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貞元年間,長安城內繁花似錦,而且在街的兩側,還新搭了兩座彩樓。原來是唐德宗下旨,舉辦一次琵琶大賽。並令宮廷樂師,康崑崙,總督所有事宜。
康崑崙自小學習琵琶。十五歲那年獨身來到長安,被宮廷首席樂師收為了關門弟子。幾年後在新皇帝唐德宗的一次宴會上,康崑崙一曲《羽調錄要》,彈得是技驚四座,從此被贊為大唐琵琶王。
比賽的日子說到就到。一連三天,康崑崙卻一直搖頭不止。俗話說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在康崑崙眼裡,這些人哪裡是在彈琵琶,簡直是彈棉花。正感傷間,就聽一聲高喊:「萬歲駕到!」
康崑崙慌忙去迎接。德宗攙起康崑崙,說:「連日來朕處理朝政,有些累了。特來散散心。」說完坐在椅子上,「好幾日,沒聽你彈琵琶了,你且上臺給朕彈幾曲。順便也讓我子民們,見識一下我大唐『琵琶王』的風採。」
康崑崙慌忙稱是。走上臺去,一曲彈畢,臺下歡聲雷動。正待再彈一曲,就見一個小太監跑了過來,叫道:「萬歲有旨。想聽其他人彈奏。」
康崑崙慌忙應允,令下一位選手彈奏。只見一位綠衣女子,懷抱琵琶安坐在臺上。隨即弦動音飛,彈了起來。
再看康崑崙,先是一愣,跟著就張大了嘴,傻呆呆的望著臺上。原來,這位女子彈奏得正是他譜寫的《羽調錄要》,更不可思議的是從原來的羽調,移到了楓香調上彈奏。
德宗也聽出彈得是《羽調錄要》,問康崑崙:「此女子彈得如何?」可如今,康崑崙的心思都在臺上,根本沒反應。德宗笑了笑,也沒怪罪康崑崙。直至綠衣女子彈完,才再次開口:「愛卿,此女子彈得如何?」
這次康崑崙聽到了,慌忙回道:「鬼神之技,天上之音,強我百倍。」說完,突然跪倒說道:「萬歲,臣請萬歲恩準,此女子為宮廷樂師。以便臣隨時請教。」
康崑崙這是怎麼了?德宗略一沉吟,便笑了!看來康崑崙是看上人家了,可你雖有情,人家是否婚配了呢?想到這,德宗命人去把綠衣女子叫來。
原來,由於康崑崙一直醉心琵琶技藝,達到痴狂地步,如今雖已過而立之年,卻還是孑然一身。如今突然一位志同道合的奇女子出現,說不動心?那才奇怪呢。
不一刻,綠衣女子來了,看樣子也就二十多歲,見到德宗後跪倒在地,嚇得頭也不敢抬起。德宗看了眼康崑崙。好嘛,康崑崙已是倆眼放光,緊緊的盯住了人家。德宗笑了笑,問道:「你叫何名?」
綠衣女子沒吭聲,跪在地上一個勁的晃著腦袋。德宗奇怪皺起眉。還是康崑崙看出了些眉毛,問道:「你莫非是個啞巴?」
綠衣女子看了康崑崙一眼,點了點頭。德宗有些洩氣了,但只得接著問:「可否婚配?」
綠衣女子又搖了搖頭。德宗不再問了,而是一招手把康崑崙叫到跟前,小聲說道:「此女子是個啞巴,不能進宮。你若想隨時請教,就只有是留在你的身邊了。」
康崑崙慌忙說道:「謝萬歲。不過,臣怕她不答應,所以還請萬歲下旨。」
德宗說:「你身為宮廷樂師官,卻收婦人為徒,有違綱常。賞她當你的奴婢,人家何罪之有?如今只有欽點姻緣這一個辦法。」
康崑崙臉騰得一下就紅了,說:「只要能將她留下,以便隨時討教,臣願娶她為妻。」
德宗問綠衣女子的情況,當得知綠衣女子父母皆亡後,德宗點了點頭說:「既是如此,那朕就做主,將你許配給我大唐琵琶王,康崑崙為妻,你意如何啊?」
聞聽此言,綠衣女子一下子給坐在了地上,猛然高聲喊了起來:「可使不得啊!」
這一句,所有在場的人都驚得瞪圓了眼,原來綠衣女子不但會說話,而且還是男人的說話聲。跟著就見綠衣女子,一伸手拿掉頭上的假髮,居然露出了一個光頭——是個和尚!
和尚一邊向上叩著頭,一邊說起原由。原來和尚名叫:段善本,在莊嚴寺出家。也跟康崑崙一樣,自幼就研習琵琶,已有三十多年。聽說這次琵琶大賽後,說什麼也坐不住了,於是瞞著方丈跑出寺廟,不敢以真面目參賽,便化妝成女子。可他哪裡知道德宗帝會來。所以只得裝啞巴,想糊弄過去。當聽聞德宗要將他許配給康崑崙,知道再也瞞不下去了,這才開了口,說出實情。
康崑崙聽完後,兩眼就放了光。其實他眼裡只有琵琶,才不是要找老婆呢。如今見對方是個和尚,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幾步搶到段善本面前,跪倒在地叫了起來:「師傅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段善本哪有心思收徒弟,一邊慌亂的回拜,一邊向德宗請罪,他明白自己是欺君大罪,搞不好就要掉腦袋的。德宗雖有些生氣,但眼見倆人:一個口喊著「師傅收了徒兒吧」,一聲又一聲的叫;一個高呼「萬歲開恩」,咚咚咚的一頭又一頭的磕。那樣子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忍不住哈哈的給笑了起來,說:「兩位痴人,一個更比一個痴。」
於是再次下旨:段善本欺君之罪事出有因,雖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如今有兩條路,一是進大牢,二是收康崑崙為徒,自己選去。選啥?別說肉身和尚了,就是金剛羅漢,也不願意進大牢。
從此後,康崑崙在段善本的調教下,再次學藝。真是「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十年後康崑崙藝成,不但成為了舉世無雙的大唐琵琶王,而且其琵琶技藝,一直影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