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南大倍兒有「面」

2021-01-08 南京大學

「看,天上那個東西好像一隻大白蘿蔔啊!」

「我覺得還是像長翅膀的鯨魚多一點吧。」

不知道什麼時候,「大白鯨」突然霸佔了南大同學的朋友圈,平日在校園裡一抬頭也總會看到它可愛的身影。其實這隻「大白鯨」真正名字叫「大載荷系留型浮空器」,俗稱飛艇,是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的丁愛軍教授牽頭的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專項」——「我國東部沿海大氣複合汙染天空地一體化檢測技術」用來做科學實驗用的。聽起來是不是非常「高大上」?那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隻「大白鯨」——系留飛艇吧!

近年來,空氣汙染日益嚴重,相關問題也更趨複雜,了解目前空氣汙染的具體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系留飛艇的出現,讓大氣汙染研究擺脫了地面測量系統的限制,可以進入到高空,對空氣上方的各項數據進行測量;而同樣是在空中採集數據,相比飛機的快速穿過,飛艇則可以停留在地面至高空1200米的任意一個地方,通過一個點的上下移動來給大氣做「切片」,做出非常細節化的測量。如果你有在近處看到飛艇,就會發現它的下方其實有一個吊籃,這隻吊籃裡搭載著的是200多公斤重的先進的大氣汙染探測儀器AMS,用來測量大氣中包括PM2.5在內的空氣汙染物的化學組分以及影響PM2.5生成的氣體成分,這些具體的數據將會為空氣汙染的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資料。

我們還了解到,飛艇的放飛和收回每次都需要10多名保障人員進行操作,一收一放至少要花費一個小時的時間。飛艇每天的運行和維護也需要大氣科學學院研究團隊10多名師生共同負責。至於飛艇的放飛時間和地點,則需要結合模型預報和特定的科學問題來決定,放飛高度也需要通過現場雷射雷達給出的大氣汙染垂直結構來進行調整,遇到氣象條件不好時還需要及時收回基地,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

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回顧一下「大白鯨」在南大校園的身影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系留型大型浮空器」(大白鯨)

看了視頻,是不是覺得「大白鯨」愈發可愛了?但如之前所說,丁愛軍教授牽頭的這個「大氣專項」的研究範圍非常廣,涉及我國整個東部地區。因此為了解中國東部相關數據的三維結構,2019年12月已有兩個飛行器分別從北京經武漢飛到南京,從太原飛到濟南。這也就意味著,隨著科研進展,系留飛艇最終會離開南京,而飛艇離開的時間,恰恰和同學們寒假離校時間相近,就在2020年1月中旬。

想到開學回到校園時,這只可愛的「大白鯨」已經離開了,為了紀念這些天來「大白鯨」為大家留下的美好的記憶,哪怕是一瞬間抬眼相望的默契,我們製作了精美的海報可以用作桌面和手機壁紙,大家一起用起來,把「大白鯨」永遠留在身邊吧!

桌面壁紙

手機壁紙(尺寸A)

手機壁紙(尺寸B)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

面對我國東部地區異常複雜的大氣汙染問題,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丁愛軍教授牽頭的這個項目利用率先進的檢測技術,可以對相關汙染物的發生、發展規律做出全方位的檢測,並由此剖析成因,最終會提升空氣汙染的預警能力並最終實現相關問題的有效控制。國家對這個項目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項目牽頭者丁愛軍教授所在的大氣科學學院,是我國現代氣象教育的發祥地和卓越人才的培養搖籃。1924年,我國最早的氣象學專業,第一個氣象系在這裡誕生,到如今更是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國家級理科人才的培養基地。

除了實力標籤,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還擁有非常雄厚的師資力量。老師大都是中科院院士、知名教授或者優秀中青年學者,學院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也在逐漸提升。在颱風和強對流等重大災害性天氣的變化規律、形成機理和預測理論,空氣汙染物的分布、輸送機制及其天氣氣候效應等研究領域均取得了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創新性成果。近五年學院教師發表論文450餘篇,其中SCI論文300餘篇,高水平SCI論文150餘篇。教師發表高水平SCI論文數逐年增加,已逐漸達到人均每年發表1篇高水平SCI論文,接近國際研究型大學水平。

人才培養方面,大氣科學學院設有「大氣科學」和「應用氣象學」2個本科專業,每年招收100名左右本科生,本科畢業生一次分配到位率在95%以上。學院堅持「基礎型、應用型」兩類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培養出了6000多名優秀的氣象科技人才和業務骨幹,其中12位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外籍),為我國氣象事業、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你真正走進「大白鯨」時,你會發現藏在它身上前沿的科技;

當你真正走進大氣科學學院時,你也一定會充分感受到「氣象萬千」迷人的魅力。

來源 |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南京大學新聞網

部分文字、整理、美編 | 郭慶梅

相關焦點

  • 2019豬年新年4字微信簡訊祝福語 發給客戶領導的四字成語新年祝福語
    2019農曆新年要開始了,新的一年新氣象,那麼在工作上有哪些適合發給領導和客戶的祝福語呢?1、祝你:位高權重責任輕,事少錢多離家近,每天睡到自然醒,別人加班你加薪,領錢數得手抽筋,靚女愛你發神經。豬年大吉祥!2、春節捎去我溫暖如春的問候,祝您擁有幸福甜美的豬年。豬年行好運,萬事遂心願!
  • 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在氣象幹部職工中引發熱烈反響
    中國氣象報訊 2018年的最後一天,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詞,回顧2018年的難忘歷程,展望新一年的奮鬥圖景。賀詞播出後在廣大氣象幹部職工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話語溫暖人心、催人奮進,在新的一年裡,要努力奔跑,當好新時代的追夢人,以實際行動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新年賀詞中提到在過去的一年裡,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順利推進,這讓作為環境氣象工作者的我和同事感到自豪。」京津冀環境氣象預報預警中心主任喬林說。
  • 威頁26-7HF創多項新紀錄獻禮新年
    威頁26-7HF創多項新紀錄獻禮新年 2021-01-08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碗媽祖面,新年新祈願
    迎 新媽祖面因寓意吉祥,又被稱為莆田的狀元小吃。莆田的老人們常說,長長的媽祖面又名長壽麵,寓意添福添壽,因此,每年春節「必吃」。
  • 人間|你不知道的南大交響人
    奔赴省內各重點中學「高雅藝術進校園」,代表南京大學在「大藝展」賽場與清北復交浙鋒芒相對,又是怎樣的熱血體驗……下面讓我們一道走進南大交響人的世界。一、我們的相聚,是一場不期而遇「初衷」是一個略顯抽象卻甘甜的詞,它有引人瞬間墜入回憶的魔力。
  • 送您的新年祝福 命途風霜盡 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 福滿舊山河
    萬事萬物概莫如是,繁衍生息連綿不絕,新與舊交替更迭,一刻都未曾停過。見過花好月圓,走過山川原野,遇到過安詳端坐的老人,也擁抱過咿咿呀呀的嬰童。又是新年,又將春來,與君共度。願人間有愛,活得值得。因為我喜歡你的笑,在我看來是一種春季限定的明朗感覺,乾淨而溫和。你的笑眼啊像溫柔的暮靄,似山間淡淡雲月,能夠數次地讓人心動。
  • 「兩彈一星」功勳中的南大人 - 新華網--江蘇頻道
    這23位科技專家中,有6位曾在南京大學及其前身中央大學學習或工作過。 「兩彈」中一彈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飛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今年86歲的我國固體戰略飛彈的奠基人黃緯祿院士,194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電機系。
  • 南京大學送來「南大紫」
    這也是南京大學多年來再次以這樣溫暖而又親切的方式為小萌新們集中送去錄取通知書和祝福。21日上午,淮陰中學的58名「準南大新生」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他們從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手中接過了錄取通知書,即將開啟嚮往已久的大學生活。
  • 「龍蝦眼」背後的南大,南大人眼中的星辰
    電視劇《小歡喜》截圖星辰的軌跡此次「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的成功發射,又讓南大天空院重回公眾視野。那麼,這顆衛星發射的背後,凝聚了南大人怎樣的心血,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呢?這顆衛星首先為人們關注的,是它「詼諧」、「獨特」的名字。事實上,「龍蝦眼」這一命名並非是誰的異想天開,而是取自衛星所使用透鏡的仿生學原理。
  • 「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原標題:「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日前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衝鴨,氣象人!你今年的「Flag」立了嗎?
    告別202邁入2021已經有一段時間最近小編發現自己對工作生活有那麼一丟丟提不起勁突然想到竟是忘了給自己立個新年flag目前微博上大家對話題#2021我的新年flag#已經討論得如火如荼而大多數的氣象人
  • 非要上南大!《小歡喜》帶火的南大天文系原來這麼牛!
    引發熱議的就是劇中英子不顧家人反對執意報考南京大學,並直言「這是我的夢想」網友評論也炸了南大學子還有夢想報考的南大小夥伴們紛紛留言,為南大打call南大天文學科一直以其雄厚的實力穩居全國專業排名第一在南大讀天文系是什麼樣的感受?
  • 新年伊始全國大部晴好!但仍有兩點,象象要提醒你~
    過去的一年象象與你一起經歷了風霜經歷了雨雪一起度過了極不平凡的2020年△回顧202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2021新年的第一縷陽光如期而至我們告別了2020年底那場寒潮迎來了全國大部晴好的元旦假期1月1日8時至2日8時,新疆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其中,新疆北疆北部及天山西部局地有大雪(5~7 毫米);四川盆地中南部、臺灣島東部等地有小雨。內蒙古中東部、陝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等地有4~6級風。
  • 他對吉大有開創之功,還兩度掌舵南大,被譽為「當代蔡元培」
    於是,匡亞明就三次到北京面見於省吾,最後於省吾被匡亞明的真誠感動,來到吉大任教,最後成為考古學科的奠基人。 1977年,匡亞明自己在南大才恢復工作,就果斷決定啟用一批當時尚未落實政策的學者和教授。比如劇作家陳白塵,之前被誣「叛徒」,當時尚未有結論。但匡亞明卻冒著風險,聘他南下就任南大中文系主任。除此之外,還聘請了程千帆、孫叔平、丁光訓等一批學者到南大任教。
  • 明鋒面掠過 臺灣氣象專家曝這天起全臺迎大雨
    臺灣氣象部門臉書粉專「報天氣」表示, 5日是「立夏」,代表夏天已正式到來,全臺氣溫將持續悶熱。邁入5月後,即將迎來梅雨季,《天氣風險》忠瑋主播表示,昨日傍晚北部海面有鋒面掠過,明東北半部需注意局部陣雨,遇計周日(10)迎來完整鋒面,將帶來可觀雨量。
  • 看球倍兒爽 ASK投影機玩轉世界盃
    眼看決賽戰即將來臨,怎樣看球才倍兒爽?怎麼樣才高大上?能上酒吧來杯啤酒肆意吶喊助威顧然好,如果能約上三五個情趣相投的好友來自家激情狂歡,豈不更樂哉!  約朋友宅家用電視神馬的看世界盃簡直弱爆了,如果能自備一臺投影機觀看,簡直就是高大上,朋友們直接給你點32個贊。  ASK投影機陪你玩轉玩世界盃,讓你看球倍兒爽!
  • 南大二附院 kidd血型新基因
    近日,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輸血科發現的kidd血型系統的新基因已通過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專家審核,並在該中心所在的「GENBANK資料庫」公布了該新基因的特異性核酸序列,序列號為MT161475。
  • 「透明南大」項目探秘地下三維世界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談潔)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地質狀況如何,地下有沒有斷層和溶洞,對地震的響應速度怎樣,還有多少空間可以利用?南大與江蘇省地震局合作,利用國際領先技術進行的「透明南大」項目啟動,兩三個月後,仙林校區的三維地下世界將會全面呈現。城市地下結構探測是進行防震減災和城市中長期規劃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可開發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
  • 新年新願,袁隆平、樊錦詩、黃旭華有話要說
    CCTV網絡春晚新年新願來了。在 2020 伊始,有那樣某時某刻忘掉過去, 看向未來的美好,裝著遠方的期許, 認真許下一個新年新願, 這是我們留給自己的溫存,2020 ·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有這樣三位「80、90」後,他們是「最潮小姐姐」、「最帥梗王」、「最強潛行者」,他們很燃、很硬核,他們很「梗」、很可愛。
  • 新開篇 新氣象 新希望——新年花滑眾將說心願
    我們是在團體中對抗新冠病毒,隊友們的鼓勵和國家給我們的支持,讓我們可以在這裡安全地比賽,我們感覺很有意義。   我們沒有比賽時,作為觀眾看隊友比賽,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機會,冰舞運動員們的動作連接、把位,單人滑運動員的跳躍都是我們雙人滑運動員需要學習的。賽場雖然沒有觀眾,聽不到觀眾的掌聲,但我們知道有很多喜愛花樣滑冰的人在關注著我們,所以我們心裡有動力,在比賽中能發揮100%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