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輸液的小馬駒。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7日電(記者哈麗娜)清晨,一頭牛正臥在「病床」上享用著護士送來的「早餐」,另一邊醫療人員正準備為它進行化驗和輸液治療。
「這頭牛因為打架受傷而剛做完手術。由於它撞在了腰腹部的位置,拖了一個多月,肉都壞死了,現在動了個小手術把壞死的肉切除,正在住院觀察。」獸醫敖登超克圖指著牛舍裡的牛說。
這裡是內蒙古草原首家草原動物「120」——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獸醫社會化服務中心。從今年6月起,這家草原動物「120」已接收了來自各個地區的牛、羊、馬等牲畜,目前成功醫治了70多頭「病號」。
獸醫正在為羊做手術。受訪者供圖
這家草原動物「120」不僅有手術室、康復室、藥房等一系列診療功能室,還配備了顯微鏡、血細胞分析儀、微量元素分析儀等一系列醫療設備,還能進行遠程診療。
敖登超克圖說,以前牲畜生病,大家覺得都是小病小災,過幾天就好了,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很少給牛羊看病,好多的牲畜都是因為很簡單的事情沒有處理好引發炎症,最後拖到無法救治的地步,如今人們的觀念改變,願意給牛羊看病了。
前幾天,牧民家的一匹小馬駒由於磕碰導致癱瘓。牧民將其帶到了動物「120」。
接診這匹小馬駒的獸醫是畢力格。他先為小馬駒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小馬駒後肢運動系統沒有知覺,但消化系統沒有毛病。經過對畜主詢問和以往的就醫經驗,畢力格判斷小馬駒屬於神經系統疾病。
畢力格通過針灸、放血、餵中蒙藥,輸液和按摩的方式給小馬駒治療,十幾天後,它行走自如,順利出了院。
「就診的家畜會在醫院留下檔案,我們定期做回訪,直到它們痊癒。」畢力格說。
畢力格從事獸醫行業近20年,在從業這些年,他發現草原牲畜的發病原因及病情正發生著變化。
畢力格介紹,過去草原牲畜病情以難產居多,如今患有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病情的牲畜也逐漸增多。牲畜患上不同病情或不同品種的牲畜生病後治療方法也不同,獸醫們要定期學習新知識來充實自己。
在動物「120」裡還有幾位「特殊的病號」,一隻來自新疆的小羊,由於路途遙遠,運輸中兩隻後腿骨折,獸醫幫它做了手術,這兩天小羊臥在「病房」康復;5天前一頭小牛犢由於吃了潮溼的草料,鬧肚子,經過專業的治療,它馬上就要出院。
「有了動物『120』後,牧民再也不擔心牛羊生病了,無論牲畜患上什麼病,只要一個電話打給服務中心,獸醫要麼遠程就診,要麼攜帶可攜式設備來到牧區給牛羊進行治療,幫助牧民救助了很多家畜,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牧民敖特根巴雅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