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知道丨「神十」返回艙「搬」來湖南了!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2020-12-20 紅網

繼「月壤」確定落戶韶山之後,12月20日,毛澤東紀念館迎來一位貴客——神舟十號返回艙。

神舟十號返回艙。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這位2013年出徵太空、順利完成我國首次應用性飛行任務的超級「愛豆」有哪些小秘密?開創了我國哪幾項首次?一起來了解下吧。

「神十」檔案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主要數據。

姓名:神州十號載人飛船。

身高:約9米;體重:約8噸;腰圍:最大直徑2.8米;組成: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

飛行速度:約每秒7.9公裡,每小時飛行2.8萬公裡,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

飛行時間:在軌飛行15天,其中12天與天宮一號組成組合體飛行。

發射初始軌道: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330公裡的橢圓軌道交會對接。

軌道:距地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

航天員乘組:3名,2男1女組合,航天員張曉光、聶海勝、王亞平(女)。

「神十」出徵時間線

2013年6月11日

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3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號飛船出徵太空,這是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

6月13日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宮一號。

6月20日

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的配合下,為全國6000多萬中小學生進行了太空授課。

6月23日

在張曉光和王亞平的密切配合下,指令長聶海勝手動控制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分離並撤離至天宮一號一定距離處。隨後,手動控制神舟十號飛船再次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航天員再次進駐天宮一號。

6月25日

神舟十號飛船自動撤離天宮一號。隨後,開展了飛船繞飛等技術試驗,我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取得成功。

6月26日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

和以前「神舟」飛船飛行相比,「神十」最大區別是首次進行了應用性飛行和繞飛

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的模擬畫面。

繞飛我們後面會有介紹,這裡不做過多說明,那什麼是應用性飛行呢?

所謂應用性飛行就是完成正常的天地往返運輸任務。此前,中國發射「神舟」飛船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和驗證飛船,每次發射的飛船都有一些變化。而與神舟9號相比,神舟10號沒有新的、大的技術變化,只做了一些小調整,其技術狀態基本固化。

神舟10號的任務已不再是試驗飛船本身,而是投入正常運營,完成運輸任務,為天宮1號提供人員和物資運輸服務

01

第一次太空授課

神舟十號航天員授課前與大家招手致意 (秦憲安 攝)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時,300公裡高空巡遊的最高講臺,6000多萬學生互動的最大課堂,把天宮一號和華夏大地緊密相連。

主講人為女航天員王亞平,聶海勝輔助授課,張曉光擔任攝像師。

2013年6月20日上午,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在遠離地面300多千米的天宮一號為全國青少年帶來神奇的太空一課。

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史上第一次發自太空的授課,也是中國學生第一次通過直播畫面,觀看來自太空的多個失重實驗。

令孩子們長久回味的,不是火箭噴發的火焰,而是太空舷窗中的地球景觀、明媚燦爛的星空、遙遠宇宙的遐想,還有那些奇特的太空失重現象。

在40多分鐘的授課中,同學們在地面做對比試驗,王亞平在天宮講解和演示在失重環境下體重測量、單擺運動、陀螺儀原理、液體表面張力下形成水膜、製作太空水球,並通過視頻通話與地面課堂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講授失重狀態,聶海勝表演「懸空打坐」 (秦憲安 攝)

74公斤重的聶海勝身輕如燕地盤起雙腿表演了「懸空打坐」,王亞平俏皮地伸出一根手指,運用「大力神功」輕輕一點,聶海勝便飛了出去;

她還吞下了一顆在空中飄浮著的水珠;

……

通過現場連線,王亞平向在北京一所中學裡聽課的學生提出了問題:

「在太空中……我們航天員想要知道自己是胖了還是瘦了,該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用電子秤。」

一名戴紅領巾的男孩猜測說。

與輕鬆的課堂氣氛不同的是,坐在北京空間信息中繼傳輸技術研究中心指揮大廳的該中心主任黃惠明、總工程師孫寶升和滿座的技術人員,都無心看這精彩表演,個個神情嚴肅。

原來,「太空講堂」每持續一秒,天宮一號就在太空移動了7800米;王亞平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可能橫跨了好幾百公裡。要保證45分鐘空中課堂不間斷天地傳輸、每一幀畫面都清晰穩定,對中國航天測控網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5年前,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太空行走,限於陸基、海基測控網弧段覆蓋能力,只能在特定的測控區域和規定的時限內實施。

而這一次,神舟十號在「神舟」兄弟中第一個享受了全弧段、高品質測控通信服務。

天宮一號內,王亞平執教的神奇單擺、高速陀螺、魔幻水球等失重條件下的物理現象,一個比一個精彩神奇,學生們看得如痴如醉,絲毫沒有感到老師人在太空、課堂遠在300公裡外、講臺移動了2萬多公裡。

02

第一次飛船繞飛

什麼是「繞飛」?

所謂「繞飛」就是指飛船可以繞著(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飛行。這也是為將來空間站建設做準備。

為啥要「繞飛」?

與天宮一號只有一個對接口不同,有著多個對接口的空間站,比如國際空間站,結構比較複雜,要與載貨飛船和載人飛船對接,載貨飛船也有幾種不同的型號,包括俄羅斯、歐洲、日本的貨運飛船,大小結構不同,因而對接口不僅僅是在前後,左右、上下都會有。飛行器不一定從一個方向與它進行對接,而是要繞到另外一個口上去對接,因此就需要掌握繞飛技術。

如何「繞飛」?

目前的天宮一號只有在前面的一個對接口,在此次繞飛實驗的過程中,飛船從與此前交會對接不同的方向,向天宮一號靠近,驗證不同方向的交會對接,但靠近後實現交會,而不實現對接,也就是靠近但不結合成為一個整體。

神舟十號飛船繞飛天宮一號,模擬組建大型空間站時的多方向對接。

2013年6月25日7時5分,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組合體順利分離,神舟十號撤離至距天宮一號相對一定距離處。隨後,神舟十號按照預定程序進行變軌控制,從天宮一號上方繞飛至其後方,期間,在地面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神舟十號轉為正飛姿態,天宮一號轉為倒飛姿態。此後,地面控制神舟十號接近天宮一號,順利完成近距離交會。

神舟十號按照預定程序進行變軌控制,從天宮一號上方繞飛至其後方。央視截屏

繞飛試驗實施期間,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在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值守,3名航天員身著艙內航天服,密切監視飛船儀表上的各類數據,及時準確地向地面報告繞飛試驗進展情況。

有關專家介紹,這次試驗的主要目的是驗證太空飛行器繞飛及多方位交會技術,為後續空間站工程建設積累經驗。

「神十」小知識

航天服

艙內航天服,一般在飛船上升,返回及變軌時穿著,航天員及時穿上它至少能夠保證六小時的應急供氧與供壓。

艙外航天服專門用於航天員出艙活動時穿著,提供輻射、真空、微流塵的防護,合適的氣體和溫溼度環境,在正常的軌道飛行中,航天員會穿上艙內工作服、運動服等不同服裝,便於工作和活動。

太空食品

中國航天員的食品相當豐富,除了種類繁多的魚、肉類罐頭、麵包等,還有中式菜品,如魚香肉絲、宮保雞丁等。脫水米飯、咖喱米飯等主食全裝在一個個書本大小的銀灰色袋子裡。菜餚品種豐盛,還能吃上大蝦等海鮮。

執行神十任務的航天員介紹,在這次飛行中,根據三位航天員的不同口味,專家們制訂了個性化食譜,新增了新鮮水果、小米粥、酸奶、粽子等多種太空食品。

太空飲水

在太空喝水不能像地面一樣使用水杯,航天員需要把水從儲水箱內灌注到水袋中,用吸管吸到嘴裡,航天食品專家還特意準備了檸檬茶、酸乳飲料等飲品讓航天員換換口味。

太空睡眠

航天員們都有自己的臥室,但臥室裡沒有床,為了防止睡著以後飄走,他們會把睡袋固定在臥室的牆壁上,同時戴上防噪聲耳塞和眼罩,調暗燈光創造一個優雅的睡眠環境。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宮對接,北鬥組網,中國人的「上九天攬月」夢想已變為現實。

星空浩瀚,探索無止境。

相關焦點

  • 「神十」返回艙落戶韶山,對湖南意味著什麼?
    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今天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在韶山曾經遨遊九天的「神十」返回艙長期落戶韶山,嫦娥五號採回的月壤樣品未來也將保存在韶山,進行異地災備。湖南日報首席記者 郭立亮 攝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與周建平、張曉光共同為神舟十號返回艙揭幕,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為2噸多的返回艙被揭開「面紗」正式亮相。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20日上午10時20分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了解到,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出。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簡稱「神十」返回艙)是兩天前從北京出發的。12月18日上午,記者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見證了「神十」返回艙啟運。在負責承運的平板運輸車上,返回艙被安放在一個鋼製底座架上,四周由綁帶牢牢固定住。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是2噸多。
  • 神舟十號返回艙落戶湖南韶山,想近距離一睹其風採可來這參觀
    12月20日,一件航天領域的大事件在韶山發生: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將被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長期借用並公開展覽。神十返回艙於12月18日從北京出發,歷經2天的時間,到達湖南。禹頌耕介紹,神舟飛船共有3個艙,分別是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其中只有返回艙能返回到地面。在飛船發射和返回時,航天員都在返回艙中。返回艙側面的圓形小窗是舷窗,航天員可透過舷窗觀看宇宙景色、拍攝太空畫面。頂上是艙門,航天員進出都是通過艙門。在返回艙的上部,還有兩個較大的圓形開口,則是傘艙,降落時,降落傘會從傘艙中彈出、打開。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緣何「入駐」湖南韶山?
    楊華峰 攝中新網韶山12月25日電 曾經遨遊九天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25日落戶湖南韶山,將長期展陳於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不久的將來,中國探索浩瀚宇宙的另一成果——嫦娥五號採回的月壤樣品,也將在韶山進行異地容災備份。
  • 組圖丨神舟十號返回艙超高清大圖,高溫灼燒痕跡都看得清
    穿戴整理後,宮振龍等人將帶著「神十」返回艙前往湖南韶山。迷彩服下,神舟十號返回艙長啥樣?接下來,紅網時刻記者帶你一睹風採。王亞平首先不得不介紹,返回艙的這個銘牌,看到它似乎一下子又被拉回到7年前的時刻,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位航天員成功著陸,這3位航天員,可以說追逐航天夢的年輕人們的榜樣。
  • 組圖丨神舟十號返回艙超高清大圖,高溫灼燒痕跡都看得清!
    穿戴整理後,宮振龍等人將帶著「神十」返回艙前往湖南韶山。 迷彩服下,神舟十號返回艙長啥樣?接下來,紅網時刻記者帶你一睹風採。 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首先不得不介紹,返回艙的這個銘牌,看到它似乎一下子又被拉回到7年前的時刻,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3位航天員成功著陸,這3位航天員,可以說追逐航天夢的年輕人們的榜樣。
  •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落戶韶山
    「神十」入湘! 12月20日,經過兩天的運輸,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從北京運抵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神十」返回艙實物亮相韶山
    本報湘潭訊 20號上午10點16分,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韶山,返回艙長約2.6米、直徑約2.4米,重量2噸多。神舟十號載人飛船曾於2013年6月承載聶海勝、張曉光和女航天員王亞平往返於天地之間,現珍貴航天實物返回艙亮相韶山
  •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在廈展出 2016-11-19 20:02:18  今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安全降落,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凱旋,順利完成在太空中長達33天的工作任務。這既標誌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也在中國大地掀起了關注航天的熱潮。
  • 太空裡的這些冷知識你都知道嗎?
    原標題:國際載人航天日,這些冷知識你都知道嗎?今年4月12日,是第八個國際載人航天日,有關航天的這些冷知識,你都聽說過嗎?趕緊get起來吧!在太空中會變成路痴?由於沒有「上」或「下」的感覺,航天員需要依靠別的標誌來確定「上」和「下」,在微重力的情況下,航天員常常產生錯覺,分不清方向。在太空定位、轉移或運動等感覺與在地面上不一樣。
  • 神十上的「濟南製造」
    隔熱衣  6月20日,在濟南聖泉集團的產品展示區,總裁唐一林拿起一個裝著紅褐色粉末的塑料瓶介紹說:「這是我們企業生產的酚醛樹脂空心料,神十返回艙表面的防熱層就加入了這種材料。它可以有效地隔絕返回艙與大氣層劇烈摩擦後產生的高溫,阻止過多的熱量進入返回艙內部,從而保證艙內太空人的安全。」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運抵湖南韶山。韶山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韶山12月20日電 (付敬懿)12月20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經過兩天的運輸,順利從北京運抵湖南韶山,今後將長期借用給湖南,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進行展覽。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 交給毛澤東家鄉湖南韶山
    儀式前,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在長沙與來湘出席交接儀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一行座談。活動於上午10時開始。與會領導和嘉賓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講話,雙方領導、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給毛澤東主席家鄉湖南韶山
    儀式前,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在長沙與來湘出席交接儀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一行座談。活動於上午10時開始。與會領導和嘉賓向毛澤東同志銅像敬獻花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講話,雙方領導、航天員代表張曉光共同為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揭幕。
  • 舌尖上的神十 ——航天員們太空飲食揭秘
    當廣州人每天早晨開始喝早茶的時候,會想到過航天員在天上喝早茶的情景嗎?不錯。神十上的第一餐也是茶,是一種清淡的、去油膩的復水茶飲料。當然,這是在狀態較好的情況下,如果在工作中感到疲勞,神十的航天員將第一次喝到抗疲勞的飲料。在太空,飲食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要儘量避免脂肪含量高的食品。從神五到神十,技術的進步讓中國航天員越來越有口福,航天食譜在悄然推陳出新。
  • 太空「大禮」到韶山——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側記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孟姣燕 曹嫻 徐榮 蔣睿 寒冬時節,韶峰巍峨,松柏聳翠,朝霞映襯下的韶山毛澤東廣場莊嚴肅穆。 12月25日,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毛澤東廣場舉行。10時許,在毛澤東銅像前,被紅綢包裹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緩緩地揭開「蓋頭」,與三湘兒女見面。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將長期在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展陳。 掌聲歡呼聲陣陣,市民、遊客興奮地唱起來、跳起來:「這是對偉人最好的告慰,也將激勵更多湖南力量不懈探索、勇攀高峰,奔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來吧!
  •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
    紅網時刻12月25日訊(記者 張興莎 何青 張必聞)2020年12月25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交接儀式在韶山舉行。儀式前,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在長沙與來湘出席交接儀式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一行座談。省領導烏蘭、張劍飛、馮毅、張宏森、謝衛江,航天員代表張曉光等出席儀式或參加座談。活動於上午10時開始。
  • 日本太空艙順利返回
    日本航天官員表示,他們對周日在澳大利亞內陸安全著陸的太空艙的返回感到興奮,太空艙攜帶著來自一顆遙遠小行星的土壤樣本,他們渴望開始分析裡面的「寶藏」。他補充說,太空艙的形狀非常完美。「I really look forward to opening it and looking inside.」「我真的很期待打開它來看看裡面。」
  • 嫦娥五號返回艙內蒙著陸時,砸到人後,怎麼處理?
    對此你怎麼看?但四子王旗降落點廣闊無垠、人跡罕至,從各個方面而言都是返回艙的最佳降落點,而且嫦娥五號本是以接近宇宙第二速度返回地球,科學家為此專門設計一條軌道,使它進入地球後再離開地球,有一個緩衝後再次進入地球,也就是讓返回艙在大氣層上層打個了水漂,大大減緩了下降速度。
  • [科普快車]這些你不知道的航天小知識
    您對航天知識是否是否充滿好奇?這些您不知道的航天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失重情況下航天員如何睡覺?航天員在睡袋中漂浮著,用繩子將人倒掛在牆上、牆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側面沒有感覺。太空衣穿著舒適嗎?航天員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適性和安全性上(比如要求要是防火材料)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們在地球上穿的沒什麼差別。當在失重情況下穿航天服的時候,航天員實際上就是在衣服內漂浮,感覺不到衣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