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真的清潔嗎? 說說太陽能的「隱藏」汙染

2021-01-17 能源圈

環保意識抬頭下,太陽能發電已被視為能源科技的顯學,一塊塊太陽能板在刺眼的陽光照耀下,都成為綠金的最佳代言人;確實,太陽能發電比石化燃料發電對環境傷害較小,但大部分人很少意識在製造電池的當下,所使用的電力、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與汙染,仍然會影響環境,而過去許多事件的發生,也證明那些我們坐享其成的太陽能電池,並非零汙染零排碳,而是將環境成本轉嫁給生產國。

從 2008 年開始,太陽能製造業從原本的產地歐洲、日本、美國,轉移至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如今將近一半的太陽能電池都在中國生產,雖然帶動了當地產業的興起,卻也讓這些地區飽受汙染之苦,並讓從事相關工作者身處危險的環境。

汙染得從頭說起──從挖掘到精煉

要準確說明這些問題,必須從太陽能電池的製造談起。雖然產生太陽能電池的技術有很多種,但大部分都是從石英砂開始,先不說之後的提煉,光從礦山中挖取石英砂,就是從古至今對健康危害最深的職業之一,會讓礦工染上矽肺病(silicosis)。

(圖片來源:LHOON CC BY 2.0)

石英砂挖掘出來後,首先透過電弧爐將石英砂還原成冶金級的矽(Metallurgical Grade Silicon, MGS),大多用於煉鋼,在這一階段中,需要輸入大量的能源來保持電弧爐的高溫,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硫,對施作人員與環境危害較輕。

下一階段則是將冶金級的矽精煉,除去內部的雜質,讓矽的純度更高,精煉過程包括將氫氯酸(hydrochloric acid)加入冶金級的矽,進行氯化反應生成三氯氫矽(trichlorosilanes),之後加入氫氣進行一次性還原產生高純度的多晶矽(polysilicon),在整個過程中最多有 25%的三氯氫矽會轉化為多晶矽,同時伴隨非常毒的附產品四氯化矽(silicon tetrachloride)產生,估計每生產一噸的多晶矽,會有 3~4 噸的四氯化矽。

大部分的製造商會將四氯化矽回收再利用,因為所消耗的能源會比從最原始的原料(二氧化矽)來的少,所以回收四氯化矽能省錢;但有一好沒兩好,這些設備需要花費上千萬美元,因此一些業者會直接將附產品排放掉。當這種具強腐蝕性的有毒液體遇到潮溼空氣,馬上分解成矽酸和劇毒氣體氯化氫,會刺激人體眼睛、皮膚與呼吸道刺激,遇上星火則會爆炸,用於傾倒或掩埋四氯化矽的土地將變成不毛之地,樹木和草都無法生長。

當太陽能產業還沒那麼龐大時,太陽能電池所需要的矽主要來自晶片製造商所淘汰的矽晶片,半導體產業對矽的純度要求更高,因此要求較低的太陽能電池可接受它們的「淘汰品」,但當太陽能產業爆紅後,所需的矽已遠超過能接收到的,必須新建許多提煉工廠才夠用。然而很少有國家為四氯化矽設定嚴格的處理法則,擁有最多提煉廠的中國也不例外。

四氯化矽危害大

2008 年華盛頓郵報就曾報導位於河南省的某多晶矽企業,不願意投資回收設備,而是將四氯化矽隨意傾倒於鄰近土地上,使該地區的農地無法種植作物,並讓附近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報導指出這一家公司並非唯一一家這麼做的公司。

報導一發布,馬上引起大眾的激烈的反彈,也讓太陽能產業所標榜的「乾淨能源」形象蒙上一層灰,為了保護產業的聲譽,太陽能電池的生產商開始要求多晶矽供應商要做到環境保護責任,2011 年中國也制定法規,規範供應商回收的四氯化矽至少要達到 98.5%,之後情況逐漸改善。未來這些問題有望完全消失,因為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正尋找以乙醇代替氯基化合物的方法,以避免產生四氯化矽。

鋸切打磨清洗,需強腐蝕性物質幫忙

但汙染並非只到多晶矽就停止,從多晶矽到真正的太陽能電池還需要透過長晶爐生成晶棒,再切割成晶圓或晶片,這些過程都需要危險的化學物質來處理,例如製造商需要用氫氟酸(hydrofluoric acid)來清洗晶圓,除去因鋸切所受到的傷害,或是磨平晶圓表面,以增加聚光能力。但氫氟酸是一種具有強烈腐蝕性的物質,就如武俠小說中的「化骨水」,若接觸到未受保護的工人,會破壞人體組織並侵蝕骨頭,因此必須妥善處理。

氫氟酸汙染問題也層出不窮,但這個威脅也有機會解決,羅門哈斯電子材料(Rohm & Haas Electronic Materials)已確認能用氫氧化納取代氫氟酸,氫氧化納雖然也具有腐蝕性,但較容易處理,對操作者而言危險性也較低。

薄膜太陽能電池,有重金屬問題

目前超過 90% 的太陽能電池使用多晶矽,然而近幾年多晶矽材料出現短缺,使得部分業者轉向投入薄膜太陽能電池,它的優勢在於製造成本更低,使用的能源與材料更少,未來若轉換率能進一步提升,有望與多晶矽相匹敵。除了上述的優點,薄膜太陽能電池可在價格低廉的玻璃、塑膠或不鏽鋼基板上蒸鍍非晶矽薄膜,而不需從矽晶棒切割而來,因此產生的廢棄物較少,也無須使用複雜的電弧爐,但這不代表薄膜太陽能電池不會造成環境汙染。

薄膜太陽能電池的主要技術以非晶矽(a-Si)太陽能電池為最大宗,碲化鎘(CdTe)太陽電池產量成長最快,銅銦鎵硒(CIGS)太陽能電池則深具成長潛力,其中碲化鎘太陽電池由五層結構組成,其中一層為硫化鎘(CdS),另一層為碲化鎘(CdTe);銅銦鎵硒(CIGS)太陽能電池主要材料為銅銦鎵硒,但也含有硫化鎘,這兩種電池都使用重金屬鎘的化合物,它是惡名昭彰的致癌物質,長期暴露可能導致腎臟疾病、肺損傷與骨骼脆弱。

一些製造商如總部設在亞利桑納州的 First Solar(第一太陽能),對於工人的安全維護措施就做得很完善,但對那些從事開採或提煉等早期階段的工人,相關的安全訊息就很少;另外棄置的太陽能電池也是問題,若沒有妥善的回收機制,會增加鎘暴露的風險,對此許多大廠都做的不錯,如 First Solar 的預付回收系統(prefunded take-back system),但回收計劃並沒有提供給全部的使用者,甚至許多人根本沒意識到太陽能電池需要回收。

減少鎘危害的方式就是儘量少用無鎘產品。目前有兩個銅銦鎵硒製造商 Avancis 和 Solar Frontier,以對環境較友善的材料硫化鋅取代硫化鎘;英國布裡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和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加州柏克萊大學也正嘗試發展薄膜太陽能電池,另外 First Solar 也逐漸減少鎘在太陽能電池的使用量。

能源回收要多久?

有毒並非是唯一的問題,製造太陽能需要大量的能源,幸運的是,因為電池能生產電力,可回收原本投資的能源,大部分的電池運作兩年後就可以打平,有些電池甚至能縮短至半年,但能源回收與資金回收的時程不能混為一談,兩者有時間差距。

除了能源回收是否符合效益,碳足跡也是個問題,通常以碳排放強度(carbon-intensity)為計算單位,也就是生產每千瓦小時的能量會排放多少公斤的二氧化碳,其中較依賴煤炭供電的碳排放強度最高,例如中國,電力生產的碳排放強度是美國的兩倍,這個數據與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和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在 2013 年發布的報告相似,報告指出中國製造的太陽能板其碳足跡是歐洲製造的兩倍。

▲ 中國製造的太陽能板其碳足跡是歐洲製造的兩倍。(圖片來源: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Fengqi You et al.)

如果中國製造的太陽能板安裝於中國,消耗的碳與節省的碳將相互抵銷,兩者相抵的時間剛好與能源回收期相同,但這與現況不合,大部分的製造廠位於中國,而安裝地點則在歐洲與美國,在雙重碳排放強度下,需要兩倍的時間才能補償溫室氣體的排放,因為要將所投入的能源也計算。

反過來說,如果將在低碳排放強度低區生產的太陽能電池,裝在高碳排放強度的國家,那溫室氣體回收時間將大幅減少;也許將來會有一天,生產電池的能源將來自太陽能、風能和地熱,到時候碳足跡也不再是問題。

水則是另一個問題,在太陽能電池製造的過程中,必須用到很多水,包括冷卻、化學處理和空汙防治,最大的需求來自安裝與使用時的清洗,公共事業規模在 230~550 百萬瓦(megawatt)範圍內的能源計劃,在施工期時每年需耗費 15 億升的水來進行粉塵控制,運轉時每年需要 2,600 萬升的水來清洗太陽能板,但這些用水量仍遠低於冷卻火力和核能發電廠所需要的用水。

消費者該如何監督

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選擇將左右太陽能產業的走向,但卻有很多潛在困難度,例如太陽能產業沒有正式的生態標籤,類似家電上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可讓消費者識別哪個廠商推出的產品為高效能;大部分的人不願意或無法親自與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廠商聯繫,多依靠第三方來幫忙選購安裝,因此即使有生態標籤,也往往取決於安裝端的心態,是否願意選較環保的產品。

如今消費者可向安裝廠商詢問所使用的產品細節,以間接的方式要求生產商提高他們的環保措施,另外針對太陽能產業的環境績效評等也逐漸浮上檯面,例如耶魯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提議建立一個中國環境績效指數,能在各省實施,來幫助中國廠商能朝著環境保護大方向邁進。

同時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Solar Ener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與美國國家貿易組織提出新的工業指南,目的是減少職業傷害、防止汙染與降低自然資源的使用;矽谷毒物聯盟(Silicon Valley Toxics Coalition)定期調查與評估各國企業的環境績效,目前中國的天合光能(Trina Solar)與英利綠色能源(Yingli)長期穩居世界前三大最環保的公司,夏普(Sharp)、SolarWorld 和 SunPower 也對自家排放的溫室氣體與化學物質,進行長期追蹤。

▲ 矽谷毒物聯盟對太陽能電池製造商環境績效評比,其中中國的天合光能(Trina)與英利綠色能源(Yingli)長期穩居世界前三名

許多人將太陽能視為未來的能源救星,卻忽視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隱藏著如此多的問題,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而應該以群體的力量要求廠商做到真正的節能、減碳、零汙染,不然我們所追求的綠色能源,也不過是個包裹著糖衣的毒藥罷了。

相關焦點

  • 太陽能光伏真的清潔嗎?來看看「隱藏」汙染
    根據印度最新報告,印度在2020年第三季度(7-9月)僅增加了853兆瓦的太陽能發電能力。在新增的規模中,有71%(603MW)來自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而29%(250MW)來自屋頂太陽能。至此,截至9月30日印度已累計安裝了40295...
  • 太陽能發電真的環保嗎
    製作過程高汙染、高耗能,可回收利用率低太陽能發電真的環保嗎 本報特約撰稿 謝雨 《 青年參考 》( 2014年11月26日   35 版)
  • 科學解讀,我們一直推崇的太陽能電池真的是綠色能源嗎?我看未必
    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一直在一位得到綠色能源太陽能電池真的就沒有汙染嗎?新型太陽能電池有什麼優勢?通常的理解就是太陽光是與生俱來的,不用單獨生產,然後產生電之後也什麼都不用排放,這不就白來了的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太陽能電池的優與劣。
  • 「光汙染」太陽能的「清潔」汙點
    多晶矽加工過程汙染巨大 光伏電池還能產生光汙染  要使得太陽能得到應用,就首先要製造太陽能電池板(PV板),製作這種電池板的主要物質是單晶矽,利用它的光電傳導效應,將光能轉換為電能。  不僅僅是有害物質汙染環境,首聚能源分析師劉俊卿表示,在太陽能被大範圍利用後,城市中的光伏電池表面玻璃和太陽能熱水器集熱器在陽光下反射強光,形成光汙染。如此多的汙染物進入這讓太陽能的「清潔」染上了汙點。
  • 太陽能電池是否是清潔能源?
    太陽能電池在使用過程中確實具有無排放,無噪音,無能耗的清潔能源稱號,但當今主流卻忽略了太陽能電池光鮮表面背後生產過程中的高汙染、高能耗的問題。  一、高汙染  現太陽能電池90%為晶體矽電池,其原材料為多晶矽,由金屬矽(工業矽)提純而來,目前國內均採用化學法(改良西門子法):先將金屬矽轉變為三氯氫矽,再進行分餾和精餾提純,得到高純度的三氯氫矽 (具有毒性、腐蝕性和易爆炸) 後,最終由氫氣還原而成;這一過程中只有約25%的三氯氫矽傳化成多晶矽,其餘基本直接排放;而汙染最嚴重的,則是在還原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
  • 如何解決太陽能電池生產過程中的汙染問題
    發表於:2009-09-10 09:54:13     作者:索比太陽能來源:Teknek生產環境中經常和重複出現的汙染嚴重影響生產效益,在每個可能出現材料表面汙染的工序使用接觸式清潔機,可以顯著提高生產效益和太陽能電池的功效。
  • 太陽能飛機上跳傘
    飛機雖然是現在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卻也會產生汙染!根據調查顯示,一架飛機一次洲際飛行(比如從亞洲到歐洲)排出的汙染氣體與一輛汽車一年的普通排放量一樣呢。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嚇人,飛機飛行一次竟然會排放出這麼多的汙染氣體!所以,科學家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想要使用清潔能源來代替現在的航空燃油。
  • 天韻 太陽能+清潔能源供暖(熱)系統優秀服務商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在建設節約型社會方針提出後,國家層面及人們的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太陽能+清潔能源供暖(熱)系統作為一種較為簡單、經濟、環保、可靠的改善建築環境的方法,是一種很適合我國目前經濟和環境狀況的採暖及供熱方式,在未來,這種節能環保的採暖方式將會被大範圍的推廣和使用。
  • 太陽能矽片生產工藝分析_太陽能矽片有輻射有毒嗎
    打開APP 太陽能矽片生產工藝分析_太陽能矽片有輻射有毒嗎 發表於 2018-03-07 10:50:05   什麼是太陽能矽片
  • 太陽能電池表面主動清潔:通過數字微流體系統實現
    親水/疏水表面圖層能夠控制液滴運動進行表面清潔的同時,可以起到防反射圖層的功效,不會影響太陽能電板的透光性能。通過清潔實驗,原來表面被汙染的太陽能電板效率提升了23%。由於灰塵的存在,太陽能電板的效率可以降低40%。所以,太陽能電板表面玻璃清潔的意義非常重要。然而,由於太陽能電板安裝位置和高度,一般不容易人工定期保養清潔,同時清潔也可能對表面玻璃造成破壞,從而影響太陽能電板壽命。自清潔表面對於太陽能電板的維護非常重要。一般來說,自清潔表面模擬荷葉超疏水或者超親水結構,為一種被動結構。水滴落在面板上的時候,靠重力離開面板表面,同時清潔表面汙染物。
  • 空氣汙染造成太陽能發電量損失13%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一項新研究發現,清理中國朦朧的天空,將使中國大面積光伏組件發電量增加13%,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中國是全球光伏裝機量最大的國家,截止2018年,中國累計光伏裝機量已達到170GW。但同時,他也是全世界空氣汙染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 美媒:中國大力開發太陽能解決環境汙染
    美國彭博社文章,原題:中國應對汙染的方案 因為空氣汙染問題,清潔能源是中國擺脫霧霾天氣的選項之一8月,中國國家能源局發出倡議,希望在2020年前再安裝一大批新型太陽能光電板,從而使太陽能的發電量增長86.5吉瓦。彭博新能源金融公司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量將達到290吉瓦,幾乎與2016年全球太陽能電量相同。如此規模將有助於促進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更接近燃煤發電。不久的將來,清潔能源可能會處於領先地位。
  • 太陽能對環境無任何汙染 消費者節能首選
    隨著家居汙染問題的凸現,健康家居越來越受到重視。健康家居的理念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舒適、健康、節能。當舒適與健康的需求得到滿足後,人們的目光越來越多地投向了「節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無疑是人們節能的首選。  太陽能對環境無任何汙染  太陽能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
  • 這是真的嗎?汙染導致太陽能電池板發電效率降低25%
    點擊「新能源門」免費關注 每天多了解一些行業知識眾所周知,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顆粒的沉積嚴重製約著光伏發電的效率
  • 空氣汙染不僅危害健康,甚至還影響太陽能發電
    空氣汙染不僅危害健康,甚至還影響太陽能發電 2020-06-28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空氣汙染不僅危害健康 甚至還影響太陽能發電
    太陽能是最經濟實惠的清潔能源之一,其產能已遠超其他新能源發電技術。在自然環境中 ,雲層對陽光的遮擋是影響太陽能發電率的主要因素;然而,近日《自然·可持續性》上的一項研究卻發現,大氣顆粒汙染物的影響是雲層的 3 倍。
  • 太陽能資訊:農村清潔取暖如何借力京津
    「無論哪種形式的清潔取暖,都需從當地特點出發,做到因地制宜。」在展示交流活動期間舉行的清潔能源專題講座上,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節能研究院院長徐偉表示,要尊重能源發展規律和市場規律,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探索符合各個地區特點的清潔能源供暖之路。由北京金柿子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北京房山的採暖案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嚴重空氣汙染導致印度太陽能發電量損失高達25%以上
    Technews科技新報9月5日報導,從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就任後,印度政府非常重視太陽能電力發展。對於成為全球太陽能能源強國雄心勃勃。但最新研究指出。印度的空氣汙染可能使印度太陽能發電量損失25%以上。 自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就任後,印度政府計劃在2022年3月達成20GW的太陽能裝機發電量。2015年,他們又將這一目標提高到了100GW。
  • 太陽能的利與弊
    與化石燃料不同,太陽能電池板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或甲烷。這些是會汙染地球並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雖然太陽能電池的製造確實會造成汙染,但一旦啟動並運行,這將被抵消。通過使用更多的太陽能以滿足全球能源需求,我們可以幫助改善環境。
  • 太陽能充電器_充電器0汙染_綠色環保_廠家供貨銷售_創禹科技
    太陽能充電器_充電器0汙染_綠色環保_廠家供貨銷售_創禹科技,對於戶外出行的驢友來說,前段時間的「我在珠峰撿垃圾」的話題,讓戶外的環境問題再一次曝光在大眾眼前,保護人類最後的淨土,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是每個戶外愛好者必須踐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