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29日電(王瑩)「清理科技人才領域『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突出現象,取消『百人計劃』項目A、B、C分類,同時改變按A、B、C三類『一刀切』經費支持方式,根據引進人才具體條件給予差異化支持。」在29日召開的中國科學院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綠色通道新聞發布會上,中科院發展規劃局局長謝鵬雲外對發布這一利好消息。
改革釋放的紅利不止這個。記者了解到,在「放管服」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此次中科院在科研項目管理、資產財務管理、人才計劃管理等三個方面,進一步提出了10項具體改革舉措,將充分保障科研和管理的自主權,大幅減輕科研人員負擔,有效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指出,中科院擁有100多個科研院所和3所大學,6萬多名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中,要尊重科學研究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允許科研人員自由暢想、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能以出成果的名義幹涉科研工作,不能用死板的制度約束研究活動。在創新資源配置和管理中,要讓領銜科技專家有職有權,有更大的經費支配權、更大的資源調動權,簡化不必要的管理環節,提高管理的效能。在科技評價中,要精簡評審項目數量、集中評審時間,避免過度重複評價,減少評審頻次和時間,營造激勵創新、寬鬆和諧的學術環境。
在此次推出的十項改革措施中,「百人計劃」管理做出了重要調整。據謝鵬雲介紹,現行的「百人計劃」是按照學術帥才(A類)、技術英才(B類)、青年俊才(C類)進行分類,項目名稱分類細,分配方式不盡合理。此次改革,不僅取消「百人計劃」A、B、C分類以及經費支持方式,審批流程上也做出調整。
「當前,不少科研人員反映『百人計劃』審批流程較為繁瑣,時間較長,難以充分調動用人單位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們將取消百人計劃『A、B類項目崗位設置院審批』、『C類項目兩年備案期』環節,由用人單位結合院規劃的重點領域方向,根據自身發展實際需求,自主設置崗位招聘人才。」謝鵬雲告訴記者。
在資產財務管理方面,記者了解到,此次改革將下放800萬元以下資產的使用和處置權,全部由院屬法人單位決策和審批,報中科院備案,並據此修訂中科院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