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驢、騾子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誰生了誰?

2020-12-03 科學獵奇

這是個看似簡單實則很有深度的問題。首先,騾子是馬和驢的後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是馬和驢生了騾子。但是,馬和驢究竟是什麼關係呢?它們之間到底存在「誰生誰」的關係嗎?這一切都要從馬科動物的進化開始說起。

家馬和家驢是怎麼來的?

現存人類所有的家禽和家畜都是由野生動物馴化而來的,家馬和家驢也不例外。家驢和家馬分別是由野驢和家馬馴化而來的。

驢的馴化

現存的野驢一共有兩種:亞洲野驢和非洲野驢,在亞洲野驢下一共有5個亞種(算上已滅絕的敘利亞野驢是6種),它們分別是:西藏野驢、蒙古野驢、土庫曼野驢、波斯野驢以及印度野驢,而在非洲野驢下僅有兩個亞種:索馬利亞野驢和努比亞野驢。

由於野驢的亞種多達7種,所以究竟哪種野驢是家驢的祖先成為了一個問題。為此,科學家搜集了來自於52個國家的427頭家驢進行了基因抽取,並且與現存的7種野驢進行基因對比,最後發現,家驢與非洲野驢的努比亞亞種的基因最為接近。因此,非洲野驢的努比亞亞種成為了家驢的祖先。之後,科學家根據最早的家驢遺骸研究發現,野驢成功馴化為家驢的時間約發生在距今約6000年前。

馬的馴化

同樣作為馬科動物,馬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要高於驢,這是因為馬在人類發展的長河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主要的就是成為了人騎乘的工具,戰爭的利器。

在許多資料中顯示,家馬是由普氏野馬馴化而來的,而普氏野馬出現的時間大約在距今約5500年前。但是,這個說法隨著一些遺址的發現,慢慢的被推翻了。因為,我國是最早馴化馬的國家之一,這一點從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中出現的馬的遺骸就能看出,而這個時期距今 約6000多年前,顯然比普氏野馬要早。

因此,家馬的出現時間要比普氏野馬要早,所以科學家推斷,家馬是由比普氏野馬出現還要找的野馬種類馴化而來的,也就是說,很可能現在的普氏野馬是早期家馬的後代。

總的來說,家驢和家馬的馴化時間都差不多在距今約6000多年前,不同的是,家驢的馴化始於非洲,而家馬的馴化始於亞洲。

野馬和野驢的關係

從生物學分類上看,野馬和野驢同屬馬科馬屬動物,不同的是它們從種開始就已經分化了,這表明,野驢和野馬有著共同的祖先,且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那麼,野馬和野驢是什麼時候開始分化的呢?它們之間存在「誰生誰」的關係嗎?

馬科動物的進化史

在現存的馬科動物下,一共有三大類動物,它們分別是:驢、馬和斑馬。而這三大類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它就是始祖馬。始祖馬是最早的馬科動物,它生活在距今約5000萬年前始新世的北美以及歐洲大陸上,它們與現在的馬科動物最大的不同就在腳趾上,始祖馬的前肢有4個腳趾,後腳有3個腳趾,而現存的馬僅有一個腳趾。而且始祖馬的體型也非常的小,肩高僅有38公分左右。

隨後,過了約500萬年,始祖馬進化為山馬。此時它的體型變大,肩高約在1米左右,到了距今約4000萬年前,山馬進化為漸新馬,與始祖馬不同的是,漸新馬的前肢已經進化掉了一個腳趾,而且中趾開始變大尤為粗大,而且它們的體型相較山馬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但是相對來說不是特別明顯。

之後,又過了一千多萬年,約在距今約2300萬年前,漸新馬又進化成為了副馬。此時的副馬前後肢雖然都有3個腳趾,但是兩側的腳趾已經嚴重退化,不能著地,只有進一步粗大化的中指著地,而且此時副馬的肩高已經達到了1米。在副馬的生存期間,一部分的副馬從森林裡走了出來,不再以樹葉為食,而是選擇了更加開闊的草地,此時,副馬進化為了草原古馬。相比較上面幾個進化過程,副馬到草原古馬僅用了300萬年左右。從已發現的化石看,草原古馬有著比副馬更加修長的四肢,這代表它的奔跑能力已經開始激發。

從草原古馬開始,由於環境的變化,它們開始了漫長的適應過程,到了距今約530萬年前左右,草原古馬終於進化成了新的物種上新馬。此時的上新馬相較草原古馬體型更大,而且除了中趾外其餘的腳趾全部退化。在當下許多資料中顯示,真馬是由上新馬演化而來的,實際上,中間還有一個過渡物種,它就是恐馬。而真馬大約是在距今400萬年前遊恐馬演化而來的,與此同時,最早的野驢也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

因此,野驢和野馬最近的共同祖先是恐馬,它們從距今約400萬年前就開了分化,正是如此長的分化時間,讓兩個相近的物種的分化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到了今天成為了有生殖隔離的兩個物種。

總結

驢、馬和騾子之間有著很近的關係,因為騾子是驢和馬生殖隔離不完全的後代,而驢和馬有著共同的祖先,而且它們是在距今約400萬年前開始分道揚鑣的,並不存在誰進化了誰的關係。

相關焦點

  • 馬和驢都能生騾子,憑什麼騾子不能生育
    大家對於騾子與馬想必是非常熟悉的吧!在農村大家更常見的還是騾子吧,因為其耐力久,負重大的優點能夠運輸更多的貨物。大家如果要去看馬,一般只能去草原上才能見到啦!其實原本在自然界中是沒有騾子這種生物的,是後來由馬和驢交配才產生的一個新物種。
  • 馬和驢到底做了什麼事,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原來還留了一手絕活
    馬和驢到底做了什麼事,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原來還留了一手絕活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化學識大探索」,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馬和驢到底做了什麼事,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
  • 馬、驢、騾子的區別
    馬、驢和騾子都是常見的家畜,馬為奇蹄目馬科馬屬草食性動物,驢是奇蹄目馬科馬屬驢亞屬3種獸類的通稱,形象似馬,多為灰褐色,騾子是馬和驢的雜交種,大部分為公驢和母馬的雜交後代,很多人分不清馬、驢、騾子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如何區分馬、騾子和驢?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
    從小到大我們都聽過那麼一句話,叫「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一遛」,說明單從外表上看,馬和騾這兩種動物極具迷惑性,必須從行為動作上才能分清它們之間的差別,實際上不僅僅是這兩種,還有驢,在外表上跟馬、騾也頗像。可能我們比較容易分清成年馬與驢,但是如果是小馬駒跟驢放到一起比較的話,就不是那麼容易分辨得出來了,需要那麼一點專業知識。
  • 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
    導語:為什麼驢和馬能生出騾子,豬和牛就不行,生殖隔離是什麼意思?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三農常識絮語」,絮語是一個專注於三農知識與三農政策的達人,一直關心著關於農村的那些事,天天為大家呈現與農村農民生活有關的話題!
  • 為什麼馬和驢能夠雜交產生騾子,而騾子之間卻不能繁殖?
    08:56:26 來源: 歷史傳遞人 舉報   在動物種群中,後代的繁衍一般是在同種群之間進行的
  • 馬和驢的基因組不一樣, 為什麼會生成騾子?
    其實無論是馬和驢,老虎和獅子,由於它們的親緣關係相似,而且雙方符合一定繁衍基因條件,它們就能生育出雜交動物。馬和驢交配生出騾子,而騾子就不能生育下一代。騾子溫順,能吃苦耐勞,不怕累,。有人平時開玩笑,形容能出力的人,就屬騾子的沒有閒時候。
  • 驢和馬生的騾子耐力好,是生物進步還是退化?
    驢和馬生的騾子耐力好,是生物進步還是退化?不得不提達爾文進化論達爾文進化論一個物種變成另外一個物種,就是猴子變成人!這兩個物種一定是有本質區別的,大猩猩和人的基因非常相似,只有一點點的變化,就決定了誰是猩猩誰是人,那個站在籠子裡那個站在籠子外面.
  • 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看完馬和驢做了什麼事,你就明白了
    驢和馬這兩種動物我們並不陌生,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生活當中經常看到他們的身影。那麼你們知道這兩種動物相互結合之後生下的後代叫什麼嗎?他們的後代叫做騾子。在農村深受人們的喜愛,這種動物不光個頭比較的大,而且還具備了驢的優點。
  • 馬和驢能生騾子,獅子和老虎能生獅虎獸,黃牛和水牛為什麼不行?
    黃牛和水牛無法雜交,因為它們之間生殖隔離儘管黃牛和水牛都是牛,但這兩種牛的差異卻有點大,黃牛是牛科牛屬,水牛則是牛科牛屬,兩則聽上去似乎差得也不是很大,按道理來說似乎也能繁殖下一代,比如馬科的馬和馬科的驢
  • 馬和驢染色體差了一對卻能生下騾子,人和猩猩也差一對能有後代嗎
    馬和驢交配能夠生下騾子,獅子和老虎交配能夠生下獅虎獸,那麼人和猩猩等靈長類動物可以繁衍下一代嗎?再從基因序列上來看,人有23對染色體,但是和人類最近的大猩猩卻有24對,染色體的對數都已經對不上了,不過馬和驢以及獅子和老虎的染色體也不一樣,它們相互之間也差了一對,因此它們的染色體條數都是奇數,是無法成對的,這也是馬和驢交配生下的騾子以及老虎和獅子交配生下的獅虎獸都不能再繼續繁衍下一代的原因。
  • 農村俗語「驢耳朵長馬耳朵短,騾子耳朵聽滿疃」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語:農村俗語「驢耳朵長馬耳朵短,騾子耳朵聽滿疃」啥意思?有道理嗎「驢耳朵長馬耳朵短,騾子耳朵聽滿疃」這句農村老話,就是說驢、馬、騾這三種家畜,雖然外形上有所區別,聽力都非常不錯,所以用以寓意人的聽力好。
  • 人和大猩猩同屬人科,馬與驢同屬馬科,馬驢能生騾,人和大猩猩呢
    那麼生殖隔離是什麼?通常指同出一源的兩種親緣很近的生物已經無法通過交配繁育下一代或者持續繁育的現象,這在生物界中很普遍的一種現象,比如我們常見的馬和驢,它們在種屬親緣上就很相近,馬和驢交配的話仍然能繁育下一代,生出來的就是騾子了,但是通常騾子就無法再生育下一代了,這種現象稱為不完全生殖隔離,類似的還有馬與斑馬,老虎和獅子等,老虎和獅子交配後可以生出獅虎獸,這種動物可以長得很大,但是也沒有繁育下一代的能力了。
  • 為什麼騾子不孕不育
    騾自然界本來是沒有騾子這種生物的,它是後來由馬和驢雜交所生。騾子分為馬騾和驢騾,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為馬騾,反過來則稱為驢騾。我國古書中稱公馬配母騾所生的後代為駏,稱公驢配母騾所生的後代為驉。一般馬騾比常見,馬騾被認為是一個雜種優勢的典型案例。
  • 騾子真的不分公母嗎?為什麼?
    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產生的後代,在以前的農村地區,騾子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家畜,它集驢和馬的優點於一身,不挑食、力氣大、耐性強。不過,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即使在農村地區,騾子也變得鳳毛麟角了。作為雜交的產物,有人說騾子是不分公母的。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騾子。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騾子是如何產生的?
  • 驢子和馬是如何「發生」的,為何騾子不能生育?答案讓人哭笑不得
    騾子作為驢和馬的雜交後代,因為體積大耐力強,能夠乾重活且不挑食,深受農村百姓的喜歡,可以說騾子將馬和驢的優點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他沒辦法繁衍後代,這又是為什麼呢?答案讓人哭笑不得。我們知道不同品種的生物在進行交配的時候會產生生殖隔離,他們的差異越大,生殖隔離就越大,如果差異越小 產生的生殖隔離就越小,但是驢和馬的差異性是比較小的,為什麼它們會產生生殖隔離呢?
  • 為啥騾子之間不能通過繁殖產生後代?
    騾子是馬和驢子雜交形成的,馬和騾子是兩個物種,生物學上判斷新物種形成的依據之一就是兩個物種之間能否產生生殖隔離。什麼是生殖隔離?生殖隔離不僅指的是兩個物種不能交配產生後代,也包括可以交配產生後代但是所形成的後代沒有生育能力,而馬和驢子雜交形成的騾子顯然就屬於後一種情況了。馬和驢子雖然看起來挺像的,但是畢竟是兩個物種,它們之間雜交形成的騾子,具有親代沒有的優良性狀,比如說騾子體型更大,力氣也更大,用來拉東西比驢子好使,這也是一直以來人們都有使用騾子的習慣。
  • 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古人傳言是因為這兩個女人
    導語:為什麼騾子不能生育?古人傳言是因為這兩個女人今天我們來說一下關於騾子不能繁衍後代的故事。關於這個題目大家也都產生了好奇,這一切都是因為什麼,為什麼是有兩個女人所形成的原因呢?這一切,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一件事情背後有什麼樣子的故事,動物騾子馬還有驢本來就是一家人,但是同一方面來說,騾子沒有活的比馬和驢更加的鮮明亮麗,光彩,因為騾子是馬和驢的後代。
  • 馬和驢交配出來是騾子,那斑馬和驢交配,後代有生殖能力嗎
    鯨豚,雄虎鯨和雌寬吻海豚所生。豹獅獸,雄豹和雌獅交配而成,體型跟豹子差不多,但是長著鬃毛。鸚鵡魚,由紅魔鬼魚和紫紅火口雜交成的淡水觀賞魚,體色鮮紅。現在我們說一個人怎麼那麼倔的時候,都說它是「驢脾氣」,現在看來驢脾氣可比斑驢脾氣差遠了。但是斑驢不是不能被馴服。我們知道早期的馬就是由野馬馴化而來,而馬科中,唯一沒被人類馴服過的應該就是斑馬。斑驢雖然算是斑馬的一個亞種,性格也足夠機警,但是也曾被人們馴化過。最早發現斑驢的是南非的霍屯督人,它們發現這種動物性格機警到比狗還好使。
  • 騾子為什麼沒有生育能力?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騾子是有生育能力的,只是公騾子和大部分母騾子是沒有生殖能力的,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騾子都沒有生育能力,同時騾子是否與生育能力,與它上一代的母親,父親存在一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