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非常好。」結束近9小時的水下作業,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建如博士走出潛器。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

「在潛器經過的一個海底高地的頂部,直徑約200米左右的範圍內,有大片的死亡珊瑚骨骼堆積,而在那處水深之下的冷水珊瑚都生長得很茂盛。不知道那裡曾經發生過什麼,導致如此多的冷水珊瑚死亡。」李建如說。

冷水珊瑚林是去年「深海勇士」號的重大發現,也是本航段科考的重頭戲。去年5月,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以82歲高齡下潛,首次發現冷水珊瑚林的存在:在千米以下的深海,密集分布著大片珊瑚林,有的珊瑚扒在基巖上、高達四五米,海綿、海葵、海參、蝦蟹等生物依附其中生活。

「去年本來是為了觀察沉沒的淺水珊瑚礁,沒想到發現了大片活著的深海珊瑚林。今年我們繼續深潛,測量各項海水參數,採回更多珊瑚樣品,用於後續研究。」「探索一號」TS12第二航段首席科學家翦知湣表示。

冷水珊瑚林是除海底冷泉、熱液之外的深海第三大生態系統。據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助理研究員黨皓文介紹,冷水珊瑚種類多樣,它們的肉體和骨骼記錄著深海環境變化的重要信息。以冷水珊瑚林中分布的竹節柳珊瑚為例,這種珊瑚的骨骼呈竹節狀,把它橫剖後,斷面像樹木的年輪一樣記載著年代信息,從中心向四周越來越新,是海洋環境變化的「資料庫」。「如果採樣數量夠多、時間跨度夠大,那麼把不同年代珊瑚的信息連在一起,就是一部寫在冷水珊瑚上的『深海編年史』。」翦知湣表示。

「深海勇士」號帶上來的既有活體珊瑚,也有珊瑚化石。「活體珊瑚樣品可以用於與現代觀測海水狀況的對比、發展地球化學指標,化石樣品可以拓展古海洋環境再造的時間尺度,充實古環境再造信息的解讀意義。」李建如說。科學家們希望採集的冷水珊瑚儘可能的粗和長,可以覆蓋更長的時間尺度;樣品數量多,可以保證一定程度的「容錯率」。

黨皓文在本航段第一次下潛,他透露,千米以下的冷水珊瑚林中甚至有鯊魚出沒。「非常震撼。鯊魚是海洋裡的頂級捕食者,需要金字塔級的生態系統來供養,它的出現充分說明深海冷水珊瑚生態系統的複雜和高產。」

冷水珊瑚林的探索為科學家們理解海洋深部過程提供了新的入口。他們圍坐觀看下潛記錄,反覆討論這片最新發現的「珊瑚墳場」可能的形成原因:究竟在什麼時代,人跡未至的深海,大片冷水珊瑚離奇死亡。這是一個有待講述的故事。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深海勇士」號首次發現海底「珊瑚墳場」
    「深海勇士」探秘海底世界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非常好。」結束近9小時的水下作業,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建如博士走出潛器。這是他第二次隨「深海勇士」號下潛,收穫令科學家們驚喜:一片此前從未見過的「珊瑚墳場」。
  • 一張長圖:與「深海勇士」潛水機器人共赴海底探秘
    一張長圖:與「深海勇士」潛水機器人共赴海底探秘 2019-02-03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張長長長長長長圖,和「深海勇士」一起探尋海底
    日前,在模里西斯進行短暫停靠補給後,「深海勇士」號開赴印度洋的下一個作業點,繼續執行深潛任務。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深海勇士」號在這一海域共進行了43個潛次,對海底的熱液系統進行了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生物學的考察和取樣工作。
  • 他乘「深海勇士」在深海海底看到了什麼?
    曾幾何時,科學家們認為在水深幾百米以下的海底,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直到19世紀70年代,英國「挑戰者」號的環球海洋勘探,將拖網拋至幾千米深的海底,深海世界生命繁盛的事實才為世人所知。近年來,隨著深海技術裝備發展,載人潛水器可以將人們帶到深海洋底,水平的海洋探險變成了立體的海洋探索。
  • 探秘奇妙海底世界
    這個夏天,跟隨著上天的「神九」和入海的「蛟龍」,無數人的目光觸及了過去只停留在想像中的神秘世界。上周,剛剛從馬裡亞納海溝凱旋的「蛟龍號」帶回人類對於深海的種種疑問,回到青島。這艘紅色潛水器曾數度探秘深海。中國人的深海之路走了10多年,隨著下潛深度的不斷創新,神秘的海底面紗也在慢慢揭開。
  • 唯美的海底世界 《深海水族館》在海底當漁夫
    唯美的海底世界 《深海水族館》在海底當漁夫 來源:www.18183.com 作者:南山頑石 時間:2016-08-08 分享到:
  • 視頻首次曝光:「深海勇士」號拍到海底2000米的海洋生物
    深海勇士首次曝光來自海底2000米的神奇生物(02:18)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海洋佔總面積的70%佔生存空間的90%以上海洋最深處有什麼?
  • 美國深海潛水器五千米海底發現未知生物 詭異奇特
    「深海發現」號潛水器潛入到太平洋洋面之下大約4829米的海床之上,並從洋底成功發回光波信號,將暗無天日的洋底世界展現於人類面前。海底世界是未知的世界,很多生物都需要科學家進一步的探索和了解。「深海發現」號發回的圖像和視頻顯示,在夏威夷海岸附近海域的洋底,那裡有各種奇形怪狀的海底地形地貌和怪異的深海生物。
  • 深海勇士遨遊海底探索遠古之門
    藉助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水下考古工作者將工作海域最深拓展至水下1003米,下潛時長共計66小時51分,並成功採集到文物標本。首次深海考古意義重大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 宋建忠——「對我們而言,深海考古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與重要的課題。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對深海的海底地形、地貌有了直觀的認識,對深海技術與水下考古的結合有了基本了解。
  • 滿足所有想像《深海迷航》海底5000米探秘
    滿足所有想像《深海迷航》海底5000米探秘 時間:2017-12-27 14:15:35
  • 1天內兩次下水,連續夜潛全球罕見,我國新潛水器海底探秘8小時
    5月21日凌晨12點剛過,我國新型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完成在南海海底持續了8小時的探秘工作,返回母船。而在20日的凌晨,"深海勇士"就開始了第一次的下潛任務。1天內兩次下水,每次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這樣連續的夜潛作業,在全球都是罕見的。
  • 海底探秘|天然之城——與那國島的海底古城
    人們在該島周圍的海底發現了神秘的古建築遺蹟。這些建築規模大、意義非凡,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潛水員的發現 /  1986 年, 日本的一名潛水員在與那國島附近海域潛水,在深海的海床上發現了一些形狀規整、排列有序的巨型石塊。這些石塊光滑平整,砌築成階梯一樣的形狀。
  • 海底探秘|神秘的龍宮使者——皇帶魚
    皇帶魚,俗名「龍宮使者」、「白龍王」,是世界上較長的硬骨魚。
  • 到南海的「海馬冷泉」,探秘海底的「生命綠洲」
    燈光的照射下,海底幽藍靜寂、海雪飛揚。一串串珍珠般白色氣泡,不停地從海底汩汩冒出來。氣泡周邊,滿眼的貽貝、蛤類和蚌類等密密麻麻;半透明的阿爾文蝦、白色的鎧甲蝦、一簇簇管狀蠕蟲,一片片小蛇尾等隨處可見。這片奇異的海底世界,是位於南海西沙海域的「海馬冷泉」。
  • 全網首個水下直播 抖音邀你和陳學冬一起探秘不可思議的海底世界
    屆時,明星潛水員陳學冬將帶領大家一起在海南三亞的分界洲島探秘不可思議的海底世界。分界洲島被國際專業潛水組織評為「海南最適宜潛水的海域之一」,這裡水下環境多種多樣,物種豐富,常見有薔薇珊瑚、鹿角珊瑚、海兔、海星、獅子魚、笛子魚、石斑、蝙蝠鯧、鼠鰻、箱豚及多種熱帶珊瑚魚類,海洋生態美輪美奐,豐富和諧。
  • 我國深海領域又添「大國重器」!「深海勇士」號海試成功 4500米下潛點海底地形圖首度公布
    近日,「十二五」863計劃重大研製項目「深海勇士」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順利完成海上試驗,返回三亞。我國深海領域又添「大國重器」。  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創新研究院(籌建)承擔「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大腦」—潛水器控制系統的研製與海試任務。
  • 海底世界知多少?探秘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 (4/4)
    海底世界知多少?探秘海底世界的奇妙生物 (4/4) "← →"翻頁 圖為當地時間2018年1月22日,印度尼西亞峇里島
  • 海底一萬米到底有什麼?為什麼潛水員都感覺可怕
    而就像人類嚮往宇宙奧秘一樣,對海底世界的探索也是不斷前進的步伐,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已經能夠深入海底世界一萬米,可是卻詭異而令人恐懼,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說說距離海底一千米的世界都有哪些生物吧。我們熟知的海底生物有珊瑚,魚類等,實際上不同的海洋深度,生活的魚類也是複雜多變哦,比如我們愛吃的帶魚,就生活在海底一百米的世界,而海洋也能夠通過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但是太陽光最深離開海底兩百米。
  • 深海浮世:讓你潛入海底,真能靜下來嗎?
    周圍的世界隨著浪晃動,再看看水下的生物,魚、珊瑚,視覺、身體一切都非常奇妙。」深海先生先開口,他算是最早瘋狂愛上這項運動的中國內地人士之一。1995年,在法國留學幾年並參加工作的深海先生,被帶著在地中海體驗了第一次潛水。
  • 潛入深藍色的海底「種珊瑚」,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美的工作了吧
    陸上植樹造林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或許你聽說過在海底世界「植樹造林」的嗎?聽上去像是童話故事中的情節但中國科學家們卻早已付諸行動在海底培植了20多萬平米珊瑚讓越來越多的海域再現五彩斑斕的世界近年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一名女科學家黃暉,帶領團隊擔起"南海守護人"的重任,在南海培植了20多萬平方米的珊瑚,重現了一道道絢麗的海底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