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重大!尋遍世界,德州驢的祖先竟然是它!

2021-01-15 德州傳媒網

1

家驢的起源與馴化歷史一直以來都是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日前,國際著名科學雜誌《自然通訊》發表了一篇意義非凡的論文,我國科學家成功破譯了德州驢基因組,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這也意味著,專家們用紮實的科研結果為家驢找到了祖先。

全世界採集樣品 證實家驢祖先是非洲野驢

在位於山東聊城的東阿阿膠驢舍內,這群毛色黝黑、高大挺拔的黑毛驢有個高貴的名字——黑驢王子,嚴格意義來說,他們是德州驢的一種。全世界有185個驢的地方品種,國內佔24個,而德州驢可以說是全國乃至全世界品種最佳的驢。它的身高能達到一米六、體重八九百斤,產肉率可達40%。

為了解析德州驢的遺傳基礎,2013年,在省農科院、東阿阿膠、華大基因的支持下,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驢產業創新團隊首席專家王長法和他的50人團隊開始了漫長的探索研究之旅。

「我們先是選擇了東阿阿膠的一頭黑驢作為樣本,把德州驢的基因組解析出來,接下來要找到它的祖先,就要去採集全世界的不同品種驢的樣品。」王長法告訴記者,搜集樣品是件極其困難的任務,這對他和他的夥伴們而言,如同經歷了一次「西天取經」。

「先不說國外,在國內採集野驢的樣品就非常困難。因為野驢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還沒有被馴化,野性很強,具有攻擊性。」王長法說,和北京、濟南的野生動物園商量後,他們提前購買了麻醉劑,趁著動物園給野驢體檢的機會,先將野驢麻醉,這才完成採樣。

還有一部分隊員趕赴非洲的肯亞、衣索比亞、埃及等地採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遺傳保護條例,需要提前打通關係,且那裡的驢多是散養,需要僱傭當地工人協助,再加上語言不通、水土不服,這對團隊成員來說更是雙重挑戰。

「因為非洲有一些寄生蟲,我們的小夥伴去之前還專門打了疫苗,可回來的時候,一名小夥子身上蠶豆大的包還是一個一個的。」就這樣,研究團隊走遍了四個大洲的九個國家,採集了126頭家驢、1頭非洲野驢和6頭亞洲野驢樣品,通過全基因組重測序檢測了大量的基因組遺傳變異。

「我們把所有樣品基因解析出來之後進行比較,最終發現全世界所有家驢的祖先都是從非洲野驢馴化來的。我們得出的這項結果,比世界上其他相關研究結果要提前1000年,也就是說6000年前野驢被馴化成為現在家驢的祖先。」王長法告訴記者。

意義重大!有助於優選優育、鑑別阿膠真假

用王長法的話說,做科學研究就是摸著石頭過河,他們曾花了兩年的時間去研究馬和驢的傳染性貧血病,也花了不少工夫去研究過驢肉的品質,但都因為種種原因中途擱置,但好在破譯驢基因組這條方向給他們帶來了光明。那麼這項重大科研成果的突破有著什麼重大意義呢?

「非洲野驢一開始生活在廣袤的大草原上,隨著人類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體力較弱的驢被逮住後,人類吃不完的便慢慢留著養,由此野驢慢慢被馴化。」王長法團隊的研究結果證實,野驢最先在埃及地區被馴化,隨著人類一起遷移,一部分沿著中歐、中亞慢慢進入中國,還有一部分則遷往歐洲,隨著物種進化,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品類豐富。

研究成果除了有助於物種進化、歷史考古研究外,還對未來驢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名貴中藥材「阿膠」的重要原料供體,驢是醫療康養界的「明星」,尤其是品質優良的黑毛驢。此次研究成果首次在世界上明確了影響驢毛色、皮、肉、奶等性狀的DNA標記,從分子水平上解碼驢的遺傳、進化規律,這為未來定向培育皮厚肉多黑驢新品系奠定了理論基礎,人類有望在驢出生前就實現對它的優選優育。

「再一個就是,我們把驢與牛、羊、豬等九個家畜品種進行了基因組的對比,這為阿膠的真偽鑑別奠定了更好的基礎。」東阿阿膠黑毛驢研究所高級畜牧工程師於傑告訴記者。目前,在阿膠市場上,以牛皮、馬皮等「濫竽充數」的現象層出不窮。從基因上來說,驢和其他動物有本質不同,以此鑑別阿膠產品真假,準確率可以達到百分之百。

「我們基於這項研究成果開發了用於阿膠真偽鑑別的試劑盒,下一步我們將把它做成更易操作的產品,推廣到市場後,可以讓消費者在消費一線實現對阿膠真假的百分百鑑別。」於傑說。接下來,對於東阿阿膠而言,依託這項科研成果,他們將繼續挖掘阿膠功效、開發新產品;對王長法和他的團隊而言,他們還將繼續新的研究方向,向更高的科學殿堂邁進。

相關焦點

  • 重大突破!德州驢基因組被破譯了
    國內畜禽生命科學迎來重大突破。12月9日,國際著名權威學術刊物《Nature》的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發表了學術文章《成功破譯中國特色的德州驢的基因組》。文章表示,東阿阿膠與合作單位歷時六年,利用目前最先進的測序技術,獲得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
  • 中國啟動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項目
    中國啟動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項目 2014-11-10 20:48:43李欣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 (李欣)驢是世界各國傳說和故事中運用頗多的一種動物形象,現代社會中,驢逐漸從農用轉為食用和藥用。如何繁育出更加「聰明」「實用」的驢?數十名基因學、畜牧學專家10日在北京啟動了世界首個驢基因組測序研究項目,通過基因圖譜測序繁育優質驢。
  • 家驢來自哪?東阿阿膠聯合中國科研團隊為全球驢「尋祖認宗」
    由於缺乏考古證據和全基因組多樣性數據,目前人類關於家驢的進化認識還不完整。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來自中國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國際首個組裝到染色體水平的家驢基因組參考圖譜,並分析了126頭家養驢和7頭野驢的基因組。前述研究歷時6年,完成了家驢的「尋祖認宗」。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家驢均起源於非洲野驢。
  • 馬、驢和斑馬都是相同的祖先,為何進化得不一樣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馬、斑馬和驢在根源上是相同的,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馬類動物最早出現在5000萬年前,它們一開始還只是一種小體型哺乳動物,但經過了幾千萬年的演化之後逐漸變成了體型比人類還要大的動物
  • 索馬利亞有一種非洲野驢,據說是現代驢的祖先,已經極度瀕危
    驢這種動物關心的人不多,早些年農業技術不發達它還可以當做勞動力或者是交通工具使用。
  • 遠古時期的大象竟然長這樣!人類真正的祖先竟然是它?
    原標題:遠古時期的大象竟然長這樣!人類真正的祖先竟然是它? 現代的動物主要都以萌為主,但是你知道遠古時期的動物長什麼樣嗎?一、大象的祖先「鏟齒象」還記得現在的大象擁有的一條長長的鼻子嗎?但是遠古時期的大象這條又長又粗的可不光是鼻子了呦!這種大象生活在距今將近1000多萬年前,它們的下巴非常的長,且在前段有一對扁平的巨大牙齒。極其像一個大鏟子,幫助大象將食物鏟入嘴裡。
  • 馬、驢、騾子的區別
    馬、驢和騾子都是常見的家畜,馬為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動物,驢是奇蹄目馬科馬屬驢亞屬3種獸類的通稱,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大部分為公驢和母馬的雜交後代,很多人分不清馬、驢、騾子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馬、驢、騾子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誰生了誰?
    由於野驢的亞種多達7種,所以究竟哪種野驢是家驢的祖先成為了一個問題。為此,科學家搜集了來自於52個國家的427頭家驢進行了基因抽取,並且與現存的7種野驢進行基因對比,最後發現,家驢與非洲野驢的努比亞亞種的基因最為接近。因此,非洲野驢的努比亞亞種成為了家驢的祖先。
  • 荒漠草原上的「長跑健將」就是野驢本驢了!
    荒漠草原上的「長跑健將」就是野驢本驢了!它的體形比家驢大一些,耳朵和尾巴都不如家驢的長,外形強健剽悍,更像家驢與家馬雜交而生出的騾子,所以在它的產地也被人們叫做「野騾子」。亞洲野驢的肩高為100—150釐米,體重260千克左右。它的頭較短而寬,吻部稍圓鈍,吻部、耳內側為白色。背部的毛呈淡棕色並帶有沙土黃色,冬天較深,夏天較淺。鬃毛呈深棕色。腹部和四肢的上部及內側為乳白色,背部和腹部的毛色逐漸過渡,在腹側的上部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分界線。
  • 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何意?老祖宗深諳處世之道
    但是這些老話都蘊含著先輩們的大智慧,是祖先根據長期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對後人們的行為有一定的指導性。就如先輩們曾經說過一句話:「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飼養一些家禽。尤其是在以前,農民的家中不僅有雞鴨豬狗這類的普通家禽,還會養馬養驢這些大型動物,因為古時候耕田、搬運東西都只能靠人力,沒有機器幫忙,如果家中有馬有驢,就可以讓它們來幫忙搬東西和耕作了。但是為何把驢和馬放在一起,馬就會瘦,驢反而會變胖?這還要從它們的自身因素說起。
  • 尋遍全球湊齊8部紀錄片:給孩子完整的世界簡史
    原標題:尋遍全球湊齊8部紀錄片:給孩子完整的世界簡史 它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自遠古人類起源到萬隆會議的浩瀚歷史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了人類社會發展過程,揭示了人類歷史發展趨勢及規律。 關 鍵 詞 :全面 系統 推薦理由: 為什麼推薦這部片呢?因為它全啊!
  • 「心靈感應」研究的重大價值和時代意義
    前言:「一切存在現象都是人類(科學)要研究的對象,誰抓住機遇超前研究,誰就引領未來世界。一些現象猶如曇花一現,千載難逢,一旦錯失終難復現!總有人,擁有時不懂珍惜,失去後方知珍貴!」21世紀,人類社會變化無端,社會問題錯綜複雜。
  • 「穿」黑白條紋的不一定是斑馬,也可能是頭驢?
    4月1日上午, 市民方女士一家自駕 前往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遊玩, 竟遇見令人哭笑不得的場面:動物園裡的斑馬居然會掉色?圖 混入斑馬的驢 記者在現場看到,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自駕區的斑馬場館內,斑馬黑白條紋和健碩的四肢十分惹人注目,吸引了不少遊客。
  • 啟功為什麼在課堂上學驢叫,還說驢的叫聲有四聲之分
    如在講詩文聲律和古代四聲時,他竟能得出驢的叫聲都有四聲之分的驚人之論。這是他讀《世說新語》得到的啟發。《世說新語》有兩處提到當時人學驢叫的故事,一處是《傷逝第十七》:「王仲宣(即王粲)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與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另一處事跡大致相同,但人物不同,估計是記錄者採編來源有出入。
  • 青梅竹馬斑馬和驢擦出火花 母驢懷上"斑馬驢"
    在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非洲區,公斑馬「小斑」和母驢「小黑」是青梅竹馬的小兩口。去年12月,飼養員發現小黑有懷孕的症狀,3月7日,青島農業大學專家和寵物醫生一起為小黑做首次產檢,確認它已經懷孕6個月,預產期在7月份。
  • 人類第一個祖先是男人還是女人,地球上第一個人類是怎麼出現的?
    在人類思考的眾多問題中,有一個問題顯得很突出,這個問題是關於人類自己的,那就是「人類究竟是怎麼來的」,也就是人類起源之謎,如果人類能夠解開這個對於人類來說非常重要的謎團,那麼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它至少可以讓人類心裡有個底,就好像一位不知道自己身世的孩子長大之後,一直想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那種感覺是非常迫切而且具有人生意義的,因此人類才那麼想弄清自己的身世之謎,只可惜由於這個問題非常複雜
  • 入學三周打遍全班 德州一男孩屬於「邊緣智商」
    德州一名小學一年級男生剛開學3個周,便打遍全班無敵手。父母帶他到濟南醫院看病,被確診為「邊緣型智商」。  小雷(化名)今年6歲,來自德州市,家境富裕。讓家長頗感頭痛的是,開學剛三個周,老師就反映他特別愛打架,幾乎每天都要和同學打一場。而且他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跟不上學習進度。
  • 如何區分馬、騾子和驢?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
    驢的外形跟馬很像,但是沒有馬那麼雄壯,雖然體型小,但是長得卻很結實,大多數都集中在260千克左右,能夠拉載跟它體重差不多的東西。三種野驢分布圖驢起源於非洲,普遍認為非洲野驢是現代家驢的祖先。經過幾千年的演化,如今野生的驢一共有三種,分別是非洲野驢(分布在索馬利亞、衣索比亞等地)、藏野驢(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一帶),以及中亞野驢(分布在伊朗、敘利亞、阿富汗等地)。騾子是馬和驢雜交後所生的種間雜種,它幾乎繼承了馬和驢兩個物種的所有優點,騾的力量很強,耐力高,是非常優質的役畜,是「雜種優勢」的典型例子。
  • 其實它的祖先是特殊恐龍,生活在1.3億年前
    關於龍的描述,中國和西方各有不同,在中國人眼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綜合了各種生物特徵:鹿角、牛頭、驢嘴、蝦眼、象耳、魚鱗、人須、蛇腹、鳳足,隨著歷史的發展,龍的圖騰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信奉的旗幟,因此我們自稱是「龍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