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蚌埠利用5G遠程技術,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的手術!

2020-12-05 蚌埠號

6月14日上午,一名帕金森綜合症患者在蚌埠市第三人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手術室,接受了來自千裡之外的解放軍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實施的5G遠程操控手術,這是全國首例利用5G技術,遠程操控術中腦電圖和微電極記錄系統,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的手術。

利用中國移動和華為5G技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徐欣教授等專家對蚌埠三院功能神經外科的帕金森症候群患者進行了遠程手術,通過操控腦電圖精準定位,驗證靶點細胞,經過腦深部電刺激(DBS),帕金森病患者當場恢復肢體自主活動能力。

蚌埠市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市三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汪恩煥: 「今天我們做了一個帕金森綜合症的病人,這種手術難度比較大,今天我們驗證靶點是通過5G遠程控制,操作微電極記錄系統,由解放軍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徐欣教授,在北京遠程控制室來控制我們的微電極記錄系統,指導我們的手術,手術很順利,也很成功,病人臨床症狀改善是很明顯的。」

今年以來,蚌埠三院藉助中國移動5G網絡新技術,實現了蚌埠、北京兩地遠程手術,解決了4G網絡條件下手術視頻卡頓、遠程控制延遲明顯的問題,手術近乎實時操作。

這意味著今後蚌埠地區患有癲癇、帕金森病的患者無需舟車勞頓趕往北京,在家門口就能得到來自國內權威神經外科專家提供的檢查、診斷、手術治療等一系列服務。

來源:蚌埠號外

相關焦點

  • 華南首例!超聲穿顱骨消融靶點 磁波刀治療帕金森
    華南首例!超聲穿顱骨消融靶點 磁波刀治療帕金森金羊網  作者:張聞 黃耀渠 張鍵怡  2020-10-18 佛山市中醫院自2017年引進華南地區首臺磁波刀治療系統以來,已率先在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治療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 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97%以上
    #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我國科學家突破百年技術瓶頸,精準植入治療!今年69歲的張阿姨,患有帕金森綜合症已經8年了,此前她一直靠藥物控制,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學部主任醫師毛之奇決定,採用國際上正在探索的腦起搏器治療,國際上簡稱DBS療法。毛之奇介紹說,DBS手術其成敗的關鍵是如何把電極精準地放到腦部核團位置上。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綜合症,幹細胞有望終結!
    帕金森病即帕金森綜合症,它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常常發病於中老年人群,它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中老年的第三大殺手,會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什麼是帕金森綜合症?帕金森綜合症是由於患者中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丟失、病變、壞死等情況,使多巴胺分泌減少而導致的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其臨床表現症狀為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帕金森綜合症的發病率正在急劇攀升,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我國的帕金森綜合症患者約為300萬人,並且預計每年將有10萬人的新增患者。
  • 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是怎麼回事 帕金森是什麼病
    據悉,帕金森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不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學部主任醫師毛之奇表示,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帕金森的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其手術關鍵就是如何把電極精準地放到腦部核團位置上。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治療人類帕金森病
    新華社東京11月9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9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已經開展了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向一名患者腦部移植了由iPS細胞培養的神經祖細胞。這種療法在全球尚屬首次使用。
  • 中國約200萬帕金森患者 張建國:DBS手術是最佳治療手段
    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張建國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腦深部電刺激術(俗稱DBS手術)是目前治療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佳外科治療手段,但由於患者對該療法的知曉度還比較低,治療病人只有2、3萬人,存在很大的治療缺口。
  • 採用磁波刀技術,佛山這家醫院治療帕金森無需開顱
    10月17日,當患者羅先生用那曾經顫抖的右手,平穩而順暢地寫下這句話時,周圍響起了陣陣掌聲,華南地區首例磁波刀治療帕金森病手術宣告成功。據悉,此前國內僅有包括北京301醫院在內的2家醫院利用磁波刀技術治療帕金森病,佛山市中醫院為國內第三家。手術的成功是佛山市中醫院在創建高水平醫院實施「登峰計劃」又一新突破。術後效果明顯,專家組與患者一起比出勝利手勢。
  • 起底「全國最好」治療帕金森醫院:實為一家小公司
    新華視點:號稱「全國最好」治療帕金森醫院,90%不抖著出去?——起底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  治療帕金森全國醫院哪家強?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宣稱,對於這個世界性難題,其「技術全世界領先,全國最好的就在這」:技術高精尖,團隊高大上,十年帕金森「一朝除」。
  • 治療帕金森 五學科專家放「新招」
    昨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康復科、麻醉科和核醫學科組成的帕金森病協作組,聯合放出帕金森病綜合診療的「新招」和「大招」,幫患者穩住「震顫的生活」、早期診斷和優化治療。  核醫學科:影像新技術有助於早期診斷  帕金森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延緩疾病進展。
  • 全球首例!遠程操縱機器人,20英裡外完成心臟手術
    遠程醫療是一個新興領域,它依託網絡、機器人技術、混合現實和通信技術的進步,讓醫學專家可以「穿越」遠距離空間,進行從諮詢到外科手術的各種工作。遠程醫療可以使醫療保健體系去中心化,通過將醫生在網絡上虛擬地分配到社區醫院,緩解了地方醫護人員的短缺,還可能降低醫療成本。在伊波拉病毒爆發期間,維吉尼亞大學通過遠程醫療向非洲部分地區提供了相應的服務。
  • 貴州省首例!市二醫利用手術機器人輔助完成立體三維腦電圖電極植入術
    5月15日,在華科精準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輔助下,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金陽醫院)完成一名25歲男性患者立體三維腦電圖(SEEG)電極植入術,這也是國產手術機器人在貴州省內首次完成該手術,目前患者各項生命體徵平穩。
  • 新華視點:號稱「全國最好」治療帕金森醫院,90%不抖著出去?
    新華網上海3月19日電(「新華視點」記者周琳、孫青)治療帕金森全國醫院哪家強?上海藍十字腦科醫院宣稱,對於這個世界性難題,其「技術全世界領先,全國最好的就在這」:技術高精尖,團隊高大上,十年帕金森「一朝除」。
  • 帕金森綜合症是一種什麼病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帕金森綜合症是一種什麼病?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神經元移植法治療帕金森
    該試驗主要是將iPS細胞(人造多能幹細胞)製備的神經細胞移植入帕金森病患者腦部以改善病症。這種療法在世界上還是首次使用。日本京大醫院9日在記者會上介紹了這例移植手術。本次接受試驗的患者有一位50多歲的男性,被移植的是由他人iPS細胞培養的神經元細胞。據介紹,這種應用iPS細胞療法的再生醫療可以針對多種病症,目前還是世界首例。
  • 帕金森綜合症能活多久?它是絕症嗎
    由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Rodolfo Savica領導的研究人員比較了患有帕金森綜合症病人的壽命和去世的原因。他們檢查了1991年至2010年之間的461名被診斷患有帕金森症候群病人的病歷。科學家們還分析了沒有這些診斷的年齡和性別相近的個體的病歷。
  • 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生物谷綜合:通過人工移植人類幹細胞,可以減輕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的病症。哈佛醫學院一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幹細胞的作用不僅僅是取代那些發生病變的壞細胞,它還可能「勸說」大腦自我治療。此項研究使得幹細胞移植技術向著人體試驗又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病破壞神經細胞,使其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導致人體運動和平衡系統發生障礙。
  • 港中文成立帕金森綜合症研究中心 將建華人患者登記冊
    中新網4月11日電 據香港電臺網站報導,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研究中心,研究可延緩帕金森綜合症的治療和預防方法,並將建立華人患者登記冊,以監察病程發展。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研究中心,研究可延緩帕金森綜合症的治療和預防方法。圖片來源:香港電臺網站/郭詠冰 攝團隊指,帕金森病和腦小血管病是引致帕金森綜合症的常見疾病,中心將建立早期帕金森病及腦小血管病的華人患者登記冊,以助發掘準確的生物標記和診斷方法,並預測和監察早期病程發展。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許多名人飽受著帕金森病的痛苦,例如曾被譽為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拳擊手的阿里,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美國電影演員凱薩琳·赫本等。帕金森的患者不分國界,不分性別,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健康。臨床現狀:尚缺乏根本治療的方法目前,對於帕金森病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細胞移植治療等。
  • "帕金森氏綜合症"成為對西班牙威脅最大疾病之一
    麗娜撒索羅(Linazasoro)是一位在塞巴斯蒂安帕金森氏綜合症研究中心就職的專業醫生,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幾年以前,帕金森氏綜合症的主要發病人群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而現在,已經出現了40歲就患上帕金森氏綜合症的人群。而且這群『年輕患者』的數量還不小,佔到了總人數的15%到20%。不難發現,這種病症的攻擊範圍正在逐漸變廣。」
  • 中國完成首例AI+5G心臟手術!谷歌大腦新型優化器LAMB加速大批量
    【今日資訊頭條 | 中國完成首例AI+5G心臟手術!2分鐘AI建模,400公裡遠程協作「補心」】來源:新智元AI+5G心臟手術今天,廣東省人民醫院與廣東高州市人民醫院完成全國首例AI+5G手術,成功為心臟病患者「補心」。手術期間的AI技術是由曾靠「貪心算法」成功追回被搶車的聖母大學計算機系終身副教授史弋宇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