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能買到的煮睡宣、高麗紙、皮紙、毛邊紙、粉連紙等都是半生熟性質。價廉的毛邊紙、粉連紙可作為代用品用來練筆。生宣紙的種類較多: 夾貢宣、雙夾、丈二匹等屬厚宣, 淨皮、單宣等屬薄宜。一般來說好的生宣面料較重, 拿紙迎光透視可見雲紋狀, 而且紙質柔軟細潔,滲水均勻, 墨色幹後不灰。不好的宣紙草料較多, 紙質粗糙, 墨色幹後發灰。
厚宣紙的特點是結實耐畫,即使多次套染也不致穿破。墨、色上去後有一部分滲至紙背, 只有一部分向四周暈化開來。由於藏得住水, 故控制水分較容易。但也因為紙厚, 有一部分墨、色沉入紙底, 幹後就會感到墨、色的效果比溼時淡許多。所以, 用厚紙作畫, 落墨上色要略重些, 估量一下幹後的效果。也要估量到託表之後, 墨、色會比未託表前略深一些。
作畫時最好先試驗一下, 看託底後的效果來定墨色的深淺程度。薄宣紙的特點是易滲水, 因紙薄, 藏不住水, 落筆即透底, 墨、色只能向筆觸的周圍滲開, 故對水分的控制要特別注意。又因墨與色中的膠在筆觸的周圍起著抵制水份入浸的作用, 故一筆與一筆之間會產生一道間隔的分界痕跡。這種痕跡有利有弊。如利用它的筆觸來表現物象的結構, 會獲得十分巧妙的效果。如人像面部的著色、小雞身上的絨毛, 牛、馬、驢等動物身上結實的肌肉與骨骼的變化, 都可利用筆觸痕跡來表現。
它不但可表現起伏關係, 還能表現前後關係。在單宣上使用淡墨, 更易見效果( 見圖)。但, 如掌握不好, 這種筆痕也會帶來麻煩, 會把豐潤的皮膚畫得粗糙, 把光潔的機器畫得凹凸不平。要克服這些弊病, 減少筆痕, 可用如下幾種方法: 一、先溼一次清水, 待半乾溼時才上墨, 色。或先上一次極淡之色打底, 再在這基礎上加深色。二、筆頭水份飽滿, 落筆緊湊, 使一筆與一筆之間相隔的時間儘量縮短, 不等第一筆的膠溢成筆痕時, 第二筆已連接上, 這樣的連續落筆就使墨或色連成一氣。
如畫面積較大的部分,應在調色盆中準備好足夠上滿一遍的墨或色, 避免畫得一半, 墨或色已不夠用, 要再調色, 這樣墨、色的深淺往往很不易接上。三、能一筆面成的面積, 不要用幾筆湊成, 筆多則很多。要根據畫面大小來選筆,一般來說渲染用筆宜大不宜小。絹分生、熟兩種。生絹略能滲水, 熟絹則與磯紙性質相似, 故適宜畫工筆渲染。墨大體上有松煙、油煙、漆煙三種。松煙墨用的主要原料是松木。墨的特點是黑而無光, 一般用來畫工筆人物的烏髮, 畫翎毛較好。
多染幾遮亦不會產生膠質反光。如用油煙、漆煙墨因落墨的次數過多、反光太亮而影響效果時, 就可以罩一二遍松煙墨來彌補。油煙墨用的主要原料是桐油。墨的特點是既黑又亮, 能畫出細緻的濃淡變化。即使是清淡之墨, 也能感到結實有神。漆煙墨的主要原料是漆, 是墨中最黑的一種。如用飽滿的焦墨畫在礬紙上, 幹後墨色黑如磁漆, 反光較強。作畫時如需要比一般油煙墨的焦墨更黑的墨色, 則可用漆煙墨的焦墨來提醒。但不宜重複次數太多, 不然又會產生反光, 反而影響黑度。
選墨要選質地細膩(即古人所謂「 取其輕煙」 , 輕煙是指窯頂上的「 頂煙」 ) 墨色泛青紫光(帶暖褐色則不好) , 膠要輕, 膠過重則滯筆。但已脫了膠的年歲太久的古舊墨缺乏光澤, 亦不好用。古人忌用隔了夜的宿墨。其實宿墨不是絕對不能用。畫熟紙、熟絹, 一定要研新墨, 因新墨墨細膠勻, 對熟紙的附著力強, 經得起層層渲染而不易將墨洗脫或暈開。但畫生宣紙如利用宿墨畫焦墨部分, 反而因膠凝重而不易滲開, 而且墨色比新墨更濃黑。畫堅硬結實的部分或提醒用, 都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所以宿墨是可以利用的, 只要使用得當, 並注意不要使它因天熱發臭變質便行。硯品種不少。有端硯(產於廣東高要縣) 歇硯(產於安徽歇縣) 等。要選石質堅硬, 磨墨時不會下泥,發墨快而細的。硯的形狀以墨海及箕形者為最實用。筆、墨、色、紙、硯是互相關聯而又互相制約的。好宣紙用壞墨作畫, 墨色仍會發灰, 好宣紙的優點也顯示不出來。所以作畫時儘可能選用較好的工具材料,但我認為也不能「 唯武器論」 ,一幅畫的好壞,工具材料不是決定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