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綜合症"成為對西班牙威脅最大疾病之一

2020-12-05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4月14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4月12日報導,在大眾的認知範圍內,帕金森氏綜合症是一種僅針對老年人群體的疾病,但是根據目前的醫療統計數據來看,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現在全世界範圍內共有500萬名帕金森氏綜合症患者,西班牙的患者則更是佔到了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其患者數量大約達到了15萬人之多,另外據醫療專家估計,西班牙國內還有3萬名潛在患者。

麗娜撒索羅(Linazasoro)是一位在塞巴斯蒂安帕金森氏綜合症研究中心就職的專業醫生,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幾年以前,帕金森氏綜合症的主要發病人群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而現在,已經出現了40歲就患上帕金森氏綜合症的人群。而且這群『年輕患者』的數量還不小,佔到了總人數的15%到20%。不難發現,這種病症的攻擊範圍正在逐漸變廣。」

另外,麗娜撒索羅還表示,帕金森氏綜合症並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和其他很多類似的神經疾病一樣,它屬於慢性疾病。而且這種疾病很難被診斷出來,唯一的診斷方式即是通過觀察患者的日常行為來判斷他們是否患病。一般來說,患者會變得行動力遲緩,很難完成一些基本的日常動作,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肌肉組織出現了損壞。此外,由於帕金森氏綜合症和很多其他的病症有著類似的症狀,因此也很難確診患者到底是患上了帕金森氏綜合症還是其他的神經疾病。

還有一個關於帕金森氏綜合症的重大誤區,那就是大多數人認為只要患上了這種疾病就一定會像患上其他神經疾病一樣,出現抽搐的症狀,因此經常有人因為自己沒有出現抽搐症狀就判定自己並沒有病,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麗娜撒索羅解釋道:「有大約30%的帕金森氏綜合症的患者從未出現過抽搐症狀,但是他們的確屬於該病的患者。事實上,帕金森氏綜合症的主要病症是行動僵硬,遲緩,也就是說,當你發現你在做一些日常動作(刷牙,扣扣子,打雞蛋,在床上翻滾等)出現困難時,你就應該立即就醫。另外根據我們的研究表明,這種疾病越早被發現就越容易被治癒,即便不能完全治癒,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病情惡化的速度。因此,儘早來醫院接受檢查是十分必要的。」

59歲的維克多(Victor)就是一名典型的帕金森氏綜合症患者,他在7年前患上了這種在西班牙最常見的疾病。據他個人講述,他並沒有經歷過手腳抽搐的狀況,只是感到動作變得僵硬,但是這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以至於病情變得越來越嚴重,到後來摺疊衣物或餐巾紙對他來說都是變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他才去醫院接受治療。

維克多十分後悔,他說:「事實上我應該更早注意到這一點,因為我的外祖母就是一名帕金森氏綜合症的患者,這種疾病折磨了她20多年,所以我應該對這種疾病再清楚不過了。可是當時我注意到自己的症狀與外祖母有些不同,因為每次她發病時都會出現抽搐現象,可是我本人並沒有感受到抽搐,所以疏忽大意了,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但是幸運的是維克多是一個十分樂觀的人,他說:「我們並不能因為這種疾病就天天鬱鬱寡歡,相反地,我們應該做個樂觀的人。雖然行動很緩慢,那麼就享受一下慢生活帶給我們的樂趣,這樣或許漢能看到很多常人看不到的風景,得出一些特殊的感悟和心得。」對於這種說法,麗娜撒索羅給出了肯定,她認為:「縱使很困難,但是樂觀和運動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對於帕金森是綜合症患者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過多的睡眠或缺乏運動,因為那樣會加快患者肌肉老化的速度。」(實習編譯:閆大有)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綜合症能活多久?它是絕症嗎
    由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Rodolfo Savica領導的研究人員比較了患有帕金森綜合症病人的壽命和去世的原因。他們檢查了1991年至2010年之間的461名被診斷患有帕金森症候群病人的病歷。科學家們還分析了沒有這些診斷的年齡和性別相近的個體的病歷。
  • 若身體出現這4個變化,很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找上門了,要注意
    現在很多中老年人患上了一些神經系統疾病,比如說常見的就有帕金森,很多人患上帕金森之後就能出現手抖面癱的症狀,而且這類人群的狀況也比較明顯,只要對這個病症稍微有了解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若身體出現這4個變化,很有可能是帕金森氏症找上門了,要注意。
  • 帕金森綜合症是一種什麼病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 顱內腫瘤、腦血管等神經外科疾病診治 帕金森綜合症是一種什麼病?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綜合症,幹細胞有望終結!
    帕金森病即帕金森綜合症,它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常常發病於中老年人群,它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中老年的第三大殺手,會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什麼是帕金森綜合症?因此,一種真正能夠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的有效治療手段是臨床所迫切需求的。 幹細胞或將成為新希望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幹細胞認識的不斷加深,幹細胞在再生醫學、美容抗衰以及幹預人類多項疾病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全球多項關於幹細胞的實驗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 原來帕金森氏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兩種
    近日《Brain》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研究:帕金森氏症其實是兩種疾病,根據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的不同起源,可以分為腦優先型(自上而下)和身體優先型(自下而上)。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存在異常的神經內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它可能以一種類似朊病毒的方式在細胞間傳播。
  • 「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成為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        帕金森氏症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
  •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DOI: 10.1038/s42003-019-0598-9 治療帕金森病的最大困難之一了解其何時開始發生。如今,來自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和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Communication Biology》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可能有助於解決這個難題。
  • 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有什麼?如何治療效果好?
    帕金森氏症其實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帕金森病變,該疾病在出現之後,即便發展到晚期,本身也不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僅僅是在患者長期處於臥床狀態之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的併發症或是感染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壽命。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帕金森氏症機制之新見解
    Photo credit: Pixabay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醫學研究院已經檢驗出帕金森病人大腦內T細胞的狀態,該研究發布在Cell
  • 帕金森綜合症能治癒嗎,如何診斷呢?
    帕金森綜合症是由於患者腦中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丟失、病變、壞死等情況,使多巴胺分泌減少而導致的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目前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中,發病率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病、排名第二的疾病。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導言:帕金森氏病(PD)影響全球600多萬人,是世界範圍內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
  • 港中文成立帕金森綜合症研究中心 將建華人患者登記冊
    中新網4月11日電 據香港電臺網站報導,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研究中心,研究可延緩帕金森綜合症的治療和預防方法,並將建立華人患者登記冊,以監察病程發展。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研究中心,研究可延緩帕金森綜合症的治療和預防方法。圖片來源:香港電臺網站/郭詠冰 攝團隊指,帕金森病和腦小血管病是引致帕金森綜合症的常見疾病,中心將建立早期帕金森病及腦小血管病的華人患者登記冊,以助發掘準確的生物標記和診斷方法,並預測和監察早期病程發展。
  • 出現帕金森症狀就是帕金森病?並不是,很多疾病都會導致該症狀
    01實際上帕金森綜合症也可能是因為後天因素所導致的,而後天因素所導致的帕金森綜合症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在談及帕金森而實際上跟人們普通的認知不同,很多後天性因素也有可能會導致帕金森綜合症的產生,雖然帕金森症候群跟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及其相似,但是兩者的治療有本質性區別。
  • 直擊帕金森氏病大腦手術
    這兩個控制運動神經的細胞核團在左右腦中對稱分布,如果過度活躍就會帶給人體震顫和僵硬,這些表現正是典型的帕金森氏病症狀。吳耀恆在6年前被宣告患有這種疾病,但病情並未因確診而有所好轉,反而從右側肢體擴展到全身。     這個瘦小的湖南男人無法看見控制自己身體的敵人,因為它們隱藏在「大腦的最深處」,眼睛的正後方。
  • 【匈牙利科學家發現新的神經元功能】將有望對抗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神經疾病
    據匈牙利科學院消息稱,近日在匈牙利國家腦研究項目中,通過匈牙利森梅威思大學(Semmelweis University)和維也納醫科大學腦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共同努力,發現了新的神經元功能,已證明可以有望對抗帕金森氏症
  • 割了患帕金森氏症風險變高
    帕金森氏症是無法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全球患者逾1000萬;美國每年約30萬人割除盲腸,最新研究表明,其中近2800人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員分析了6220萬人的資料,發現其中48萬8190人割除了盲腸;而割除者中的4470人後來患上帕金森氏症,比重近1%;但在沒有割除盲腸的6170萬人中,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重僅為0.29%。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檢驗報告出爐後,醫生診斷出王伯伯是患了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那是什麼?他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怎會突然得病呢?」王阿姨不解。1為什麼會出現帕金森氏症?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叫做「黑質」的區塊。帕金森氏症患者腦部黑質的多巴胺神經細胞受到破壞或死亡,數目減少,能協調動作訊息的多巴胺就變少,因此動作變慢,變得不協調,而產生運動障礙。這些神經元的死亡不是一夕之間產生的,而且要到喪失將近八成神經元以後,患者才會開始產生症狀,因此帕金森氏症的症狀通常是緩慢漸進式地發生。
  • 化療中使用的強效藥物可減輕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幻覺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一項世界首例雙盲臨床試驗將調查一種用於治療化療患者噁心的強效藥物是否能緩解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幻覺。 帕金森氏症英國公司是歐洲最大的帕金森氏症研究慈善機構,該公司正與倫敦大學學院合作,投資100萬英鎊進行一期開創性的二期臨床試驗,以探索昂丹西酮(ondansetron)藥物對幻覺是否安全有效。 目前,英國有14.5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75%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會出現視覺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