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5年,君士坦丁堡皇帝曼努埃爾一世,收到了一封神奇的信。這封信雖然是寫給他的,但是已經開始在歐洲各國的修道院和宮廷慢慢流傳,幾乎所有人都對信的內容非常感興趣。
這封信裡有這麼一段話:「……我是至高無上的祭司王約翰,論財富、品德和權力,天底下無人能及。七十二國國王向我進貢,我是虔誠的基督徒,隨時隨地的保護帝國的基督徒們,從不讓他們缺衣少食……」
此時的十字軍東徵並不順利,此前趁著阿拉伯世界並不團結,歐洲人攻城拔地,甚至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國。但是現在阿拉伯人已經回過來神,十字軍難以再佔到大便宜了。
不僅如此,歐洲各國之間也矛盾重重,繼續組織強大的十字軍隊伍出去打劫,難度大了一點。
這封神奇的、來自祭司王約翰的信,給了歐洲人希望。如果按照「祭司王約翰」所說,他龐大富有的王國位於亞洲,非常富庶。更關鍵的是,這是一個遠離歐洲的基督教國家,是「自家兄弟」。
此時歐洲的君主和教會人士,確實需要一個動力,再聯合起來出去打一架。現在,這個「動力」出現了,如果身處遙遠東方的祭司王約翰能和歐洲各國聯手——前後夾擊,前面砍一劍,後面捅一刀,那些囂張的阿拉伯人能扛得住?
雖然沒有人知道這封信是從哪來的,也沒有人知道祭司王約翰的國家具體在什麼位置,但整個歐洲的基督徒們開始興奮起來。這封信最開始是什麼樣子,已經無從知曉。但是經過多年的流傳之後,無數具有浪漫主義精神的匿名作者,開始天馬行空地修飾這封信,讓祭司王約翰的國家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神奇。
從中世紀一直到大航海時代,大部分的歐洲人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
古羅馬時期老普林尼的《自然史》,描述了很多世界上的神奇事物,比如獨眼族人和鷹身獅面獸爭奪黃金、女人忽然變成男人、有兩雙眼睛的東歐人、長了六隻手的印度人、不吃飯就能活下來的人……這些匪夷所思的描寫,以及中世紀某些關於冒險的書籍,總是會描繪充滿魅力的外部世界。當時,大部分歐洲人確實相信這些。
所以,祭司王約翰的王國,也廣為流傳。很多歐洲人相信,祭司王約翰的王國,遠離戰爭、瘟疫和貧窮,人人在這裡生活富足。在某些流傳的版本中,有些很美妙的描述:「我們國家有大象、單峰駱駝、雙峰駱駝和天底下各種各樣的野獸,盛產蜂蜜和牛奶。我們這裡沒有害人的毒藥,沒有吵鬧的青蛙,沒有毒蠍,更沒有蟒蛇爬過草叢……」
在一些更為誇張的版本中,祭司王約翰的王國中,有無數的黃金寶石,還有各種珍禽異獸、不死鳥,甚至半人半獸神。這裡還有傳說中的「不老泉」,歐洲冒險家們數百年不斷尋找的奇蹟所在。
這樣神奇的地方,讓教會人士和世俗統治者都滿心期望,他們急切地想要找到這個「同盟」。1177年,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剛剛擊敗腓特烈一世,結束了自己的流亡生涯。他意識到,教會的權威並非穩如磐石,必須通過某種方式把歐洲再一次統一起來。於是,亞歷山大三世一邊考慮清除掉教會內的異己分子,一邊提起筆寫了一封信,給祭司王約翰的信。
這位羅馬教皇的意思很明顯,因為不久之後他就試圖組織十字軍準備討伐,只不過沒有成功。給祭司王約翰寫信,無非是想要這個「盟友」幫助自己。
然而,祭司王約翰永遠也收不到這封信的,因為這個王國是虛構出來的。
世界上並無祭司王約翰的王國,現代研究者認為,那封流傳於歐洲的信,其實是幾個教士偽造出來的。他們的目的無非是想告訴歐洲人,遙遠的東方有基督教的盟友,大家應該團結起來徵討那些阿拉伯國家——結果這封信的威力實在太大,後續竟然出現了大量的版本,把祭司王約翰的國家描述為「極樂世界」了。
編造者們為了吸引歐洲人,費盡了腦筋,舉個例子,歐洲人當時對香料極其迷戀,胡椒就等同於黃金的價格。於是有一個版本的信中這樣寫:「我國另一個地區的民眾專門種植和收割胡椒,用於交換玉米、穀物、布料和皮革……該地區樹林茂密,到處都是體型巨大的雙頭蟒蛇,蛇頭上長著羊角似的東西,眼睛像燈一樣閃閃發亮。每當胡椒成熟的時候,附近鄉下的人們……在林子裡面和外面點燃烈火,將蟒蛇困在林中。除了那些藏在洞穴中的蟒蛇,大部分蟒蛇被熊熊大火燒死……」
祭司王約翰的國家中,有一個專門種植胡椒的地區!想像一下當時歐洲人聽到這個消息,會是多麼的激動!那些渴望財富的冒險者,恨不得立刻動身……
那祭司王約翰有沒有原型人物呢?他是憑空編造出來的嗎?
目前的研究者有很多猜測,最流行的觀點,認為他的原型人物就是西遼的耶律大石。據說耶律大石在遼被金所滅之後,率部向西尋找新的家園。他建立了西遼,被稱為「菊爾汗」。耶律大石為了穩定統治,在信仰上比較自由,境內各種教派都受到了尊重——這其中就包括景教(基督教的分支)。
很多人認為,也許是受到尊重的景教徒,大肆渲染耶律大石和西遼國。而「菊爾汗」這個稱號,可能通過各種文字的翻譯,最終變成了拉丁文的「約翰(John)」。這樣,耶律大石就成了傳說中的「祭司王約翰」,成了歐洲人的「盟友」。
不過這僅僅是推測,並沒有什麼確實的證據。其他被認為是祭司王約翰原型的人物,也找不到證據——所以,也許這個虔誠的約翰,真的只是幾個教士在地下室腦洞大開編出來的。
不過既然整個歐洲都在流傳,那大家自然是相信了。再加上後來馬可·波羅講述的傳奇故事中,也印證了祭司王約翰的存在,這個虛構的王國就「百分之百存在」了。
馬可·波羅是個極其會講故事的人,相比較其他版本僅僅是一封奇怪的信,馬可·波羅告訴了歐洲人關於祭司王約翰的其他故事:1200年,成吉思汗希望能娶祭司王約翰的女兒,但是被祭司王憤怒的回絕了。這徹底惹惱了成吉思汗,雙方決定開戰。這場史詩般的戰鬥在「祭司王約翰的屬地天德州的廣袤平原」上進行,此戰聚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隊,雙方損失慘重。結果,成吉思汗贏得了戰爭,祭司王約翰戰死了。
歐洲人當然不想看到祭司王約翰的王國崩潰,於是善於編故事的馬可·波羅接著告訴大家:祭司王約翰死後,天德州以及其他大部分領土,依然控制在祭司王約翰後裔的手中。繼承者名叫喬治,他是祭司王約翰的宗親,也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並且繼承了「祭司王約翰」的頭銜。在這之後,忽必烈還把他的女兒和女性親屬嫁給祭司王約翰的繼承人,這個神秘的國家依舊存在……
相比較「不死之身」的祭司王約翰,馬可·波羅口中的故事,似乎更為可信。雖然也是編造出來的,但《馬可·波羅遊記》中的這些傳奇內容,激勵了無數的歐洲冒險者,尋找這些神秘的東方國度。後來的麥哲倫艦隊環球冒險時,就有很多船員隨身攜帶了這本書。
也許,在無數個暴風雨的夜晚,麥哲倫的船員們都是靠著祭司王約翰的故事,才堅定了繼續遠航的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