卻足足有30深海鉤蝦萬米深淵成功坐底,10909米!這是中國人向海洋深處科技探索的新起點,新徵途,也為開創艦艇新技術和建造更加先進的核潛艇和常規動力潛艇,做好了技術儲備!
  • 回訪習總書記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照片中,中科院深海所潛航員蘇靜笑得燦爛,「總書記非常平易近人,對潛航員等一線科研工作者很關心,詢問了我們潛航員的選拔流程、海下作業感受等,令我們感到無比溫暖。」  那天,習總書記在中科院深海所仔細察看「海鬥」號無人潛水器、「海翼」號深海滑翔機、「天涯」號深淵著陸器等深海科考設備,並與「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和潛航員進行了交流互動。
  • 探訪三亞中科院深海所:從「洋底」走向「深淵」
    【解說】近年來,隨著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步伐加快,建省30周年的海南在深海領域不僅實現了萬米「深淵」的突破,還將深海領域融入智能科技,帶領民眾體驗繽紛多彩地海底世界。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三亞的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在深海研發基地看到了眾多前沿的深海探測裝備。中科院深海所所長特別助理陽寧介紹,目前,深海所已順利完成了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級人工地震剖面測線、「深海勇士」號海試任務等多項深海科考任務。
  • 他乘「深海勇士」在深海海底看到了什麼?
    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挑戰者」號的環球海洋勘探,將拖網拋至幾千米深的海底,深海世界生命繁盛的事實才為世人所知。近年來,隨著深海技術裝備發展,載人潛水器可以將人們帶到深海洋底,水平的海洋探險變成了立體的海洋探索。3月10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潛科考航次,返回海南三亞。
  • 深海壓力那麼大,金屬都能壓扁,為什麼魚卻沒事?
    人類在海洋已經橫行了幾百年,深海中也有許多沉船,比如鐵達尼號的殘骸就位於水下3750米處的海底。但這些沉船內部由於充滿了海水,整體的框架結構並沒有在巨大的海水壓力下發生形變。 如下圖所示,海底沉船還保持著原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