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安徽涇縣:「宣紙之鄉」探索高質量發展新路
新華網合肥11月10日電(楊曉波 李東標)地處皖南山區的安徽省涇縣,是全國聞名的「宣紙之鄉」。近年來,這個素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譽的千年古縣,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堅持把開放創新作為發展的最大變量和最強動能,助力經濟發展不斷邁向高質量。
安徽涇縣桃花潭美景。
千年宣紙的「變與不變」
初冬時節,走進中國宣紙文化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皖南民居,在五彩斑斕的樹木掩映下,透著幾分詩意和浪漫,宛如置身於世外桃源。在這裡,遊客可以參觀到傳承千餘年的古法宣紙製作工藝,了解紙、墨、筆、硯、扇、紙簾等製作工藝,親身體驗紙、墨、筆、硯、扇、紙簾的製作。
宣紙作為中國傳統手工紙的傑出代表,也是文房四寶之一。它誕生於唐代,因地得名「宣紙」,迄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與其他紙張相比,宣紙輕如蟬翼,紋理清晰,綿韌而堅,且不腐不蠹,憑藉著「紙壽千年」的特性,更被稱為「紙中之王」。
據了解,運用傳統工藝製作而成的宣紙,從選材、製漿到晾曬、撈紙、剪紙等,需要大大小小108道工序,經歷風吹雨打,千錘百鍊,最終才能製成一張宣紙。由於原料限制,當地正宗的宣紙年產量只有800多噸,產量很低。
紅星宣紙工作人員演示宣紙手工裁剪。
如何讓這門傳統技藝在新時代再放光輝?在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家宣紙大師黃迎福看來,宣紙需要在傳承和發展宣紙製造技藝的基礎上,不斷拓展宣紙的用途,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他介紹,目前宣紙不僅可以製成精美的郵票,還可以製作成服裝,並被一些博物館作為修復文物的用紙。
堅持傳統生產技藝,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排斥現代科技。實際上,宣紙的製作過程中,還在不斷加入現代科技元素,以提升宣紙製作水平。「能用科技的辦法來替代的,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去替代,這也是人類發展必然要走的過程。」 黃迎福舉例說,一些用來烘乾的設備,通過電腦就可以很好地進行控制,非常環保。
「未來宣紙的發展,需要用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黃迎福說。目前,涇縣正在全力打造中國宣紙小鎮,爭創國家5A級景區。
「加碼」電商拓寬產業鏈
一年一度的電商狂歡盛宴「雙十一」來臨,位於涇縣丁家橋鎮的涇縣三星紙業有限公司內,工作人員正為迎戰「雙11」忙碌著。
「我們平時每天通過線上銷售的訂單有1000多單,『雙11』前後銷售額會多一些,應該可以翻幾倍,是一年中難得的銷售旺季。」 涇縣三星紙業有限公司電商負責人曹楊說。
曹楊一邊說,一邊展示線上銷售的「爆款」。「像書法練習冊、米字格、五色宣紙,銷售量非常好,每天都有大量訂單,發往全國各地。」
為了吸引年輕用戶群體,曹楊還帶領團隊不斷研究和解決用戶需求,配合公司研發設計出不少新品種,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用戶青睞,也讓他對發展電商產業充滿了信心。
丁家橋鎮副鎮長周兆麟介紹,丁家橋鎮歷史文化悠久,是中國宣紙的發祥地。目前,該鎮宣紙、書畫紙企業已達300多家,年產量達10000多噸,佔全國宣紙書畫紙總產量70%以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宣紙書畫紙生產基地之一。此外,當地還生產各類文房產品2000多種,年線上銷售額超過2億元。
近年來,涇縣出臺多項政策大力扶持電商企業發展,不斷「加碼」電商扶持力度。先後設立了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和獎勵辦法,重點支持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建設、電子商務主體培育、電子商務示範村鎮等創建,促進了宣紙書畫紙產業集聚發展。
目前,丁家橋鎮正以宣紙書畫紙網絡銷售為核心,以「中國淘寶村」李園村等為基礎,重點打造安徽省首個「中國淘寶鎮」,並籌建電商數據中心,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為宣紙書畫紙產業電商發展和數據研究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促進宣紙書畫紙銷售和電商的有效融合。
「隱形冠軍」發展迎來新生機
不論是火車、飛機,還是輪船、盾構機等,都離不開一種電磁裝置——電機。這其中,又不得不提安徽皖南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皖南電機」)。
皖南電機是涇縣土生土長的企業,於1958年建廠,2002年改制為民營股份制企業。自成立以來,該公司逐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國營小企業,發展成今天年產值超過20億元的民營企業。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這家藏在深山、專業生產各類電機設備的企業,目前已擁有60多個系列、12000多種規格的產品,主打產品在中小民用電機領域,市場佔有率穩居同行業前列,是細分領域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皖南電機自動化生產線。
企業靠什麼一步步做大做強?皖南電機旗下公司皖南電氣總經理助理寧榕將其歸納為「靠質量取勝」。「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堅守初心做好機電產品,其實就是對質量的堅守。正是這份堅守,讓我們贏得了業內口碑。」
此外,該公司每年都會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幾千個規格的新產品,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近年來,為了順應工業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發展趨勢,皖南電機大力實施製造裝備的數位化、智能化、高端化、環保化技術改造,新建自動嵌線流水線、澆鑄鋁機器人系統、轉子加工機器人及集成系統、電機智能化裝配線等先進生產檢測設備。
皖南電機還加快布局調整和推進新廠區、新項目建設,進一步增強企業發展的活力。「目前,在廠房裡隨處可見機械手臂在不間斷工作,此外,14臺搬運機器人已經正式上崗,可以替代工人從事繁雜的勞動,工作效率提高了4倍。」 寧榕說。
皖南電機帶動了整個涇縣電機行業發展。如今,在皖南電機的周邊,分布著幾十家上下遊企業,涇縣形成了從鑄造、鑄件粗加工、精加工、衝壓、壓鑄等零部件生產到電動機組裝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涇縣相關負責人表示,積極融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戰略機遇,給皖南電機賦予新的使命,積極把握高端製造的戰略機遇,讓公司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大局之中,帶動涇縣製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