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畫畫紙,半生熟性質、生宣面、厚宣紙,各有各的特點

2021-01-09 華華說美術

市面上能買到的煮睡宣、高麗紙、皮紙、毛邊紙、粉連紙等都是半生熟性質。價廉的毛邊紙、粉連紙可作為代用品用來練筆。生宣紙的種類較多: 夾貢宣、雙夾、丈二匹等屬厚宣, 淨皮、單宣等屬薄宜。一般來說好的生宣面料較重, 拿紙迎光透視可見雲紋狀, 而且紙質柔軟細潔,滲水均勻, 墨色幹後不灰。不好的宣紙草料較多, 紙質粗糙, 墨色幹後發灰。

厚宣紙的特點是結實耐畫,即使多次套染也不致穿破。墨、色上去後有一部分滲至紙背, 只有一部分向四周暈化開來。由於藏得住水, 故控制水分較容易。但也因為紙厚, 有一部分墨、色沉入紙底, 幹後就會感到墨、色的效果比溼時淡許多。所以, 用厚紙作畫, 落墨上色要略重些, 估量一下幹後的效果。也要估量到託表之後, 墨、色會比未託表前略深一些。

作畫時最好先試驗一下, 看託底後的效果來定墨色的深淺程度。薄宣紙的特點是易滲水, 因紙薄, 藏不住水, 落筆即透底, 墨、色只能向筆觸的周圍滲開, 故對水分的控制要特別注意。又因墨與色中的膠在筆觸的周圍起著抵制水份入浸的作用, 故一筆與一筆之間會產生一道間隔的分界痕跡。這種痕跡有利有弊。如利用它的筆觸來表現物象的結構, 會獲得十分巧妙的效果。如人像面部的著色、小雞身上的絨毛, 牛、馬、驢等動物身上結實的肌肉與骨骼的變化, 都可利用筆觸痕跡來表現。

它不但可表現起伏關係, 還能表現前後關係。在單宣上使用淡墨, 更易見效果( 見圖)。但, 如掌握不好, 這種筆痕也會帶來麻煩, 會把豐潤的皮膚畫得粗糙, 把光潔的機器畫得凹凸不平。要克服這些弊病, 減少筆痕, 可用如下幾種方法: 一、先溼一次清水, 待半乾溼時才上墨, 色。或先上一次極淡之色打底, 再在這基礎上加深色。二、筆頭水份飽滿, 落筆緊湊, 使一筆與一筆之間相隔的時間儘量縮短, 不等第一筆的膠溢成筆痕時, 第二筆已連接上, 這樣的連續落筆就使墨或色連成一氣。

如畫面積較大的部分,應在調色盆中準備好足夠上滿一遍的墨或色, 避免畫得一半, 墨或色已不夠用, 要再調色, 這樣墨、色的深淺往往很不易接上。三、能一筆面成的面積, 不要用幾筆湊成, 筆多則很多。要根據畫面大小來選筆,一般來說渲染用筆宜大不宜小。絹分生、熟兩種。生絹略能滲水, 熟絹則與磯紙性質相似, 故適宜畫工筆渲染。墨大體上有松煙、油煙、漆煙三種。松煙墨用的主要原料是松木。墨的特點是黑而無光, 一般用來畫工筆人物的烏髮, 畫翎毛較好。

多染幾遮亦不會產生膠質反光。如用油煙、漆煙墨因落墨的次數過多、反光太亮而影響效果時, 就可以罩一二遍松煙墨來彌補。油煙墨用的主要原料是桐油。墨的特點是既黑又亮, 能畫出細緻的濃淡變化。即使是清淡之墨, 也能感到結實有神。漆煙墨的主要原料是漆, 是墨中最黑的一種。如用飽滿的焦墨畫在礬紙上, 幹後墨色黑如磁漆, 反光較強。作畫時如需要比一般油煙墨的焦墨更黑的墨色, 則可用漆煙墨的焦墨來提醒。但不宜重複次數太多, 不然又會產生反光, 反而影響黑度。

選墨要選質地細膩(即古人所謂「 取其輕煙」 , 輕煙是指窯頂上的「 頂煙」 ) 墨色泛青紫光(帶暖褐色則不好) , 膠要輕, 膠過重則滯筆。但已脫了膠的年歲太久的古舊墨缺乏光澤, 亦不好用。古人忌用隔了夜的宿墨。其實宿墨不是絕對不能用。畫熟紙、熟絹, 一定要研新墨, 因新墨墨細膠勻, 對熟紙的附著力強, 經得起層層渲染而不易將墨洗脫或暈開。但畫生宣紙如利用宿墨畫焦墨部分, 反而因膠凝重而不易滲開, 而且墨色比新墨更濃黑。畫堅硬結實的部分或提醒用, 都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所以宿墨是可以利用的, 只要使用得當, 並注意不要使它因天熱發臭變質便行。硯品種不少。有端硯(產於廣東高要縣) 歇硯(產於安徽歇縣) 等。要選石質堅硬, 磨墨時不會下泥,發墨快而細的。硯的形狀以墨海及箕形者為最實用。筆、墨、色、紙、硯是互相關聯而又互相制約的。好宣紙用壞墨作畫, 墨色仍會發灰, 好宣紙的優點也顯示不出來。所以作畫時儘可能選用較好的工具材料,但我認為也不能「 唯武器論」 ,一幅畫的好壞,工具材料不是決定的因素。

相關焦點

  • 紙壽千年,安徽宣紙
    宣紙是安徽涇縣的特產,古代文人、書畫家的最愛。宣紙有很多優點,比如色澤白中透亮,紙質紋理細密、軟硬適中。另外宣紙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壽命長,被贊為「紙壽千年」。故宮博物院中收藏著一幅唐代古畫,韓滉畫的《五牛圖》。韓滉生活在公元8世紀,距今已經有1200餘年了。
  • 如何從物理原理上保持正確的宣紙洇墨控制姿勢
    宣紙上寫毛筆字讓他不洇墨,辦法有不少,但歸根到底的原理都在於「如何控制」。如果各位師友能夠從物理的角度掌握了這個精髓,便可以始終能夠保持正確的「控制姿勢」了。宣紙洇墨的原理其實有2個關鍵特點,一是生宣紙張遇墨之後,墨跡會擴散,二是墨液遇生宣紙的擴散性隨濃度而降低。
  • 中國畫的基本特徵
    要概括出中國畫的基本特徵,實屬不易。傳統的中國畫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適應中國的文化土壤而生根開花,在立意、構圖、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現諸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一 立意為先、胸有成竹——中國畫的構思中國畫創作以立意為先,許多繪畫理論家都首先強調這一點,不管是畫山水、畫人物,還是畫花鳥。
  • 高麗紙與宣紙的區別?
    此紙多為粗條簾紋,紙紋距大又厚於白皮紙,經近人研究,宋明清時我國書寫所用高麗紙,大部分是桑皮紙。清乾隆時我國有仿製的高麗紙。 色如白綾又質地堅韌的高麗紙,帶著一絲來自異國的新奇,和似有若無的淡淡楮皮味道,既古樸雅致又野趣橫生,讓大唐本土的文人騷客們愛不釋手。
  • 練毛筆字用什麼紙好(附毛邊紙、宣紙、元書紙的區別)
    附毛邊紙、宣紙、書紙的區別 宣紙簡單說來就是宣紙一定是含有檀皮的,不含檀皮的都不能叫做宣紙。 宣紙是用檀樹皮漚制的皮料和稻草漚制的草料,根據不同的比例配置而成。皮料佔40%的宣紙叫綿連,皮料佔60%的叫淨皮,特淨用的皮料更多,佔80%,皮料越多,紙質越佳,拉力越大,越能盛得住墨。
  • 郭文偉:中國畫散點透視的科學含量
    對於同道們熟悉的中國畫載體、工具和顏料的科學含量暫不必說,本文單就中國畫散點透視的科學含量作以初步探討,為梳理中國畫整體的科學性脈絡略盡微薄之力。中國畫散點透視的方法在魏晉之前就已基本形成,只不過當時乃至後來歷代對這種透視方法並沒有統一定名,直到西畫「焦點透視」一詞傳入中國,為與其區別,方得其名。這一命名形象地體現了畫家移動視線進行全方位觀照的特點。
  • 小李子從小到大的照片盤點,各有各的特點,只有帥不變
    小李子從小到大的照片盤點,各有各的特點,只有帥不變,下面就將盤點一下「小李子」在人生各個階段的照片   而此時的萊昂納多,經歷了星光閃閃的前半生,對於名利已經看淡了,隨便拍拍廣告就能收穫大筆大筆的錢,
  • 皮紙和宣紙的區別是什麼
    宣紙一般以安徽涇縣所產的為最好的,其中有紅星、五星、汪六吉等品牌。可以進行書寫也可以進行作畫。生產的時候採用的是傳統的生產工藝,用料比較的講究,吸墨性、墨色、墨韻都是最上乘,具有紉柔相濟,折而不損,光白兼優,厚薄均勻,潤墨有較強的層次感,色澤經久不變之特色,深受國內外書畫家們的厚愛, 宣紙品種一般按照原來可以分為一下幾大類棉料、淨皮、特淨;按規格可分為多種如,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尺等;按照厚薄可以劃分為扎花、綿連、單宣、夾宣等;按紙紋可分為單絲路
  • 為什麼青檀被稱為「宣紙的靈魂」?
    撰文/陳瑩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練過毛筆字或中國畫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人發明了一種備受書畫界追捧的獨特紙品,叫宣紙,又名「涇縣紙」,因其「始於唐代而唐代的涇縣隸屬於宣州管轄,2002年國家正式確定安徽省宣城涇縣為宣紙的原產地。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使用宣紙作畫(圖片來源:百度圖片)算起來,這種凝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古老紙品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了。
  • 寫意精神——中國畫的內在表達
    他們可以畫的很寫實,但中國畫並不是靠寫實來說明問題,毛筆與宣紙這樣的材料本身就在突出光影以及寫實性的表達力上不如油畫材料。但西方人在發揮藝術張力的能力上比中國落後許多。薛磊 四川省詩書畫院書記、副院長中國畫注重藝術的寫意精神。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在繪畫過程中,他極為重視中國畫的用線,他認為以有意味的書法線條狀物寫形是書卷氣的最直接的表現。於志學有一句名言:「用線捆綁世界」,這是他追求的寫意審美的結果。在他的《國畫家的基本功》一文中,關於繪畫的書寫性觀點闡釋得極為鮮明。
  • 繪畫技法研究:中國畫墨法運用
    張一心作品文 / 張一心在寫意中國畫中,筆墨的概念有三個基本因素組成:一是富有特性的毛筆和宣紙;二是筆法和墨法;三是意境。本文就墨法而言之,略述其要。「墨即是色」、「 墨分五色」、「墨分六彩」,「水墨為上」……這是古人對純墨色價值的無以復加的高度認可。以極簡一色表現大千世界,沒有高超的技藝是做不到的。
  •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製作特點】涇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殊的喀斯特山地適合青檀樹的生長,衝積平原則適宜生產長杆水稻,青檀樹和水稻杆均為宣紙製造提供了優質的原料。涇縣境內有多條河流,尤其是烏溪上遊的兩條支流,一條屬淡鹼性,適合原料加工;一條屬淡酸性,適合成紙用水。
  • 練字不知道選什麼宣紙?細數生宣和熟宣的五大區別
    學習書法,到底是使用生宣還是熟宣好?這個問題是很多練習書法都會涉及的問題,今天,我們通過生宣和熟宣的幾大區別來研究一下到底是生宣好還是熟宣好。柔韌性相比於熟宣,生宣紙質的柔韌性是相當突出的,若將生宣捏在手裡,給人的手感很柔軟,用毛筆在生宣紙面上書寫,可以感受到柔韌十足的感受,而熟宣略顯生硬,書寫起來也沒有生宣那麼有韌性。若將生宣揉成一團後再經過熨燙,依舊可恢復平展如初的原貌。所以一般裝裱作品所用的宣紙皆為生宣。
  • 中國畫的20種分類
    中國畫: 簡稱「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體系。它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卉)畫、動物畫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各有蹊徑,互有特色。在人物畫方面,從晚周至漢、魏、六朝逐漸成熟。
  • 關於熟石膏的陳化......
    自然陳化法是靠自然條件來陳化達到穩定熟石膏質量的目的。自然陳化過程中料層不能太厚,否則陳化作用不均勻,冷空氣和餘熱的交換不充分,難以使熟石膏的相變過程趨於穩定。為此,自然陳化時應加以人工攪拌料層。自然陳化周期長,效果差。環境溫度大對加快陳化有利。
  • 中國畫用了色彩,用了透視,只要線條有書寫性就不能不叫中國畫
    什麼是中國畫?卻是一個不好回答的問題。百科上給的定義是這樣的:「中國畫,簡稱國畫。國畫是漢族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意思是凡是用毛筆在絹和紙上畫的畫就叫中國畫。這麼說的話,中國畫似乎也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