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所在可拉伸襯底結構色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對於彩色顯示技術來說,傳統技術採用色彩吸收材料如染料、色素等進行光譜濾波顯色但此類材料存在使用壽命相對較低、製備工藝較為複雜、色彩串擾等問題,因而在高分辨顯示、成像等應用領域面臨較大的挑戰。隨著納米技術與納光子學等學科的興起,具有高自由度光譜調控能力的人工納米結構如超材料、超表面顯色領域提供了一種新的操控技術。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調控納米結構的結構尺寸、形貌、周期等可以改變結構所呈現出的色彩。

  對比傳統的顯色技術,通過結構產生的色彩即結構色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小的尺寸、不褪色等特性,因而在彩色顯示、成像技術、防偽技術上具有很大的優勢。此外,具有色彩動態調控能力的結構更是結構色中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然而目前大部分結構色工作中色彩缺乏有效的動態調控能力或者需要特定的條件。

  為解決目前結構色工作中動態調控存在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將聚二甲基環氧烷(PDMS)作為可拉伸襯底引入到傳統等離子體結構中來構建動態可調的結構色。相較於傳統亞毫米級尺寸結構色器件,該團隊通過幹涉曝光技術、PDMS嵌套保護等優勢技術製備出晶片尺寸的實驗器件。在宏觀光學(正入射)測試條件下,該納米結構複合體系中的共振機制產生高純度結構色,PDMS襯底拉伸過程中,器件所呈現出的色彩可從綠色變化到紫紅色。此外,複合體系結構中的物理機制也得到了進一步分析。這種基於可拉伸襯底的結構色在快速心率監測、生物傳感、力學測量方面具有潛在優勢。

  該工作已發表於《先進光學材料》(Adv. Opt. Mater. (2017) 591600829),並得到了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1 基於可拉伸材料PDMS動態顯色器件結構示意圖 

 

2 基於可拉伸材料PDMS動態顯色器件實驗結果圖 

  對於彩色顯示技術來說,傳統技術採用色彩吸收材料如染料、色素等進行光譜濾波顯色,但此類材料存在使用壽命相對較低、製備工藝較為複雜、色彩串擾等問題,因而在高分辨顯示、成像等應用領域面臨較大的挑戰。隨著納米技術與納光子學等學科的興起,具有高自由度光譜調控能力的人工納米結構如超材料、超表面為顯色領域提供了一種新的操控技術。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調控納米結構的結構尺寸、形貌、周期等可以改變結構所呈現出的色彩。
  對比傳統的顯色技術,通過結構產生的色彩即結構色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小的尺寸、不褪色等特性,因而在彩色顯示、成像技術、防偽技術上具有很大的優勢。此外,具有色彩動態調控能力的結構更是結構色中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然而目前大部分結構色工作中色彩缺乏有效的動態調控能力或者需要特定的條件。
  為解決目前結構色工作中動態調控所存在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微細加工光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將聚二甲基環氧烷(PDMS)作為可拉伸襯底引入到傳統等離子體結構中來構建動態可調的結構色。相較於傳統亞毫米級尺寸結構色器件,該團隊通過幹涉曝光技術、PDMS嵌套保護等優勢技術製備出晶片尺寸的實驗器件。在宏觀光學(正入射)測試條件下,該納米結構複合體系中的共振機制能產生高純度結構色,且在PDMS襯底拉伸過程中,器件所呈現出的色彩可從綠色變化到紫紅色。此外,複合體系結構中的物理機制也得到了進一步分析。這種基於可拉伸襯底的結構色在快速心率監測、生物傳感、力學測量方面具有潛在優勢。
  該工作已發表於《先進光學材料》(Adv. Opt. Mater. (2017) 5,9,1600829),並得到了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圖1 基於可拉伸材料PDMS動態顯色器件結構示意圖 
 
圖2 基於可拉伸材料PDMS動態顯色器件實驗結果圖 

相關焦點

  • 福建物構所雜化光鐵電半導體的結構設計與光電應用研究獲進展
    偏振光電探測在醫療、環境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二維結構材料是實現該功能的重要物質載體之一。其中,二維有機—無機雜化鐵電體不僅表現出強烈的結構各向異性,而且鐵電自發極化形成的內建電場利於光生載流子分離,在偏振光電探測方面獨具優勢。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些年,為了實現光電探測器的便攜化和可移植化,柔性光電探測器的設計與製備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柔性光探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敏感材料的敏感性與柔韌性要求越來越高。一維無機納米材料具有高的長徑比,各向異性特點明顯。其獨特的電子限域作用有利於電子和空穴能態保持分離,能有效延長載流子壽命,展現出優秀的光電特性。同時,線性的幾何結構,使得其對外力具有很好的彈性,導致在發生形變後,材料表面不會產生裂紋。
  • 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研究進展
    本文重點闡述了雪崩光電二極體的基本原理、以及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結合應用方向對其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性介紹。3.1 DRS公司的研究進展美國DRS公司與英國SELEX公司採用的是高密度垂直集成光電器件結構(HDVIP),HDVIP器件是由早期提出的紅外焦平面環孔pn結器件發展而成的,該器件不需要使用In柱互連技術來製備器件。
  • 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的研究進展
    本文重點闡述了雪崩光電二極體的基本原理、以及HgCdTe雪崩光電二極體材料和器件的研究,結合應用方向對其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性介紹。3.1 DRS公司的研究進展美國DRS公司與英國SELEX公司採用的是高密度垂直集成光電器件結構(HDVIP),HDVIP器件是由早期提出的紅外焦平面環孔pn結器件發展而成的,該器件不需要使用In柱互連技術來製備器件。
  •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鐵電材料研究獲進展 2020-03-02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但是目前所報導的紫外光電探測大部分都需要有外加電壓的存在才能夠工作,制約著光電器件往便攜、節能方面的發展。鐵電體具有自發極化,且在光照下鐵電自發極化所產生的內建電場能夠促進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在自驅動光電探測領域顯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與傳統的無機鐵電體相比,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因其豐富的物理化學特性而備受關注。然而,基於雜化鈣鈦礦鐵電體實現自驅動紫外光電探測仍然是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光電所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獲進展 2016-04-28 光電技術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應用光學研究室廖勝課題組在共孔徑寬光譜紅外雙波段消熱差光學系統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獲進展
    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 μm),但通訊窗口1.31 μm和1.55 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
  •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蘇州納米所在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6-08-18 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研究人員提出利用具有高發光效率的III-V族材料作為發光材料,生長或者鍵合在矽襯底上,從而實現矽基光電集成。III族氮化物材料是一種直接帶隙材料,具有禁帶寬度寬、化學穩定性強、擊穿電場高以及熱導率高等優點,在高效發光器件以及功率電子器件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已成為一大研究熱點。
  •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福建物構所滷化鉛雜化半導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016-02-2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作為新型光伏材料備受科學家關注,其光電轉換效率已迅速刷新到20%,並有望達到晶體矽電池25%的水平。
  • 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平面異質結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員謝曉明領導的研究團隊採用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出單原子層高質量石墨烯
  • 深圳先進院等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等在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Interface modulation of BiVO4based photoanode with Bi(III)Bi(V)O4for enhanced solar water splitting(《利用Bi(III)Bi(V)O4界面調控的BiVO4光陽極進行光電催化水分解研究》)為題,發表於催化領域重要期刊
  • 湖南大學在基於鈣鈦礦微納半導體光電器件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光電探測器作為光電系統中接收端的核心器件,其性能指標直接影響到光電系統的整體性能。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鄒旭明副教授聚焦新型半導體材料光電器件的研究,近期取得了系列進展,在國際高水平刊物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傳統光電探測器存在靈敏度低、噪聲高、光譜帶寬不足、光學結構設計複雜等缺點。
  • 光電集成技術研究綜述
    系統應用: 通過微納結構的設計可以有效提高光電能源的轉換效率,並應用在太陽能電池的光伏轉換效率提升方面;通過亞波長結構組合而成的人工複合介質,可以產生電磁隱身、光學欺騙等新穎物理現象,在光信號的探測與反探測方面有重要應用
  • 進展 | 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
  • 鐵電晶體無公度相調製結構研究獲進展
    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光電功能材料,在非線性光學、壓電、熱釋電和鐵電信息存儲等方面有廣泛應用。
  • 「半導光電」 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單片集成研究進展
    介紹了國內外矽基光電子器件與集成晶片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本課題組在矽基光電子與微電子集成方向的研究進展,包括矽基雷射器、矽基光調製器、矽基發光器件與控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光電探測器與接收電路單片集成、矽基微環濾波器與溫控電路單片集成、單片集成矽光收發晶片等。
  • 藍光高效長壽命發光電化學池的研究進展
    常見的有機發光器件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和發光電化學池(LEC)。其中,OLED已在顯示和照明領域得到了廣泛的商業化應用,而具有低成本和高功率效率優勢的LEC仍然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穩定、高效的藍光LEC的缺乏,極大的限制了LEC的應用。
  • GaN襯底調控增強MoS2室溫谷極化率
    單層二維半導體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如二硫化鉬(MoS2),由於反演中心對稱性破缺以及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在能帶結構中存在非等價的極值點(K和K¢
  • 進展|超低暗電流高性能近紅外矽基光電探測器研究
    執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電探測器是光電鏈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之一,雖然矽基光電探測器廣泛應用於可見光譜範圍(0.4-0.7μm),但通訊窗口1.31和1.55μm的近紅外光子能量並不足以克服Si帶隙(1.12 eV)誘導光生電流,因此如何實現矽基探測器1.1μm以上的近紅外探測仍然是發展單片光電集成技術所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