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驢的起源與馴化歷史一直以來都是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日前,國際著名科學雜誌《自然通訊》發表了一篇意義非凡的論文,我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了德州驢基因組,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這也意味著,專家們用紮實的科研結果為家驢找到了祖先。
全世界採集樣品 證實家驢祖先是非洲野驢
在位於山東聊城的東阿阿膠驢舍內,這群毛色黝黑、高大挺拔的黑毛驢有個高貴的名字——黑驢王子,嚴格意義來說,他們是德州驢的一種。全世界有185個驢的地方品種,國內佔24個,而德州驢可以說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品種最佳的驢。它的身高能達到一米六、體重八九百斤,產肉率可達40%。
為了解析德州驢的遺傳基礎,2013年,在省農科院、東阿阿膠、華大基因的支持下,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驢產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王長法和他的50人團隊開始了漫長的探索研究之旅。
「我們先是選擇了東阿阿膠的一頭黑驢作為樣本,把德州驢的基因組解析出來,接下來要找到它的祖先,就要去採集全世界的不同品種驢的樣品。」王長法告訴記者,搜集樣品是件極其困難的任務,這對他和他的夥伴們而言,如同經歷了一次「西天取經」。
「先不說國外,在國內採集野驢的樣品就非常困難。因為野驢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沒有被馴化,野性很強,具有攻擊性。」王長法說,和北京、濟南的野生動物園商量後,他們提前購買了麻醉劑,趁著動物園給野驢體檢的機會,先將野驢麻醉,這才完成採樣。
還有一部分隊員趕赴非洲的肯亞、衣索比亞、埃及等地採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遺傳保護條例,需要提前打通關係,且那裡的驢多是散養,需要僱傭當地工人協助,再加上語言不通、水土不服,這對團隊成員來說更是雙重挑戰。
「因為非洲有一些寄生蟲,我們的小夥伴去之前還專門打了疫苗,可回來的時候,一名小夥子身上蠶豆大的包還是一個一個的。」就這樣,研究團隊走遍了四個大洲的九個國家,採集了126頭家驢、1頭非洲野驢和6頭亞洲野驢樣品,通過全基因組重測序檢測了大量的基因組遺傳變異。
「我們把所有樣品基因解析出來之後進行比較,最終發現全世界所有家驢的祖先都是從非洲野驢馴化來的。我們得出的這項結果,比世界上其他相關研究結果要提前1000年,也就是說6000年前野驢被馴化成為現在家驢的祖先。」王長法告訴記者。
意義重大!有助於優選優育、鑑別阿膠真假
用王長法的話說,做科學研究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他們曾花了兩年的時間去研究馬和驢的傳染性貧血病,也花了不少工夫去研究過驢肉的品質,但都因為種種原因中途擱置,但好在破譯驢基因組這條方向給他們帶來了光明。那麼這項重大科研成果的突破有著什麼重大意義呢?
「非洲野驢一開始生活在廣袤的大草原上,隨著人類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體力較弱的驢被逮住後,人類吃不完的便慢慢留著養,由此野驢慢慢被馴化。」王長法團隊的研究結果證實,野驢最先在埃及地區被馴化,隨著人類一起遷移,一部分沿著中歐、中亞慢慢進入中國,還有一部分則遷往歐洲,隨著物種進化,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品類豐富。
研究成果除了有助於物種進化、歷史考古研究外,還對未來驢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名貴中藥材「阿膠」的重要原料供體,驢是醫療康養界的「明星」,尤其是品質優良的黑毛驢。此次研究成果首次在世界上明確了影響驢毛色、皮、肉、奶等性狀的DNA標記,從分子水平上解碼驢的遺傳、進化規律,這為未來定向培育皮厚肉多黑驢新品系奠定了理論基礎,人類有望在驢出生前就實現對它的優選優育。
「再一個就是,我們把驢與牛、羊、豬等九個家畜品種進行了基因組的對比,這為阿膠的真偽鑑別奠定了更好的基礎。」東阿阿膠黑毛驢研究所高級畜牧工程師於傑告訴記者。目前,在阿膠市場上,以牛皮、馬皮等「濫竽充數」的現象層出不窮。從基因上來說,驢和其他動物有本質不同,以此鑑別阿膠產品真假,準確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我們基於這項研究成果開發了用於阿膠真偽鑑別的試劑盒,下一步我們將把它做成更易操作的產品,推廣到市場後,可以讓消費者在消費一線實現對阿膠真假的百分百鑑別。」於傑說。接下來,對於東阿阿膠而言,依託這項科研成果,他們將繼續挖掘阿膠功效、開發新產品;對王長法和他的團隊而言,他們還將繼續新的研究方向,向更高的科學殿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