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那麼小魚是大魚的小時候嗎?
小魚不是大魚的小時候,二者不可混為一談。事實上,小魚是淡水中的「基礎物種」,中國有1300餘種淡水魚,我們常說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是小魚兒的親戚,只是種類不同。
Q2:「水至清則無魚」這種說法正確嗎?
這是一種誤解,其實,水越清的地方,魚越多。魚兒是水環境的一種生物指標,水越渾濁,說明水質可能越差,魚就會越少。
相反有的地方魚的數量可能很多,但魚種單一。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由於水環境的持續破壞,只有少數幾種對環境耐受力強的倖存下來,並迅速地佔據空缺下來的生態位,單一魚種的數量在短期內驟增的緣故。
Q3:我們常見的網紅「親嘴魚」,真的是兩隻魚在談戀愛嗎?
這也是人類的主觀臆測,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很有可能是兩隻「公魚奶爸」在PK,和蝦虎魚一樣,在看似「耳鬢廝磨」的互動間,暗自較勁。
Q4:在武漢,能在溪流裡找到以上那些小魚的蹤影嗎?
武漢的溪流其實並不少,只是因為城市的擴張,一些溪流就消失了。倒是靠近山區地帶還能看到天然狀態的溪流,雖然這些溪流看起來環境很好,但水裡面的狀態並不一定很理想,這是城市周邊很普遍的一個狀況。
在武漢一些景區,由於早期建設時對溪流沒加以保護,導致棲息地被破壞,原生魚種消失,所以要找到這些小魚兒,從保護我們城市的「毛細血管」——溪流開始。
或許大家不知道,溪流是我們生存的基礎之一,所有的淡水的源頭都來自溪流,大江大河都是由涓涓溪流匯聚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