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下,各國對情報的重視與日俱增,這方面美國尤為典型。美國不僅通過合法渠道獲取重要的信息,也經常通過非常規甚至非法手段提取有價值的情報。斯諾登曝光的「稜鏡門」只是美國情報機構監視全世界的冰山一角。
如何保證信息安全在世界範圍內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最近好消息傳來,我國科學家通過長期刻苦公關,在量子密碼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所謂量子密碼指的是利用量子力學規律對信息進行加密。發送者利用光子攜帶用於加密和解讀鑰匙的相關信息。此時如果第三方進行竊密,將會留下痕跡。這時只要確定光子的狀態就可知道信息是否有洩密的風險。這或令美國大批特工或網絡黑客失業。
而在量子加密領域,我國一直遙遙領先於美日歐。2017年我國「墨子號」衛星就實現了1200公裡的量子糾纏,2018年我國又實現和歐洲共享量子密碼鑰匙等關鍵信息。另外我國還在北京和上海間建成了2000公裡的特殊光纖通信網,據報導這也是基於電網和金融信息安全考慮的結果。而我國向國際標準組織ISO提出制定量子密碼安全的國際評估標準也獲得了批准。
在參與表決的45個會員國中,我國得到了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而我國在量子密碼領域方面的權威也令美、日漸趨不快。6月13日日本媒體表示「中國將主導新一代量子密碼技術規則的制定」。在此之前的投票中美國更是以「中國的方案不完善」為由投下了反對票。但另一方面美國也沒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在這一領域我國的實力不容置疑,美日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