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網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已3次成功下潛至馬裡亞納海溝萬米深海,此次科考,4500米級的「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也承擔著多項下潛任務,不過它下潛的位置在馬裡亞納海溝較淺的位置。
今天(18日),「深海勇士」號進行第297次下潛,這也是本次載人深潛科考「深海勇士」號的第四次下潛。到達太平洋後,「深海勇士」號已經進行了三次下潛,今天的下潛任務完成度如何?依靠攜帶的照相、攝像設備,「深海勇士」號帶回了大量珍貴照片和視頻。4000多米的深海是什麼樣?有什麼生物?
馬溝弧前區4000米深處發現白色碳酸巖
今天在現場展示的畫面是「深海勇士」號前兩次下潛帶回來的。中科院深海所杜夢然介紹,「深海勇士」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4000米深度的區域下潛,該區域底部大部分都是黑色的積巖,但是這次很意外,在這樣的深度發現有一片白色的碳酸巖。
地球深部滲漏流體在海底形成白色碳酸巖
中科院深海所 杜夢然:碳酸巖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但是在海洋裡的產生和存在則需要一定的條件。該區域的構造活動把地球撕開了一個個裂隙,海水通過裂隙下滲到地球的深部,跟深部的巖石發生反應釋放氣體甲烷,甲烷需要釋放壓力,沿著裂隙上來,通過一系列的反應就生成了我們所見的非常特殊的白色碳酸巖。
海底構造形成特殊生態群落
那碳酸鹽巖透露出什麼樣的關鍵細節?
中科院深海所 杜夢然:如果放大畫面會看到非常明顯的管狀生物,是非常典型的以滲漏流體為食的海洋生物。而在採集到的另一張樣品照片中,碳酸鹽巖上分布著很有規則的凹坑,而這樣的凹坑跟某些雙翹類的生物活動痕跡非常吻合。
這樣的一個滲漏過程,地球深部的甲烷氣體釋放到了這個區域,甲烷經過氧化等過程,為冷泉生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碳源,是冷泉生態圈非常重要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深海勇士」號今天的潛次也是為了尋找冷泉活動的範圍或依然活躍的冷泉滲漏。
海綿:最原始 最低等的多細胞海洋生物
畫面中的生物叫海綿,是地球上最原始、最初級的多細胞生物,至少在五億年前就生活在海洋裡。
畫面中像風車一樣的生物也是一種動物。現在是舒展狀態,但當它吃飽了過後,會閉合起來進行休眠。
圖片中展示的是深海的冷水珊瑚,它有像樹幹一樣的年輪,可以充當很好的古地質溫度計,告訴我們它生長的環境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研究人員介紹這個魚叫鼠尾鱈,是非常活潑的魚,在下潛過程中常能看到。
這條非常漂亮的魚叫仙女魚,它的習性與鼠尾鱈非常不一樣,它喜歡安靜地待在海底。每次下潛都會遇到不同的生物,它們有著不同的形態和習性。
深淵鉤蝦是獵食能手
海深6000米以下就叫深淵區,中科院深海所蔡珊雅介紹了深淵區的主人公之一深淵鉤蝦。但凡落在深淵區的生物殘骸,都能被深淵鉤蝦定位。它只是因為長得像蝦,被稱作「蝦」,實際上並非是蝦。與我們常見的蝦在四、五億年前就開始分化了,經過數億年的演化,差異已經非常大。
原標題:鼠尾鱈、仙女魚、深淵鉤蝦……「深海勇士」號帶來深海4000米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