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中有中國作家殘雪,今年的諾貝爾獎在國內受到的關注比往年更甚。儘管已經揭曉的諾貝爾文學獎花落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但另一獎項的歸屬,也值得關注一下——諾貝爾化學獎。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鋰電池領域中作出的貢獻。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目前主要應用在手機、電動車等領域。
如果沒有鋰電池,手機可能還像磚頭一樣龐大,電動汽車的發明可能還是泡影。人們現在使用的便捷,都建立在長達五十年的科學接力上。
1970年,英國科學家M. 斯坦利·威廷漢姆在研究充電電池時,從眾多金屬元素中選中了3號元素鋰,由此誕生了最初的鋰電池。後來,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改進了鋰電池配方,大大提升了鋰電池的容量,同時也改善了它的安全性能,讓鋰電池能夠更好的投入生產使用。最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在原有基礎上做了很多改進,最重要的是,他將鋰換成了鋰離子,於是有了更加安全的鋰離子電池。你以為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到這裡就結束了?並沒有!近百歲高齡的約翰·古迪納夫在鋰離子電池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更安全、更便宜的全固態鋰離子電池!
可以說,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史,離不開以上三位中的任何一位,因此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同時授予了M. 斯坦利·威廷漢姆、約翰·古迪納夫和吉野彰。
說個題外話:從鋰電池專利量的區域分布上來看,中國、韓國、日本三國依次佔據全球前三,主要是由於鋰電池企業較多,研發力度較大。
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鋰電池的重要性或許可以比肩石油。大家都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誰能看得更高更遠,全靠各方面的努力!
圖片來源:攝圖網 侵權請聯繫刪除申明:本文為7號網原創,歡迎大家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7號網」,對於未註明出處者,7號網將保留付諸法律和輿論的手段用以維權!謝謝!(編輯:橙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