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田勘
科技的發展和科技成果的應用讓今天的孩子享受到了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待遇,被戴上了「緊箍」。浙江金華的一所小學裡,孩子們帶著頭環(「緊箍」)上課的場景驚詫世人。
這個「緊箍」是一種腦機接口頭環,可以檢測腦電波,評判學生上課、寫作業時是否集中了注意力,並給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情況打分。同時,分數還會實時傳輸到老師的電腦上,也會像考試成績排名一樣被發到家長群裡。
不能不說,現在的孩子真辛苦,待遇也很高,不過孩子戴上的「緊箍」就能讓他們心無旁鶩嗎?答案很可能不能盡如讓學生戴「緊箍」的人之意。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給學生戴上腦機接口頭環,靠譜嗎?
觀世音騙孫悟空戴「緊箍」是為了讓師傅唐僧能約束頑劣不羈,天王老子都不怕的孫猴子。然而,讓學生戴上「緊箍」從常識上就背離了規律和科學。孩子有不頑皮和淘氣,甚至不頑劣的嗎?即便是貌似乖乖女的女生不鬧不做小動作,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也並非總是集中,而是時有走神,這是由人的大腦功能和心理狀態所決定的。
根據傳統的大腦和心理認知理論,不同年齡段的人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有較大差異,幼兒一般為10-15分鐘,小學兒童能達到30-40分鐘,青少年也不過50分鐘左右。所以,現在的學校的課堂(從小學到大學)是45-50分鐘。
不過,這只是表象,因為在這45分鐘裡,大約有20%-50%的時間大腦是在神遊八方。這種心不在焉的情況也被心理學家稱為做白日夢,無論何人,在工作、學習或進行某項活動時,都存在程度和時間不同的做白日夢,但是這並不妨礙有的人機械地進行和完成工作。
人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但是這種心不在焉又是人的大腦的一種正常機制,離開了這種機制,大腦反而可能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如果戴上「緊箍」,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被檢測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並被戴上不認真學習,上課不聽講的帽子。
更要命的是,這種腦機接口頭環的檢測腦電波的原理也並不可靠。「緊箍」的基本原理是腦電圖檢測(EEG)技術,通過檢測到的腦電波形態,可以了解一些疾病和正常的生理狀態,如θ波在精神病患者和抑鬱寡歡的人中較顯著,而正常人的腦電波是α波,δ波則是在嬰兒、智力發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極度疲勞和昏睡或麻醉狀態下可記錄到。
即便這種腦機接口能檢測到人大腦是否精力集中,也有很多假象,因為腦電圖技術的測試很容易受環境和受試者的因素影響,如戴「緊箍」者會感覺不習慣、產生癢痛,繼而煩躁不安,以及腦電圖沒有被妥善設置的情況下,電極的通信狀況不好,信號傳輸就會失真。
而且,腦機接口檢測大腦神經細胞電信號(腦波)也只是能測量大量神經細胞電活動的疊加電位,無法檢測更具體的神經信號,因為其空間解析度非常低。大腦幾百億個細胞的生物電活動也不可能僅靠頭上戴的「緊箍」上的幾個電極檢測出來。
利用「緊箍」上的電極測試大腦電信號就如同在沙塵暴中利用幾個或者幾十個像素的相機,通過拍攝一個人的影子來判斷此人的長相,比霧裡看花還等而下之。因此,給孩子戴上「緊箍」測試注意力,會出現大量的誤診。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戴上「緊箍」,孩子就能注意力集中了?
即便「緊箍」能獲得一些正確的診斷,可判定一些孩子是否注意力不集中,又能怎樣?老師和家長能像觀音和唐僧一樣念「緊箍咒」,讓孩子們痛得滿地找牙,悔不當初,洗心革面嗎?至多也就是老師和家長批評,要求孩子上課集中注意力。
但是,這種要求集中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是目標偏離。真正的目標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孩子即便表面上注意力不集中,他們也能通過正常的大腦調節機制學習和理解一堂課或一門課的重要內容,考試同樣會獲得好成績。因此,讓孩子戴「緊箍」以檢測和評估其注意力,實際上是教育目標考評的跑偏。
另一方面,給孩子戴上「緊箍」,照顧到了孩子的尊嚴和遵循了孩子的正常生理需求了嗎?即便是自控力強於孩子的成人,如果要求戴上一個「緊箍」工作,別說讓他們感到丟臉,就是生理上的不舒適感,也會讓其極不耐煩,恨不得扯下這種多此一舉的裝置,讓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回歸自由,更何況自制力不如成人的孩子,更容易做出極端的舉止,至少會讓這種「緊箍」的測試極不準確。
至於戴上這種「緊箍」的效果,有的老師稱,學生戴上「緊箍」後,「上課回答我的問題,他們的聲音會比平常更響亮」,可以有效提高成績;也有學生表示自己戴上「緊箍」後上課可以認真聽講,做的作業基本是全對的。然而,這種沒有大規模隨機雙盲對照研究的結果只能說是一種感覺,甚至是Cosplay的結果,並不可信。
更可怕的是天下父母心。對於這種需要3500元的「緊箍」,有的家長稱,若能獲得長久的效果並保證安全,是一個完全願意付出的代價。因為,專注力訓練是從娃娃開始培養的。但是,很多家長一開始就理解錯了,這種「緊箍」不是為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而是檢測孩子是否有注意力,並且檢測的結果也並不可靠。
心理學家針對人們的注意力不集中,提出了一些改善和訓練注意力的方法,這些方法也是建立在人們的大腦功能和基本心理認知基礎上的。至於戴「緊箍」的方法,既沒有經過科學證實,也並非是訓練和改進注意力的方法,只是檢測注意力是否集中。而且,即便這種方法能檢測注意力是否集中,還得接受法律和倫理的規範,是否合法和合乎倫理,包括是否侵犯孩子的隱私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