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 培根
一張男性人頭皮100鎊,一張女性人頭皮50鎊……
「反正都得殺掉他們,不然他們也會作為窮鬼的品種保留下來。」
這些駭人聽聞的言論,不是發生於遙遠的蠻荒時代,而是發生於100多年前。故事的主角,是如今高唱文明和人權的美利堅。而那些被談論的,是美洲大陸原來的主人——印第安人。
我們知道,歐洲人近代的殖民侵略,多以統治為主。他們的東印度公司統治著印度,八國聯軍來到中國的土地上掠奪,即便是在落後的非洲,無辜的人們則被當成奴隸販賣……可為何到了美洲,美國人卻選擇了殘忍的種族滅絕的政策呢?
其實,成立美國的歐洲先民們,早就美國成立之前就漏出了他們的爪牙。而這一系列滅族政策的起點,卻是一個極為諷刺的、名為「感恩節」的節日。
感恩節的來源,要追溯到1620年,當時一艘名為「五月花」號的帆船載著一百餘名英國清教徒駛抵美洲。這些清教徒多是在英國遭受過迫害的貧苦人民,他們來到北美其實只為另謀出路。
其實,這批移民並非第一批前往新大陸謀生的歐洲人。早在100多年前,歐洲人早已踏足美洲,而印第安人也早已對這些白色人種有所熟知。因而,在歷經一番互不知底的劍拔弩張之後,印第安首領帶頭示好,並熱情地迎接了這些移民的到來。
最開始的第一年,印第安人教會了這批移民種植玉米和狩獵,讓他們得以生存下來。於是在第二年豐收之時,英國移民和當地人進行了三天的慶祝和狂歡。此後,這次宴會被這些早期移民冠以「感恩節」的形式流傳了下來。
隨後數十年,移民們視印第安人為「高貴的紅人」,雙方和睦共處著。之後隨著美國獨立,感恩節也逐漸成為了美國的標誌性節日,用來感謝印第安人早期對移民的幫助。而「五月花」號帆船,也被標榜成了美國的歷史性起點。
然而,在這個充滿著和諧的節日背後,或許很多人沒料到,在那個持續了三天的宴會之後,歷史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轉折。
▲早期移民和印第安人的狂歡
在歐洲殖民早期,印第安人的思維較為原始,他們奉行自然是人類共有的,他們沒有國界和土地之分,只有部落、宗族的概念。但隨著兩族間的交流,印第安人在歐洲人那裡學來了「土地私有」、主權和民族界限。於是漸漸地,印第安人開始發現: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其實正在以他們的方式霸佔著自己的土地。
於是,兩族的矛盾日益激化,戰爭隨之爆發。我們至今已然難以獲悉,當年到底是誰先開了第一槍?但可以確定且毀三觀的是:戰爭早期,是印第安人碾壓著移民者。
在歐洲殖民美洲早期,歐洲人在美洲的分布非常分散。西班牙和葡萄牙控制著中美和南美,英國、荷蘭、法國爭奪著美洲的東海岸,有些人甚至在美洲自立門戶,難以聚集起像歐洲本土那般的武裝力量。
而印第安人的作戰方式,卻有點類似於匈奴人之於中古歐洲,往來突襲,完全沒有規律,只能讓歐洲人日夜防範。甚至於隨著戰爭的發展,印第安人也學會了用槍,他們經常衝擊白人的要塞,在殺絕要塞中的平民之後,搶奪他們的槍枝和彈藥。當然有時候,白人也會聯合起來進攻印第安的部落,他們也會用殺絕部落的方式進行報復。
於是,在戰爭早期,雙方的仇恨愈演愈烈,為後來的種族滅絕埋下了種子。而歐洲人自己的聯合,慢慢地改變著自己的劣勢局面。直到美國獨立戰爭之後,形成了以美國一國之力對抗印第安眾部落的局面。從這時起,戰爭的局勢才徹底扭轉。
這時候,獨立的美國並沒有考慮要滅絕印第安人,他們想的只是統治或驅逐。於是,美國早期上演了許多誘騙印第安人土地的案例,但次數多了,印第安人便開始不買帳了。
眼見欺騙不成,美國人只好重新開始訴諸武力,可隨著戰事重開,美國人發現和印第安人的戰爭無疑是一種殲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即便自己的武器技術和作戰水平遠遠超過印第安人數千年,但印第安人憑藉地理優勢,時常讓美軍付出50%甚至以上的傷亡。
對此,美國人破天荒地想出一個荒誕的辦法——切斷印第安人的食物來源,餓死他們!於是,當時遍布北美洲的北美野牛被像兔子一樣地獵殺。
▲北美野牛
轉眼不到20年時間,北美野牛從1000多萬頭銳減到1000頭,野牛的銳減導致印第安人徹底失去肉類和保暖衣物來源。於是,印第安人開始在饑寒交迫中經歷著至暗時刻,人口頓時銳減。諷刺的是,在2016年,北美野牛卻正式被歐巴馬確立為美國國獸。
美國的標誌,永遠都是這麼諷刺。
在這之後,更加荒誕的事情也來了。1814年,美國徵服正式頒布獎勵規定,重獎剝取印第安人頭皮的勇夫,一張男性頭皮獎勵100鎊,一張女性的頭皮獎勵50萬。這個法規隨著時間的發展,漸漸演變成為《印第安人驅逐法案》,北美的印第安人正式迎來了他們的末日。
其實,剝頭皮的野蠻手段早在一百年前的北美聯盟時期便存在。當時,陸續而來的歐洲人組建了一個個小小的聯盟。由於人手有限,加之急於拓展生存空間,聯盟政府不得不出臺一些極端的措施促成「全民皆兵」的局面。於是剝頭皮有獎成為了當時的北美殖民者追求土地和財富的方式。
而在美國於1814年再次頒布這種一百年前的殘酷法規前,其實也是出於報復。當時,美國的對手不止是本土的印第安土著,老東家英國的殖民軍隊和南邊的西班牙殖民地也對美利堅合眾國虎視眈眈,一直想要找機會吞併美國。
於是,英國、西班牙和印第安人自然而然地結成了聯盟,甚至在1812年的英美戰爭中,印第安人直搗黃龍,火燒白宮。南邊的印第安人則見縫插針,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對美國南部州進行劫掠,屠殺了數百個平民,剝了200餘張頭皮。
所以,我們難以理清雙方的互剝頭皮到底是誰在報復誰,但隨著時間的發展,美國人確確實實徹底改變了對印第安人的態度,當年救助「五月花」號移民的恩人,慢慢地變成了不可一世的仇人。甚至於到後來,那些領導美國走向獨立、統一、強大的美國偉人們,也說出了讓人驚訝的「黑印第安」言論。
如同美國首位總統華盛頓,就曾說:「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毀前不要聽取任何和平的建議。」同時,他甚至也曾指揮自己的軍隊對戰死的易洛魁人進行剝皮。而那位曾發表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偉大總統林肯,卻也曾下令絞死38個印第安部落的酋長……
▲林肯
在這一系列駭人聽聞的事件的最後,我們不難窺見當年印第安人所經歷的慘痛。據上世紀末的一些美國歷史學家推算,哥倫布發現美洲時,現今美國的國境區域內至少生活著3000萬印第安人,但直到20世紀(即上世紀)70年代,他們的人口數量不足80萬。也有另一種說法稱,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在早期其實只有1000多萬,但在19世紀末僅剩下20萬左右。
或許我們可以把第二種說法看成是某種針對第一種說法的掩飾,但無可否認,即便是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僅有80萬是確切無疑的,而他們也極有可能是那19世紀末僅存的20萬印第安人繁衍而來。如此罪惡的歷史行徑,也不可否認地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汙點。
近現代的美國,即便種族滅絕行徑已然成為過去,但許多印第安人始終得不到善待,甚至有關針對印第安人的暴力、性侵等犯罪事件頻出。作為美國主宰的白人,始終沒有對昔日的罪行進行懺悔或救贖。
1950年,在印第安人寄宿學校中,白人老師播放著屠殺印第安人的電影,絲毫不理會這些印第安孩子的感受。而印第安人生活的地方,則充斥著貧困和疾病。更難想像,在2000年美國司法部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公開的數據報告中,1/3的印第安婦女曾遭遇過性侵,遠遠高於美國婦女的1/16(該數據來源於《JAMA內科》醫學雜誌期刊)。如此說來,印第安人何時才能等來那期待的美國版「華沙之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