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陸地上的鼠類,其實水面下也存在著另一種不一樣的「鼠」。「琵琶鼠」是許多種身披骨板、底棲型魚類的通稱,它們原生於南美洲,因號稱可以吸食清理水族箱壁上的藻類,或是因奇特的外型,而被引進河道,坊間又稱它們為「清道夫魚」或「垃圾魚」。
「琵琶鼠」或被稱作「異形」,原生地為南美洲巴拿馬、巴西、哥斯大黎加、巴拉圭等地,它們左右兩邊的腹鰭相連形成圓扇形吸盤,因此可以吸附在水族缸上, 80年代開始由水族業者引進,賣給顧客養在水族箱內,負責吃箱底的藻類穢物淨化水質,因它們奇特的外觀加上清掃能力,吸引不少粉絲喜歡。
但琵琶鼠進入水族箱後的表現卻未必如飼主所預期,因為缸壁上的藻類並非它們的最愛,當有好吃的飼料可以選擇時,它們也能呈現仰式將浮在水面上的飼料吃光,並不想委身當清道夫,當然也不會再賣力去清潔缸壁了。除了發現琵琶鼠清理水族缸的效果不如預期之外,長大後變得相對猙獰恐怖的外表,也成了它們容易被棄養的原因之一,而棄養者往往是將水缸往水溝一倒就了事。
除了民眾棄養之外,琵琶鼠也常常透過宗教團體的放生活動而進入河川,雖然放生動物的本意是好的,但當今的宗教放生活動演變成刻易捕捉、購買的供需架構,同時往往在沒有考慮到物種與生態系統的關係下,輕率將許多外來物种放至本土野外環境中,讓類似對環境適應力極強的琵琶鼠,就此在一些水域落地生根。
園方指出,在野外的琵琶鼠體型越長越大,大到一般的大魚或鳥類沒辦法吞食時,它們再也沒有天敵壓力;優秀的刮食能力收割河流裡的水生植物,連帶底層的小魚及魚卵也會被吞下肚,就此繁衍越來越多,如今泛濫成災。
除了琵琶鼠,還有吳郭魚、福壽螺、斑腿樹蛙等外來種生物,一旦讓外來種適應了當地的生活環境,又因為缺乏天敵、繁殖快速,對原生本土生物造成嚴重的侵害,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平衡。水下的「鼠」患無法輕易結束,自然生態早已出現被外來種大軍入侵的危機,為了美麗的福爾摩沙,請大家別隨意棄養寵物,更不要隨意放生外來種生物,讓生態回到原本的和諧,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猜你還想看
墮落凡間的赤龍,驍勇不過萊州紅!
隱秘在東北大山中的犬類,中國僅有的護山犬,野性難馴驅熊趕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