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國人看中國|「洋博士」戴偉和中國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外國人看中國|「洋博士」戴偉和中國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2020-12-10 17:13:45 來源:新華社
-
戴博士和700萬人的一場化學反應|百家故事
戴偉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講解化學方程式,就算這些視頻不一定能有更多的「流量」。他還是會堅持,因為這才是科普的價值。化學博士、科普博主,英國人、流利的中文……這些截然不同的標籤在戴偉身上也發生了化學反應。對戴偉來說,來中國做科普也是個偶然。上個世紀70年代,戴偉訂閱了一份《北京周報》,這些存放在自家閣樓上的一摞摞雜誌讓他開始了解中國。
-
面對面丨「化學魔法師」洋教授戴偉的中國科普之路
我有兩個愛好 一個是化學 一個是中國戴偉本名大衛·埃文斯,1958年出生在英國伯明罕一個教師家庭,他第一次接觸化學實驗是在學校的化學課堂上,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他開始購買相關的儀器和化學藥品,在自家廚房裡做實驗。獲得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後,戴偉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
「點亮」未來科學家的好奇心——「洋教授」戴偉的中國科普之旅
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年過花甲的英國教授戴偉不曾想到,幾十年前對中國的「好奇心」吸引他定居北京,如今他又將各類化學知識轉化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點亮」成千上萬個中國孩子的好奇心。24年間,他在中國經歷了一場奇幻的科普之旅。「在來中國之前,我就通過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訂閱《北京周報》,了解中國發生的點點滴滴。
-
手捧火焰、噴水點燃蠟燭……在化工博物館體驗奇妙「魔法秀」!
11月22日,中國化工博物館首席科普顧問、有「化學界鄧布利多」之稱的戴偉教授(David G.Evans)、央視主持張騰嶽、中國化工博物館「化博姐姐」胡潔瓊在中國化工博物館為小朋友們帶來了「化工讓生活更美好」大型化學表演秀科普活動,此次活動聯袂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解碼科技史欄目,在央視頻全程直播
-
快手科普代言人戴偉、快手扶貧辦公室主任宋婷婷當選「2020北京...
其中,致力於中國化學科普教育的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快手科普代言人戴偉(David G. Evans)和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快手扶貧辦公室主任宋婷婷成功當選「2020北京榜樣」十大年榜人物。他們都與當下快速發展的短視頻平臺相關,也都來自基層、紮根大眾,一樣用大愛幫助身邊的人,溫暖著北京這座城。
-
牛津化學教授為何「不務正業」在中國當「網紅」?這就是答案
他說,當時很多外國人來中國學會的第一句都是這個。「因為當時,中國似乎什麼都沒有,如果你去咖啡店或餐館,沒有什麼能點的;如果你去商店,也沒有什麼你想買的。」Because at that time, it seems that everything in China was "meiyou".
-
「洋教授」戴偉博士:用好奇心激發人們的求知熱情
在這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上,有一位特殊的外籍科學家——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博士。 戴偉博士本名David G. Evans,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1996年,他來到中國,在北京化工大學和段雪院士進行合作研究,2002年在北京化工大學擔任特聘教授至今,同時他也是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與學術委員會會員。
-
在中國「玩」科普的網紅洋教授:185個短視頻讓化學實驗秒變魔法
2018年9月6日,福州,戴偉教授正在為學生進行化學反應實驗。 張斌(福建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燒瓶裡的雙氧水劇烈翻滾著,白色的煙霧一團團冒出,一位白頭髮、白鬍子的外國人站在煙霧中,手舉一隻「阿拉丁神燈」。直到煙霧散盡,他對著鏡頭說:「神奇嗎?但我不是真的阿拉丁,我是化學家。」
-
靠做「化學實驗」,洋教授成了中國「網紅」
「這和英國很不一樣。」戴偉說。1996年,他辭去了英國大學的工作,決定在北京定居。朋友們都認為他瘋了。面對大家的質疑和不理解,戴偉回答說,別人只看到不好的地方,而他看到了中國的巨大潛力。他成了北京化工大學的老師和研究員。他開始自學中文,去各地旅遊,每年春節還受邀到同事的農村老家過年。儘管條件艱苦,但村民們總是熱情慷慨地接待他這個「老外」。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看錢就夠了
外國人眼中中國是什麼樣子?也許你不必從汗牛充棟的研究著作中尋求答案,只要看看他們的貨幣就知道了。世界再大,不論在哪個國家,金錢(Money)都是妥妥的硬通貨。看一個國家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看看它的貨幣在國際上的流通地位便知道了。那麼,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越來越強,對其他國家有什麼影響?
-
會變魔術的洋教授:我就倆愛好,一個是化學,一個是中國
對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人來說,中國像是一個黑洞,充滿了神秘與未知,吸引戴偉的正是這份新奇。他自嘲自己是一個「非典型英國人」,不喜歡保守和穩定,喜歡每天都有新體驗,每天都有新發現;而中國恰恰滿足了他「探險」的願望。所以,少年時代的戴偉就通過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訂閱了《北京周報》,從這扇小小的窗口中一窺中國這個充滿神秘的國度。
-
拍下公路與音樂的奇妙化學反應
拍下公路與音樂的奇妙化學反應 □楊晶晶 本報記者 李婷 「有些事現在不做,就一輩子都不會去做了。」「旅行中的『遇到』和『離開』,就是人生的一個縮影,最終形成人對自己極為珍貴的認知。」 紀錄片中,音樂人們把山林、草原、雪山、船頭當作音樂舞臺和創作環境,其間走過中國西南、東南等四條旅行路線,利用摩託、汽車、船舶等近十種交通工具,完成近兩萬公裡的行程。雖然旅行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挖掘著公路與音樂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在音樂的陪伴下走完全程。
-
李輝:借外國人「眼睛」看百年之前中國
劉遠忠 攝 人民網深圳2月5日電(劉遠忠、胡葦杭)2月4日下午,「百年遠去,看外國人筆下的中國」 ——「尋找中國」叢書讀者分享會在深圳中心書城舉行。叢書主編李輝與讀者一道,探尋外國人筆下百年前的中國。 雖是寒冬時節,深圳讀者的熱情卻絲毫不減,中心書城北區的大臺階上座無虛席。
-
好奇科學實驗室首播:帶著你的好奇心走進科學家戴偉的神奇實驗
9月11日下午,一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7位科學家代表作了發言,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將為國家編制「十四五」規劃提供參考。北京化工大學特聘英籍教授戴偉,正是7位科學家代表之一,他本名David G. Evans,已經在中國工作了23年。
-
中國人稱外國人叫老外,那麼外國人管中國人叫什麼?看完漲知識!
中國人稱外國人叫老外,那麼外國人管中國人叫什麼?看完漲知識!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中國人講他們的故事的時候,他們來自哪個國家,是男是女總是很少,天朝人民都稱他們為「老外」。中國人稱外國人叫「老外」,那麼外國人叫中國人什麼?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然而,從現實層面看,中國在國家形象設計與推廣方面雖竭盡全力,但多年來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這說明我國雖有打造良好國家形象的實力與意願,卻未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由此可見,一國的國家形象並不完全乃至根本就不受主體國家的主觀意願支配,也不完全或根本就不受控於主體國家自身的作為和努力。」[ 同上.] 「國家形象存在主客體之分。
-
讓戴偉教授在浙江衛視百度好奇夜上告訴你
9月11日下午,一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7位科學家代表作了發言,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將為國家編制「十四五」規劃提供參考。北京化工大學特聘英籍教授戴偉,正是7位科學家代表之一,他本名David G. Evans,已經在中國工作了23年。1996年,外形酷似聖誕老爺爺的戴偉教授來到中國,在北京化工大學和段雪院士進行合作研究至今。
-
【投資非洲】警惕南非限制外國人就業法的升級|中國投資
中國投資者的應對之道:「守」「破」並舉南非勞工部長恩塞西透露,新的限制外國人就業法主要涉及交通運輸、賓館、餐飲、保安和農業等部門,並將嚴格執行與此有關的法律,嚴厲打擊非洲僱傭外國人的行為。南非勞工部長提到的這些領域也是中國人就業較多的行業,而且,中國在僱傭華人(外國人)方面也不是特別規範,這無疑對中國投資勢必造成一定影響。
-
戴偉(David G.Evans)
戴偉,男,1958年生,英國籍,博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員。1996年9月開始與北京化工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戴偉教授開闢了層狀及插層結構材料創製方面的新型研究領域。在戴偉教授的具體領導和參與下,該5項成果已成功實現了轉化,並進入大規模工業生產階段。截止2004年8月,累計生產1.5萬噸,新增產值逾3億元。 自2000年以來,戴偉教授多次邀請世界知名專家來華講學,還將與法國Blaise Pascal大學的合作納入了中法政府間環境友好先進技術開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