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這種動物關心的人不多,早些年農業技術不發達它還可以當做勞動力或者是交通工具使用。自從機械化越來越普及以後,驢基本上就只剩一下一個用途了,那就是被吃!滿大街的驢肉火燒店是人們最津津樂道的。
然而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驢這種動物有意無意給人類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最起碼我們也要了解一下人家的起源。不然你怎麼好意思咽下去嘴裡的驢肉火燒?
說來現在家養的驢是由野驢馴化而來的(廢話),然而野驢的祖先又要追溯到何處呢?我們就不要追溯太遠了(不然還是要追溯到地球上第一個單細胞生物),就追溯到現在依然活著的最古老的野驢種類吧!它們就是——非洲野驢。沒錯與人的祖先起源於非洲的南方古猿一樣,今天的驢以及各種野驢也起源自非洲的非洲野驢(聽著怪怪的)。
與人工馴養的驢相比,非洲野驢的體型基本上滅有差別。比如我們國家久負盛名的驢種:關中驢、德州驢、佳米驢、泌陽驢、廣靈驢、河西驢等,它們的體長普遍都在兩米左右,身高大約為一米二上下,體重多數為500斤~700斤。這個級別的體型也基本符合非洲野驢的體測數據,不過由於非洲野驢經常奔跑的關係,所以它們要更為瘦削一些,通常體重不會超過六百斤,除非是比較極端的個體。
在長相方面,非洲野驢與家驢乃至亞洲野驢分辨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這倒不是說它們長相差別大,而是因為非洲野驢的身上有比較明顯的特徵,皮毛的顏色姑且不論,非洲野驢的耳朵普遍比亞洲的驢種要長一些。另外非洲野驢的腿部有環狀的黑色斑紋,憑藉著這獨特的「紋身」你也能一眼辨別它們的身份。
在奔跑速度方面,非洲野驢相比較人工馴養的驢或是其他地區的野驢也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它們的巔峰奔跑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五十公裡,並且可以維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而家驢早些年作為交通工具使用的時候,巔峰速度也可以接近這個級別,如今被淘汰做肉用以後,普遍奔跑速度就只能維持在每小時四十公裡左右了。
不過可惜的是,儘管非洲野驢是現代驢的祖先,但是它們的生存狀況卻極度堪憂,野生的非洲野驢甚至已經瀕臨絕跡。其分布範圍也不過僅僅只局限在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等地區。故而很多時候人們都會直接用索馬利亞野驢來代指非洲野驢。雖然說非洲人民不會做驢肉火燒,但是很顯然非洲野驢的命運也沒好到哪去。
面壁思過:
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剝奪了大型有蹄類動物最後的生存空間。牛不用再繼續耕田,驢不用再繼續拉磨,馬不用再繼續奔跑……最後除了少數的幸運兒以外,大多數都只能作為一種食物而存在著。其實對於人類來說也是一樣的,文明的不斷發展終歸會淘汰大多數的人類,屆時估計被淘汰者也就只是待遇比較好的驢罷了。
生命的第一需求是生存,每一個物種都有保障自己生存的權利,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從自己做起,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類自己。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作者
往期文章:
中國最珍貴的鹿,曾被認為已經滅絕,後來又在雲南邊境發現
這種爬寵被稱為「藍精靈」,中國賣的很貴,澳洲滿地都是
長相滑稽的大頭龜,由於腦袋太大無法縮進龜殼
謝謝老哥的投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