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取消「百人計劃」項目ABC分類 經費支持不再「一刀切」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6月29日電(王瑩)「清理科技人才領域『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突出現象,取消『百人計劃』項目A、B、C分類,同時改變按A、B、C三類『一刀切』經費支持方式,根據引進人才具體條件給予差異化支持。」在29日召開的中國科學院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綠色通道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雲外對發布這一利好消息。

改革釋放的紅利不止這個。記者了解到,在「放管服」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此次中科院在科研項目管理、資產財務管理、人才計劃管理等三個方面,進一步提出了10項具體改革舉措,將充分保障科研和管理的自主權,大幅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有效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指出,中科院擁有100多個科研院所和3所大學,6萬多名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中,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研人員自由暢想、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能以出成果的名義幹涉科研工作,不能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研究活動。在創新資源配置和管理中,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簡化不必要的管理環節,提高管理的效能。在科技評價中,要精簡評審項目數量、集中評審時間,避免過度重複評價,減少評審頻次和時間,營造激勵創新、寬鬆和諧的學術環境。

在此次推出的十項改革措施中,「百人計劃」管理做出了重要調整。據謝鵬雲介紹,現行的「百人計劃」是按照學術帥才(A類)、技術英才(B類)、青年俊才(C類)進行分類,項目名稱分類細,分配方式不盡合理。此次改革,不僅取消「百人計劃」A、B、C分類以及經費支持方式,審批流程上也做出調整。

「當前,不少科研人員反映『百人計劃』審批流程較為繁瑣,時間較長,難以充分調動用人單位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們將取消百人計劃『A、B類項目崗位設置院審批』、『C類項目兩年備案期』環節,由用人單位結合院規劃的重點領域方向,根據自身發展實際需求,自主設置崗位招聘人才。」謝鵬雲告訴記者。

在資產財務管理方面,記者了解到,此次改革將下放800萬元以下資產的使用和處置權,全部由院屬法人單位決策和審批,報中科院備案,並據此修訂中科院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

相關焦點

  • 加班 扣經費 陪領導打排球……「中科院近百人離職」調查
    其中的人數差距並非全部由人員外流所致,在一些重大項目結束之後,工作人員(尤其是項目聘用人員)會出現自然萎縮。合肥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令業內外愕然。一位其他高校的同領域科研人員對澎湃新聞表示,他所認識的一位核所從業人員最近剛申請到大項目,在所內發展前景很好,離職意味著一切付諸東流,但仍加入了集體離職隊列。
  • 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的科研院所不拘一格培養青年人才
    按照規定,一些引才計劃要求有三四年海外博士後工作經歷,上海有機所拿出自有資金推出了待遇等同的所聘「百人計劃」。當時在新加坡從事博士後研究僅僅八九個月的李昂,就這樣「破格」來到了有機所擔任研究員。他不負眾望,2015年入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湖北首設"青年百人"項目 14名80後入選"百人計劃"
    昨從省委組織部獲悉,我省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第七批評選揭曉,49人入選,其中80後有14人。  青年是創新創業的生力軍,國家「千人計劃」設立了「青年千人」項目,大力引進海外優秀青年人才,2016年,我省在制定第七批「百人計劃」實施方案中,首次設立「青年百人」項目,提出在任職經歷、論文成果等方面適當放寬條件,重點引進全職回國的優秀青年。
  • 2020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出爐!789個項目獲5102萬元經費支持
    日前,海南省科學技術廳根據《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經費管理辦法》規定,已順利完成2020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公開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會議決策等立項程序。決定立項支持789個項目,共安排經費5102萬元,其中面上項目173項、經費865萬元,青年基金項目256項、經費1280萬元,高層次人才項目341項、經費2387萬元,創新研究團隊項目19項、經費570萬元。據悉,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力支持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拓寬科技創新的源頭,支撐海南自由貿易港科技創新建設。
  • 西南石油大學著力推動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
    西南石油大學以推進「財政電子票據改革試點工作」為契機,在高校科研項目經費使用和管理、財務流程簡化、經費權下放、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先後出臺一系列舉措,創新構建智慧型財務管理體系,推動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大力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  創新經費報銷模式。
  • 王小凡:中科院研究所分類改革 我有話說
    >王小凡   毛光勇攝「中科院研究所分類改革方向和思路正確、效果顯著,但是再往後要下決心進入深水區,否則改革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美國杜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小凡2月26日在北京參加學術會議期間對《中國科學報》表示。王小凡是我國恢復高考後於1978年入學的大學生,1982年通過首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赴美留學,現任杜克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和腫瘤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他說:「我一直很感謝鄧小平和改革開放,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 重點專項項目再發力!清華浙大等單位將獲25.7億資金支持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科研單位、企業單位等九十家單位共有一百三十個項目入選,項目總經費為25.7億元。由「973計劃」、「8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科研專項整合而來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是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事項開展公益性研究,以及對產業核心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國家安全戰略性前瞻性等重大關鍵技術和產品進行研究,可以為國家和社會發展提供持續性技術支持和引領。
  • 王小凡:中科院研究所分類改革 我有話說—新聞—科學網
    201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實施「率先行動」計劃,提出按照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種類型,對現有科研機構進行分類改革,確立四類機構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各自不可替代的定位。 近年來,王小凡擔任了多個中科院研究所和卓越創新中心的國際評審專家,也曾參與3個卓越創新中心的建立和遴選。四類機構分類改革究竟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又有怎樣的挑戰?
  • 【中國科學報】王小凡:中科院研究所分類改革 我有話說
    201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實施「率先行動」計劃,提出按照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種類型,對現有科研機構進行分類改革,確立四類機構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各自不可替代的定位。  近年來,王小凡擔任了多個中科院研究所和卓越創新中心的國際評審專家,也曾參與3個卓越創新中心的建立和遴選。四類機構分類改革究竟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又有怎樣的挑戰?
  • 2020中科院大連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小分子轉化組(05T6組)博士後...
    培養的研究生已有多人獲得各類學術榮譽,其中1人入選國家「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1篇學生的博士論文入選「中科院博士學位論文」,1人申請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UCLA)的博後位置,2人獲「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多人獲得中科院院長獎、中科院「三好學生標兵」、中科院「三好學生」、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延長石油獎學金、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獎學金等獎勵和榮譽。
  • 歐洲空間引力波計劃LISA:2034年發射,經費10億歐
    空間項目一向價格不菲,經費日趨拮据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放棄獨立的空間引力波計劃,轉而尋求與歐空局合作,提出了LISA計劃。LIGO的本質是兩臂等長4公裡的L型真空管,引力波經過會微小地扭曲真空管中的時空,使兩臂各自發射的雷射出現光程差。
  • 科學家經費排行Top100,中科院成最大「贏家」
    30年來,每一個項目都傾注了科研人的無數個日夜,也經歷了同行的嚴格甄別。因此,基金的資金投入代表著科學發展的趨勢所向。  ScientistIn基於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其網站上公布的423213項立項項目數據,採用「姓名+機構」作為科學家標識(若同機構同姓名則視為同一位科學家),統計出自然科學基金30年來對242548位科學家(負責人)的資助情況。
  • 武四新入選教育部08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名單日前正式公布,全省共有10名教師入選,我校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武四新教授榜上有名,該計劃資助期限為三年,資助經費50萬元。 武四新教授,男,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特聘教授,省教育廳學術帶頭人。
  • 調查|「中科院近百人離職」的事前事中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其中的人數差距並非全部由人員外流所致,在一些重大項目結束之後,工作人員(尤其是項目聘用人員)會出現自然萎縮。合肥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令業內外愕然。一位其他高校的同領域科研人員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他所認識的一位核所從業人員最近剛申請到大項目,在所內發展前景很好,離職意味著一切付諸東流,但仍加入了集體離職隊列。
  • 科技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 中科院辦公廳 工程院...
    完善國家科技計劃體系。充分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作用,資助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支持人才和團隊建設,加強面向國家需求的項目部署力度,提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面向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突出戰略性、前瞻性和顛覆性,優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地和人才計劃中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強化對目標導向基礎研究的系統部署和統籌實施。
  •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通過驗收
    她表示,中科院近年來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了火車頭的作用,在研究所管理方面為構建現代院所制度做出了突出貢獻。財政部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領導和部署,籌措經費保障「知識創新工程」的順利實施。科研院所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中央財政將一如既往大力支持中科院在改革創新方面的有益嘗試。
  • 中科院學者回應斯坦福學者:對撞機項目有明確科學目標和重大科學意義
    從經費上看,中國年均經費超過20億的二級學科有很多。高能物理學界把資源集中起來,投入一個科學壽命長達幾十年的、最先進的項目,人年均經費並沒有比其它領域多,不會擠佔其他學科的資源。目前,在中科院先導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以及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組經過三年的努力,已取得重要進展:百米級鐵基超導長線材載流性能已經提高近四倍(相比於2016年水平),引領國際最高記錄;國際上首次完成鐵基超導線圈24T背景磁場下應用的實驗驗證,證明了鐵基高場超導磁體路線的可行性 [3],同時鐵基超導線材的預期造價有望比鈮三錫超導線材低4~5倍 [4],與目前成本最低廉的鈮鈦超導線材相當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回應:屬正常人員流動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近日,有消息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據報導,出走的人才大多為博士編制,引起社會公眾關注。此前,據報導,一位中層幹部稱,這次集體辭職是因為近幾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離開了。
  • 川普多次要求取消的項目 在阿爾彌斯計劃中很關鍵
    川普多次要求取消的項目 在阿爾彌斯計劃中很關鍵美國宇航局在宣布新聞發布會的聲明中承諾「有關月球的一個振奮的新發現」,NASA同時還推出雄心勃勃的阿爾彌斯計劃,將太空人在2024年降落到月球南極。德國和美國合作的代表是航空天文觀測飛機(SOFIA),該飛機於2007年首次飛行。
  • 中科院將研究所分四大類 調整優化科研布局
    中科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將研究所分為四大類   分類改革不是搞「大拼盤」(權威訪談)   解讀人: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 白春禮 採訪人:本報記者 趙永新 喻思孌    因此,我們把研究所分類改革作為突破口和著力點,對研究所進行分類定位、分類評價、分類管理,旨在從根本上突破體制機制壁障,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將不同類型的科技創新活動分為四大類,基本功能和成果差別較大  記者:中科院現有的研究所將分為創新研究院等四大類別,它們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