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拿天鵝》:中國最早的琵琶武曲背後,有著怎樣的文化內蘊

2020-12-04 笑語千年

海青又名海東青、海東青鶻、海東鶻等,蒙古語為「升豁兒」,是一種體型較大的獵鷹。蒙古貴族常將海東青用於狩獵,據《元史大詞典》中記載:"該鳥兇猛迅捷,能幫 助獵殺天鵝,深受宮廷及蒙古貴族愛重。"

蒙古族一向將白色視為最神聖、聖潔、崇高的顏色,潔白如雪的白海青,更是受到人們的推崇。成吉思汗的乞牙惕部落,便是以白色的海青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白色的海東青被蒙古人稱為"察罕保兀罷。"是喜慶、吉祥的象徵。

最早把海東青做為狩獵的工具、 用來捕捉天鵝的,是居住在黑龍江下遊的女真人。據《 女真傳》記載:女真人素知 " 天鵝能食珠蚌, 則珠藏其嗦;又有俊鵲,號海東青者,能擊天鵝。"於是女真人便開始了馴養海東青:" 人既以海青而得天鵝 ,則於其嗦得珠焉。 "

捕捉海青並非易事,能得到海青者寥寥無幾 。遼滅渤海國後,女真也被納入遼國治下,遼國貴族便要求女真人捕海東青進貢, " 每歲大寒,必命女真發甲馬數百至五國界取之,往往爭戰而得" 。遼國皇帝為了遊獵,常派使者佩帶銀牌,到女真人處強素海青。這些使者每到一處, 除了向女真人民敲榨財物外 ,還要他們獻美女伴宿,激起女真人民無 比的憤恨和強烈的反抗。這也成為女真領袖阿骨打起兵反 遼的一個重要原因。 遼國貴族將由女真人那裡掠奪來的海東青奉獻給皇帝,皇帝用海青搏擊天鵝娛樂。 上行下效之下,遼國貴族紛紛以海東青搏擊天鵝為戲,這也成為契丹上層社會的一種時尚。

一、海東青與遊牧民族的淵源

海東青與北方遊牧民族的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千百年來形成了以海東青為核心的獨具關東特色的狩獵習俗和宗教文化。 鷹曾經作為圖騰被許多北方少數民族崇拜,拜鷹神 習俗是遼東地區原始宗教觀念的具體體現。 在滿族神話中鷹神是司火神,與火崇拜聯繫在一起 。 滿族神話把鷹神說成是女薩滿, 是人類第一位創世女神 。

女真人中流傳的民間傳說《鷹城與海東青》描繪了海東青幫助阿骨打抗遼的情形,故事中的海東青王體大如牛,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赫哲族的民間長詩《尼瑪堪》歌頌的圖騰神鳥 " 闊裡" 就是海東青。 在這些神話和傳說裡,都把鷹神說成是勇敢善戰、 濟世扶困的英雄,這種對鷹神的崇拜還大量表現在以薩滿教為中心的宗教藝術上,用音樂和繪畫等藝術形式表現出來。 薩滿跳神時, 載歌載舞 ,模擬鷹的神態 、 形象,模仿餵鷹、邁鷹步、順毛/張翅等動作 ,對鷹的景仰,實際上是圖騰崇拜的一種展示 。這種圖騰崇拜在文學、音樂領域裡形成了"海東青文化現象", 產生過廣泛深遠的影響。

遼東少數民族音樂領域裡,海東青的文化影響更廣泛、更深遠。 我國最早的名曲《海青拿天鵝》成型於元代,包括《放海青》、《拿鵝 》兩個部分,是蒙古和女真等民族宮廷音樂的重要內容,用音樂的形式生動的再現了這項北方少數民族喜愛的狩獵活動。《海青拿天鵝》巧妙的運用器樂藝術技巧,生動地表現出海青搏擊天鵝時激烈的景象 。在琵琶之外,此曲後來還出現了二胡 、三弦 、古箏等多種演奏方式,但以琵琶獨奏的形式最為著名。

元代楊允孚有詩云:"為愛琵琶調有情,月高未放杯停,新腔翻得涼州曲,彈出天鵝避海青"。這首詩中所描述的天鵝避海青,就是海青圖騰在音樂發展中的具體思維體現。《海青拿天鵝》至少在元代就已成型,是一首琵琶獨奏大曲,反映海青擒拿天鵝的情景,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首琵琶獨奏曲。它的旋律表現力強,特點突出,內容豐富,結構複雜,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至今仍廣受歡迎。

二、《海青拿天鵝》的演奏技藝

《海青拿天鵝》用各種表現手法描繪了一幅雄鷹捕天鵝的生動場面: 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空, 勇猛的海 青在天空盤旋 ,等待獵物的出現。當天鵝出現後,樂曲用海東青一系列的追逐 、誓不罷休的撲拿以及天鵝拼命的逃遁和聲嘶力竭的鳴叫,表現出一幅生動的捕獵場景 。

《海青拿天鵝》以海東青和天鵝的鳴叫聲表現音樂的主題和絕妙的演奏效果, 用琵琶的各種彈奏技巧模仿出兩隻飛禽的不同叫聲,反映樂曲中各不相同的情節內容。表演此曲的演奏者技藝是否絕佳的評價標準是要演奏出 "滿座皆鵝聲 "的效果, 因 此刻畫叫聲的旋律部分是全曲中的關鍵。

《海青拿天鵝》中有11處用琵琶模擬、表現鳴叫聲, 其中海東青的鳴叫聲八處 , 雙方在爭鬥中交織在一起的叫聲有三處。天鵝一出場就陷入了海青的追拿之中, 樂曲還沒有來得及單獨表現天鵝的叫聲就和海青緊急的叫聲混 在一起。海青與天鵝的爭鬥是全曲的高潮部分, 可以清晰的聽到天鵝為了躲避海青而發出的驚叫。從表現海青叫聲的旋律明顯多於天鵝的可以看出,《海青拿天鵝》這首琵琶曲是著力描寫海青英勇善戰, 天鵝註定逃不開海青的追拿及最終被擊斃的下場, 真實的再現了北方遊牧民族驍勇的形象。

海東青8種叫聲的刻畫使用了許多琵琶技巧, 表現出海青各種神情和長短不一的叫聲。在一定的速度和音量音色的配合中, 通過右手長輪子弦帶挑纏弦、左手張力滑音表現海青出獵前精神抖擻、凌空展翅高飛的情態, 並發出的鳴叫;通過時強時弱的輪指、彈挑與帶有張力滑音效果的吟音來體現海青梳理羽毛時細短而柔弱的鳴叫; 通過第一拍兩次帶有張力滑音且短促的推表現海青梳翅伸爪時勇敢急促的鳴叫;通過長輪的指法作旋律的慢速下行, 再以短輪作較快速的跳進上行, 張力滑音與吟相結合, 配合後符點的節奏,來表現海青在寬廣的高空中展翅盤旋時靈活機警的鳴叫。

演奏《海青拿天鵝》時,按的弦音比原按音位要高一些, 主要採用彈挑的指法,把音量和音色控制在較弱 、較柔上來表現海青在高空盤旋, 不停尋找獵物但尚未發現時發出唧唧般細弱的鳴叫。通過旋律連續作上行 級進, 又純五度下行跳進, 使用輪指和彈挑的指法, 配以張力滑音與吟相結合來模仿海青在空中斜掠急 飛時發出的鳴叫聲, 用音量和音色的鮮明對比來表現海青時近時遠的情景,表現了海青發現遠處天鵝的身 影時,連連振翅急追的形象。右手滾纏弦、輪中弦, 左手配以張力滑音 、吟等指法, 表現海青在捕獲天鵝後得意洋洋的叫聲 。全曲的尾音以海青鳴叫聲的餘音由強漸弱, 慢慢消失而告終。該曲一共使用了輪 指 、彈 、挑 、滾 、滑 、 吟等6種琵琶演奏技術,是古代琵琶曲的代表作品之一。

三、《海青拿天鵝》在音樂史中的地位

《海青拿天鵝》是中國琵琶發展歷史上武曲的開先河之作,對後世偉大的大型琵琶武曲《十面埋伏》摸索出了一條道路。

中國的琵琶在唐代達到了藝術發展的一個高峰,唐朝將琵琶進行了形制的改革,對其演奏技法和方式進行了擴大,形成了以含蓄、柔美、內斂和婉約為主的演奏風格,有著"琵琶弦中苦調多"之譽。這一點我們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可以領略到。《海青拿天鵝》的出現,無論是樂曲的題材還是內容都有獨特的創新,使得琵琶演奏藝術進行到了一個新的領域。

元朝是一個文化多元化的歷史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海青拿天鵝》為我們呈現了琵琶藝術中另外一面,對後來的琵琶音樂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海青拿天鵝》通過生動的描繪海東青與天鵝的追逐和鬥爭的激烈場面,表現出了勞動人民的狩獵生活和勝利的願望,有著現實主義的特徵和勞動人民浪漫主義精神。《海青拿天鵝》以前所未有的大型武曲題材和獨特的演奏技巧,將少數民族的"胡樂"以熱情奔放的敘事及節奏感極強的表現力,向我們再現了少數民族勞動人民生產生活的一個片段,主題鮮明,特點顯著,結構完整,整個編排張馳有度,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敘事性極強,對標題性音樂在我國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海青拿天鵝》表達了北方狩獵民族的情感,打破了民族的界限,使音樂真正跨越了文化差異,成為各個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不同民族都能欣賞和接受的表現藝術,是唐代之後民族音樂不斷事例的成果。在《海青拿天鵝》中,我們能看到不同民族音樂的痕跡和影子,《海青拿天鵝》也因為博採眾長使得其表現力極強,讓我們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歷史性的進步,也是琵琶藝術突破性的進展。它奠定了中國琵琶武曲的格式,開創了琵琶武曲的演奏技法,是中國琵琶藝術中珍貴的文化遺產。

作為目前發現在世最早的琵琶曲譜,《海青拿天鵝》為我們研究元代音樂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通過它研究元代音樂的形式和特點,彌補元代音樂史料之不足,具有重要的史學價值。

四、《海青拿天鵝》背後的文化內蘊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主流文化由士大夫文化向庶民文化轉變的一個時期,元代獨特的政治制度造成了儒家文化在元代的式微,使得中國的庶民文化開始從這裡起步。《海青拿天鵝》正是誕生在這種背景下的一首描寫勞動人民狩獵場景的樂曲,它極為貼近勞動人民的生活,因此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元朝雖然是一個短命王朝,但卻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闊的一個朝代,也是一個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融合最為劇烈的歷史時期之一。蒙古人入主中原後,一方面學習儒家文化,一方面又極力維護本民族文化,使得各種不同背景的文化交相輝映。這種時代造成了不同背景下的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藝術表現是時代的產物和反映。海青和天鵝的構思具有民族精神的象徵意義。元朝的江山是蒙古族統治者 憑藉武力得到的, 而蒙古民族又是一個驍勇善戰, 崇尚武力的民族。 《海青拿天鵝》這支元代古曲, 充分表現了蒙古族鮮明的民族特徵。海青代表了蒙古軍隊矯健勇猛 、剽悍雄健的英雄形象, 天鵝則代表了被 徵服的民族和國家。 雖然後者進行了強烈的抗爭, 但最終難以逃避被海東青追拿打擊和失敗的命運。

相關焦點

  • 桃笑春風花影綽:林海《琵琶相》專輯欣賞
    回流時光滄滄茫茫女聲幽幽唱琴聲錚錚流轉琵琶說盡紅塵事三千年來眾生相林海先生創作《琵琶相》這張專輯的意願,源自他本人在周莊水鄉茶館聽到的評彈。也是」從那一秒鐘起」,他被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音色打動,自此有了做琵琶音樂的衝動。他說:「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把最早的周莊水鄉到後來的青藏高原、蒙古草原、非洲部落、江南花月夜……,甚至維也納教堂的童聲合唱都放到一張專輯裡。我想,把這些平常看似不可能集合的東西會在一起,也只有在夢裡和音樂裡能夠做到。」這張頗受歡迎的唱片就這樣誕生了。
  • 中國最早文化起源
    兩幅神秘圖案,蘊含了深奧宇宙星象之理,被譽為「宇宙魔方」,是中華文化,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理。中國古代文明第一個裡程碑奠定基石。《易經》、《洪範》兩本經書論釋也,在中華大地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蘊蓋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諸多領域深遠影響。中國歷史文化淵源河圖洛書,2014年12月正式選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喪屍文化:風靡全球的「病毒」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
    這幾年比較火的《生化危機》系列以及《明日之後》都是圍繞著喪屍主題在進行,好些玩家只覺得刺激,但卻不知其背後有著一方文化。故事要從海地的巫毒信仰開始說起,相傳海地巫師能夠復活死者,復活後的死者都有一個共同特性,沒有自主意識,如同傀儡一方任人隨意差遣!在西方他們將此稱之為喪屍,和東方的殭屍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 陳長為琵琶獨奏音樂會 即將奏響
    陳長為琵琶獨奏音樂會 即將奏響 2019/10/11 00:10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楊凡 瀏覽:2820
  • 爭議的李子柒,背後是撕裂的中國文化
    我曾經不認可李子柒代表中國文化輸出這回事,哪怕官媒說了我也不認,但後來我發現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李子柒,而在於,什麼才是新時代下的「中國文化」。現代的先進的中國,又能夠脫離傳統的古典中國嗎?我們又該如何在現代中國的語境下保留傳統中國?我認為這才是目前李子柒文化輸出這一話題的爭議核心。大家都在討論李子柒和文化輸出,各種十萬加文章發了幾十篇,但你會發現,很少有人,坐下來好好定義,什麼是現在大家認可的「文化」。
  • 崩塌背後有著怎樣的公共議題?
    回顧2019年的人設文化圖景,書評君更關注的是「崩塌」之外更具公共性的話題,這些話題才能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做更有價值的思考。 廢話不多說了,現在進入正式盤點環節——2019年,哪些「人設」收割了你的流量,哪些「人設」崩塌背後的公共議題,佔據了你的思緒?
  • 海青鐵路平度西站公鐵海聯運班列正式開通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20日訊 今天上午,滿載著貨櫃貨物的班列從海青鐵路平度西站駛出,發往東北、內蒙古、廣西和青島港黃島港區。這標誌著平度市公鐵海聯運班列正式開通,青島最大發展腹地的出海通道搬到了「家門口」。
  • 唐曉峰與周尚意對談:中國地理景觀背後的文化建構
    【編者按】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唐曉峰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部周尚意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彼岸書店,圍繞段義孚先生《神州——歷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一書,為我們講述了中華文明中的「景觀」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變遷。
  • 伊寧縣舉辦第二屆「天鵝之戀」杏鄉冰雪文化旅遊節
    12月22日,「塞外江南·詩畫伊犁」之第二屆「天鵝之戀」杏鄉冰雪文化旅遊節在伊寧縣天鵝泉溼地公園開幕。當天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儘管天氣寒冷,來此旅遊的人們的熱情卻十分高漲。在開幕式主會場,一臺臺精彩的文藝節目吸引著遊人們的目光,掌聲與喝彩聲此起彼伏。
  • 徐州鼓樓區歷史文化悠久,擁有多個歷史遺蹟和文化景點
    區內有京杭大運河、龜山漢墓、徐州漢城、黃河故道、九裡山古戰場、古彭城地下城、「五省通衢」牌樓、黃樓、鎮河鐵牛等眾多歷史遺蹟和文化景點,歷史文化悠久。以東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徐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幾千年的戰爭歲月裡,九裡山發揮了抵禦強敵、固守家園的重要作用。歷代進攻和堅守徐州的戰鬥大多是在九裡山前展開的。《水滸傳》中的一首歌謠唱到:「九裡山前擺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道出了九裡山的戰略作用。
  • 紫微鬥數第25課:案例二③(武曲七殺、婚命解、合婚、合八字)
    福德宮是武曲、七殺。武曲七殺,不去想具體的含義,光看到這兩個字,顧名思義,武官殺戮氣息就很重。命宮武曲七殺,代表離祖,到異鄉發跡。在大運上,碰到武曲七殺就會離家,所以命宮武曲七殺,早年就離家了。如果第二個十年,比如12-21是武曲七殺,代表那個時候段才離家。女孩子命宮是武曲七殺,主孤單。
  • 最早的人類與文化
    元謀人是迄今所知中國境內年代最早的直立人。   ⑵北京人  1929年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山洞裡被發現,同時出土了大量石製品、骨器和用火遺蹟,年代為距今約70萬年。  北京人的模樣與現代人不完全相同,還保留著猿類的某些特徵,但能夠用手使用工具勞動,四肢發展很快,並由於勞動和直立行走,促進了頭腦的變化。
  • 《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
    原標題:《漢字中國》首發 詮釋本土哲學思想與文化基因圖為《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供圖「以傳統漢字為標誌的觀念是中國哲學與文化的『結晶體』,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中國歷史生命與文化生命的獨創性價值。」《漢字中國》主編、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22日在《漢字中國》叢書第一輯首發式暨學術研討會上表示。
  • 北鬥星為何成為古人最早的膜拜星宿?
    舉頭望北鬥編者按2020年7月31日,中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告,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中國北鬥開啟了高質量服務全球、造福人類的新篇章。北鬥,每一個中國人都熟悉的星辰名字,北鬥七星信仰,中國人最早的星宿信仰之一,它連接星空與人間,成為中國人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指路明燈。
  • 有限元的內蘊超光滑性
    內蘊超光滑性 (intrinsic supersmoothness)如果樣條函數在每一片上光滑, 那麼在單元彼此相交的地方可能自動地就有更高的連續性, 這稱作內蘊超光滑性.內蘊超光滑性這個名字是 Sorokina 在論文中建議的。有限元構造內蘊超光滑性的存在會影響有限元的構造.
  • 紫微鬥數宮位淺析:正財星(武曲)駕臨財帛宮好不好?
    當武曲化祿,或與祿存同宮之時,又不見煞忌刑曜,便可創造一定的財富;如果見到文曲化忌,則表示有得有失。由於武曲的五行屬性為金,故有金屬的屬性,那麼當武曲在財帛宮時,可以通過與金屬有關的工作來賺錢,比如說外科大夫,機械工程師等;又由於金屬有貨幣的屬性,那麼也可以從事金融行業,當武曲化祿化權時,表現突出;如果化忌,可能僅是一般的技術工作人員,當流年大限不吉之時,亦有失業,破產的風險,程度大小視同宮的煞星多少而定。
  •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有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由於饕餮生性好食,所以它在中國古代的含義是「貪吃」以及引申出來的「盡情享用」,多用於商周時煮食食物的鼎身上的裝飾圖案,稱為饕餮紋,寄託的是期望食物豐富,滿足人們吃的需求這樣一個美好的願望。 在戰勝夏族之後,商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吸收了夏的文化。而虎文化正是夏文化的典型特徵。 由於夏朝離我們太過久遠,留下來的實物非常少,我們只能在一些夏代文化遺址中去尋找這種證據。二里頭文化遺址是位於洛陽東部偃師市境內的一個夏代文化遺存,距今約有3800年的歷史。
  • 笛子、琵琶與手鼓《夢舞敦煌》(節選)演奏:馮天石、張雅迪、曲帥
    所獲榮譽:作品《海之波瀾》獲2018「盛世華箏」古箏原創新作品評選金獎;作品《夢舞敦煌》 獲2018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優秀笛簫獎」原創新作品銀獎;作品《烽煙》、《舞動》獲2016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金胡琴「作品比賽銀獎;作品《江格爾傳奇》獲2017「敦煌杯」琵琶原創作品大賽重奏組銀獎;作品《梨園之花》獲2018第六屆民族管弦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