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據2016年1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全院共擁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2所直屬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所共建高校(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10多個野外觀測臺站,承擔20餘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正式職工6.8萬餘人,在學研究生5.2萬餘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物理、化學、材料科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地球科學等學科整體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我們可以看到中科院有著輝煌的歷史。但是近幾年,清北復交浙科南領頭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在科研界強勢崛起。讓中科院系統的各大研究所深感壓力,只能加快步伐努力前進。
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中科院化學類各研究所的發展情況。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北京)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是以基礎研究為主,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術創新研究,並與高新技術應用和轉化工作相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高水平的化學研究機構。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簡稱上海有機所),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才薈萃、實力雄厚、設備一流、成果豐碩,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和影響的有機化學研究中心;是一個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創建於1950年6月,是中國科學院首批成立的15個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於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創建於1949年3月,是一個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並重、具有較強技術開發實力、以承擔國家和企業重大項目為主的化學化工研究所。理研究所(大連)
中科院長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建於1948年12月。現有職工101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3人,博士生導師110餘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00餘人。長春應化所是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主要突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稀土化學與物理和電分析化學等具有明顯優勢的學科領域的綜合集成開展研究工作,現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應用化學研究所(長春)
中科院北京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組建於1999年6月,是以原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低溫技術實驗中心為主體,聯合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和化學研究所的相關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現有在職職工50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研究員86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49人。設有物理學、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學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動力工程、化學工程、光學工程、材料工程4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化學、物理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在學博士和碩士研究生500餘人。
中科院過程工程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來,研究範圍逐步擴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資源/環境工程等領域,學科方向由「化工冶金」發展為「過程工程」。2001年更為現名。研究所
中科院矽酸鹽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獨立建所,定名為中國科學院矽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1984年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經五十多年的發展,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已成為一個以基礎性研究為先導,以高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研究為主體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綜合性研究機構,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化研究、產業化工作」有機結合的較為完備的科研體系。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所目前有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五個研究機構,具有一流且配套的儀器設備和實驗研究設施,儀器設備資產總值2億餘元。截止到2017年年底,地化所共有在研項目主要包括973項目2項、973課題2項;重大研究計劃1項;科技支撐2項;科技部國際合作1項;重大研發項目1項、重大研發課題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6項;院戰略先導專項課題2項,專題4項;STS項目1項。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國家地球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為加快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發揮中國科學院作為科技國家隊的支撐引領作用,滿足長三角經濟迅猛發展和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中國科學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寧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領導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於2004年4月20日共同籤署了共建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簡稱寧波材料所)協議書。由此,實現了浙江省內中科院系統研究所「零」的突破,拉開了寧波材料所建設的序幕。
寧波材料所從一片農田裡起步,邊規劃,邊建設,邊招人,邊科研,邊服務,艱苦創業,高效創新。2007年11月30日,寧波材料所順利通過中國科學院、浙江省、寧波市三方組織的驗收。一期建設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蘭州化物所」)始建於1958年,由原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學、分析化學、潤滑材料三個研究室遷至蘭州而成立,1962年6月啟用現名。 蘭州化物所目前主要開展資源與能源、新材料、生態與健康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工作。戰略定位是「西部資源與能源化學和新材料高技術創新研究基地」,力爭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環境、一流人才」,特色鮮明、國內不可替代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國立研究機構。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理化所),於2002年3月28日,在原中國科學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新疆化學研究所(均於1961年成立)的基礎上整合成立。 新疆理化所定位:圍繞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依託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優勢,面向新疆區域經濟發展、中亞科技合作和國家航天與海洋需求,加強維藥現代化學科建設,推進維吾爾醫藥的現代化、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加強電子元器件累積輻射效應學科建設,為各類元器件抗累積輻射效應加固和可靠應用提供穩定的服務能力;加強敏感材料與器件學科建設,為我國航天、海洋工程中極端環境探測裝備所需的溫度傳感器提供共性技術支撐,保持優勢學科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強維哈柯文信息處理學科建設,為新疆長治久安及「一帶一路」核心區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強化中科院向西開放「橋頭堡」作用,強化與中亞等國家交流與合作,強化院內合作和學科交叉,培育新的增長點。將研究所建成國內特色鮮明和中亞有影響力的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