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奮鬥者
人民創造歷史,歷史造就英雄。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最美奮鬥者」,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為偉大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鬥的傑出代表。這其中,有五名國家榮譽獲得者和十餘名「最美奮鬥者」與杭州有著不解的淵源,杭州,一路見證他們全力實踐「幸福源自奮鬥、成功在於奉獻、平凡造就偉大」的價值理念。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定會因為包括杭州人在內的億萬追夢人,去跟隨英雄足跡、去奮鬥而變得更加精彩。
最美奮鬥者裘法祖:
用一把小小手術刀,
劃開中國外科手術的一個時代
從溫情脈脈的西子湖到人才濟濟的上海灘,從古樸典雅的德國慕尼黑到雄踞江漢平原的中國武漢,他攜四方山水之靈氣,憑一把小小的手術刀,60餘載春秋,譜寫了一曲震撼中外醫學界的華麗樂章。
他就是「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
圖片來源:光明網
立志從醫 不想讓天下母親受痛苦
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杭州的一個「書香世家 」。從小勤奮學習的他,於18歲那年考入了同濟大學醫學院預科班學習德語。從那時起,他便與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母親的離世,讓裘法祖更加堅定了從醫的信念。
1933年春天,裘法祖的母親痛苦地死於闌尾炎,在當時的中國,對這樣的簡單手術無能為力。
喪母之痛,痛徹心扉。
1936年,裘法祖遠赴德國留學,就讀於慕尼黑大學醫學院。
3年後,裘法祖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德國醫學博士學位,不到5年就被晉升為副主任醫師,之後又受聘於土爾茲市立醫院任外科主任。如此「禮遇」,在當時的德國是絕無僅有。
多少個夜晚,西子湖楊柳依依的畫面在腦海中揮之不去,錢塘江滾滾濤聲在耳邊不絕迴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燃遍了歐亞大陸,歸期無望的裘法祖壓抑著思鄉之情,在異國他鄉進行著他的行醫生涯……
「裘式刀法」 點燃無數患者生命之燈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屏
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裘法祖毅然放棄了國外的生活,帶著妻兒踏上了回國的海輪。
就在這艘從德國開向上海的輪船上,裘法祖成功為一名肝臟破損、生命垂危的病人實施了肝臟縫補手術,病人在他的「妙手」之下轉危為安。
船未抵岸,裘法祖的「名氣」卻已傳遍上海灘。
裘法祖從醫的60多年,也是中國外科迎來歷史性變革的60多年,他不僅率先奠定了今天中國醫學裡的專科概念,更用一把小小的手術刀開啟了我國外科手術領域非凡的歷史:
在手術中確診全世界第一例臨床腦血吸蟲病;
籌建我國第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並建立起全國第一個器官移植病房;
直到現在,他主持的肝移植仍然保持著兩項全國紀錄:例數最多,存活時間最長。
作為中國外科學奠基人,裘法祖是醫學界公認的一把寶刀。他自創的「裘式刀法」以穩、準、輕、細、快見長,點燃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之燈。
有人這樣說:裘法祖要劃破兩張紙,下面的第三張紙一定完好無損。
跨越國界的仁愛之心
當之無愧的「中國外科之父」
裘法祖不僅精湛的醫術馳譽中外,博大的胸襟也為中國外科學的發展培育了「累累碩果」。
桃李滿天下,是人們對育人者的讚譽,於裘法祖而言,也是毫不誇張的寫實。他的學生,遍布歐美亞大陸,「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首創斷手再植術成功者之一的錢允慶等都是他的得意門生。
在一生眾多的榮譽與光環中,裘法祖始終覺得「醫德風範終身獎」的分量最重。他時常告誡學生:做醫生不難,做好醫生很難,永遠做好醫生難上加難。要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
2008年的初夏,裘法祖溘然長逝,享年94歲。
希波克拉底曾說,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回望裘法祖60餘載行醫生涯,手術無數從來未錯一刀;把手捂熱了為患者做體格檢查;選擇坐在離燈箱最近的地方為病人看片……
他用愛的路徑和心的維度,呵護無數患者微弱的生命燈火!用無私奉獻畢生所學,讓醫學事業薪火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