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長圖:與「深海勇士」潛水機器人共赴海底探秘

2020-11-23 澎湃新聞

一張長圖:與「深海勇士」潛水機器人共赴海底探秘

2019-02-03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日前,在模里西斯進行短暫停靠補給後,「深海勇士」號開赴印度洋的下一個作業點,繼續執行深潛任務。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深海勇士」號在這一海域共進行了43個潛次,對海底的熱液系統進行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生物學的考察和取樣工作。

「深海勇士」是誰?

一起和小新來認識它

2017年12月1日,由中船重工七〇二所為主研製的4500米載人作業潛器——「深海勇士」號正式交付。據統計,「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國產化率達到了95%,載人艙、水聲通信、都卜勒測速儀等核心國產設備性能先進,技術狀態穩定,這也標誌著我國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和裝備製造得到突破性進展,使我國具備了自主研發和製造深海載人潛水器的能力。4500米載人作業潛器是繼「蛟龍」號之後我國深海裝備領域的又一裡程碑,將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增添新的利器。

相關連結:

在它的130多次下潛中,「深海勇士」經常能發現一些奇珍異寶。想知道這位「勇士」在大海裡都看到過什麼嗎?下潛到千米海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和小新一起跟隨一張長長長長長的圖

與「深海勇士」共赴海底探秘

(聽起來酷酷滴!)

海底深處的更多秘密

等待著我們去探索!

(原標題:《一張長長長長長長圖,跟"深海勇士"去潛水》)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一張長長長長長長圖,和「深海勇士」一起探尋海底
    日前,在模里西斯進行短暫停靠補給後,「深海勇士」號開赴印度洋的下一個作業點,繼續執行深潛任務。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深海勇士」號在這一海域共進行了43個潛次,對海底的熱液系統進行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生物學的考察和取樣工作。
  • 他乘「深海勇士」在深海海底看到了什麼?
    3月10日,「探索一號」科考船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覆蓋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潛科考航次,返回海南三亞。1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蔡巍在本次科考過程中,我有幸隨「深海勇士」號下潛,開啟了一段奇幻的深海探秘之旅。
  •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在潛器經過的一個海底高地的頂部,直徑約200米左右的範圍內,有大片的死亡珊瑚骨骼堆積,而在那處水深之下的冷水珊瑚都生長得很茂盛。不知道那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導致如此多的冷水珊瑚死亡。」李建如說。
  • 「深海勇士」號首次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非常好。」結束近9小時的水下作業,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建如博士走出潛器。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
  • 探秘奇妙海底世界
    上周,剛剛從馬裡亞納海溝凱旋的「蛟龍號」帶回人類對於深海的種種疑問,回到青島。這艘紅色潛水器曾數度探秘深海。中國人的深海之路走了10多年,隨著下潛深度的不斷創新,神秘的海底面紗也在慢慢揭開。今天,由本報和省科協、科學24小時雜誌社共同主辦的「科學行走計劃」走進國家海洋二所,與嚮往著藍色海洋的大學生朋友一起,推開深海科考這座厚重的知識大門。
  • 1天內兩次下水,連續夜潛全球罕見,我國新潛水器海底探秘8小時
    5月21日凌晨12點剛過,我國新型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完成在南海海底持續了8小時的探秘工作,返回母船。而在20日的凌晨,"深海勇士"就開始了第一次的下潛任務。1天內兩次下水,每次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這樣連續的夜潛作業,在全球都是罕見的。
  • 我國深海領域又添「大國重器」!「深海勇士」號海試成功 4500米下潛點海底地形圖首度公布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重大研製項目「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海上試驗,返回三亞。我國深海領域又添「大國重器」。  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籌建)承擔「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大腦」—潛水器控制系統的研製與海試任務。
  • 深海潛水機器人研究「海雪」藻類的碳吸收
    作者:Nick Lavars2020年12月6日RV研究人員部署的機器人將研究藻類在去除大氣中碳方面的作用作為一種微小的嗜碳生物,藻類在清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支首屈一指的研究探險隊將強調這一角色的重要性。
  • 一堂課下潛深海7000米!揭秘罕見黑暗生物鏈+蛟龍號「龍腦」
    相比於宇航事業,深海探秘確實少了許多它原本應該獲得的掌聲。報告中,劉開周老師表示「就像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一樣,深海水下機器人也是人類認識深海跨越的一大步」。各種水下機器人的應用,帶我們到達人類自身無法到達的深海世界,幫我們探秘五彩斑斕的海洋生物。
  • 深海勇士遨遊海底探索遠古之門
    在順利結束7個潛次的深海考古調查後,6名水下考古工作者從西沙群島北礁海域返航,並於4月27日抵達三亞。這是我國首次深海考古調查,按照預定計劃完成了所有工作內容,這意味著我國初步具備了深海考古作業能力。本次深海考古調查原計劃下潛6次,根據實際工作需要調整至7次。
  • 視頻首次曝光:「深海勇士」號拍到海底2000米的海洋生物
    深海勇士首次曝光來自海底2000米的神奇生物(02:18)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佔總面積的70%佔生存空間的90%以上海洋最深處有什麼?
  • 海底探秘|天然之城——與那國島的海底古城
    人們在該島周圍的海底發現了神秘的古建築遺蹟。這些建築規模大、意義非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潛水員的發現 /  1986 年, 日本的一名潛水員在與那國島附近海域潛水,在深海的海床上發現了一些形狀規整、排列有序的巨型石塊。這些石塊光滑平整,砌築成階梯一樣的形狀。
  • 美科考隊探秘千米深海 邂逅眾多神秘生物(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9日報導,近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奧凱諾斯」探測隊(OkeanosExplorerteam)完成了一個多月的深海探測任務。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海底一萬米到底有什麼?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說深海層都有哪些令人聞風喪膽的生物,首先就要說說一類大型章魚類了,它們漂浮在水中,一般都體型比較大,跟我們現在吃的章魚很不一樣,當然,雖然它們很強大,也有天敵,制裁它們的就是抹香鯨。
  • 日本的深海探測機器人
    用來尋找資源的是深海探測專用機器人。日本正在為躋身於未來能源大國著手準備。         2012年3月,一條消息震驚了海洋研究者。那就是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乘坐單人潛水艇,到達了10911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
  • 10套超怪異的深海潛水裝,都是什麼鬼!?
    相信你也見過航天員穿著厚重的太空衣,戴上精密的頭盔,架勢十足的在太空裡漫步,其實除了在太空需要穿上厚重太空衣外,對於許多從事深海潛水任務的潛水員們
  • 跟隨海洋科考隊員一起去探秘西太平洋「海底花園」
    不過滄海一粟  它卻承載著億萬中國人的深藍夢想  憑著科技與勇氣深入秘境、探索未知  2018年  「科學」號科考船上的「發現」號深海機器人  (2018年)4月1日,「科學」號工程技術人員將「發現」號深海機器人施放到海裡
  • 「深海勇士」號返航 創造多項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科考船於去年11月10日前往西南印度洋,歷時121天,航行17000餘海裡,「深海勇士」號在高海況、海底地質環境複雜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熱液區,以一次次下潛,創造了一系列我國載人深潛作業的新紀錄,書寫了中國載人深潛新歷史。
  • 八旬院士汪品先 深海「勇士」的慷慨和小氣
    這項長達八年的計劃,以「構建邊緣海的生命史」為主題,以洋殼深海盆的演化為「骨」,以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為「血」,以深海沉積為「肉」,將南海作為一隻全球邊緣海的「麻雀」,進行深入研究,以期在嶄新的水平上,認識海洋變遷及其對海底資源和宏觀環境的影響。
  • 深海探險,你需要這樣一個遙控機器人
    1997年5月21日至6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聯合聲學所等單位研製的6000米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AUV)CR-01,圓滿完成了太平洋海底的各項調查任務,開啟了我國深海水下機器人研發及應用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