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總工程師,因市面上買的捕鼠器不好用遂自主研發,但他不想去申請專利
■施匡展示他自製的「木製電磁捕鼠器」。
「我自製的捕鼠器,三年來已經抓了120多隻老鼠。」近日,施匡自豪地對記者說。
76歲的他退休前是廈門某電機公司的總工程師,利用生活中的邊角廢料自製了「木製電磁捕鼠器」。一到晚上,捕鼠器就「大發神威」,老鼠一隻只「落入陷阱」。有人讓施匡去申請專利,施匡卻說:「我就是自娛自樂,解決自家問題而已,申請專利就算了。」 文/圖 記者 匡惟
老鼠猖獗
「佔領」天台連辣椒都吃
還跑進家裡「生崽」
施匡說,幾年前,家裡的天台上養了許多鴿子,鴿子的糧食是老鼠最愛的,從此天台幾乎變成了「老鼠窩」。老鼠猖獗,連辣椒都吃,施匡的妻子曬在天台的柬埔寨辣椒也遭到「破壞」。老鼠不滿足於天台的活動範圍,常常跑進施匡的家裡,甚至在衣櫃頂上「生崽」,讓施匡一家人氣惱不已。
更讓施匡家人鬱悶的是,市面上買回來的捕鼠器、捕鼠夾等,不是完全抓不到老鼠,就是抓過一隻後就「失效」了。「老鼠很精明,而且嗅覺很靈敏,只要聞到這個地方有『死過老鼠』的味道,它就不會再來了。」施匡說。
首次研發
上網搜索視頻學習製作,但一隻老鼠都沒能抓到
施匡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自主研發一款捕鼠器。他上網搜索有關捕鼠器的視頻,並開始製作。然而,自製的捕鼠器正式使用後,卻一隻老鼠都沒能抓到。「老鼠知道這裡面有陷阱,都不主動進來。」施匡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
三年前,一名同事買來一個捕鼠器,讓施匡拿回家試試看。這個捕鼠器叫「磁懸撲鼠器」,外形類似一座小房子:下面是一個盒子,上面是一個蓋子,當老鼠經過時,蓋子會自動落下,將老鼠罩住。但由於該捕鼠器是分離式的,且為塑料材質,體形較大的老鼠被罩住後仍可拖著蓋子逃走,老鼠還會用身體去拱,拱到縫隙足夠大時,就從蓋子底下逃跑。
雖然有瑕疵,但這個捕鼠器還是給了施匡很大的啟發。他決定按照這個捕鼠器的模式,再次嘗試製作更精密的捕鼠器。
再次嘗試
「木製電磁捕鼠器」科技含量高,由紅外線感應
再次嘗試製作捕鼠器,從繪製圖紙開始,施匡在圖紙上清晰地標明長寬高的數值,原理也寫在旁邊。很快,「木製電磁捕鼠器」就製作完成了。
記者在施匡家中看到了這個捕鼠器,它以裝修剩下的木地板作為框架,用過去養鳥遺留下來的鐵絲網作為捕鼠器的「罩子」,捕鼠器中部裝有電磁鐵及由紅外線感應的光電開關。平時,施匡會在「罩子」底下放一些老鼠愛吃的東西當「誘餌」,當老鼠經過時,光電開關控制電磁鐵吸合,罩子就會掉下來,罩住老鼠。
這款捕鼠器質量重,且罩子與底座是一體的,老鼠被罩住後,很難掙脫,只能乖乖就擒。施匡說,最開始的時候,有小老鼠從鐵絲網的縫隙中逃走,於是他又加了一層鐵絲網,從那以後再沒有老鼠逃脫過。
改進優化
自製「取鼠器」淹死老鼠,全程無血腥
逮到老鼠後,施匡又發現了新問題:如何處理老鼠?於是,他又自製了一個「取鼠器」:用一個堅果罐子,在蓋子中剪出一個洞,再鑲上鐵片製成簡易的「推拉門」。施匡還很細心地在「推拉門」兩側設置了兩個卡槽,以便將「取鼠器」與捕鼠器連接。這樣一來,每當捕捉到老鼠,施匡就將「取鼠器」接到捕鼠器的出口,將老鼠趕到「取鼠器」的罐子裡,全程無需觸碰老鼠。
在「取鼠器」的推拉門上,還有一個直徑不到1釐米的小洞,這個小洞是用來灌水的。捉到老鼠後,水灌進去,兩分鐘後,老鼠即會被淹死。「全程無血腥,所以別的老鼠還會繼續落網。」施匡說。
(廈門晚報(微博))
>