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戴著防走神頭環的小學生,齊整地坐在教室裡在瘋狂地翻著書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兩種神器,一齊使用,會是怎樣一個荒誕的場景?不得不提醒家長:再捨得投入也別入了忽悠的坑。
小學生戴頭環監測上課走神 老師:用一年了沒明顯不適 。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量子波動速讀吹起的輿論風波還未平息,來自強腦科技公司的神器——智能「金箍」,又再次讓我們驚奇不已。
這款神器號稱能夠培養孩子專注力,有效提升學習成績,但卻被各路媒體紛紛質疑,是在監視孩子並「有違倫理」。
強腦科技出面回應稱,我們不是在「監視」孩子,而是在培養專注力;目前教育部門也叫停了智能頭環的試驗。但有些疑慮依舊難消。
在網上,《看到小學生戴上走神頭環,量子波動笑了》等文章也熱傳。有些網友感慨:該拿著「金箍」,測測那些在量子波動速讀大賽中閉著眼睛「1分鐘看完10萬字」,沒準有很神奇的效果。
技術總是高端的,家長總是易騙的
有人這樣總結「量子速讀」與「監測頭環」(或者說智能金箍):一個主內,一個主外。一個強力支撐你的內在力量,一個精準彌補你的外部缺陷。一個連接大腦與宇宙波,一個連接大腦與老師的電腦。一個無法跟你說清楚,一個跟你說清楚也沒用。
但無論是量子波動速讀還是監測頭環,共同特點就是讓人看後不明覺厲:「量子」「智能」等,都是高大上的概念。這類科學話語闖入迷信「腦開發」的家長心物場,再跟「起跑線焦慮」結合起來,簡直是一把亮閃閃的韭菜刀。
據報導,量子速讀課程費用少則3萬,多則6萬到10萬。智能頭環的單品電網售價高達3500元左右。
拿著高科技這把鋒利的鐮刀來割韭菜,手起刀落,便收入不菲。也無怪乎,最新又有報導稱,有些量子速讀培訓機構雖然被查,但仍在營業中,班照開,課照上。有股東曝光該機構通過加盟發展下線,各地加盟費在100萬至1000萬不等。
二者的另一個共同點是,那把鐮刀都是精準地使向了小學生們。
帶頭環的小學生。
為什麼?原因很簡單:除了老人,就數小學生的錢最好賺了。
中學生和大學生,在可塑性上、潛力挖掘上天然不如小學生。而在中國家長眼中,自家的孩子身上似乎都蘊含著「神奇」的力量,都具有巨大的潛力可挖,如果方法得當,好好培養,就能給他們「開光」——這道光帶著智慧光環。
以往都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如今很多家長在育兒開支上的理念,也朝著這路子大邁步:再省不能省育兒的開支。這些開支用來幹什麼?除了各種培訓班,就是買那些扯著腦神經幌子的「高科技」產品了。
這類心態又被「量子速讀」、「頭環」等神器的發明者精準捕捉,他們大概都領會了趙本山小品《賣拐》的精髓:你的不懂,我的商機。
於是他們就連結高深的科技概念,弄出各種數據來自我推廣。理念一定要高大上,產品一定要酷炫靚。
據媒體調查,強腦科技申請的配套頭環的專注力培訓系統,目前尚未通過國家專利局的審核批覆;他們聲稱獲得的成績提升效果,也只是一面之詞。
可這不妨礙他們揮舞鐮刀,將孩子變成量子速讀競賽場上的種子選手,變成被頭環「金箍」監測下的小白鼠——如果不是媒體曝出,這場景估計還在繼續。
報導說,此事曝出後,當地有關部門當面回應稱,學生自願使用,家長也對此表示認可。
孩子們當然是「自願」的,我猜讓他們戴著頭環去回答「願不願意」時,他們會回答得更懇切。
但那又怎樣呢?
還是放過孩子吧
說到輔助學習的神器,相信很多人還記得複讀機、電子辭典、學習機等等學生時代常用的設備。
這些設備樸素而紮實,技術並不複雜,也沒有高深的科技理念為之加持,但算是很多人學生時代不可或缺的輔助利器。
觀之現在引發爭議的神器,他們被令人摸不著頭腦的科學理論籠罩。對於如何切實地促進學生們學習進步,給出的解釋不是氣死愛因斯坦,就是顛覆腦神經學。
量子波動現場。
我不敢說,所有高科技產品都有個別名叫「韭菜刀」,但看著當下那些「神器」一坑一個準,還是忍不住勸下家長和老師們:保持理性,堅持常識,提高警惕,別被教育焦慮衝昏了頭。不要在不明就裡的時候,就把自己的孩子推進「火坑」。
教育系統是保護孩子學習最前沿的屏障。既然是屏障,那就不能隨便做了試驗田。當一個新生物件在沒有證實有效之前便被搬用,那還不如不用。
在黑科技滿天飛的今天,像頭環、量子波動速讀這類的事物,之前有,往後想必也不會少。我們沒必要否定科技的作用,但對這種在問世之初便浸滿了「奇技淫巧」的產品,在真假未搞清之前,最好先別用。
很多家長也宜把「再省不能省育兒支出」的理念,往防「神器」忽悠上延伸下:再捨得投入也別入了忽悠的坑。
花了冤枉錢落得個交智商稅,還不是最要緊的,最要緊的,是孩子們連「開小差的自由」都沒了。
說起來,「量子」「智能」都是很現代的詞彙,可「量子速讀」與智能「監測頭環」用在孩子身上,跟「現代」場景卻有著說不出的違和。
你想想,一群戴著防走神頭環的小學生,齊整地坐在教室裡在瘋狂地翻著書進行「量子波動速讀」。兩種神器,一齊使用,會是怎樣一個荒誕的場景?
頭環上,紅燈是專注,藍燈是走神。如果以往你看著孩子閉著眼進行「量子速讀」的畫面,忍不住想笑,那看著教室裡孩子們頭上閃成一片霓虹燈,你還笑得出來嗎?
編輯:和生 實習生:李真 校對: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