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髮型相像 科學家將新發現飛蛾取名為川普

2021-01-08 網易科技

2017-01-18 15:51:02 來源: cnbeta網站

舉報

據外媒報導,唐納·川普這個爭議性人物打敗希拉蕊·柯林頓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令許多人大跌眼鏡,然而即便如此,這位即將上任的總統看起來給人們帶來了一些「樂趣」,就連一向給人謹慎形象的科學家也不例外。近日,進化生物學家和分類學家Vazrick Nazari在閱讀從加州大學博哈特昆蟲博物館借來的材料中偶然發現了一種新的飛蛾物種。

令他驚奇的是,這種飛蛾頭部的黃白色鱗片看起來跟川普的髮型出奇得像,於是這位研究者直接將其命名為「川普蛾(Neopalpa donaldtrumpi)」。Nazari表示,用第45任美國總統的名字命名這種物種能夠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興趣。

雖然Nazari承認將這種飛蛾取名為「川普蛾」出於一定的幽默效果,但這卻不是科學家首次想到用總統的名字命名某個新物種。上個月,夏威夷就將一種珊瑚魚取名為「歐巴馬擬姬鮨(Tosanoides obama)」。

本文來源:cnbeta網站 責任編輯: 彭麗慧_NT5727

相關焦點

  • 新種蛾命名川普同款髮型曾走俏寵物界圖
    據《華盛頓郵報》1月17日報導,科學家新發現一種飛蛾,因其「髮型」酷似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 川普,而將其命名為「川普」。這一發現已經在學術期刊《生物鑰匙》上發表。論文作者瓦茲裡克 納扎裡清晰地闡述了飛蛾得名的來龍去脈。
  • 川普飛蛾,科學家有沒有用他們不喜歡的人的名字來命名生物呢?
    有沒有哪位科學家曾經出於怨恨,以他們不喜歡的人的名字給新發現的生物命名?答案是,有。正如你可能想像的那樣,許多人認為為新發現的生物選擇合適的名字是一項需要大量考察和思索的任務,儘管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科學家不會偶爾拿它開玩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必須遵循一系列相當長的規則才能做到這一點。你看,要給一種新發現的生物命名,你必須遵守一個公認的守則。這種命名守則自18世紀以來一直存在。
  • 川普家族多出個新成員,竟然不是人類?
    最近,「川普家族」迎來了一位新成員,但是這位成員...不是個人類。加拿大生物學家瓦茲裡克·納扎裡(Vazrick Nazari)在研究博哈特昆蟲博物館展品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新品種的飛蛾,納扎裡將這種飛蛾命名為「川普蛾」(Neopalpa donaldtrumpi)...(註:Donald Trump為川普的英文全名。)
  • 澳洲科學家有多「中二」?來看他們咋給蒼蠅起名
    但作為澳洲最大的國際級科技研究機構,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在去年為165種新物種命名時,卻不忘搞笑一把。在去年新發現的物種中,有幾種蒼蠅被CSIRO這家澳洲頂級科學機構的科學家們冠以了一系列響亮的名字——「死侍」、「雷神」、「洛基」和「黑寡婦」。
  • 如此精緻的飛蛾刺繡,生物科學家都為之點讚
    飛蛾,在昆蟲中屬於蝴蝶的姊妹,但它的生活習性卻跟蝴蝶大相逕庭,飛蛾喜歡在夜間活動,生活在市區的人們很少能見到,只有在野外的路燈下才能見到飛蛾的蹤跡。飛蛾沒有蝴蝶漂亮,但它品種繁多,不少飛蛾呈現出奇特的樣子也十分讓人著迷。
  • 科學家發現飛蛾翅膀可作為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打開APP 科學家發現飛蛾翅膀可作為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科技日報 發表於 2020-11-30 11:32:35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
  • 飛蛾身上驚現人臉(圖)
    專題:圖片頻道  錢江晚報訊 蘭谿市遊埠初中一名教師近日在學校偶然發現一隻特別的飛蛾,這隻飛蛾的腦袋背面像人面,又像猴面,能很清晰地看到眼睛、鼻子、嘴甚至鬍鬚。
  • 【川普將明尼阿波利斯比作二戰時期的柏林】美國總統川普將因...
    【川普將明尼阿波利斯比作二戰時期的柏林】美國總統川普將因非裔美國人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而爆發騷亂的明尼阿波利斯比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柏林。川普對北卡羅來納州的支持者講話時表示,明尼阿波利斯看上去「就像二戰時期的柏林」。
  • 只因一張照片,科學家發現的這個新物種將以「推特」命名
    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研究和社交媒體平臺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多,許多科學家使用Twitter來推廣和分享研究成果,這一現象也得到了科學出版公司的推廣。」據研究人員稱,這是科學界首次在推特上發現新物種。該研究稱,由於對同事照片的偶然觀察,這樣的分享研究和新發現的平臺很重要。
  • 能成功躲避蝙蝠回聲探測,科學家首次發現: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更加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研究人員確定了首個已知的天然發生的聲學超材料。
  • 女專家「獻身」實驗,黑猩猩和人類最相像,兩者能否繁育出後代?
    既然黑猩猩是與人類最為相像的物種,有科學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黑猩猩和人類能夠結合繁育出後代嗎?很多人認為是天方夜譚,但科學家們本身就是探索的存在,自然有著依據。在早前就有,獅虎、虎獅、騾子等基因結合實驗。而黑猩猩跟人類如此相像,說不準也能結合繁衍。
  •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
  • 飛蛾為何撲火?真正原因可能只有飛蛾自己知道
    只是後來人造光源的出現,使飛蛾發生了混亂,紛紛撲火尋死。而這也叫做「光定向行為假說」,解釋看來是合情合理啊。那麼將問題反過來,既然飛蛾會撲火,為什麼在晚上它們不會齊刷刷地飛向月亮?如果大家曾觀察過飛蛾撲火,應該能注意到它們的一個飛行特點。那就是,飛蛾並非全都筆直地撞向光源,而是繞著圈螺旋式地向光源靠近。
  • 澳女子發現巴掌大飛蛾竟毫不懼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5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州30歲的女子梅蘭妮•奧塔韋(Melanie Ottaway)與35歲的莎恩•卡西迪(Sian Cassidy)在努薩角散步時,發現了一隻巨大的飛蛾,於是她拿起飛蛾嚇唬有昆蟲恐懼症的莎恩並拍攝成視頻發至網絡,引得網友忍俊不禁。
  • 川普又玩一夜白頭 到底有幾個意思?
    文|任孟山(專欄作家)川普的髮型及其特定風格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這幾天他的發色變化,引發輿論熱議。據媒體報導,74歲的川普自選舉日以來公開露面的次數變少。11月13日下午,在美國主流媒體宣布拜登勝選後,川普首次召開記者會紹新冠疫苗的進展,媒體關注到他的頭髮從金黃變成了灰白。
  • 為了控制飛蛾數量,英國科學家竟然做出了這種事兒..
    最近,來自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群科學家們做了一件「喪心病狂」的事兒。。
  • 臨沂市民家中現16釐米飛蛾 專家:為柞蠶蛾
    ,尤其在夏季更是其繁殖高峰期,其大小一般為2-3釐米,而家住臨沂市區的劉女士家中卻出現了一隻翼展寬16釐米的飛蛾,這讓膽小的她著實嚇了一跳。劉女士說,這隻大蛾子是5日上午在家裡的廚房發現的,看樣子有隻小蝙蝠那麼大,黃色的花紋,看上去有些瘮人,「我一直沒敢動它,看樣子有攻擊性。」   劉女士告訴記者,發現這隻大蛾子後,她用手機拍了照片發到了微信朋友圈裡,大家看著都說沒見過,也沒人叫得上名字。
  • 長尾拯救飛蛾性命
    如今,在一系列蝙蝠—飛蛾大戰中,科學家證實了飛蛾如何利用長長的翅尾創建「聲音錯覺」,從而哄騙蝙蝠撞擊錯誤地方。此項發現或有助於解釋為何一些飛蛾擁有如此豔麗的尾巴,並且可能為未來的無人機設計提供靈感。  2015年,美國愛達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學生態學家Jesse Barber和同事發現,一些蠶蛾利用尾巴迷惑作為捕食者的蝙蝠。
  • 研究人員發現飛蛾翅膀竟是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更加引人注目的發現是,研究人員確定了首個已知的天然發生的聲學超材料。傳統上,超材料被描述為一種人造複合材料,該材料經過工程設計以顯示出超過自然界中可用的物理性能。
  • 一種長得像貴賓犬的飛蛾 09年才被發現 身份是個謎
    有一種飛蛾與貴賓犬長得很像,並且在生物界引發過一場風波,這種飛蛾就是委內瑞拉貴賓犬蛾。委內瑞拉貴賓犬蛾直到2009才被發現,其奇葩外形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不清楚它們究竟屬於何種目科,因此它們的身份是個謎。因為貴賓犬蛾的神態酷似貴賓犬,而且全身雪白,因此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貴賓犬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