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壽千年,安徽宣紙

2020-12-04 薩培喇談藝錄

宣紙是安徽涇縣的特產,古代文人、書畫家的最愛。宣紙有很多優點,比如色澤白中透亮,紙質紋理細密、軟硬適中。另外宣紙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壽命長,被贊為「紙壽千年」。故宮博物院中收藏著一幅唐代古畫,韓滉畫的《五牛圖》。韓滉生活在公元8世紀,距今已經有1200餘年了。這幅《五牛圖》就是畫在宣紙上的作品。能夠存世千年的紙張,簡直太神奇了。這麼好的紙張,大家肯定會充滿了好奇,想了解一下宣紙的歷史。

宣紙的「宣」字來源於產地,涇縣歸屬於宣城。古時候,造紙工人在涇縣生產,商人帶到宣城販賣。由此有了這個名字。宣紙起源於什麼時候,已經很難考證了。不過在宣城一帶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蔡倫有個弟子,流落到安徽宣城。他特別想要製造出一種光滑潔白的紙張,找名家畫一幅蔡倫的畫像,以便供奉在家中。他在山中看到了一段被水泡過的青檀樹,經過長期觀察,他發現浸泡的時間越長,青檀樹表皮的顏色越白。

蔡倫的弟子,將青檀樹皮剝下來,摻到造紙的原料中,果然有效果。於是經過反覆試驗,調整紙漿配方,終於生產出宣紙。宣城周邊的山中有大量青檀樹,蔡倫的弟子就在這裡定居,開始大批量生產紙張。後來有人偷取了宣紙原料的配方,反覆嘗試也沒有造出優質的宣紙。至此,人們才發現,涇縣附近的泉水清澈無比,沒有這麼好的水質,光有原料配方也不行。此後,人們一提到宣紙,就會明白特指產自安徽宣城涇縣的紙。

宣紙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有些工藝步驟中還有「不傳之秘」。首先,製造宣紙的原材料必須要有青檀樹皮和涇縣的泉水。其他,宣紙的製作過程共有十八道工序。第三,手工宣紙的製作周期很長,慢則三四年,最快也要一年以上。由於有這麼多嚴格的生產標準,在唐朝的時候宣紙已經成為貢品。

宣紙有生熟之分,區分的方法很簡單。古人喜歡用舌頭舔一下紙張邊角,如果唾液的痕跡擴散開來,就是生紙。如果唾液的痕跡沒有擴散,就是熟紙。當然了,有經驗的高手,上手摸一下就能分辨出紙張的生熟。生紙是經過抄紙晾曬後,直接形成的紙張。熟紙是把生紙進行再加工,用礬、蠟、膠等材料,改變紙張的質感。生紙適用於水墨渲染,熟紙適用於工筆重彩。兩種性質不同的紙張,拓展了宣紙的使用空間。

由於有了這麼好的紙張,從唐宋時期開始,書畫家們開始使用宣紙進行創作。宣紙由此成為書畫家必不可少的優質畫材。

拓展閱讀

從綿紙到蔡侯紙,古人造紙的原料由絲綿變為植物纖維

詞怎麼寫?專家,要研究如何開頭,如何結尾

神魔小說還有現實意義,古典名著《西遊記》

孟子的成聖之路歷時千年

相關焦點

  • 宣紙:紙壽千年 墨韻萬變
    宣紙產地在安徽涇縣,還包括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這些地區古代均屬宣州府管轄,所產紙因而得名宣紙。歷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喜愛。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耀目生輝。
  • 匠心記|安徽宣紙:草木為漿載春秋
    「傳承不僅是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宣紙製作需要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讓它生生不息。」安徽省級宣紙製作傳統技藝傳承人曹建勤說。曹家是宣紙世家。據介紹,曹氏宣紙始於宋代,利用當地獨特的造紙原料,加以世代相傳的精湛工藝,逐漸成為宣紙中的佼佼者。曹建勤的爺爺曹一清曾是涇縣宣紙廠的股東之一,也是當時小嶺頗有名氣的撈紙師傅。
  • 安徽涇縣:「宣紙之鄉」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安徽涇縣:「宣紙之鄉」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   新華網合肥11月10日電(楊曉波 李東標)地處皖南山區的安徽省涇縣,是全國聞名的「宣紙之鄉」。近年來,這個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譽的千年古縣,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堅持把開放創新作為發展的最大變量和最強動能,助力經濟發展不斷邁向高質量。
  • 「宣紙故裡」安徽宣城涇縣書寫綠色發展新畫卷
    5月30日,來自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的攝影家和主流媒體代表在宣城按動啟動屏,正式拉開「生態涇縣綠色發展」長三角媒體看涇縣活動序幕。    地處安徽對接長三角前沿的涇縣,是全國知名的「生態之城」「宣紙之鄉」。
  • 安徽涇縣:探秘宣紙傳統製作工藝
    00:58↑5月12日清晨,安徽省涇縣宣紙廠工人在山坡上攤曬宣紙製作原料——稻草、檀皮(無人機照片)。 宣紙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因其具備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等特點,故有「國之瑰寶」、「紙壽千年」之譽。宣紙的傳統製作工藝在2006年被列入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又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位於宣城的「造紙村」,宣紙從這裡誕生
    但為什麼我們在學習寫字和繪畫時,老師總是建議我們買宣紙呢?別的地方產的紙為什麼就不行呢?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紙,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宣紙,只是因為宣紙的名氣比較大,所以就成為了書畫用紙的專有名稱。嚴格地說,宣紙指的是出產於安徽宣城涇縣小嶺的書畫用紙,一般是用青檀樹皮作為主料製成的,有些也加入一定量的長稈沙田稻草來提高質量。
  • 為什麼青檀被稱為「宣紙的靈魂」?
    而唐代的涇縣隸屬於宣州管轄,2002年國家正式確定安徽省宣城涇縣為宣紙的原產地。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使用宣紙作畫(圖片來源:百度圖片)算起來,這種凝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古老紙品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了。
  • ...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宣紙製作...
    宣紙是傳統手工紙的傑出代表,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因其具備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等特點,故有「國之瑰寶」「紙壽千年」的美譽。 「宣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學者張彥遠所著的《歷代名西記》書中,裡面有「好事者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的記載,這是最直接對宣紙定名的文章。到了宋代時,宣紙需求量大增,宣州各地所產宣紙供不應求。宋末元初,曹姓人遷徙至涇縣西鄉小嶺一帶,以製造宣紙為生,自此,涇縣小嶺曹氏一族,逐漸發展成宣紙工業中的佼佼者,並曾一度壟斷了宣紙的生產經營。
  • 紙墨筆硯戲說:人生不是如一張白紙,而要如一張宣紙
    我們中國人,想必應該把人生活成一張宣紙吧。怎麼說?中國四大發明的第一個就是造紙術。那什麼是萬紙之王?是宣紙。宣紙起源於唐代,當時由宣州府(大約是今天的安徽涇縣一帶)作為貢品進獻給皇家而得名。鑑於宣紙的分層特性,有些制假的匠人會將一張宣紙上的畫作劈為兩三層,然後把每一層重新裝裱,一副畫就變身成好幾幅。你說這是假畫吧,它卻是真畫的一部分。質量最好的宣紙甚至可以分出十幾層。童年時期,也許天真快樂,也許受過傷,它們或深或淺都在我們的性格上打著烙印。
  • 人民日報點讚安徽宣紙特色小鎮
    像位於安徽宣城的宣紙小鎮中,一些生產企業既保留古法宣紙製作技藝,也與高等美術院校合作,探索紙張的生活化運用,讓古法宣紙的製造智慧啟迪現代生活。在藝術小鎮建設中,倡導生活美學,意味著設計師要靈活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從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層面進行設計,讓藝術小鎮真正觸碰人們的精神世界,營造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美學體驗。
  • 皮紙和宣紙的區別是什麼
    宣紙一般以安徽涇縣所產的為最好的,其中有紅星、五星、汪六吉等品牌。可以進行書寫也可以進行作畫。生產的時候採用的是傳統的生產工藝,用料比較的講究,吸墨性、墨色、墨韻都是最上乘,具有紉柔相濟,折而不損,光白兼優,厚薄均勻,潤墨有較強的層次感,色澤經久不變之特色,深受國內外書畫家們的厚愛, 宣紙品種一般按照原來可以分為一下幾大類棉料、淨皮、特淨;按規格可分為多種如,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尺等;按照厚薄可以劃分為扎花、綿連、單宣、夾宣等;按紙紋可分為單絲路
  • 安徽擬推薦宣紙製作技藝、華佗五禽戲申報國家級優秀案例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文旅廳網消息:根據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關於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遴選工作的函》(非遺函〔2020〕14號),我省組織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優秀保護實踐案例推薦申報工作。
  • 安徽涇縣加快推進中國宣紙小鎮項目工程建設
    中國宣紙小鎮是安徽省首批省級特色小鎮,自2019年11月開工建設以來,進展情況一直備受各界矚目。今年以來,涇縣不斷加快推進中國宣紙小鎮項目工程建設工作。在中國宣紙小鎮一期工程國紙客廳、國紙水街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對白色清水混凝土牆面進行澆築和加固。據了解,該項目是中國宣紙小鎮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項目設計榮獲第十二屆佛羅倫斯雙年展「達文西獎」。由於室內跨度大,高度高,加上剪力牆厚度薄,項目建設對施工要求很高。
  • 如何從物理原理上保持正確的宣紙洇墨控制姿勢
    宣紙上寫毛筆字讓他不洇墨,辦法有不少,但歸根到底的原理都在於「如何控制」。如果各位師友能夠從物理的角度掌握了這個精髓,便可以始終能夠保持正確的「控制姿勢」了。宣紙洇墨的原理其實有2個關鍵特點,一是生宣紙張遇墨之後,墨跡會擴散,二是墨液遇生宣紙的擴散性隨濃度而降低。
  • 一招識別手工宣紙與機器紙
    全民書法時期,大家對紙張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了,其中手工宣紙與機器紙在挑選上,也是不少人比較在意的。手工宣紙和機制宣紙的區別,相對其他宣紙之間的區別是比較簡單的。最為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看背面的紋理背面(粗糙的一面)有粗淺疏密不一斜向分布紋理的為手工紙,只有橫豎紋理,或者沒有明顯橫豎紋理的為機器宣紙。生產方法的不同決定這種特點是無可改變的。手工宣紙在製造環節有一道傳統工序叫做"曬紙」。
  • 關於中國畫畫紙,半生熟性質、生宣面、厚宣紙,各有各的特點
    生宣紙的種類較多: 夾貢宣、雙夾、丈二匹等屬厚宣, 淨皮、單宣等屬薄宜。一般來說好的生宣面料較重, 拿紙迎光透視可見雲紋狀, 而且紙質柔軟細潔,滲水均勻, 墨色幹後不灰。不好的宣紙草料較多, 紙質粗糙, 墨色幹後發灰。厚宣紙的特點是結實耐畫,即使多次套染也不致穿破。墨、色上去後有一部分滲至紙背, 只有一部分向四周暈化開來。由於藏得住水, 故控制水分較容易。
  • 安徽省宣城市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走進中國宣紙股份...
    10月21日上午,宣城市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走進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來自全市各地的身邊好人代表,與現場觀眾一起感受溫暖人心的道德力量。  四十餘載如一日義務守陵的抗戰老兵黃邦政、不畏艱險運送防疫物資的救援隊長蘇成龍、精益求精傳承千年宣紙技藝的大國工匠周東紅和毛勝利……一個個「好人」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這裡再一次被娓娓講述,觀眾用熱烈的掌聲為「好人們」獻上最真誠的禮讚。
  • 高麗紙與宣紙的區別?
    韌如皮革的粗製高麗紙,雖然表面毛茨四起,又不及剛在大唐本土興起的宣紙平滑,但是貴在質地堅韌,而且數量又多。 高麗紙自唐朝起由朝鮮輸入,享譽「天下第一」 ,宋稱「雞林紙」。每紙有固定規格,其長4尺、橫2.5尺。製作時以棉、繭為主要原料,故其纖維甚長,類似我國長城古紙或皮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