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在星際爭霸遊戲中蟲族基本上除了沒有腿的單位外,其他單位腿的數量都是偶數隻的。比如跳蟲、蟑螂、毒爆、雷獸這些都是4條腿。然而唯獨地刺,他卻有5條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講,物種的進化一般呈現的是一種「對稱發展」的方式進行的。多細胞生物最原始的對稱方式一般屬於「輻射對稱」,例如海星、海葵這種類型的生物就是屬於輻射對稱。後來發展到脊椎動物,由於脊柱的出現,「左右對稱」成為了生物更為普遍的進化方向。有趣的是昆蟲雖然不屬於脊椎動物,但它們也都是以左右對稱來進化的。而以左右對稱來進化的生物就造成了他們的腿或者手必須是雙數。
我們知道,在遊戲中地刺是由刺蛇進化,在從外形設計上來看刺蛇其實更偏向是脊椎動物畢竟不僅長得像條蛇,名字中也有個「蛇」字。但實際上刺蛇是一種名為食草惰蟲的昆蟲感染同化而來,因此刺蛇它的身體內部並沒有所謂的脊椎,支撐起它本身的依靠的是那無比強壯的腹肌以及奇特的站立姿勢。再加上,昆蟲手腳和脊椎動物的不同源,發生機制、調控基因不同,因此刺蛇在進化為地刺之後,就無需遵守脊椎動物左右對稱的進化方式,而是選擇了更低等的輻射對稱。
所以由刺蛇進化而來的地刺,他長出了5條腿,身體兩側各兩條,在身體後部還有一條,形成了類似於菊海星腕分布的樣式。這樣的進化方式是屬於典型的輻射式對稱,如此進化對於地刺來說有什麼優勢呢?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提供穩定的支撐,由於地刺頭部的可伸縮脊刺體型巨大,為了保持平衡就需要5隻腿來牢牢抓住地面,尤其是後退,我們來看地刺的側視圖。
身體的中心明顯大幅度的前傾,只能依靠後退深深插入土地當中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不過,如此一來,以輻射對稱來進化的地刺相比於左右對稱的刺蛇來說從生理構造上來看少了一個極軸,因此移動速度要慢不少,不過不科學的是地刺的移動速度要比刺蛇快。
地刺選擇這樣的進化方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實際上蟲群本身的生理結構進化就有一個矛盾的地方。因為異蟲整個種群單位的進化原理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自然選擇結果,本質上一切的進化都是已經被安排好了的,在需要的地方做到了最極端的進化,在不需要的地方就會被完全簡化。例如蟲群的攻擊和繁殖能力被無限放大,而智力為了便於主宰的控制都還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因此仔細觀察的話,雖然刺蛇和地刺他們的頭部看起來都很大,但真正的腦容量都非常小,這樣他們就只會完全聽命於主宰的命令。
說到自然選擇,咱們這裡就得來說一個課外話題。目前絕大多數人認為生物的基因突變和進化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就如同哺乳類動物大部分為四條腿而不是六條腿一樣,是因為四條腿更有優勢而被保留了下來。但事實上,自然選擇並不是萬能的,其本身還有許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因為還有許多不好不壞的生物性狀也都保留了下來。
因此,在生物學上對於生物為什麼會長成現在這個樣子比較主流的解釋是「隨緣」,事實上有些性狀對於生存沒有任何影響,但是運氣好被保留了下來並且一直延續至今。哺乳動物的老祖先是四條腿,所以現在的哺乳動物就是四條腿,至於老祖先們為什麼是四條腿,那是因為運氣好,正好就長成那樣了。這正好和星際爭霸中的蟲族是兩個極端,一邊的生物進化是完全隨機,而另一邊是完全被控制,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