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的睡眠時間分為三種類型,一個是雲雀,還有一個是蜂鳥,最後一個是貓頭鷹,你是屬於哪一類呢?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天不亮就迫不及待的跳下床,並精神飽滿的投入到一天的工作當中,我們常常把這類人稱作為雲雀,而另一種人就要接近中午就開始甦醒,但是到了晚上就開始生龍活虎,很多靈感和創意在晚上都會油然而生,我們把這類人比作是貓頭鷹,所以說根據每個人食物中的不同,我們把人群更為細緻的分為三種類型。
一,雲雀型
這類人習慣於早睡早起,一般在晚上10點左右就可以上床睡覺,在早上5點左右就起床,這類人比較符合我們的傳統生活方式屬於這種類型的人一般可以端一杯早茶,或者說拿一份報紙享受早晨的美好時光,或者說起床後收聽半小時的晨間新聞,但是這一類人是很難享受到夜間和一群朋友狂歡的美好時刻,這類人一般上午精神狀態是非常的好的,而且工作效率很高下午工作狀態比上午要差一些,晚上都會感覺到疲憊,需要早早的入睡才行,以備更好的投入,第二天的工作當中。
二,蜂鳥型
這一類人既不會經常熬夜到深夜才睡,也不會每天五點鐘早早起床,一般在晚上11點之前睡覺,在早上7點左右起床,但是不是為了某一種愛好,他們即可偶爾的早起,也可以時不時的熬夜,比如說可以約朋友明天去遊玩,就可以早起,或者說參加聚會到凌晨,明天睡懶覺,這種人是比較隨性的。
三,貓頭鷹型
這類人習慣於晚睡晚起,一般在晚上12點之後入睡,12點之前入睡的情況可謂是少之又少,這類人可以寧願為了一份工作報告加班到凌晨,也不願意提前睡覺,早上早起,如果你常常習慣於半夜還要忙碌,或者是在凌晨一點還玩手機的話,想必你應該就是屬於貓頭鷹型。
雲雀和貓頭鷹型的不同特點對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明顯的影響,比如說雲雀型的人總是會讓自己享受完一段營養的早餐之後在慢慢的上班,而貓頭鷹型總是在起床後忙忙碌碌的奔向工作單位,也來不及吃飯,貓頭鷹型的人總有機會邊喝飲料邊看球賽,而雲雀型則是早早就進入了香甜的夢鄉,如果說你屬於雲雀型的話,你更適合幹一位勤奮的晨間新聞主播,卻不適合做一名經常夜間工作的醫護工作者。
在史丹福大學做過一次調查研究,對於生活中同一件事情時間的選擇,貓頭鷹型的人往往會比雲雀型的人推遲10到40分鐘,同時發現在貓頭鷹型的人體內會有一種特定的生物鐘運行模式,而在雲雀型的人體內是並不存在的,對不同類型的人群生物鐘運行模式的發現,不但可以幫助你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而且還可以讓你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行工作和學習。
許多專家都是表明睡眠生物鐘和人體的遺傳因素是非常有關的,儘管如此睡眠生物鐘的類型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取決於遺傳,俄羅斯的研究人員就曾經發現過人體的睡眠生物鐘,不僅是取決於基因的遺傳,而且和年齡因素是非常有關係的,研究結果表明,在20-29歲人群當中,幾乎有50%以上的人屬於貓頭鷹型,在30-49歲之間的人群,只有20%屬於貓頭鷹型,而在50歲以上的人群當中,就很少有人具有貓頭鷹型的生活習慣,這就意味著決定一個人屬於哪種類型的因素中,除了遺傳還和他的年齡和生活有關,正因為如此,每個人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
不管你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生活習慣,你都可以調整一下自己的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作息時間,適當的調節一下自己的身體生物鐘,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和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