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控制飛蛾數量,英國科學家竟然做出了這種事兒..

2021-02-21 冷笑話

最近,來自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群科學家們做了一件「喪心病狂」的事兒。。他們把博物館裡的飛蛾掰彎,讓雄性飛蛾跑去跟別的雄性飛蛾交配。。

事情是這個樣子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世界各地動植物和巖石礦物等標本,最近四年他們遇到了一件棘手的問題。。


那就是博物館中的飛蛾數量太多,這些飛蛾在館內繁殖,然後幼蟲經常會破壞館內的珍貴標本。。

面對這些飛蛾,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想了很多辦法,什麼灑滅蟲藥啊之類的,但是館內藏品都很珍貴,這種會破壞自然的方式他們覺得是能不用就不用啊。。

就在最近博物館內的一群機智的科學家突然腦動大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把飛!蛾!掰!彎!

具體的方法是這樣的:昆蟲之間的求偶啊都是靠的一種叫做Pheromone的昆蟲信息素,然後博物館的這群科學家就做了一個信息素破壞系統,簡稱PDS,他們再各種盒子裡弄滿了Pheromone信息素的味道,這樣雄飛蛾就會被吸引到陷阱裡來,興衝衝來找母飛蛾的雄飛蛾飛到盒子裡一看。。

此刻雄飛蛾的內心是崩潰的:我特麼褲子都脫了你就給我看個空盒子。。

然後雄飛蛾就會飛走,然而這時候,因為盒子裡的信息素味道濃烈,進去呆一會兒,雄飛蛾原本身上的味道就會被Pheromone信息素完全覆蓋掉。。飛走的那些雄飛蛾一出去就會被其他飛蛾當作母飛蛾,然後吸引著周圍的雄飛蛾前來交配。。他們去找雌飛蛾交配時也會被當作是雌飛蛾而被拒絕。。

雄飛蛾把自己的那些「精子」都浪費在了其他雄飛蛾身上。。雌飛蛾又不讓交配,於是。。飛蛾的數量就得到了控制。。

想像著一群雄飛蛾追著另一群雄飛蛾交配的畫面,博物館內的這群科學家露出了滿意的微笑。。簡直完美!


想一想這個辦法還真是符合腐國氣質呢。。

內容來源:RT

相關焦點

  • 英國在鑄幣打擊假錢方面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竟然是科學家牛頓!
    下面我就帶著你穿越時空來到17世紀的英國,來看一個跟大科學家牛頓有關的故事。我們可以看一下,說到牛頓這個名字,想必你現在腦中浮現的可能是那顆幸運地砸中他的腦袋,啟發他發現萬有引力的蘋果,但除此以外,它還是一個橫跨天文學、力學、光學和數學等眾多領域的高手。可以說牛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而且他這一生還很長壽,直到84歲才去世。
  •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布裡斯託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小組使用包括機載橫截面成像、聲學力學和折光儀在內的一系列分析技術,發現蛾翼上非常薄的鱗片層已經演化出非凡的超聲吸收特性,從而為躲避蝙蝠的回聲探測提供了隱形的聲學偽裝。
  • 轉基因飛蛾攜帶了自毀基因,成為滅絕同類的利器
    自毀飛蛾戶外測試,標誌著轉基因生物的新前沿。美國國家農業部通過了康奈爾大學的一項方案:在紐約州北部地區小面積釋放一種轉基因飛蛾。由於攜帶了自毀基因,這種飛蛾經過一段時間後最終會逐漸絕種。為了減少農場裡害蟲的數量,科學家們從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使用輻射製造不孕不育的昆蟲,這在當時也是農業領域基因改造的唯一方法。如果這項實驗繼續進行,將是首次在戶外釋放由輻射之外的方式創造的轉基因昆蟲。這項飛蛾試驗意味著,人們熱切希望在農業領域實現更大規模的基因改造,對這一領域的關注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學術及商業實驗室已經把目光從植物改造轉向了昆蟲改造。
  • 希臘一工廠老闆為了省錢,竟然做出這種缺德事……
    (原標題:希臘一工廠老闆為了省錢,竟然做出這種事...)安卓用戶,可在各應用商店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 美國農業部批准實驗:釋放轉基因飛蛾,以減少其自然種群
    如今,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美國康奈爾大學最近提出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已經獲得美國農業部批准,即將在紐約州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區進行試驗。據悉,該技術可以通過轉基因飛蛾讓這一種群最終消失。據悉,此次由英國生物科技集團Intrexon旗下的Oxitec公司負責「生產」轉基因飛蛾。該公司設計出具有「自限性基因」的雄性小菜蛾。
  • 大量白色飛蛾飛撲進超市,店長被迫關店,一早上竟然全死亡了
    成千上萬「飛蛾」突然上街?8月28日晚上八點鐘左右,在嶽陽湘陰縣城開超市店的朱女士正在店內幹活,就在這時候大量白色的飛蛾直接飛撲進入超市店內,由於數量龐大影響了顧客購物,龍女士被迫關店。不僅朱女士超市店內遇到了這樣的奇怪現象,在湘陰縣城多個地方均出現了成千上萬白色的飛蛾。那麼,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科學家發現飛蛾翅膀可作為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打開APP 科學家發現飛蛾翅膀可作為天然隱形聲學超材料 科技日報 發表於 2020-11-30 11:32:35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飛蛾翅膀的精確構造,正是這種構造使該物種能夠逃脫6500萬年前的「進化軍備競賽」中最麻煩的捕食者。
  • 我愛你就像飛蛾撲向火,其實飛蛾才不會撲火,都是人類做的惡!
    ……明知道會受傷還要撲的義無反顧,但是作為一個在地球上存活時間遠超人類的物種,飛蛾真的有這麼不愛惜自己的蛾生麼?一個可能正確的說法,飛蛾是要靠光來導航的,在地球還沒有人類的年代,飛蛾所能看到的光源基本就是太陽和月亮的光了,這種超遠的光源產生的光線到了地球幾乎就可以說是平行光線了,而昆蟲們使用它們極為複雜的複眼可以讓他們與光線保持固定的角度,以保證它們的可以直線飛行。
  • 注意這種飛蛾是保護動物,見到千萬不能打
    然而同為鱗翅目以下的飛蛾就不同了,一直以來都飽受兩腳獸的鄙視,什麼「飛蝶撲火自取滅亡」了啥的,用到它們身上的準沒有什麼好詞。而從命名的方式上來說,兩腳獸對飛蛾也很不友好。蝴蝶是錘角亞目,而飛蛾是異角亞目,聽著就有種怪異的感覺。
  • 長尾拯救飛蛾性命
    這種長著翅膀的哺乳動物利用準確到令人震驚的聲吶追蹤昆蟲,而一些獵物,比如虎蛾,利用聲吶滴答聲甚至是幹擾信號進行反擊。如今,在一系列蝙蝠—飛蛾大戰中,科學家證實了飛蛾如何利用長長的翅尾創建「聲音錯覺」,從而哄騙蝙蝠撞擊錯誤地方。此項發現或有助於解釋為何一些飛蛾擁有如此豔麗的尾巴,並且可能為未來的無人機設計提供靈感。
  • 蝴蝶飛蛾翅膀形色確有基因「負責」
    科技日報北京6月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了兩項獨立的遺傳學研究,共同驗證了一個負責蝴蝶和飛蛾翅膀上顏色和色彩圖案的基因。這個基因和與之相關的一個突變,控制了工業革命期間樺尺蠖顏色變暗的現象。該研究還發現,這個基因也決定了一些蝴蝶物種的天然色彩圖案變化。樺尺蠖在遺傳學和進化生物學中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因為它是眾所周知的「工業黑化」案例——正是工業城市的興起讓樺尺蠖的顏色變暗了。
  • 「震驚」科學家發現神秘生物!
    雄性會用這種聲音來吸引雌性一起繁衍後代,雄性的體型比雌性小在繁殖時會騎在雌性的背上,在每年的季候風時期繁殖一次一旦錯過了就要等下1年,每一次可以產下大約3800顆蛋,但是,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一。根據印度wwf的報導,剩下的紫蛙一共有135隻而當中只有三隻是雌性紫蛙,它們的數量會那麼小人類的捕獵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 三國科學家成功還原2億年前飛蛾的真實色彩
    近日,中、德、英三國的科學家通過對昆蟲化石結構色的研究,成功還原一種兩億年前飛蛾的真實色彩。相關的研究成果於4月12日在《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發表,在學界引起轟動。三年攻關 還原古昆蟲顏色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展窗裡,一張通體金黃的飛蛾圖片吸引了眾多目光。
  • 蝴蝶與飛蛾,青蛙與蟾蜍,原來你的「常識」竟然錯了
    #科學新春不斷更#有一天孩子問你,什麼是蝴蝶,什麼是飛蛾?你會怎樣回答。信口開河,讓孩子一輩子帶著誤解恐怕並非上策。莊周夢蝶,世上卻本無蝴蝶人們常說,蝴蝶在白天飛舞,飛蛾在夜晚出沒。這樣真的可以區別蝴蝶與飛蛾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有的飛蛾在白天活動,而很多蝴蝶則晝伏夜出。
  • 如此精緻的飛蛾刺繡,生物科學家都為之點讚
    飛蛾,在昆蟲中屬於蝴蝶的姊妹,但它的生活習性卻跟蝴蝶大相逕庭,飛蛾喜歡在夜間活動,生活在市區的人們很少能見到,只有在野外的路燈下才能見到飛蛾的蹤跡。飛蛾沒有蝴蝶漂亮,但它品種繁多,不少飛蛾呈現出奇特的樣子也十分讓人著迷。
  • 這種蟲子竟然能「吃」塑料!
    法媒稱,科學家24日發布報告稱,一種養殖出來作魚餌的飛蛾幼蟲愛吃特別難降解的塑料,讓人寄希望於這種生物能幫助解決全球塑膠袋汙染難題
  • 鮮豔的熱帶蝴蝶和黑化飛蛾的顏色同受 Cortex 基因控制 nature 論文推薦
    《自然》:Nicola Nadeau來源 ABC Science  撰文 Daniel Keane翻譯 秦子雯審校 譚坤在英國工業革命汙濁的空氣中的飛蛾演化出的黑色外觀與一些特定種類熱帶蝴蝶身上美麗的彩色圖案有什麼共同點
  • 為了驗證結論,俄羅斯科學家做出瘋狂舉動,他現在怎樣了?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炭疽菌不僅能夠感染自然界動物,也能感染人類,如果這種病菌感染了人體,人體就會患上炭疽病,而這種病的致死率相當高。這僅僅是永久凍土解凍的一個縮影,隨著遭受解凍的凍土面積逐漸擴大,病毒和病菌重見天日並且通過空氣進行傳播的機會就越大。
  • 飛蛾為何撲火?真正原因可能只有飛蛾自己知道
    而飛蛾的這種詭異行為,早就有被人類熬成了一碗濃濃的雞湯。這一般指捨生取義的精神,又或是被致命的事物吸引,無法自拔。但世界萬物都是惜命的。求生的意識早就寫進了基因裡,已經成了一種本能。飛蛾也一樣,作為沒有高級思維能力的動物,它們是不會自殺的。儘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飛蛾們前赴後繼地赴死。但飛蛾根本就不會產生了結自我的念頭,自殺也就無從談起了。
  • 還記得生物書中在工業革命後變黑的飛蛾嗎?科學家終於搞清了原理
    一對正在交配的樺尺蠖Credit: Ilik Saccheri本周《自然》上發表了兩項獨立研究The industrial melanism mutation in British peppered moths is a transposable element與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