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是否已下神壇?化學類研究所你怎麼排?

2020-12-05 象牙塔的謊言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於1949年11月,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諮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據2016年1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全院共擁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2所直屬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所共建高校(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10多個野外觀測臺站,承擔20餘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正式職工6.8萬餘人,在學研究生5.2萬餘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物理、化學、材料科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地球科學等學科整體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我們可以看到中科院有著輝煌的歷史。但是近幾年,清北復交浙科南領頭的教育部直屬高校在科研界強勢崛起。讓中科院系統的各大研究所深感壓力,只能加快步伐努力前進。

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中科院化學類各研究所的發展情況。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北京)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成立於1956年,是以基礎研究為主,有重點地開展國家急需的、有重大戰略目標的高新技術創新研究,並與高新技術應用和轉化工作相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所,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高水平的化學研究機構。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簡稱上海有機所),是一個歷史悠久、人才薈萃、實力雄厚、設備一流、成果豐碩,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和影響的有機化學研究中心;是一個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創建於1950年6月,是中國科學院首批成立的15個研究所之一,前身是建立於1928年7月的前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創建於1949年3月,是一個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並重、具有較強技術開發實力、以承擔國家和企業重大項目為主的化學化工研究所。理研究所(大連)

中科院長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建於1948年12月。現有職工101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3人,博士生導師110餘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300餘人。長春應化所是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技術創新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主要突出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稀土化學與物理和電分析化學等具有明顯優勢的學科領域的綜合集成開展研究工作,現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應用化學研究所(長春)

中科院北京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組建於1999年6月,是以原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低溫技術實驗中心為主體,聯合北京人工晶體研究發展中心和化學研究所的相關部分整合而成。全所現有在職職工50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人、研究員86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49人。設有物理學、化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學二級學科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動力工程、化學工程、光學工程、材料工程4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化學、物理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3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在學博士和碩士研究生500餘人。

中科院過程工程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五十多年來,研究範圍逐步擴展到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資源/環境工程等領域,學科方向由「化工冶金」發展為「過程工程」。2001年更為現名。研究所

中科院矽酸鹽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1953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冶金陶瓷研究所。1959年獨立建所,定名為中國科學院矽酸鹽化學與工學研究所,1984年改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經五十多年的發展,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已成為一個以基礎性研究為先導,以高技術創新和應用發展研究為主體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綜合性研究機構,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工程化研究、產業化工作」有機結合的較為完備的科研體系。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地化所目前有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地球內部物質高溫高壓重點實驗室、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中心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五個研究機構,具有一流且配套的儀器設備和實驗研究設施,儀器設備資產總值2億餘元。截止到2017年年底,地化所共有在研項目主要包括973項目2項、973課題2項;重大研究計劃1項;科技支撐2項;科技部國際合作1項;重大研發項目1項、重大研發課題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6項;院戰略先導專項課題2項,專題4項;STS項目1項。為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國家地球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

為加快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發揮中國科學院作為科技國家隊的支撐引領作用,滿足長三角經濟迅猛發展和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中國科學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寧波市人民政府三方領導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於2004年4月20日共同籤署了共建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簡稱寧波材料所)協議書。由此,實現了浙江省內中科院系統研究所「零」的突破,拉開了寧波材料所建設的序幕。

寧波材料所從一片農田裡起步,邊規劃,邊建設,邊招人,邊科研,邊服務,艱苦創業,高效創新。2007年11月30日,寧波材料所順利通過中國科學院、浙江省、寧波市三方組織的驗收。一期建設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蘭州化物所」)始建於1958年,由原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學、分析化學、潤滑材料三個研究室遷至蘭州而成立,1962年6月啟用現名。   蘭州化物所目前主要開展資源與能源、新材料、生態與健康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工作。戰略定位是「西部資源與能源化學和新材料高技術創新研究基地」,力爭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環境、一流人才」,特色鮮明、國內不可替代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國立研究機構。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新疆理化所),於2002年3月28日,在原中國科學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新疆化學研究所(均於1961年成立)的基礎上整合成立。   新疆理化所定位:圍繞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依託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優勢,面向新疆區域經濟發展、中亞科技合作和國家航天與海洋需求,加強維藥現代化學科建設,推進維吾爾醫藥的現代化、標準化、產業化、國際化;加強電子元器件累積輻射效應學科建設,為各類元器件抗累積輻射效應加固和可靠應用提供穩定的服務能力;加強敏感材料與器件學科建設,為我國航天、海洋工程中極端環境探測裝備所需的溫度傳感器提供共性技術支撐,保持優勢學科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強維哈柯文信息處理學科建設,為新疆長治久安及「一帶一路」核心區的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同時,強化中科院向西開放「橋頭堡」作用,強化與中亞等國家交流與合作,強化院內合作和學科交叉,培育新的增長點。將研究所建成國內特色鮮明和中亞有影響力的研究機構。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曹安民課題組誠聘博士後,材料化學方向
    ▎學術經緯/報導 因科研工作需要,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曹安民課題組擬招聘博士後1-2名,主要從事新型二次電池(包括Li+、Na+、K+電池等)電極材料體系的開發,同時擬招聘項目聘用3-5名,
  • 調查:是否該讓SCI「走下神壇」
    因此,科研論文是否發表於SCI期刊、期刊的影響因子如何,已成為許多國家和機構評價科研人員績效的指標。  SCI歷史上曾幾經「倒手」,它本是由美國的科學信息研究所獨立編制發布,但1992年科學信息研究所被湯森公司收購,此後隨著湯森公司和路透社合併,「東家」又變成了湯森路透。不久前,湯森路透又決定將其出售給和科研毫無關係的私募股權公司Onex和霸菱亞洲投資,讓人們看到了它商業性的一面。
  • 湘潭大學同一學院10人被保研至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湘潭在線1月14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胡美玲 實習生 彭家暄)近日,湘潭大學公布消息,該校化學學院2017級本科生中有10人被保研至中科院化學研究所。被保研的10名學生中,5人來自化學專業,2人來自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2人來自材料化學專業,1人來自應用化學專業,共有6名女生、4名男生。他們除了學習成績優異之外,有的還是公益營銷冠軍、優秀辯手、足球隊隊長、藝術隊隊長等,多人擔任過輔導員、教官等。湘潭大學化學學院院長鄧國軍介紹,學院往年每年都有4-6人被保送至中科院化學研究所,今年經過雙向選擇,人數增至10人。
  •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2018考研成績查詢系統於本周六開放
    2018考研複試交流群 120223238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2018考研初試成績查詢時間已公布,中公考研小編整理了「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2018考研成績查詢系統於本周六開放」文章,希望對考研的同學們有所幫助,並祝福考研的同學們順利過考試。
  • 憶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四位師長—新聞—科學網
    1990年,大連化物所組織中科院相關科學家赴德國參加中德雙邊催化學術會議,順道參觀訪問幾所德國大學的催化實驗室。在訪問德國波鴻大學催化實驗室那天,先是由該實驗室的負責人介紹實驗室的概況,雙方科學家進行學術交流,然後參觀實驗室。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親手研製儀器 破解科學難題
    16年前,楊學明做出了一個決定——回到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工作。 彼時,他剛獲得臺灣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終身研究員職位不久,做出這個決定也意味著要放棄很多。 比如,多年打拼正蒸蒸日上的科研事業;再如,辛苦研製的諸多科學儀器設備無法搬遷隨行;此外,還有很多研究項目也都必須從頭開始。
  • 寧波北侖 |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園區開建
    8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園區項目開工。建成後,該園區將聚焦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高新技術成果,為寧波打造「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提供科技支撐。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新材料創製中心立足寧波市,輻射長三角,圍繞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研究與中試,開展成套製備技術與工藝的開發以及技術轉移、轉化和項目孵化。
  • 煙臺市政府與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籤署...
    12月16日上午,煙臺市政府與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籤署共建煙臺中科先進材料與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協議。中科院院士劉維民,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王齊華出席。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出席並致辭,副市長張代令代表市政府與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代表籤約,副市長李朝暉、崔宗濤、李波參加籤約。陳飛在致辭中表示,煙臺與中科院有著深厚合作基礎,各項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園區項目開工
    中國寧波網訊 昨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園區項目開工。建成後,該園區將聚焦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高新技術成果,為寧波打造「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提供科技支撐。據了解,該園區是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寧波新材料創製中心原有規劃內容基礎上的擴展升級。園區將重點建設「兩院兩基地」,即新材料研究院、生物醫藥研究院、研究生培養基地和新材料中試基地,圍繞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品種、新技術研究與中試,開展成套製備技術與工藝的開發以及技術轉移、轉化和項目孵化。
  • 中科院將研究所分四大類 調整優化科研布局
    中科院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將研究所分為四大類   分類改革不是搞「大拼盤」(權威訪談)   解讀人: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 白春禮 採訪人:本報記者 趙永新 喻思孌    中科院為什麼率先啟動全面深化改革?這次改革的突破口是什麼?研究所分類改革將如何進行?圍繞這些問題,記者日前對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進行了獨家專訪。  推動研究所分類改革、調整優化科研布局  記者:科技體制改革知易行難,中科院為什麼再次率先啟動全面深化改革?
  •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技術轉化已創下過億收入
    在上海原法租界「最具科學氣息」的嶽陽路上的中科院大院內,有一座赭石色的建築,外形酷似中世紀的城堡,由很多連續的拱門相連,交響詩般的工整磅礴令人驚豔。這幢原名為「在君樓」的建築,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最早建的一座大樓,後來被命名為「生科樓」。
  • 「液滴機器人」—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宋延林團隊的最新研究
    液滴的多種行為控制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宋延林研究員課題組近年來致力於納米綠色印刷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這種液滴控制技術在化學分析和生物醫學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潛在應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Sci.
  • 王小凡:中科院研究所分類改革 我有話說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小凡2月26日在北京參加學術會議期間對《中國科學報》表示。王小凡是我國恢復高考後於1978年入學的大學生,1982年通過首屆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赴美留學,現任杜克大學醫學院藥理學和腫瘤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他說:「我一直很感謝鄧小平和改革開放,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 中科院雄踞第一!你的目標院校排第...
    中科院雄踞第一!你的目標院校排第幾? 首先一起來看下,到底是哪62所高校經過層層評估順利上榜呢? 此次的榜單上的排名僅有62個,並且僅僅是內地的研究生院排名,並不包括部分軍事類院校和港澳臺地區高校。我們不難發現,中科院雖然不是985,名氣可能也不如清華、北大,但其研究生院在評分中是遙遙領先,雄踞第一,也是很多考研學子的目標院校,低調務實,踏實不張揚。
  • 中科院心理諮詢師證書到底怎麼樣?國證?哪裡查詢?是否通用?
    自從去年11月開始心理諮詢師開始全國「推行」後很多學員問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到底是個什麼性質的單位?它們頒發的《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證書國家認不可用?有沒有用?含金量到底怎麼樣?這個證怎麼去查詢真假?該怎麼報考等等一系列問題,現在銘科君針對以上問題簡單幫大家分析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天津工業生物研究所獲批 為中科院落戶天津首家
    從天津市科委獲悉,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近日獲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覆成立,是中科院落戶天津的首個研究所,將成為中科院服務天津經濟社會發展的「橋頭堡」。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成立,將進一步加快我國工業生物技術體系建設,為天津市以及全國的工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 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推上了神壇
    一個水平評價類的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這麼低,簡直就是給這個行業的未來指明了方向:環評也要走下「神壇」了。林廣清先生的文章《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拉下了神壇》,寫得盪氣迴腸,讀完久久不能平靜。但是我想說,是誰把環評工程師推上了神壇?(一)環評工程師自2005年第一次開始考試,至今已走過14個年頭了。
  • 從事古生物研究十多年,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殷宗軍...
    圖為殷宗軍(右)在科研中。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殷宗軍說。十多年來,他始終專注於這個冷門學科,希望揭開化石背後隱藏的動物演化歷史。這份堅持源於熱愛,也來自於科研的進展、院所的支持。一個個直徑1毫米左右的微小化石,被小心翼翼地從巖石中分離出來後,放到顯微鏡下,使用超高解析度X射線顯微斷層成像技術進行三維掃描,化石的立體結構就在顯示儀上得以重構。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就可以揭開化石背後隱藏的動物演化歷史。
  • 中科院網絡中心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成立
    8月15日,在中科院人教局主辦、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科學院理論與計算化學高級學術研討會」上,中科院網絡中心超級計算中心陸忠華研究員正式宣布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計算化學虛擬實驗室」成立。
  • 走進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探秘大健康產業鏈中的科技支撐
    雲南首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這就是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前身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植物資源化學研究組,由著名植物學家蔡希陶先生於1957年創建。經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2001年,國家科技部批准其建設成為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下稱「植化室」),是我國第一個以「植物化學」命名的研究室(1963年),也是雲南省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