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佛山市中醫院!」10月17日,當患者羅先生用那曾經顫抖的右手,平穩而順暢地寫下這句話時,周圍響起了陣陣掌聲,華南地區首例磁波刀治療帕金森病手術宣告成功。
據悉,此前國內僅有包括北京301醫院在內的2家醫院利用磁波刀技術治療帕金森病,佛山市中醫院為國內第三家。手術的成功是佛山市中醫院在創建高水平醫院實施「登峰計劃」又一新突破。
術後效果明顯,專家組與患者一起比出勝利手勢。通訊員 馮燦 攝
患者在手術中完全清醒,隨時與醫生交流
今年61歲的羅先生患帕金森病長達8年多,近來震顫的症狀越來越明顯。雖然堅持服藥,但是藥物控制的效果越來越差。難以控制的震顫症狀已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連吃飯、喝水、寫字這些簡單的動作都變得困難。
前段時間,聽說佛山市中醫院可以通過磁波刀治療帕金森病的震顫症狀,於是羅先生第一時間報名,通過多輪評估後成為此次華南地區首例磁共振引導下經顱聚焦超聲治療帕金森病手術的受益者。
10月17日上午,手術在佛山市中醫院磁波刀治療中心進行,佛山市中醫院院長何明豐到場督戰。磁波刀由磁共振檢查和聚焦超聲治療兩部分組成。病人首先躺在治療床上,頭部固定在一個類似頭盔形狀的治療儀器上,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隨時與醫生交流。
隨後,所有準備就緒後,專家們通過清晰的磁共振圖像精準找出位於丘腦腹中間核直徑為2-3mm的靶點,通過電腦規劃好治療方案後啟動手術。術中,上千束高能超聲波在醫生的監視下,猶如一把隱形的手術刀,穿過顱骨聚焦在靶點上進行消融,溫度達到56到57攝氏度。
每一次靶點消融後,專家們都會進入治療室,詢問患者情況,並通過讓患者反覆握拳等動作,即場檢驗效果,再根據病人情況,在4×10×10毫米大小的腹中間核中進行微調,以獲得更好的效果。經過三次的重點消融,約兩個多小時後,治療順利結束。羅先生微笑著走出MR室,向眾人展示,原本顫抖不已的右手已經安靜下來,並能從容描畫出螺旋曲線、直線、以及米字等,與術前畫下的歪歪扭扭的曲線形成鮮明對比,同時,給杯子倒水也非常穩定。他激動地在紙上寫下感謝話語,「效果立竿見影,身體沒有特殊的不適,感謝專家幫我解決了困擾多年的症狀。」
專家組進行治療中。南方日報記者 夏小荔 攝
帕金森發病年增10萬,新技術帶來新希望
據了解,帕金森病是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我國患者數量居世界第一,新發病患者每年遞增10萬。該病的主要症狀是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等,嚴重者甚至無法進行書寫、飲食、穿衣、說話和其他精細活動,生活質量明顯降低。
佛山市中醫院腦病一科主任、主任中醫師吳海科表示,帕金森病需要長期依靠藥物控制,但對於藥物難治性的患者,則要通過神經外科開顱或鑽顱手術控制症狀,有時還需植入設備,風險較高,且費用昂貴,對於很多病人來說難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案。而磁波刀作為最新的技術之一,具有無創、精準、安全、高效等優點,為帕金森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醫學影像科副主任、磁波刀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周守國介紹,磁波刀全稱是磁共振引導聚焦超聲治療系統(英文簡稱MRgFUS),包括體部磁波刀、頭部磁波刀等,是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和磁共振成像的創新性結合,其利用磁共振成像精準定位治療靶區,在不誤傷周圍正常組織結構下,利用聚焦超聲瞄準病變部位進行治療,消融更加精準。
「頭部磁波刀治療比體部磁波刀治療難度更大,通常超聲是不能穿透骨頭的,但低頻超聲比高頻超聲通透性好,有部分還是能穿透顱骨,這項治療約有15%的超聲能突破顱骨聚焦到靶點上實現消融,這就是這項『黑科技』的關鍵所在。」周守國也指出,該項治療病人既不需要開顱、也不需要全身麻醉,術後感染、出血等風險程度極低,住院時間短、併發症少,費用也較腦深部刺激器(DBS)植入等手術低。
頭部磁波刀目前主治:帕金森震顫和特發性震顫症
據了解,佛山市中醫院自2017年引進華南地區首臺磁波刀治療系統,在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治療上取得較好成效。已有2名腺肌症不孕症患者在接受磁波刀治療後自然受孕並順利誕下寶寶。如今,頭部磁波刀的成功治療,填補了華南地區空白,今後將會惠及更多帕金森病和特發性震顫患者。
周守國介紹,目前頭部磁波刀主要治療震顫症狀,比如帕金森病震顫和特發性震顫症,特別是藥物已難以控制的中晚期患者,在國內外都有較成熟的經驗。佛山市中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計劃創建帕金森治療中心,為患者提供系統的治療服務。而磁波刀治療團隊還將繼續探索研究其他靶點,及該技術治療其它功能性神經疾病,惠及更多患者。
【南方日報記者】夏小荔
【通訊員】黃耀渠 張鍵怡
【作者】 夏小荔
非常醫+1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