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將研究所分四大類 調整優化科研布局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科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將研究所分為四大類

  分類改革不是搞「大拼盤」(權威訪談)

  解讀人: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 白春禮 採訪人:本報記者 趙永新 喻思孌

  8月19日,中國科學院宣布啟動實施《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面深化改革綱要》(簡稱《「率先行動」計劃》),拉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這是繼1998年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之後,「科技國家隊」在科技體制改革方面又一次大刀闊斧的「率先行動」。

  中科院為什麼率先啟動全面深化改革?這次改革的突破口是什麼?研究所分類改革將如何進行?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對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進行了獨家專訪。

  推動研究所分類改革、調整優化科研布局

  記者:科技體制改革知易行難,中科院為什麼再次率先啟動全面深化改革?

  白春禮:全面深化改革是中科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率先」要求的具體行動。

  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科院時,提出了實現「四個率先」的要求,即「率先實現科學技術跨越發展,率先建成國家創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率先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從中科院的自身情況來看,目前可以說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在學科體系、創新潛力、創新隊伍、組織架構、科研條件等方面,初步具備了實現「四個率先」的基礎和優勢。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科研布局和科研能力、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科技智庫建設、體制機制等方面,與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科院還存在較大差距。實現「四個率先」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然途徑。為此,中科院黨組決定,研究制定《「率先行動」計劃》,作為統攬全院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改革創新發展的行動綱領。

  記者:這次全面深化改革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白春禮:《「率先行動」計劃》提出了5個方面共25條主要改革發展舉措。

  一是以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為突破口,明確定位,創新體制,整合機構,強身健體,構建適應國家發展要求、有利於重大成果產出的現代科研院所治理體系。二是以調整優化科研布局為著力點,進一步把重點科研力量集中到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聚焦重點,協同創新,引領跨越,支撐發展。三是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建設國家創新人才高地。四是探索智庫建設新體制,建設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五是深入實施開放興院戰略,全面擴大開放合作,提升科技服務和支撐能力。

  記者:為什麼要把研究所分類改革定位為突破口?

  白春禮:中科院自實施知識創新工程以來,在促進跨所跨學科聯合合作、發揮多學科綜合優勢組織開展重大創新活動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積累了很多經驗。但由於這些舉措沒有觸及體制機制的核心和關鍵,所以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些研究所仍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科研工作低水平重複、同質化競爭、碎片化擴張等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糾正,院層面也缺乏科技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不利於培育和增強核心競爭力,不利於組織協調和承擔重大科技任務,不利於做出重大創新貢獻。

  因此,我們把研究所分類改革作為突破口和著力點,對研究所進行分類定位、分類評價、分類管理,旨在從根本上突破體制機制壁障,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將不同類型的科技創新活動分為四大類,基本功能和成果差別較大

  記者:中科院現有的研究所將分為創新研究院等四大類別,它們有何不同?

  白春禮:這四類科研機構從事的是不同類型的科技創新活動,其性質、特點和規律各不相同,基本功能和成果也有很大的差別。

  創新研究院的基本功能是側重服務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堅持重大需求導向,瞄準帶動產業升級、突破瓶頸制約、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和技術方向;成果產出方面,要突破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提供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形成新工藝、新標準,孵化新產業、新企業,技術輻射產生重大經濟效益,做出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原始創新,造就一流戰略科技專家和工程技術專才。

  卓越創新中心的基本功能是致力於科學和技術原創,研究方向側重基礎與前沿,以明確的重大科學問題為導向;研究水平居國內同領域領先,目標是建成同領域世界級科學研究中心;成果產出方面,要解決重大科學問題、開闢新的研究方向、發明重大科學儀器、創新重大實驗方法、造就國際一流科學家、提出產生重要影響的前瞻科學思想。

  大科學研究中心是公共大型科技創新平臺,主要任務是設計、建設和運行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大科學裝置,依託開展綜合交叉前沿研究;成果產出要提供開放共享、運行高效、用戶滿意的科技服務,依託大科學裝置形成重大科技突破,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科學建議和規劃方案。

  特色研究所的基本功能側重於服務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研究方向主要圍繞不可或缺的特殊需求領域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研究,以及長期觀測、持續積累的基礎性工作;在成果產出方面,要為宏觀決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建議和建設性解決方案,在本領域裡形成新理論、新方法、新標準和新工具,形成系統性基礎數據積累,提供開放共享的分析技術平臺。

  不同類型實施不同的組織模式、人事制度等,不是只掛個牌子、佔個位子

  記者:對這四類科研機構,中科院將如何進行分類管理?

  白春禮:根據中科院的實際情況,借鑑國際一流科研機構的管理模式,將從組織模式、資源配置方式、人才人事制度、評價制度等方面,對不同類型科研機構實行分類指導、分類支持。

  創新研究院以滿足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政產學研共同參與的理事會治理結構,以國家任務和市場為主配置資源,以應用部門和市場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卓越創新中心以學術水平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行政系統與學術委員會相結合的治理結構,以擇優穩定支持為主配置資源,以國際同行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大科學研究中心以服務科研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行政系統和用戶委員會相結合的治理結構,以國家專項經費支持為主配置資源,以用戶和專家等相關第三方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特色研究所以學科特色為主要價值導向,實行相應的治理結構,按機構支持和項目支持相結合配置資源,以同行評價和相關行業部門、地方政府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

  記者:近期如何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試點?

  白春禮:在啟動階段,要按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試點先行、標杆引領的原則,成熟一個啟動一個。

  研究所分類改革,不能只是掛個牌子、佔個位子,不能搞成「大口袋」「大拼盤」,更不能「煮夾生飯」「翻大燒餅」。在分類改革試點過程中要實事求是、靈活推進,確保紮實穩健,務求實效。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這裡有最好的科研土壤
    他知道,這是眼下中科院神經所重點布局的突破方向,他渴望投身其中。絕大多數腦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療,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研發藥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類相差甚遠,研發出的藥物在人體檢測時大都無效或有副作用。疾病模型猴的製作將為腦疾病的機理研究、幹預、診治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 關於我院科技布局調整的若干思考
    科研團體的科技布局分兩個層面,一是宏觀層面,主要通過設立在明確領域方向開展科技活動的研究機構、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來實現;二是研究機構層面,主要通過設立研究室(組)和項目組織來實現。 上世紀前半葉,科技活動分工日趨精細,科技布局主要由科技活動自身的學科領域與方向來表達。隨著經濟社會與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布局表達方式不斷豐富發展。
  • 與煙臺共建研究所 中科院緣何新建5個研究所
    昨日,煙臺與中科院籤署了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共建協議未來6天內,中科院還將與另外4地籤署協議共建研究所  據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記者李斌)城市環境、納米技術、生物能源……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圍繞這些新的研究領域,未來6天內,中科院將通過與地方政府籤署協議書的方式,共建5個研究所,
  • 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通過驗收
    她表示,中科院近年來銳意改革、開拓創新,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了火車頭的作用,在研究所管理方面為構建現代院所制度做出了突出貢獻。財政部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領導和部署,籌措經費保障「知識創新工程」的順利實施。科研院所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中央財政將一如既往大力支持中科院在改革創新方面的有益嘗試。
  • 中科院在煙新建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在籤字儀式上,路甬祥說,中國科學院此次與山東省、煙臺市共建研究所是「在調整中改革、在調整中發展」的重要舉措。中科院將在知識創新工程8年試點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推進科技布局調整,力爭再用5年左右時間,真正建立起適應未來發展要求的科技布局,同時形成自覺持續進行科技布局調整的機制,為實現創新跨越、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王小凡:中科院研究所分類改革 我有話說
    ,但是再往後要下決心進入深水區,否則改革的效果會大打折扣。」美國杜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小凡2月26日在北京參加學術會議期間對《中國科學報》表示。王小凡是我國恢復高考後於1978年入學的大學生,1982年通過首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赴美留學,現任杜克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和腫瘤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他說:「我一直很感謝鄧小平和改革開放,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 【北京日報】中科院百餘院所重組四大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百餘個科研院所將啟動重組,重新組建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四大類現代科研機構,長期不出科研成果的研究所將面臨撤併。8月19日,中科院通報「率先行動」計劃,公布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
  • 王小凡:中科院研究所分類改革 我有話說—新聞—科學網
    201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實施「率先行動」計劃,提出按照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種類型,對現有科研機構進行分類改革,確立四類機構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各自不可替代的定位。 近年來,王小凡擔任了多個中科院研究所和卓越創新中心的國際評審專家,也曾參與3個卓越創新中心的建立和遴選。四類機構分類改革究竟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又有怎樣的挑戰?
  • 【中國科學報】王小凡:中科院研究所分類改革 我有話說
    201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實施「率先行動」計劃,提出按照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種類型,對現有科研機構進行分類改革,確立四類機構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各自不可替代的定位。  近年來,王小凡擔任了多個中科院研究所和卓越創新中心的國際評審專家,也曾參與3個卓越創新中心的建立和遴選。四類機構分類改革究竟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又有怎樣的挑戰?
  • 中科院與煙臺蘇州廈門等地共建5個研究所
    ,共建5個研究所,以改變以往科研力量過於集中的局面,更快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設在廈門的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佔地200餘畝,建築面積6.36萬平方米,重點研究城市生態、環境與健康,實行理事會制。中科院、廈門市將分別投入1億和2億元建設經費,力爭2008年底建成並正常運行。
  • 北京日報:中科院百餘院所重組四大研究中心—資訊—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百餘個科研院所將啟動重組,重新組建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四大類現代科研機構,長期不出科研成果的研究所將面臨撤併
  • 中科院與華為舉行座談,將光刻機等「卡脖子」問題作為科研任務
    YlsEETC-電子工程專輯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華為公司有關部門,中科院辦公廳、前沿科學與教育局、重大科技任務局、科技促進發展局、條件保障與財務局及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半導體研究所、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等有關部門及院屬單位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
  • 中科院攜手山東共建兩新研究所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和山東省省長韓寓群,青島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崔錫柱,煙臺市市長孫永春分別代表四方,籤訂中科院、山東省、青島市共建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及中科院、山東省、煙臺市共建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協議。出席籤約儀式的還有山東省人大副主任墨文川,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施爾畏等。儀式由山東省副省長王軍民主持。
  • 中科院: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布局
    9月16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會上就此問題回應稱,中科院將積極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布局。突圍國際科技競爭白春禮:中科院在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在積極融入國際科技創新網絡方面,自2018年以來,中科院已陸續與俄羅斯科學院、法國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員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籤署了科技合作協議。除此之外,白春禮表明,中科院也將加快推動科研平臺海外布局。
  • ...牛剛帶隊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考察調研
    【特別關注】牛剛帶隊到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等考察調研 2020-09-28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新建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所等五個研究所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將與有關省、市籤署協議,共建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5個新研究所。
  • 全國海洋被劃分為四大類功能區
    本報訊(記者周宇)昨天,國務院發布的《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將全國海洋分為四大類,包括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其中,領海基點所在島嶼應按照是否有居民來決定保護範圍的大小,釣魚島在已公布的領海基點範圍內,屬於禁止開發區域。
  • 中科院:將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集中攻關
    南都訊 9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稱,「率先行動」計劃第二階段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集中全院力量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攻關。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 中科院建成14個「特色研究所」 打造科技創新「特戰旅」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27日在北京透露,2015年該院先後啟動兩批共14個研究所試點建設「特色研究所」,通過3年試點建設,這14個研究所已於今年7月順利通過驗收。
  • 中科院是否已下神壇?化學類研究所你怎麼排?
    我們可以看到中科院有著輝煌的歷史。但是近幾年,清北復交浙科南領頭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在科研界強勢崛起。讓中科院系統的各大研究所深感壓力,只能加快步伐努力前進。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中科院化學類各研究所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