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原位雜交現狀和進展

2020-12-05 生物谷

RNA原位雜交現狀和進展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9-06 22:38

原位雜交技術能在目的細胞和組織中觀察基因和分析基因的缺失,增減和變異,使傳統的基
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推進到基因分子認識水平.尤其是RNA原位雜交已成為最有效的分子
工具.從培養細胞檢測結果表明,採用螢光素標記探針結合CCD攝錄的圖象分析處理系統,
原位雜交的分辯率已達到1kbDNA的靈敏度.而在冰凍和石蠟切片中原位雜交的靈敏度遠不如培養細胞,DNA僅為40kb,mRNA10-20拷貝.如何提高組織切片中雜交信號的敏感度已成為當今原位雜交技術研究的熱點,採用寡核苷酸與多種cRNA探針似雞尾酒混合方式,以同一序列合成不同探針來提高雜交的靈敏度.其次為組織前處理的改進,RNA原位雜交和免疫組化並檢技術和雷射共聚焦顯微在多重RNA原位雜交中應用等
.
(
) 組織前處理的改進

RNA
原位雜交中組織固定多推薦 4% 多聚甲醛,固定時間不超過24小時,尤以冰凍切片為佳.1998Liu[8]比較了同一腎組織和肺組織,4% 多聚甲醛和10% 中性福馬林固定,石蠟切片和冰凍切片中RNA原位雜交檢測結果.0.5,4,1648小時時間段檢出雜交信號,經圖象分析系統處理並比較陽性率,陽性強度和雜交信號定位等表明:(1)固定36,48小時時間段,石蠟切片組結果好於冰凍切片組;(2)中性福馬林固定與多聚甲醛無明顯差異.同樣的結果還見於Le[9] 在甲狀腺組織腫瘤的研究.這些報導為外檢病理標本作回顧性RNA原位雜交開闢廣闊應用前景.
(
) 雜交信號放大

通過原位PCR方法來擴增靶RNA核苷酸片段來提高原位雜交
敏感性,從理論上講也是成立的.但從近幾年應用結果表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如何避
免擴增後核苷酸向細胞外彌散,引起雜交信號的定位錯誤.(2)擴增後核苷核又如何得到有
效標記,尤其是低敏感度擴增產物的標記.(3)如何預防凋亡細胞和RNA酶處理後切片中核碎
片即非目的核苷酸片段擴增.(4)如何保持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的完整性.(5)如何克服在應
用微波和熱處理中使9號染色體著絲點破壞所造成的假陽性.總之通過原位PCR,微波和熱處理方法來提高靶細胞核酸數量或增加敏感性在應用中尚存在著異議[11-12].
TSA
是酪胺醯胺信號放大(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的縮寫,CARD則是催化報導基因*沉澱(Catalyzed reporter deposition CARD)的縮寫(*報導基因:處於另一基因下遊並

可反映轉錄上遊基因表達水平的基因).前者名稱側重酪胺醯胺的放大作用命名[10-11].19
89
Bvbrow首先將TSA應用到斑點雜交和ELISA中來提高檢出信號的敏感度.1995年由Kerstens[15] 1997Speel[13,18]等又將TSA引用到原位雜交,因為檢測低拷貝的RNA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雜交信號,TSA則使原位雜交的靈敏度提高了2-100,能在組織切片中檢出多拷貝和單拷貝1-5kbDNA 序列為低豐度的mRNA rRNA檢測奠定了基礎.從而在近兩年內使RNA原位雜交技術得到穩步發展並展示廣闊的應用前景. 1997Schmidt[16]首先提出了CARD的命名,1999 Yang[11]Speel[13]綜述了CARD原位雜交中的應用.對酪胺醯胺的放大的原理和應用作了詳盡描述:(1)低濃度的酪胺醯胺在辣根過氧化物酶活性和H2O2的作用下,通過催化報導基因使酪胺酶分布在原位雜交點或雜交點附近,使大量半抗原分子(生物素,地高辛,二硝基苯(dinitrophenyl)和螢光素介入而達到雜交信號放大.(2)而高濃度的酪胺醯胺在辣根過氧化物酶活性和H2O2的作用下催化報導基因直接發生沉積,使顯色的面積增大而達到信號放大.(3)半抗原標記的探針與靶核苷酸雜交與抗半抗原抗體結合的辣根過氧化物酶 (HRP)反應又與螢光素標記的酪胺酶結合在螢光顯微鏡直接顯示.(4)生物素標記或半抗原標記的酪胺醯胺通過鏈菌抗生物素,卵白素等通過間接放大顯示
[15].
TSA
CARD是一種容易,快速,高度敏感和有效的提高雜交信號放大系統[10-18].尤其是不需要改變原有雜交實驗流程,在雜交後加入或與螢光素,鏈菌素抗生物素相連接,DAB等為底物,避免了 NBT/BCIP 在二甲苯中透明引起信號褪色,因此為技術人員所接受,而高敏感度和良好的定位更為病理學家所接受,而且為常規福馬林固定的標本中開展以診斷為目的的雜交檢測創造了條件,也為雜交信號計算機圖象自動化處理應用開拓了應用前景.但應用TSACARD時應遵循以下幾點:(1)按探針種類和不同組織類型在參考有關文獻後作出.a.在探針雜交後應用,參考TSA試劑盒稀釋濃度,37℃ 或常溫下孵育 5-15min,預處理中需抑制內源性過氧化物;b.酪胺醯胺結合螢光素可作直接顯示;c.酪胺醯胺結合生物素,地高辛,螢光素,鏈菌素抗生物素,卵白素作間接顯示其放大效果高於直接顯示.(2)最佳信/噪比(Signo-to-noise ratio)和獲得最大放大效果,在標準化原位雜交流程下進行,應適當調整探針濃度和免疫組化流程.(3)為獲得最大限度信號放大,多採用間接顯示法.通過鏈菌素抗生物素,酶和卵白素等增加雜交信號檢出.(4)可採用葡聚糖或高分子量聚乙烯醇
[24](
Polyvinyl alcohol)
增加酪胺醯胺定位和加速顯色反應.(5)雜交後固定應省略,越來越多

研究表明,雜交後固定可導致雜交信號減弱.總之TSA CARD不但能促使原位雜交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RNA原位雜交中顯示無與論比的應用前景.
(
) RNA原位雜交與免疫組化雙重檢測技術

Fransje[19]
報導了在正常表皮,剝落上皮和牛皮癬上皮的組織切片中先後作RNA原位雜
交檢測其組蛋白表達,同時用MIB作免疫組化標記檢測細胞增值率,以闡述各組表皮的組蛋
白表達與細胞動力學的關係.這種檢測的設計非常完美,但檢測技術較為繁雜.因為一般抗
血清中含有較多的RNA,若先進行免疫組化,需加入核酸酶抑制劑,先進行原位雜交,雜交
液中不宜含聚蔗糖,否則會增強免疫組化的染色背景.雜交前的預處理和雜交後的洗脫不宜
過度,以免抗原變性或丟失.RNA原位雜交與免疫組化並檢,一般先作原位雜交檢測,後作
免疫組化檢測[19-22].
(
) 多重RNA原位雜交技術

Grino[23]
運用雷射共聚焦顯微鏡,成功地將標以同位素[s35]-UTP,地辛高-UTP和生物素-UTP三種cRNA探針,在下丘腦旁室核單個神經原細胞中檢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orl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精氨酸後葉加壓素(Arginine vasopressin)Peptidylycin, α-amidating monooxygenase mRNA.在一張組織切片中進行多種RNA雜交的目的是研究某個細胞與相關細胞內基因表達水平,以及它們之間相互聯繫,有重要應用價值.切片在10μm以上,在組織前處理,預雜交以後,可將幾種雜交探針同時加入進行雜交,然後按各種標記的要求作免疫反應,並以不同方法依次顯色,是難度極高的RNA原位雜交.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谷」或「來源:bioon」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谷網站所有。非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取得書面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生物谷」。其它來源的文章系轉載文章,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轉載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

我們聯繫

,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溫馨提示:87%用戶都在

生物谷APP

上閱讀,掃描立刻下載! 天天精彩!

相關焦點

  • 用於原位雜交的探針可以是單鏈或雙鏈DNA,也可以是RNA探針
    5.組織原位雜交(Tissue in situ hybridization)。組織原位雜交簡稱原位雜交,指組織或細胞的原位雜交,它與菌落原位雜交不同,菌落原位雜交需裂解細菌釋出DNA,然後進行雜交,而原位雜交是經適當處理後,使細胞通透性增加,讓探針進入細胞內與DNA或RNA雜交,因此原位雜交可以確定探針互補序列在胞內的空間位置,這一點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和病理學意義。
  • 原位雜交簡介
    核酸原位雜交可根據其檢測物而分為細胞內原位雜交和組織切片內原位雜交;根據其所用探針及所要檢測核酸的不同又可分為DNA-DNA, RNA-DNA, RNA-RNA雜交。但不論哪種雜交都必須經過組織細胞的固定,預雜交,雜交,衝等一系列洗步驟及放射自顯影或免疫酶法顯色以顯示雜交結果。
  • 用cDNA探針檢測體外培養細胞中的RNA原位雜交
    首頁 » 用cDNA探針檢測體外培養細胞中的RNA原位雜交 用cDNA探針檢測體外培養細胞中的RNA原位雜交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9-06 22:40
  • 應用RNAscope®原位雜交技術分析肺癌中lncRNAs的細胞和亞細胞定位
    ——原文來自ACD官微授權亮點免疫組化(IHC)等傳統組織蛋白原位檢測方法不適用於長鏈非編碼RNAs(lncRNA)的可視化,但RNAscope® RNA原位雜交技術可以在完整的形態背景下檢測單細胞水平lncRNA表達。
  • 原位雜交操作方法
    原位雜交操作方法 來源:來源網絡 2006-12-17 23:09 (一)、儀器設備 醫用微波爐; 水浴鍋。
  • 翻譯 乳腺癌中HER-2基因雙色原位雜交和螢光原位雜交比較:重點關注不確定病例的隊列研究
    乳腺癌中HER-2基因雙色原位雜交和螢光原位雜交比較:重點關注不確定病例的隊列研究
  • 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病理科開展螢光原位雜交(FISH)檢測新技術
    大眾網·海報新聞德州11月8日訊(通訊員 高宇)日前,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病理科最新開展的螢光原位雜交技術項目,該項目用於部分腫瘤的靶向檢測、診斷、鑑別診斷等,如乳腺癌、胃癌HER2檢測,肺癌ALK檢測等
  • 第四節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與免疫細胞化學結合法
    第四節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與免疫細胞化學結合法   原位雜交組化(ISHH)與免疫組織化學(IHC)結合法是先後用ISHH和IHC在同一切片或兩個相鄰切片進行染色,這樣就可以同一細胞中顯示出某種mRNA和相應的蛋白、多肽或其它抗原,從而可更好地了解某一基因的轉錄和蛋白、多肽合成的動力學。
  • 新一代雜交測序:原位雜交螢光染色脫氧核糖核酸測序(DNA)技術全攻略
    通過螢光標記的核酸探針與機體細胞內的有特異突變的核酸序列雜交,採用螢光檢測設備捕捉信號(機體細胞和(或)組織內雜交於具有特異SNP位點的靶序列的彩色螢光信號)以獲得基因特定序列信息。具體原理如下圖:①確定有特異突變(A>G)的目標序列,②根據目標序列設計特異寡核苷酸探針,探針成發卡結構(在5』端連接淬滅基團。
  • 特定DNA序列可視化的分子細胞遺傳學技術—螢光原位雜交(FISH)
    FISH概述螢光原位雜交技術(藉助螢光顯微鏡,在細胞和(或)組織中觀察並分析細胞內雜交於靶序列的多種彩色探針信號,以獲得細胞內多條染色體或多種基因狀態的信息。這一技術已被廣泛用於遺傳疾病、腫瘤研究及臨床診斷和治療監測,是近年來在臨床病理檢測中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分子細胞遺傳學診斷技術。
  • 姚俊:金屬礦山微生物地球化學原位礦化修復研究進展
    必須使用大量的選冶藥劑提取目標金屬,已造成了嚴峻的重金屬和選冶藥劑複合汙染。*2015年11月,甘肅隴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選礦廠尾礦庫溢流井破裂,導致大量尾礦漿洩漏,造成甘肅、陝西和四川境內近350公裡河段的水體銻濃度超標。(二)現役尾礦庫,由於浮選廢水及雨水浸泡,廢渣和尾礦在水、氧氣及微生物的作用下,重金屬大量溶出。
  • 菌落原位雜交是將細菌從一主平板轉移到硝酸纖維素濾膜上
    (二)固相核酸分子雜交類型1.菌落原位雜交(colony in situhybridization)。是將細菌從一主平板轉移到硝酸纖維素濾膜上,然後將濾膜上的菌落裂菌以釋放出DNA,將DNA烘乾固定於膜上與32P標記的探針雜交,放射自顯影檢測菌落雜交信號、並與主平板上的菌落對位。
  • 上科大:鈣鈦礦薄膜的製備和原位表徵再獲重要進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陳剛教授課題組在鈣鈦礦薄膜的製備和原位表徵方面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創新性地使用丁胺氣體對三維鈣鈦礦薄膜進行表面處理,獲得二維三維複合結構的鈣鈦礦薄膜;同時利用同步輻射原位X射線表面掠入射衍射技術深入研究了表面二維材料的結構、成分和生長機理;通過將結構優化的二維三維複合鈣鈦礦薄膜應用於光伏器件中,獲得了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根據在Genome Biology正式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鐘聲教授與其合作者張良方教授、陳真教授共同領銜的研究團隊,利用專門開發的檢測和測序技術鑑定出,這類細胞表面RNA分子由細胞核內的基因組編碼產生。
  • 科學家發現人類細胞表面穩定附著RNA分子
    鐘聲教授解釋說,「細胞的表面分子協助了細胞的通訊和相互作用。」 因此,這一發現意味著,在細胞和細胞之間、細胞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RNA分子的作用比過去認識的更大。 研究人員將這類RNA命名為膜相關胞外RNA,簡稱maxRNA。這些RNA分子既沒有封裝在任何囊泡裡,也不會輕易從細胞表面脫落。
  • 第三節 分子雜交
    由於製備cDNA探針很繁瑣,所獲得cDNA的長度和純度也不穩定。所以尋求新的探針來源是使分子雜交技術進一步推廣的基礎。   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早期,分子生物學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限制性內切酶的發展和應用使分子克隆成為可能。各種載體系統的誕生,尤其是質粒和噬菌體DAN載體的構建,使特異性DNA探針的來源變得十分豐富。
  • 進展|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離子調控是產生新物態和新物性的一種重要手段。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核酸突變分析方法抉擇: PCR、雜交、NGS?
    與雜交技術和測序技術相比,PCR技術優勢主要在於、高敏感度、易於推廣。其主要局限在於多重基因聯合檢測時可涵蓋的基因數量受限。 二、雜交雜交是一種將合成的DNA探針或引物與目標序列結合的過程。與PCR技術和NGS技術相比,雜交的主要優點在於操作簡單、可多重檢測、結果可靠,其缺點主要在於該方法不能進行序列擴增,因此必須依賴於信號放大技術或者高靈敏的檢測設備。
  • 第三節 分子雜交 - 專區 - 生物谷
    由於製備cDNA探針很繁瑣,所獲得cDNA的長度和純度也不穩定。所以尋求新的探針來源是使分子雜交技術進一步推廣的基礎。   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早期,分子生物學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限制性內切酶的發展和應用使分子克隆成為可能。各種載體系統的誕生,尤其是質粒和噬菌體DAN載體的構建,使特異性DNA探針的來源變得十分豐富。
  • 物理所在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離子調控是產生新物態和新物性的一種重要手段。離子輸運伴隨的結構相變微觀機制是決定材料性質和器件功能的關鍵。在原子尺度下對離子傳輸動態行為進行原位實時觀測,揭示材料新性質的原子機制,對材料設計和器件應用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